没有实体投资项目,没有信誉担保,甚至没有承销机构为项目背书,当国内资本市场IPO正如火如荼之时,一种与之相对应的ICO融资渠道正在国内一线城市蔓延开来,且渐有难控之势。 央行对爆炒比特币实行多轮整治后,市场上其它名目繁多的虚拟代币却如野火燎原般涌现。4月5日,《华夏时报》记者从相关渠道独家获悉,一些隐藏在一线城市打着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初创企业,开始借助自建互联网平台发行或代为发行虚拟代币筹集资金,投资者出资认购虚拟代币,但资金用途去向不明。这些互联网平台对投资者允诺在经过一段时间持有之后,可以在交易所平台流通转让。而这种融资方式至今没有一个官方明确的定义,只是区块链行业将其定义为ICO。 “ICO,全称Initial Coin Offering,至今为止还没有一个正式的官方或者词典定义,改编自证券界的Initial Public Offering(首次公开发行)一词。就本质上而言,ICO也是一种公开发行,只是把所发行的标的物由证券变成了数字加密货币。不过把虚拟代币作为融资工具向不特定公众募集是否合法尚不能定性。央行对比特币的价值至少目前是不认可的,而这种处于灰色地带的融资方式是不是存在高风险,是不是涉及到非法集资,金融监管部门是否已经关注到,现在都不得而知。”上海一家知名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孙杰(化名)在4月5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记者就此类融资现象向长三角地区一位金融监管部门人士咨询,对方表示前所未闻,无法做出评判。 成功融资项目遭质疑 如果不是此前有投资者向本报记者透露其参与投资量子链(Qtum)众筹项目,外界还无法知晓ICO融资模式在业内已经如此火爆,其中万向控股还参与了多个ICO项目。 “我投资了30万元认购了量子链数十个比特币,玩玩而已。比特币是可以全球交易的,所以我对量子链是什么项目也不关注,正好前段时间比特币价格回落了,就买点放着。”4月6日,上海一名比特币玩家郑宇(化名)告诉记者。 据了解,该项目的代币众筹仅仅经过117个小时就结束了,累计众筹比特币11156.766个和78081.031个以太坊币,价值总额约1亿元人民币,兑换售代币51%,项目估值达到2亿。 “该项目从一开始就受到极高的关注,而这次众筹参与者也是遍布全球,这成为迄今为止众筹金额最大的国产项目,如果按照法币估值,量子链目前已经超过以太坊众筹时候的估值,这也就意味着量子链也是目前全球区块链项目在众筹阶段估值最高的项目。”该众筹项目内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对本报记者称。 根据天眼查的信息显示,量子链母公司为上海鼎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万链投资中心(有限合伙)持有11%的股份,而上海万链投资中心(有限合伙)为万向控股持有99%股份的控股企业。 公开信息显示,上海万链投资中心(有限合伙)法人代表为上海分布士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而这两家主体都出现一位名叫Bo Shen的人。该人士在币圈和区块链圈极有名气,原为比特股联合创始人,现就职于分布式资本和万向控股,为万向区块链实验室发起人、分布式资本联合创始人,今年1月份,其参与了量子链100万美元的投资,而据记者了解,自比特股代币公开交易以来,价格不断创出新低,不及“上市”初的十分之一,投资人损失惨重。 在业内人士看来,基础区块链技术应用通过虚拟代币来进行资本众筹,前述国产项目量子链融资并非全球首例,早在2013年美国就已经有通过售卖比特币进行融资的案例,且在2015年美国区块链项目DAO实现比特币众筹金额高达1.5亿美元,但是该项目因为受到黑客攻击而最终失败。 “毫无疑问,国内的区块链创业机构开始模仿国外的虚拟代币进行融资,量子链项目就是典型的案例。而且可以发现区块链初创公司采用的ICO打破了主流的VC/PE募集资金的方式,ICO是一种新的投资形式,它允许基于区块链的项目通过向早期投资者销售密码币来筹集资金。ICO被认为是能够轻易得来的资金,但它的风险是极高的。很多国外项目已经筹集了数百万美元,但它们甚至没有提出概念证明或一份恰当的白皮书,这就使得这些项目未来无法兑现对投资者的回报或承诺。”4月7日,国内一家知名私募基金合伙人查看该项目后指出。 本报记者了解到,该项目尽管成功实现了以虚拟代币进行的ICO融资,但是遭到的业界质疑同样不少。这位合伙人表示,量子链的项目白皮书里宣称“量子链完美地结合了比特币和以太坊的优点,并解决了现有区块链系统的固有缺陷”。但是行业内人都知道比特币的区块链原理和以太坊的应用技术在IT技术上原理和理念均不同,这份白皮书只是简单粗暴地把两个内容混搭在一起来进行融资,欺骗外行人和投资者。 灰色融资链路径 依靠空无价值的虚拟代币来融资,并冠名曰ICO,量子链并非第一个,更多的以ICO形式的融资项目正在互联网平台上出现,名目繁多。 据《华夏时报》记者调查获悉,在国内某个互联网交易平台上,从虚拟博彩、代币化封闭式基金、全球化闪电智能合约、交友平台、开挖金矿、投注游戏乃至设立在开曼群岛的金融投资项目,应有尽有。而这些项目均是以各家机构发行的不知名虚拟代币进行ICO,动辄数千万上亿估值的虚拟代币,这些代币又直接与比特币或者其他代币挂钩,融资规模从数千万到上亿不等。 对此,有行业内人士直接指出,在数字货币和区块链世界,投资玩法早已与传统金融领域大有不同,无国界、无门槛、无监管的全球性群体参与某一项目成为了“新常态”,由此发展出了一个看似欣欣向荣的ICO市场,但是这个市场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危险性。 “IPO和ICO在法律上的性质完全不同,面临的监管环境也是天壤之别。证券市场IPO在所有国家,都是受到政府严格监管的金融活动,无论是项目发起人、管理方、资金监管机构还是投资者都有一定的限制。同样ICO并不会因为借了数字货币这么个名头,本质上仍然是资产证券化的融资活动就免于受到法律管制。因此,相关的ICO过程从严格角度来说,在大部分国家是属于违法或违规的,除非获得了当地政府的批准。而现实情况是,ICO项目发起人也通常借着数字货币的外表而逃避法律监管,甚至不惜采取匿名的方式。”孙杰指出。 在孙杰看来,几乎所有的ICO项目都必须依靠对ICO发起人的信任才能获得收益,不但具有很高法律风险,也具有很高的投资风险。 如何监管 可惜的是,尽管法律界和区块链市场部分人士已经关注到ICO对国内法律体系和金融秩序所产生的潜在不利影响,但是目前国内的金融监管机构尚未对这一现象有所察觉。有观察人士直言,对于ICO融资,国内的资深投机者们都已耳熟能详并捞足了第一桶金,而法律监管仍处于严重滞后阶段,尚未能深入到基层第一线来了解这个新生事物。 “我们还没有掌握对于ICO融资的第一手资料,所以这些市场行为是否涉嫌非法融资,还要进一步观察,现在不方便做评论。”4月7日,上述长三角地区一位金融部门监管人士接受《华夏时报》记者咨询时坦言。 “由于项目发起人和ICO参与者处于信息极其不对称的地位,并且数字货币圈的交易所也不是受监管的金融机构,具有一定程度的不透明性,因此发起人利用此类ICO来操纵市场价格从中牟利是极为方便的。相关操纵手段包括在二级市场中做庄以及在相关基础资产的运营过程中做手脚,这和资本市场操纵股价类似,反正代币持有人也难以通过代币来知道背后真相,调查成本也极大。甚至发起人跑路拒绝承兑基础收益的情形也有,尤其是在发起人匿名的情况下。”有业内人士坦言。 记者了解到,在国外,则已经有政府监管部门开始对ICO进行关注并且进行严格的监管。今年3月初,加拿大证监市场监督机构就向使用区块链技术的企业发出警告,其所进行的ICO有可能触犯了法律。在当时加拿大证券监管机构发出的声明中就指出,ICO这种模式的支持者认为ICO代表了企业家获得资本的一种全新机制,而批评者则认为它刺激了过度投机和欺诈行为,未来ICO将归属加拿大证监会管辖,其中包括登记或提交招股说明书的需要。 —- 编译者/作者:胡金华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虚拟代币众筹凶猛 ICO:灰色融资链新工具?
2017-04-09 胡金华 来源:华夏时报
LOADING...
相关阅读:
- FutureDAO创意项目融资与治理的DAICO平台2019-07-12
- IEO不仅仅是ICO热潮的镜像,交易所公开发行将继续存在2019-07-10
- SEC官员William Hinman:一部分ICO项目可能获得非诉讼豁免权2019-06-05
- 泰国计划开放加密行业监管,可能在未来批准ICO和STO2019-05-05
- 报告:泰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批准了该国第一个ICO门户网站2019-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