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 本文由EbuyCoin数字资产研究院和新加坡私募投资基金公司Capital Ignite专家分析师团队联合出品。“比特章鱼”——权威专业化的数字货币投资分析平台,数字货币爱好者的指南针。 自2008年中本聪发布比特币白皮书后,区块链这一概念才开始被提起,随之而来的是各式各样“山寨币”的爆发期,数字货币市场尤其是在2017年经历了野蛮式的发展,层出不穷的区块链项目靠发一个蹭热点式的白皮书就开始ICO融资,最后的结局就是一大批蹭热点、没有实际应用场景或落地的项目处于跑路或者“归零”状态,收割了不少“韭菜”。所以说在币圈这个市场,各类山寨垃圾币、空气币有时是防不胜防,在这鱼龙混杂的币圈中你稍有不慎,就可能会踩到一个巨坑,你的投资将受到很大的损失。那么我们如何避免踩坑?在对区块链项目调研时在认知上会有哪些非理性偏差?要如何才能做到理性评估呢?下面跟大家来做一个简单分享。 认知非理性 不论你是作为专业的机构,还是业余的区块链投资者,我们在准备参与某个区块链项目的投资之前,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就是调研。而这个尽调过程,专业的机构和个人投资者的评估结果往往截然不同。为什么同样的项目评估,会产生不一样的结论呢?其实,这都是人性所决定的!作为个人投资者而言,最根本的一个根源就是,个人在认知过程中,会不经意间存在着认知上的非理性行为。影响认知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本能、生理、环境和心理等因素,这些因素都可能对认知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人们对项目的认知通常是有偏差的。一般来说,我们认知一个项目都会经历这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信息获取;第二阶段是信息加工;第三阶段是信息输出;第四阶段是信息反馈。人们在这四个阶段的认知上都会存在着非理性偏差,最终导致评估的结果大相径庭! 信息获取 首先认知项目过程中的第一个阶段:信息获取阶段。在这阶段,我们通常都会存在认知上的非理性偏差——易记性偏差,也可以称为易得性偏差。我们获取收集信息的渠道很多,但在获取信息过程中,往往对容易记住的信息更加关注,倾向于对容易获得和掌握的信息,而不是去寻找其它相关的信息。比如,你对具体的事情比抽象的概念更容易记住,因此,这些信息给人的印象也会更深刻。心理学家也有过研究发现,事物的接近性、新异性、生动性、想象性等都会影响人的记忆。因此如果以更显著、更生动的方式展现出来的信息,你会更容易记住,觉得这就是真的。比如之前币圈ICO比较疯狂的时候,很多区块链项目的白皮书就很多注重“形式”的展现,有某某大佬“站台”或空投糖果等等形式,目的就是吸引人们的关注,从而影响你的投资决策。所以我们应该意识到,去调研一个项目,不能光只看重它的“形式”,而实质内容也是同等的重要!! 同时,在我们获取区块链项目信息时,通常会将获取的信息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有时会给予排列中最先到来者以优势地位,这叫首因效应。这种效应也称为第一印象效应,或先入为主效应。第一印象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比如我们常说的“一见钟情”就是首因效应最好的解释。那当你在获取某个区块链项目信息,对这家公司仔细调研后,就已经形成了对这家公司的一个判断。之后你就不太可能去改变这个判断了。假如你最初就觉得它是家好公司,后来又出了坏消息,哪你会为它辩解。但如果你的第一印象就是它是一家坏公司,后来即使出了好消息,你也不会相信这个好消息,还是会坚持最初的判断,这都是非理性的认识偏差所导致!因此,在我们获取收集信息时要做到及时准确、全面客观。 信息加工 在经过第一阶段的信息获取收集后,然后会拿来进行加工,也就是进入到第二个阶段,信息加工阶段。那在这个阶段我们又会有哪些认知上的偏差呢?在这个阶段,人最容易犯的、也是最常见的就是代表性偏差。它是指当事物的代表性特征表现出来以后,人就很容易冲动地做判断,而忽略了其他更多决定性的信息。其实人是认知的吝啬鬼,它反映了人性的任性和懒惰。当人们面对大量信息和不确定性进行判断时,往往并不会遵循贝叶斯法则了(贝叶斯法则是指在测算真实概率时,会由两个概率的乘积而构成),而是凭借直觉或者以往的经验进行判断,会简化信息处理过程,倾向于根据某个样本代表总体来判断其出现的概率。比如我们很多朋友投身到区块链领域,是不是在认知上也出现了这种代表性偏差呢?区块链的起源可以说来自比特币,比特币在前几年给人们带来了巨大财富效应,很多朋友可能就会去幻想着每年都能抓到百倍或者千倍的类似币种,那我们试想一下,你能抓住千倍百倍币的概率性又有多大?最近这几年币圈的项目至少也有上万个吧,但能诞生或能走出来像比特币这样的项目又有几个呢?归根结底,代表性偏差就是源于人们以小样本的代表性特征就用来做推断,这也是币圈常见的代表性偏差认知。 同时,在对信息加工过程中,情绪和情感也是我们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体验标准。情绪更倾向于个体基本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常表现为喜、怒、思、悲、恐等,而情感则更倾向于社会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好的情绪使人倾向于积极的判断,并乐于付诸行动,而坏的情绪则让人回忆事物的消极面,从而导致消极的预期。所以你经常听到类似的对话:“我的头脑告诉我停止,但我的心灵告诉我放手去做”,这意味着人们的决策同时面临两种截然不同的层面冲突:一个叫理性,一个叫情绪。这也是情绪对判断的一个影响。 在进行区块链项目投资时,很多人或投资标的都会展现出一些代表性特征等,我们应该警惕直觉式的思维模式,认识到这样投资决策的风险性。 信息输出 当我们在收集来信息,进行加工过后,现在就要做出是否投资的决策了,也就是信息的输出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人们最容易犯的、也是最经得起检验的非理性偏差就是“过度自信”。自信是对自己能力的认知,而非理性的人对自己能力的认知往往超过了自己的实际水平,也就是过度自信。比如说开公司创业就是一项风险投资,大多数初创企业都会失败。调查2994家新创企业的创办者在被问及他们成功的可能时,他们都认为自己会有70%的可能性会获得成功!但真正的数据结论是最终能成功的或存活5年的甚至不到30%!显然,人们对自己能力的认知超过了实际水平。 心理学家揭示,人的过度自信与信息积累有关。试问一下,假如你对区块链整个领域或金融投资知识一点都不懂,你还会自信吗?你可能会说,那应该不会自信!是的。当你什么信息、什么知识都没有的时候,你是没什么自信可言,而随着你信息收集的越来越多,例如,你通过对区块链领域或金融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后,信息积累的多了,能力相应也就跟着涨了,这时你的自信心也是在同步增加。但是,我们要知道,我们获取信息是没有上限的,可以不断的收集,但是能力却是有上限的!!!你不断的增加各种信息积累,但是你的能力却是已经封顶了。到了一定程度,随后到达的信息没有增加你的能力,但却还在不断增加你的自信心。所以最终就导致你的自信程度超过了自己的实际水平,这就是人为什么一定会过度自信的原因。 同时,人们对某件事物越熟悉或者参与程度越深,就越能感觉到自己对事物的强大控制力,表现出过度自信。一般来说,留在金融投资市场上的人也都是过度自信的,因为他肯定的认为自己能战胜市场,能赚到钱,这样才会留在市场上的。就像我们很多朋友投区块链项目,投一个归零“跑路”了,你会就此收手吗?不会!!!你会继续寻找去下一个“坑”,你会坚信在下一次肯定投的对,这样不断的重复踩下去,其实这都是过度自信的表现。因此在金融市场或币圈领域,多数投资者都是过度自信的,而这种认知的偏差最终导致了投资决策的偏差。 当然,这种过度自信主要是对自己而言的,往往你对别人的评判却是准确的。比如说你想盘一个门店来做生意,前一租户因为经营不善导致关门倒闭了,你在盘下店面的时候,可能从来就没想过,自己的经营结局很有可能也会与他一样。所谓当局者迷就是这个道理。自己如果是当事人,往往看不清;自己如果是旁观者,很容易指出其中的问题。做区块链投资也是一样,你一定是相信自己有能力,才会去投资,但你又同时能接受大多数区块链项目不能落地或跑路所带来的现实。你觉得自己投的这项目与其他项目都不一样,与其他人投的不同,其实每个人也都是这样想的。 假如我们在做投资决策时,如果能站在第三方的立场来看待审视,评判可能会更加准确,或者说你可以站在一个巨人的肩膀上,这样来置身事外,借助巨人的力量来辅助自己投资决策。在金融投资市场或区块链领域里,这个巨人往往就是专业的基金等机构群体,可以借助他们的眼光和评判来为己所用。 信息反馈 人们在了解一个区块链项目投资对象时,信息获取、加工和输出阶段都会产生错误,从而让你对投资对象产生认知偏差。但是,人能不能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反思,来纠正这些偏差呢?无论这次投资是成功还是失败,好好总结一下,下一次投资应该比这一次更好才对吧?但是很遗憾的是:你错了。你会发现,无论是在投资,还是生活中,人发现了自己的问题后,仍然很难通过学习反思来纠正自己。为什么很难随着经验越来越丰富而逐步消除认知偏差,最终变得像机器人一样理性呢? 其实,当决策的最终结果反馈给决策者时,在反馈过程中由于心理等原因会增加或减弱原有的某种认知。这些偏差主要表现有损失厌恶、认知失调等。一般来说,人们对财富的损失比对财富的等量收益更为敏感,而且损失的痛苦要远远大于获得的快乐。所以当事情出现的结果与预想不一致时,人感到一种不协调的痛苦,为避免这种痛苦,可能会对事实选择视而不见或故意歪曲。比如:有人花了多年的积蓄买了房子后,就不允许别人提关于这个房子的任何降价信息,因为降价会让自己感到非常痛苦。所以宁愿选择不听、不看的方式来避免这种痛苦,这就是人为扭曲信息的认知失调行为。做项目投资时也是一样的道理,你参与某个区块链项目的投资后,就不去看它的坏消息了,因为这些不利信息都会让自己感到痛苦。而且你也只关注自己所投资的那个项目的信息,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信息就没有发生了,而是你在人为的规避而已,类似于“掩耳盗铃”。 所以说,人一旦形成一个较强的信念,他们就会有意识地寻找有利于证实自身信念的各种证据,不再关注那些否定该信念的证据,并人为地扭曲新的信息。你投了某个区块链项目,那你满眼看到的、满耳听到的都会是支持你投资买入的好消息,实际情况是,正面和反面的信息都有,你只是在有目的地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信息。通常,你总是能找到你要的信息,但这并不代表你的决策就是对的。因此,在反馈总结过程中需要我们正确归因、尽量用反例来进行思考,这样来改善信息反馈阶段的认知非理性偏差。 认知的非理性行为,其实就是人性的弱点导致的一系列认知偏差,要做到客观理性的项目评估需要纠正人性。作为聪明的投资者来说,可以借道超车,去借鉴机构的调研评估方式,专业的基金等机构的尽调过程,会以团队的形式展开,这样来避免单一个体在认知上的非理性偏差,通过对项目背景调查、调研、审核材料等方式从不同维度进行综合理性评估,达到理性的评估结果。 最后希望各位区块链爱好者或金融圈的投资者们都挖掘到区块链领域里的下一批“黑马”。 我们将持续为币友们传递专业化的数字货币行情点评、分析等有价值的内容,“比特章鱼”——数字货币爱好者的指南针,感谢币友们的关注! “比特章鱼”微信号:ebuycoin,备注“老师交流”,即可免费获得专家老师的投资指导建议。 官网: https://www.ebuycoin.com 官方微信号: ebuycoin001 微信公众号: ebuycoin001 新浪微博: https://weibo.com/ebuycoin Twitter: https://twitter.com/ebuy_coin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coin.ebuy Telegram: https://t.me/EbuyCoin—- 编译者/作者:比特章鱼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如何理性评估区块链项目?
2019-10-22 比特章鱼 来源:区块链网络
LOADING...
相关阅读:
- 瑞士国有银行将推出加密服务2020-08-04
- DeFi YFI令牌叉Asuka的首席执行官在启动2天后退出骗局; 币安调查2020-08-04
- 【今日币快报】银保监会:鼓励财险公司利用区块链等对传统保险操作2020-08-04
- 大数据时代数据泄露愈加频繁 IPFS/Filecoin掀起财富新机遇2020-08-04
- Travala为其加密预订平台增加了600,000多家酒店20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