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月以来,借DCEP之名的投机炒作顺风而起,行径猖獗。10月28日,距“央行数字货币呼之欲出”的消息落定不过数个小时,网上已惊现 DCEP 私募骗局。一些发起者在微信朋友圈放出截图和私募地址,并以DCEP私募的名义向众人直接喊单打U。事实上,自原央行行长周小川于2018年3月公布央行数字货币简称为“DC/EP”开始,炒作者们便已开始暗中蓄谋,只等央行数字货币发布消息出来大捞一笔。从朋友圈到各个微信群,从借名诈骗到投机牟利,炒作者们费尽心思碰瓷央行。 冒牌“DC/EP”涌现在ICO被禁、IEO无望的寒冬时分,DCEP即将推出的消息给沉寂已久的币圈和盘圈带来了机会,仿佛只要能与DCEP扯上关系,并夸大其价值性和冲击性进行销售,就可以成功曲线突围。于是,被冠以“DC/EP”或“DCEP”的数字货币开始频繁出现。在以太坊浏览器etherscan.io上搜索“DCEP”,多个ERC20代币赫然在列。这些代币名字相似,有的直接用“DCEP”,有些则以“数字货币电子货币”的全称面世。 除了代币,一些专门上线“DCEP”的交易平台也相继出现。10月7日,Rosex交易平台发布公告,宣布DC/EP正式在该平台上线。 打着发行央行数字货币的旗号,Rosex交易所一开始就奔着碰瓷央行而去。官网显示,这家交易所成立于2018年10月1日,成立一周后便上线了“DC/EP”,其官网主页上更是明目张胆放置着“中国人民银行”的LOGO及字样。 但是,Rosex交易所成立一个月便被关停,目前网站已经无法访问。 DCEP假钱包导流蹭DCEP热点的还有一些安卓App的资源网站,它们即刻推出了“注册领取DCEP”的活动。11月中旬,一则“注册领取DCEP兑换券”的活动视频在朋友圈疯传。视频中的解说者称,央行数字货币已经开网并全部对接完毕,相关App现已推出,推荐好友注册即可赠送相应的央行数字货币。 视频中显示,该App内已具备首页、红包、服务、我的四个功能。服务版块中,相关落地应用API的文档也已具备,各项落地应用也已经全部对接完毕。也就是说,在他们APP中所获取的DCEP已经可以在生活缴费、电子产品充值等应用场景中投入使用。 经过调查发现,这个所谓的“央行发布的数字货币App”,实则不过是又一个借“DCEP”炒作引流的空壳子。登陆该App的网站首页,头部醒目的风险提示率先暴露了真相。点击其先前所说的落地应用API文档与各大服务应用,均未出现任何相关跳转链接。视频中所能说的关于官方的所有依据在网站中都得不到任何证明。 12月,当星传媒再度登陆此网站时,先前所谓的“央行官方发行”等说法已经统一更改了口径。其首页的公告与兑换券说明中新增了几项内容,解释称“DCEP.ai是一个关于DCEP新闻资讯的平台(非央行官方)……人民银行DCEP尚未发行。‘DCEP兑换券’是DCEP.AI的平台券,是给用户的福利”。 当红利到来之时,人人都在蹭热点,唯恐落后,但当重拳落下之时,先前蹭热点的又开始匆匆逃离,避恐不及。而在这一追一放的监管空隙里,DCEP.AI顶着央行数字货币的帽子完美收割。 投机DCEP域名在大众的目光还聚焦在DCEP是什么的时候,与DCEP相关的域名已被抢购一空。2018年3月9日上午10时,原央行行长周小川公布央行数字货币名为“DC/EP”,并解释其为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数字货币电子支付)的缩写。10点之后,域名注册网站上显示,包括“.com”“.cn”“.net”“.top”等各种后缀在内,以china开头的DCEP域名已被全部注册。百度贴吧里,关于收购DCEP域名的话题长期居于榜首。一位名为Forex的吧友称,他认购的名为DCEPe.com的域名已在阿里云售出,售价9999人民币,并附上了相关交易信息截图。 自网络域名可被交易以来,“域名抢注”大战不停上演。一个人购买一系列与特定产品或行业相关的网站名称,然后等待时间对外出售。这种以锚定目标出击的投资方式,有时可以仅凭几十或上百的注册管理费,赢取成百上千万的回报。根据网络资料,近年来域名投资的成功案例不胜枚举。2012年6月,京东花费近3000万元买下JD.com域名,后来JD成为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交易代码。2013年12月,小米斥资2243万拿下mi.com的域名。2015年,奇虎360用了约1.06亿人民币买下了360.com,刷新全球域名交易记录。巨额的利润吸引了大批投资者,抢占域名的现象普遍存在,各种行业的个人和企业都面临被抢占域名的压力。而作为央行发布的数字货币,dcep的相关域名除了被官方收购之外,还具有极高的炒作价值。如何防止在未来没有被官方采用的域名,变成类似DCEP.ai这样的骗局,依旧是个难题。发代币、建网站、抢注域名,短短两个月时间内,市场炒作DCEP的方式层出不穷,央行数字货币更是李鬼横行。 DCEP的真实面貌舆论发酵下,央行接连出面辟谣。11月13日,央行发布辟谣公告。公告称,央行未发行法定数字货币,也未授权任何资产交易平台进行交易。目前网传所谓法定数字货币发行,以及个别机构冒用人民银行名义推出“DC/EP”或“DCEP”在资产交易平台上进行交易的行为,可能涉及诈骗和传销,请广大公众提高风险意识,不偏信轻信,防范利益受损。此次澄清打脸了市场上各类的借名炒作。事实上,这已经是央行近期针对数字货币问题的第三次辟谣。此前,央行曾对“DCEP在80内天落地、将向七家机构发行”、“央行会晤上市公司区块链负责人”等消息予以澄清。数字货币还未发行,市场上谣言却已不断涌现,这说明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万众瞩目。根据穆长春的说法,人民银行的数字货币已经是呼之欲出了。那么一旦上市,DCEP该如何鉴别真伪?真正的DCEP与市面上那些数字货币究竟有什么区别呢?DCEP最大的特征就是有法币的地位。有了法币地位,就可以“支付数额不受限制、任何人不得拒绝接受”,这是比特币等现有数字货币完全不能比拟的。因此,市面上关于“DCEP”的投资完全没有任何依据,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并非是投资炒作,更不会经由某一机构私募发行。虽然与DCEP相关的白皮书还未发行,但早在今年9月,穆长春就在得到App上开设了央行数字货币的课程,结合央行多次发声,DCEP的大体轮廓其实早已勾勒完毕。DCEP与市场数字货币的区别“中心化的管理模式”“M0替代”“双层运营体系”“满足高并发性能”,这些关键词为还未面世的DCEP塑造了一个模糊的影像。M0替代DCEP是“DC/EP”的合成简写,英文全称Digital Currency/Electronic Payment,包括电子支付与数字货币两部分内容。据了解,现阶段央行数字货币设计,注重M0替代,而并非M1、M2的替代。因为M1、M2已经实现电子化、数字化,没有再用数字货币进行数字化的必要。相比之下,现有的M0更容易匿名伪造,存在洗钱、恐怖融资等的风险。 央行也多次重申,中国版法定数字货币依旧是人民币,中国法定数字货币功能和属性与纸钞一致,只不过形态是数字化,与加密货币有着天壤之别。中心化的管理模式加密资产的自然属性就是去中心化,但是DC/EP却一定要坚持中心化的管理模式。这是因为,央行数字货币仍然是中央银行对社会公众的负债,因此,仍然要保证央行在投放过程中的中心地位。而坚持中心化的管理模式,才能更好地保证并加强央行的宏观审慎和货币调控职能。此外,央行实行双层运营体系,为了避免第二层指定运营机构货币超发和保证原有的货币政策传导方式,中心化的管理必不可少。双层运营体系央行的数字货币将采取双层运营体系,也就是说,央行先把数字货币兑换给银行或者是其他运营机构,再由这些机构兑换给公众。穆长春强调比特币的自然属性就是去中心化,但央行数字货币一定要坚持中心化的管理模式,所以央行数字货币的设计保持了现钞的属性和主要特征。满足高并发性能央行的数字货币必须满足零售所要求的高并发性能,至少要达到30万笔/秒。但是30万笔/秒的并发量标准对目前的区块链技术来说是达不到的。以现有最主要的加密货币比特币(bitcoin)和以太坊(ethereum)为例,在交易速度上,比特币目前是每秒7笔交易,以太坊每秒15笔交易。即便是号称交易速度最快的QtumX,也仅有10000笔/秒的成绩。在交易速度上,央行数字货币未来将优于所有加密货币,满足高并发性能。根据以上资料,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仍然属于传统法币,它只是钞票、硬币的另一种载体,通过完成实体货币的替代,一方面降低防伪、储藏、流通成本,另一方面对货币进行有效的跟踪管理,以防止洗钱、逃税等违法行为。而目前市面上的数字货币多是通过以太坊智能合约创建的ERC20代币,基本都是应用层效用类通证。这类通证的主要意义是基于某个实体项目用户增长和黏性提升的刺激,以及整个生态体系的流通标的。它致力于为用户解决某个问题,或对参与者发放通证进行奖励,这类代币一般只在特定的场景中能作为支付手段。 —- 编译者/作者:Mars火星传媒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投机域名,私募碰瓷,DCEP说"我好难!"
2019-12-12 Mars火星传媒 来源:区块链网络
LOADING...
相关阅读:
- 火币早报:ETH再度上攻400美元2020-08-04
- 8.4 早盘行情分析 比特币震荡整理 以太坊韧性十足再次上攻2020-08-04
- 泰国CBDC或将与香港金管局进行交易测试2020-08-04
- 谈币大师8.4BTC全新布局开启后市还能继续跌2020-08-04
- 视频|豆瓣10.1影响新一代币圈人的神作20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