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当前位置: 玩币族首页 > 币圈百科 > 行走小课堂:区块链呼唤技术伦理(二)自主原则,你大多时候主不了

行走小课堂:区块链呼唤技术伦理(二)自主原则,你大多时候主不了

2020-01-07 行走 来源:区块链网络

昨天第一篇没看的,点这里

昨天,行走给这个系列开了个头,简单介绍了为什么从事或者投资区块链需要关注科技伦理,科技伦理的前缀是工业时代的产物,是技术大规模发展之后开始兴盛的学科。而科技伦理可以帮助我们在法律、制度还不健全的条件下去思考新技术在商业之外会产生哪些正向和负面的因素,从而领先别人一步有所行动。

今天开始,行走会分别从技术伦理的三个切入点:自主原则 、伤害原则和个人原则切入分别谈一谈。以下,enjoy

一、自主原则的介绍

自主原则最早在“贝尔蒙报告”中作为首要原则被正式提出。关于贝尔蒙报告,涉及到医学伦理的阐述,行走贴个度娘的知识贴就不展开了:

经过贝尔蒙报告,在美国,形成了临床试验的程序,让病人可以在药品尚未获得药监审批前就有机会在明确风险前提下自主选择是否接受实验。人们普遍认为,生命伦理学的自主原则来源于康德的自由理论。

而我们熟知的康德不知是一位伦理学家,更是一位哲学家,所以他提出的自主原则有着更深的哲学意味。在康德看来,尊重自主的原因是每个人都有绝对的价值和每个人都有权决定自己命运的能力认可,剥夺别人的自主权是将他人作为手段,而不是将他人作为目的去尊重。

行走尝试简单点说,就是康德认为每个人都是目的本身,都应该得到同样的尊重。而同样每个理性的人应该最清楚自己的利益所在,所以社会应该由每个理性人自己做出选择,这事关所谓人格的独立和尊严

这一套学说反应在技术伦理上就是两个核心的原则:个人决定权和知情同意权

自主原则在技术伦理上的逻辑是,使用一项技术,有可能让人陷入到风险之中,所以有必要事先进行告知并征求使用者的同意。

如今,在实验伦理、医学伦理、包括互联网伦理语境中,都会约束商业行为,被要求在应用相应的技术之前要取得病人或实验对象或用户的知情和同意。

这些对象要有知情和同意的行为作出,然后就必须自我承担和接受技术有可能背后所隐藏的技术风险。这样的一套自主原则就把技术的风险责任做了分散化的分配,那些我告知了的风险要由你来承担,没尽到告知义务的,或者因为我玩忽职守人为而非技术导致的是我承担。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接触过这样的知情同意书?医学实验和紧急抢救场景中可能会经常出现。知情同意书通常都有很多的所谓要素。包括语言表述上,告知心理上都有很多要求,所以通常会巨长无比,且为了准确表述会附带很多很多的专有名词。

当你的直系亲属等着吃某某药就有治愈机会的时候,当他等着抢救的时候,我想可能大部分对这样的知情,可能并不那么在意。草草看过就签了字。当然也正因为这“草草”,背后是一旦出现问题,大量的医疗纠纷。

其实不用那么严重,在数字时代,我们日常下载一款APP、装一个游戏,在数字货币交易所注册账户或者注册个区块链钱包,可能都会遇到弹出的知情告知书。会事先告知你这个技术应用会使用到你手机或电脑的那些授权,会触及那些相关的隐私,并要求用户去阅读,点击同意。但我们遇见这些不那么紧急的场景,其实大部分时间也并没有去阅读,但确认肯定是做出了。你其实没有“知道”就“认账”了。

你做出这样行为证明你已经做了同意,之后这个平台做的信息搜集、处理、存储和传播行为就都有了正当性。

二、自主原则的问题

在很多领域都会有类似知情告知的程序上的设置。这样一套在十九、二十世纪工业时代所运用的技术伦理和风险机制,延续到了二战之后,也沿用在了互联网和区块链领域。行走认为至少在以下几方面,自主原则正在面临着挑战:

1 如果准确找到每个“应该”知情的人

技术系统在数字化的社会中,呈现出遍布、离散、复杂化和网络化的状态。我们在世界化的具体场景下把每个人找出来,获得每个人的知情同意已经完全变得不可想象。

比如我们知道,股票交易所要做风险提示和用户的风险测,数字货币暂时还没有,但如果有了呢?因为数字货币交易是7*24小时的,那就意味着风险告知频次要更高,用户风险承受度测试也要更频繁地做。

先不管这可不可行,哪怕这么做了,你能确保确认了你的风险告知,符合高风险投资标准的行为主体和背后的资金就来自一个人么?比如我通过网上答题攻略顺利通过了风险测试,但实际无法承受高风险,这样出了问题是个人责任还是系统漏洞?

更重要的是我们也不能确定到底需要哪一部分人群的知情和同意。

以大数据为例,在采集数据之前,我们到底需要找什么人获得他们的同意权?是直接被搜集数据的人还是任何有可能在将来使用到这个数据平台的消费者或者是有可能被算法预测到的所有人?即使我们能够知道谁要对大数据系统的技术应用同意,这些人怎么能够形成所谓的一致同意?是大多数同意,全体同意,还是简单的半数?这些都很复杂。

这个找到合适知情人的问题,在区块链领域表现得更加明显。当然联盟链因为节点数量有限,知情告知是容易传达的,问题主要在于公链。如果存在知情告知,要告知谁呢?POW和POS的共识显然需要知情同意的是完全不同的。但让谁知情问题同样存在,挖矿的要知情,做coin和token交易的要不要?公链上的开发者和应用的用户呢?要不要知情,怎么算知情?投票?用token抵押方式谁有钱谁说了算?其实要思考的还有很多。

2 要知情的信息太多,是个人“无法承受之重”

在西方,有很多批评者认为在互联网领域用到知情同意原则是一个笑话。根据MIT学者的研究,按照人类平均每分钟阅读200单词的速度,一个美国人在一年当中要把遇到的所有关于网络隐私、网络安全和网络风险的知情同意告知读完平均要花201个小时。

所以就像行走上面提到的,我们大部分人在大部分情况下会选择,算了,我弃权,不看了,弹出来马上点同意就好。

同样,在一些重要的决策面前,因为知情告知太过专业,或者自己不敢独立承担知情后自主承担风险的损失,在面对“做不做手术”、“上不上器械抢救”这些决策时,一刻的耽误也许就是生命的逝去。

区块链的不可篡改又会把这种知情的风险无限放大。比如王铁蛋和李翠花恋爱后,铁蛋为了表达对翠花的衷心,觉得把爱的誓言纹在身上还不够,直接把“王铁蛋一辈子只爱李翠花”写到了链上。虽然他在之前获得了技术伦理的告知:区块链具有不可篡改的属性哦。但铁蛋选择了无视。或许五年后,王铁蛋投资比特币成为亿万富翁,而李翠花可能三年前就离开了那时候还是穷小子的王铁蛋。但铁蛋富了,翠花就能拿着上链的信息找富翁铁蛋。之前遇到这种狗血剧情,用钱可以摆平,然后信息就删除了。现在呢?王铁蛋只要不选择和翠花结婚,渣男的身份就得一直背在身上。这种知情同意的后果他之前一定没有想过。

3 你的知情,会给别人带来影响

目前,区块链技术正在促进数据这项资产的流通和价值的产生,包括对数据清洗、隐私数据保护,交叉数据的交易等等,虽然个人的数据使用会进行事前告知,授权,会向个人支付数据使用费用,会清洗掉带有姓名、电话等隐私信息,但你提供的个人数据,依然会通过大数据的投喂,被人工智能通过深度学习影响到一类人。

我们每个个体所作出的决定和同意有可能在不经意间会对别人造成帮助或者伤害。别人会因为我们决定和同意背锅。

比如你可能

比如通过位置信息和身份标签,人工智能算法可能会根据单独个体的购物行为,统计出一个小区内购买某种产品的人占比很多,之后就会在楼宇广告中反复推送这个品牌的其他商品,但不管可能其他50%的人可能根本并不需要。

更严重的是金融和医疗领域。

比如金融领域能够拿到之前所有银行贷款违约的信息数据,比如做自媒体的违约比例有70%,然后可能恰好采集到了币乎上有作者也有违约,那也许以后在币乎上更文获得了token,行为被银行记录,你再做贷款就会被认为信用评级不高。哈哈,以上仅仅假设哈。但这样的情况越多,其实哪怕只有少数不符合人工智能学习出来的分布情况的,都会被背锅。

医疗领域也是一样,现在重疾和医疗类保险产品更多是根据年龄、是否本身患有疾病进行告知来给具体的人做保险产品定价。但保险公司已经开始收集基因测序机构的统计数据,未来不排除上保险之前保险公司会先送你做一份基因测试,如果发现你基因中携带某些特定阴性因子,也许你的医疗险就会比普通人贵很多。

但实际上,基因有缺陷只代表可能性,几率比普通人高,并不代表一定患病。用基因数据做定价参考,这会不会意味着另一种不平等和歧视?

这样的问题其实还有很多很多。

明晚21点21分,我们继续聊技术伦理的第二个原则:伤害原则。

—-

编译者/作者:行走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