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当前位置: 玩币族首页 > 币圈百科 > 观察平台型区块链项目的两种视角 顺便奶一下币乎(上篇)

观察平台型区块链项目的两种视角 顺便奶一下币乎(上篇)

2020-03-03 行走 来源:区块链网络

上个月情人节,EOS上的VOICE内容平台上线。上线前币乎的前排热文有一多半都是分析这个项目的。

行走作为内容领域长期的观察者(09年工作开始和互联网内容领域相关)和偶尔投资者(投过三、五个内容领域的创业项目,命好赶上了一个上市的)也从不同视角分析了社交和内容领域的投资逻辑。文章洋洋洒洒写了很多期:

第一篇文章行走解释了为什么社交领域往往会带来高估值的逻辑,即梅特卡夫定律和双边市场效应。

第一篇的链接在这里

第二篇文章重点分析了激励机制。行走会认为在社交和内容领域,激励机制的设计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都会扮演重要角色。而区块链相比传统激励,更好的解决了静态奖励这个问题。这很好,但依然不够,后面行走会再结合最近接触的一个实际案例,继续聊聊激励。

第二篇文章在这里

第三篇,其实更多是站在创新者即后来者的角度,分析作为行业新进入者,应该如何定位自己,如何找到机会。这篇提到了克里斯滕森教授的经典理论:边缘切入。

第三篇在这里

第四篇和第五篇是站在一个维度下,即分配机制角度,分析了社交、内容领域一项重要资源——流量,不同的项目方是如何来分配的。并结合对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的分析,对公域流量和私域流量两种不同玩法做了简单的介绍。

我是第四篇

我是第五篇

这几天,随着币乎“好文算法”的升级以及激励发币的减少,可能会有币东对于币乎,对于KEY的未来会产生这样或者那样的疑问与质疑。

而内容领域的话题其实远远也没有说完,所以今明两天,行走就从平台模式这个视角出发,再来聊聊内容领域。

说奶币乎是开玩笑的说发,行走主要介绍的还是自己的一套分析模型。但用它去分析目前币圈内容赛道的几个项目,分析币乎也是可以套用的。所以也算是个利益相关声明。

以下,enjoy:

一、互联网和区块链平台的对比

对于什么是平台,其实在互联网和在区块链领域定义会有所差别。因为互联网已经早就结束了底层操作系统之争,PC的视窗,手机的IOS和安卓已经一统江山。所以讨论互联网平台模式和平台商业,更多是在应用层面和服务实体行业的垂直领域层面讨论。

而区块链领域,目前依然处在底层操作系统之争的阶段,无论是公链还是联盟链,或者按今年最新的说法是产业链,确实是一个更大的市场,但底层技术和系统平台之争的终局,大概率会是和互联网类似的局面。即最终一两家一统天下。而对于投资者而言,如果在早期投对了那一两家,获利满满,而没投对则风险巨大。

再看区块链的垂直领域,其实也几乎都是平台型的模式,但目前从用户规模和盈利能力或者说现金流而言,恐怕只有交易所和内容领域算是区块链平台模式的翘楚了。

交易所前两天行走谈《货币发行的逻辑》的系列文章中介绍过,因为有类“银行”的金融模式在,取决于交易所未来发展的,一方面是自身的迭代与运营,但更重要的依然会是政策、安全性等外部环境因素。换句话说,交易所这个赛道的不确定因素也是比较多的。

而内容平台,外部因素只取决于区块链和币圈是否还有大牛市,只要牛市的预期还在,内容领域未来的繁荣就是一定可以预期的。

二、 平台的核心是机制设计

对于平台到底是什么,不同的领域,不同行业和不同视角会有各自不同的说法。其实也并没有对错之分。行走仅给出自己的观点。

行走认为平台的核心是机制设计。

所谓平台,用农夫山泉的广告语可以最好的解释“我们不生产水,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

对于一个内容平台,同样不直接进行生产内容,而只是内容生产者——作者,和读者之间的聚合者——搬运工。

作为聚合者,如何吸引更多的供需,如何进行供需匹配,其核心就是一套机制设计。

行走把这套机制设计分为三类:信用机制、匹配机制和激励机制。而三种机制设计共同围绕平台的价值主张展开。

上图依然是行走灵魂画风的手绘图。

1、 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区块链平台的核心。也是区块链内容平台区别于互联网内容平台的最大优势。

区块链内容平台中,无论是对内的激励(对员工和合作伙伴、投资人的激励)还是对外的激励(对用户,对作者,对点赞和评论的读者) 都可以通过token实现的

而传统的内容平台,更类似账本1.0版本,无法记录人的贡献。更类似一个积分系统,记不了用户带来的贡献,是结果账本不是过程账本。

区块链则是一个分布式的现代账本。通过token化的激励,其实所有被激励人第一次拥有了双向选择的权力。是立即在当下把token出售换成法币,还是持有获得更高的权重,或只因为看好项目的未来发展继续持有。

无论选择如何,token其实是把过去的现金激励变成了类股权和期权的激励模式。

通过激励机制的变化和调整,也意味着平台方也在进行着选择,激励本身就是要筛选出哪些能够舍弃短期利益,能够更长时间和平台在一起的人。

所以综上,平台的激励应该分两步:激励兑现对应启动阶段,激励筛选对应发展阶段。

回到区块链内容平台上,其实大部分平台是成也激励,败也激励。

比如这些内容平台,其实还有很多

大多在第一步兑现激励时就无可奈何花落去了。激励无法兑现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因为外部环境无法发币,发了币上不了交易所,上了交易所短期遭遇挤兑、抛售,没有相应的市值管理预案导致币价崩溃,还有的是因为激励机制本身设计出了问题,太多币被羊毛党薅去,自身资金无法支付承兑成本。

总之,能顺利走到第二部通过激励机制来筛选更适合陪平台走更远的人的,其实很少很少

回看币乎,成立两年,兑现激励一年多时间,虽然币价也有过波动,但基本稳定。而相比于其他平台,这次“好文算法”的迭代,可以说是币乎一次,也是币圈平台少有的一次,主动进入激励2.0的一次尝试。

至于效果如何,虽然还有待观察,但至少目前,前排能看到更多新作者了,这就是好现象。

2、 匹配机制

理解匹配机制,行走举个互联网网约车平台的例子。在早期,网约车平台有Uber、滴滴和易道三家,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匹配机制。

当然这里要说明的是,目前网约车随着政策的监管和平台的演化,匹配机制已经没有如此泾渭分明。但对标区块链,互联网平台的早期也许参考价值更大。

Uber采用的是强制分配机制,会向离用户最近的车发送订单,司机有15秒响应时间,如果没有响应则分配给距离第二近的司机。

在强制分配模式下,平台是偏好需求端的,即对乘客更友好,让乘客可以更短时间打到车。但司机为了抢到单则

滴滴是单向拍卖模式,乘客消息被分发给多个司机,由司机进行抢单。这个模式明显更有利于司机,即供给端。因为司机可以选择对自己更有利的乘客,比如路程更远,不堵车,离家近等等。但对于乘客则并不友好,有些偏远路线的乘客可能迟迟不能被接单。

易道则采取了最复杂的倍称为用户发单的双向拍卖模式。其实核心就是供需两边都不想得罪,都要讨好。但最终我们看到的结果是易道是网约车平台中最先倒下去的。

回到行走平台价值模型的中心——价值主张,平台的不同的价值观决定了对于供给和需求不同的倾斜度

但无论选择为何,一个平台很难在同一时间同时讨好双边。没有任何态度和偏向,不但会丧失平台的调性,还很容易让对手反超。

易道“老好人”的教训在区块链内容平台上同样适用。

相对而言,币乎的价值主张是比较明确的:虽然好文有好报看起来像更偏向于供给即作者,但实际上通过好文算法让更多好文涌现,是偏需求端,偏用户的。

哪怕高粉丝,高权重的作者,写不出让用户值得付出时间阅读的文章,激励也会下滑明显。这个机制设计明显是会让作者更痛苦而让用户读者更“爽”的。但any way 平台有态度总是好的。

相反的应该是力场。对作者有比较有利,只要能坚持日更,甚至行走发现过几次抄袭了行走文章的作者也上到了力场的推荐,拿到了高激励。但对于力场的读者,行走个人是认为推荐和精选里的文章都很难说有太大的价值可言。即对于读者而言是不怎么友好的。

不过和网约车平台司机端和乘客端都能为平台贡献价值不同,内容平台上的内容生产者本质上是要从平台拿走激励的,而用户或读者才是平台可以通过其他业务获取收益的。所以单从内容平台的视角出发,匹配机制应该更偏向谁,大家应该会有更理性的判断。

3、 信用机制

传统的互联网平台,信用机制是通过打分、吐槽等方式建立的。在区块链内容平台中,信用机制和token激励密切捆绑。

在币乎上,币东的每次点赞,每个评论,其实都在为作者加持,增加作者的信用积分。同样在各家平台上,作者的实时激励值也非常直观地呈现在所有用户面前。

信用机制还包括身份认证体系。比如一个内容大V转战新平台,要先证明你是你,你是这个ID的拥有者。这点在目前的区块链内容平台中是尚需完备的。不少知名ID都存在被抢注现象。而这点也说明确实行业还处于早期阶段。

三、价值主张推动平台走得更远

在行走的平台机制模型的中心是价值主张。价值主张外显的部分是使命、愿景、价值观。这三部分其实在区块链领域强调,总感觉有些过于玄幻。但比外显部分更重要的其实是隐形的部分。是你去观察平台所有的行动、机制设计是围绕什么运作的。

所谓日久见人心。其实对一个平台,特别是一个内容平台,判断其价值主张的最好方式,就是无论作为内容创作者还是阅读者的身份参与其中。半年到一年,创始人和团队如何,平台的机制是否是围绕价值主张设计的,相信参与者都会有直观的体验。

最后贴一条咕噜上个月月底的微文。

通过一个平台,改变一些人的命运,给世界带来惊艳。如果说奶一下币乎,行走只能说,这样的价值主张,和行走的比较相配。不到两年时间在币乎上更文和阅读、评论,行走也愿意相信币乎的团队有能力有意愿去完成这个主张。

以上就是今晚的分享。

明晚币乎直播,行走更文会做笔记分享。后天行走会从内容平台技术层面的视角继续这个话题的讨论。每晚21点21分,我们不见不散

—-

编译者/作者:行走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