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农村金融领域区块链技术快速发展,为破解我国农村金融难题提供了全新的思路。笔者先从支付结算、数字票据、保险、供应链金融和征信五个领域分析了区块链技术在我国农村金融中的应用现状,然后探索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供银保”订单农业融资模式,以期为我国发展农村普惠金融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区块链金融技术方案。 政策引导 一、央行等发布指导意见,推动区块链技术在农村金融领域应用 根据中中国银保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的《2019年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报告》,农村地区基础金融服务覆盖面持续扩大,金融覆盖形式不断创新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山区、贫困地区,是金融服务覆盖的“最后一公里”,也是金融供给、需求结构不平衡问题在区域层面的表现。除设置机构网点外,部分地区借助电子机具等终端、移动互联技术以及便民服务点、流动服务站、助农取款服务点等代理模式,扩大基础金融服务覆盖面。截至2019年6月末,全国乡镇银行业金融机构覆盖率为95.65%,行政村基础金融服务覆盖率 99.20%,比 2014 年末提高 8.10个百分点;全国乡镇保险服务覆盖率为 95.47%。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已达 82.30 万个,多数地区已基本实现村村有服务。农村地区电子支付进一步推广,为农村电商发展提供支撑。2019年上半年,农村地区发生网银支付业务63.54亿笔、金额 74.27 万亿元,发生移动支付业务 47.35 亿笔、金额31.17 万亿元;银行机构办理农村电商支付业务 3.57 亿笔、金额 4030.33 亿元;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发生支付业务(含取款、汇款、代理缴费)2.14亿笔、金额 1813.25 亿元。由此可见,一方面传统农村金融机构已难以有效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新兴的金融科技服务正挤入农村市场。 2019年2月12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财政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出推动区块链等新技术在农村金融领域的应用。《指导意见》提到,要强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更好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融资需求,除了要积极拓宽农业农村抵质押物范围,完善“三农”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创新金融机构内部信贷管理机制外,还应推动新技术在农村金融领域的应用推广,规范互联网金融在农村地区的发展,积极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提高涉农信贷风险的识别、监控、预警和处置水平。 加快推进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区块链等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在我国,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多年聚焦三农,2020年2月5日,新华社授权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该文件是21世纪以来第17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其中文件提到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意见》要求,抓紧启动和开工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和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开展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前期工作,适时推进工程建设。启动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统筹规划、分级布局和标准制定。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建设一批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依托现有资源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加快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智慧气象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 应用现状 三、区块链技术在农村金融领域应用的现状 我国农村地区虽然已经初步形成了“广覆盖、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体系,但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农民缺乏抵押担保,借贷门槛高;金融服务机构数量少,农贷风险机制不健全;农村金融产品种类单一,且产品创新不适应农民实际需求等。现阶段,农村金融发展中的基本矛盾还是农村金融供给不能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的矛盾。在此背景下,以区块链技术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及其在农村金融领域的应用,为破解我国农村金融难题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角度来看,农村金融难题亟待突破,利用区块链技术赋能农村金融已经成为我国推动农村金融改革的一大趋势。本文将从支付结算、数字票据、保险、供应链金融和征信五个领域讨论区块链在农村金融中的应用。 (一)区块链+支付结算业务 我国农村支付结算体系仍存在不足。一方面,农村金融机构网点数量少,覆盖面窄,支付体系不健全,支付结算业务的推广应用受限;另一方面,农村支付体系的演变以及第三方支付在农村的发展,导致支付制度的供需不平衡和供给需求成本高。区块链作为一种新型的底层技术,能有效弥补农村支付结算体系的不足。 首先,运用区块链技术,交易双方可以不通过中间机构,直接进行点对点交易,能够有效缓解地区、市场分割问题,而且交易和结算可同时进行,能大幅度节约交易时间,降低结算成本。 其次,由于所有步骤均记录在分布式账本中,信息共享但不可篡改,通过联盟链和私有链共同作用,可缓解支付制度的供需不平衡问题,扩大农村金融覆盖面,也可有效保障数据的安全性。 再次,在区块链系统中以时间戳、交易序号为标准,建立查询树,指向特定的区块子集,可简化程序,提高查询效率,避免出错。我国已有多家金融机构(如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等)或互联网公司应用区块链技术,致力于农村金融支付结算体系的改进和创新。 (二)区块链+票据业务 我国农村票据市场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不同的地区和机构之间业务缺乏合作联系,形成分散割裂的状态,局部性、区域性特征明显,信息不对称导致管理成本高、交易效率低;农村资金供给主体单一,交易工具少,票据的交易规模和签发量不足;金融机构存在操作不规范、违规交易等问题,票据造假现象频发,克隆票、变造票等伪造纸质票据的行为屡见不鲜,难以进行有效监管和风险防控。而且,农业产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涉农票据的高信用风险,导致汇票到期承兑人不及时兑付的现象频发。 在这种背景下,应用区块链技术改善农村票据业务具有重要的意义。使用区块链实现数字票据的“点对点”传递,可使偏远地区的金融机构参与数字票据的交易,同时通过数据接口与多方资金平台对接,能有效缓解农村资金供给主体单一的问题;在数据层面,建立分布式总账,分布式存储和传播票据信息,提升农村票据市场数据信息的安全性和可容错性,使用智能合约控制票据流转的方向和价值的限定,保证每个环节的可监控性和可追溯性,有利于农村票据市场形成统一的市场规则秩序,便于监管和风险防控;在操作层面,设置时间戳记录和回溯信息,应用非对称加密技术尽可能减小价值交换中的摩擦边界,可实现匿名交易,从而在实现数据透明的同时保护隐私。 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上,中国人民银行、上海票据交易所、浙商银行和赣州银行等已经落地区块链票据的应用。 (三)区块链+保险业务 由于传统保险业普遍存在“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保险公司需要对客户进行全面可靠的信用评估,这个过程往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也很难有精准的客户画像。在这种情况下,保险公司可以运用区块链技术建立一种自证明的模式,即自动验证投保农户的身份信息、信用记录、资产信息、医疗健康记录和各项交易记录,不需要第三方机构的参与。同时,保险公司可以通过这些精准的农户信息,设计出切合农户需求的产品。而且,通过引入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智能合约,可将整个保险流程透明化,从而有效遏制骗保事件的发生。从投保到赔付不需要人工干预并且结果准确,这不仅简化了业务手续,还提高了赔付效率,有利于降低农户和保险公司双方的成本。 例如,在农业保险中,当投保事件发生时,智能合约可以自动触发索赔过程,投保人可以得到及时高效的保险理赔。最后,通过联盟链对接多家保险公司(如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太平洋保险公司、阳光保险公司等)和销售渠道,搭建农村小额保险的服务网络,完善保险服务机制。 (四)区块链+供应链金融业务 供应链金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金融中融资分散、信用水平低、交易成本高、农户操作不规范等问题,但其发展还不够完善,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供应链上企业众多,很难对每个环节进行追踪调研,信息透明度低; 链条上的信用主要依托核心企业,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且可能发生核心企业逐利行为; 供应链金融交易依然涉及多家机构,导致交易周期长、手续复杂、成本高。 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农村供应链金融,不仅改变了现有的交易模式,还重构了供应链模式的底层基础设施。区块链技术可能是银行突破瓶颈的最佳方案,也为原本融资难的中小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减少了资金的风险防控成本,节约时间,降低操作难度。而且通过搭建联盟链,将供应链中的上下游企业、核心企业与物流仓储、金融机构以及第三方信息服务商连接到供应链金融平台上,共享链上透明可靠的信息,避免了信息不对称问题以及核心企业的逐利行为,提高了流转效率和灵活性。 此外,还可以利用智能合约,确保交易程序的数字化,设定自动支付的条件和时间,简化交易流程,从而提高准确性和工作效率。目前国内已有多家金融机构(如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等)应用区块链技术开展了供应链金融业务探索。 (五)区块链+征信业务 现阶段征信系统在农村中的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是由于农村存在农民、个体户、乡镇小微企业等不同征信对象的差异,导致征信规范不统一,尤其是农民很难突破不动产权利担保的限制,难以建立明确的信用体系; 二是农村根深蒂固的熟人交往模式,很难扩大征信范围,可调研考察的信息不全面,甚至存在刻意隐瞒信息的行为,难以确保信息的真实可靠性; 三是农村征信相关法律不完善,缺乏对照标准,部门机构之间合作不紧密,没有信息共享机制。 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农村征信系统建设具有明显的优势: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特点,可以合理记录并验证个人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唯一性。政府、金融机构都应该努力构建一个统一并不断更新完善的“大数据”征信平台(如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已于2020年1月19日上线第二代个人征信系统),农村经济主体可通过这个平台扩大征信范围,节约征信成本。在该平台上用户信息可查询,一旦有不良的征信记录,则通过智能合约自动记录到黑名单中,从而保证征信信息的正确性,有效解决农民缺乏信用担保的问题。同时,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区块链平台选择部分信息共享,将原始数据保存在内部链中,将用户授权共享的信息上传到公共链上,供平台中的机构查询使用,从被动低效地提供数据转变为主动高效地分享数据,实现互惠共赢。 04 模式探索 四、探索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供银保”订单农业融资模式 区块链技术下订单农业融资模式框架主要包括1)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种植/养殖大户或农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农村商业银行等涉农金融机构;2)保险公司、期货市场、第三方物流企业、地方政府等参与者;及3)征信系统、物联网和区块链操作系统。这个框架体系中各方通过区块链系统相互连接,实现信息共享、相互监督,共同推动“供银保”订单农业融资发展。 区块链技术下“供银保”订单农业融资流程为: 区块链技术支持的“供银保”订单农业融资系统中,供销合作社、农村商业银行、保险公司、期货市场和地方政府之间信息互通有无,提高了信息的透明性,确保了交易的真实性。 五、总结和展望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其对促进金融业可持续均衡发展,推动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帮助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供银保”订单农业融资模式将更多参与方接入区块链网络中,使信用数据来源更加丰富和可靠,科技创新与业务发展相结合,为发展农村普惠金融注入新动能、提供新方案、实现新跨越。 —- 编译者/作者:量观网络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探索区块链技术在农村金融领域的应用
2020-03-05 量观网络 来源:区块链网络
LOADING...
相关阅读:
- Chainlink借助新的赠款计划实现智能合约采用2020-08-05
- 区块链巨头火币集团计划向DeFi投资数百万美元2020-08-05
- 以色列将启动区块链平台2020-08-05
- 以太坊和Reddit:5天挑战2020-08-05
- 唯链与ADIL联手开发新的食品供应链解决方案20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