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拉,是一个女孩,从小跟着父母在偏僻的山区长大,父亲以垃圾场为生,母亲卖草药治病,她和她的兄弟姐妹没有一个人接受过学校教育,天天在垃圾场干活度日。 有一次他的一个哥哥在替废旧汽车拆卸汽油时,不小心开动了电钻,火花溅到汽油引起大火,他的哥哥被大火包围,烧伤了; 又有一次她的另一个哥哥从简易的平台上摔下来,昏迷不醒,靠母亲的草药捡回一条命; 另一次,他的父亲不小心点燃了废旧汽车的油箱,爆炸和火焰把他烧得面目全非,他拒绝去医院治疗,只是用草药敷满全身,命大熬了过来。 在塔拉的生活里,这样的事故比比皆是,小伤小痛更是理所当然。父亲掌控着全家人的命运,不去医院、不去学校,不与普通人交往。家中孩子的学习,由母亲简单地教过;家人的伤病,也由没有执业许可的母亲用各种草药治疗。 17岁那年,塔拉突然想通了,经过2个月的突击学习,她考上了大学,进入大学开始学习,接着她的才华得到教授的认可,获得了剑桥奖学金,被推荐去剑桥大学读书,后来又去哈佛交流学习,最后拿到了剑桥大学的博士。 当我读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一直以为是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或者是在某个贫穷的非洲地区。然而,我没有想到,这个故事的主人公现在就生活在富裕的美国,有丰富教育资源的世界最强国。 我非常惊讶,美国现在还有不接受学校义务教育的孩子吗?就算是电影《风雨哈佛路》中的女主人公,虽然生活在底层,但也是接受了义务教育的。 这个故事,听起来非常励志,然而其背后有很多令人难以释怀的东西。 不用怀疑这个故事的真实性,这个叫塔拉的女孩,写了一本书《你当像鸟飞向你的山》(英文名:Educated),来讲述她的恍若隔世的人生。 书的中文名是塔拉亲自选定的,非常有诗意,比起英文书名的直白,我更喜欢中文书名的隐喻:如果教育是座山,鸟儿自会飞向它。 这本书一经出版,就引起轰动,上市第一周即登上《纽约时报》畅销榜,至今已累计80周,仍高居Top1,全美销量破百万册,作者因此书被《时代周刊》评为“年度影响力人物”。这可是塔拉的第一本书,简直就是奇迹! 然而,仔细想来也就明白,塔拉的生活,多么的异于常人,绝不是这个时代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应该有的。 美国的教育,被誉为世界第一。很多国人不惜倾家荡产也要把孩子送到美国留学,图的就是能接受世界上最好的学校教育。 在塔拉的《你当像鸟飞向你的山》书中,我想很多人都和我一样充满了疑惑: 一、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就到底有多大影响? 塔拉的父亲是摩门教徒。知道摩门教历史的人,应该了解摩门教在美国的地位是比较尴尬的,有着很多清规戒律。塔拉的父亲把自己的家庭和普通家庭隔离开,几乎过着隐居的生活,所以他阻止孩子上学。 他让所有的孩子都帮他干活,直到他们长大出去找工作。换句话说,他认为学校教育没有意义。家中也没有特意聘请家庭教师,只有塔拉的母亲随意地教些基础知识。 当塔拉准备考大学,她还得离开自己的家,去姨母家自学,来避免家庭给她带来的副作用。因为她的父亲不愿意塔拉离开,塔拉离开,会使他的三人小分队解散,减少收入。 最初的学费也是靠塔拉打零工赚的。塔拉甚至一度因为没钱,想要退学,直到申请了助学金,才读完大学,后来靠奖学金读完硕士和博士。 塔拉的两个哥哥和塔拉一样,通过自学考上大学,和塔拉一样取得了博士学位。 塔拉的父亲也因此高兴地宣称:他的家庭教育胜过任何学校教育! 看到这里,我竟无言以对。因为国人评判一个家庭的教育好坏,就是衡量一个家庭中的子女获得名校的文凭的高低。 一门三博士,确实很出色。但这些成就,塔拉的父亲只能说是拖后腿,绝无助力。 按照我们的认识: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成长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并且所有人都认为,接受些教育总是好的。 按照这个逻辑,家长们都在拼基础教育,九年义务制教育,为的是进一个升学率高的高中,可以考进好的大学。甚至有人都开始从幼儿园抓起,幼升小就开始上补习班。 像衡水一中模式、毛坦厂高复班,还有海淀爸爸、顺义妈妈,所求不就是给自己的孩子打上“系出名门”的标志吗? 剑桥博士,这样的称号,竟被冠在了一个没有上过一天学、没有补过一天课的孩子身上;这让国内的家长们情何以堪? 然而,这也从反面证明了:孩子的学历高,并不一定是父母的教育水平高。 别再把你不成功的锅甩给原生家庭了,原生家庭不背这个锅,塔拉就是例子,不仅是她,还有她的另外两个博士哥哥。 一个人只要想读书,她一定能找到那座属于她的山。高龄的考生,重新回到学校考取博士的,也有好些。 仔细想想,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很多,也许不是特别突出,但当一个人发现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时,他就会拼命读书,就像一个落水的人要抓住最后一根稻草,激发了他的无穷潜力。 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起点,但人生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就算你没有好的家庭教育,你也可随时开始改变你的人生。 所以,我的结论是,家庭教育是加分项,但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没有决定性的影响力。 二、大学教育真的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吗? 最最让人关注的点,恐怕就是: 17岁没有上过一天学,怎么可能考上大学? 塔拉在书中写的很明白,首先塔拉不是文盲,她能读书,母亲教过她们。只是家中藏书不多,只有很少的几本,她在无聊时总是翻来覆去的读。圣经和摩门教经是她最熟悉的。因为他的父母都是虔诚的教徒。 其次美国大学认可家庭教育经历,塔拉编造了接受家庭教育的经历,有了报考大学的资格。 想要报考大学,必须参加美国大学的入学考试,ACT是其中的一种,塔拉选择了ACT考试,因为考的内容全在课本上。 ACT必考科学为四个部分:英语、数学、阅读、科学,全部为选择题,共215道。总分36分,17 分以上 可以被高校录取 18 分以上将有机会申请奖学金。27 分以上将很有可能拿到全额奖学金。 塔拉第一次考了22分,可以有大学上了;第二次考了27分,可以有资格申请全额奖学金。 这就是美国大学宽进严出的好处。美国大学非常多,有3000多所,只要你想上,几乎每个人都有机会,区别只在于进不同的大学。 塔拉考上的是本地区的杨百翰大学,这也是唯一的一所摩门教徒创办的大学。 我们最不能理解的就是这点,因为在国内,塔拉是完全没有机会上大学的,想要在高手如林的高考中胜出,简直是不可能的。别人拼了17年,你只花两个月,除非你是天才机器人。 塔拉刚进大学时,因为缺乏教育,听不懂上课的内容,向教授提问一个单词的意思,被教授冷落,内心受到极大打击,发现了自己和同学们之间的差距。然而在毕业时,她不仅取得了学士学位,还因教授的推荐获得了剑桥奖学金。 我不得不感叹,教育的成果,不应该仅仅是拔尖,更应该是扶低。 美国大学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有目共睹,对于生活环境差、家庭教育水平低的地方出来的贫困孩子,他们在大学里会有更多的优势,无论是招生方面还是奖学金方面。 因为学校会认为起点更低的学生,获得好的成绩,付出的努力更多,他们的潜能也比一般条件好的学生更大。 在国内的小学招生开始看重家长的学历时,美国的大学却给予贫困学生更多的政策倾斜,谁的教育才更对国民有利? 快乐的义务制教育,内容不深;大学的申请制入学,要求不高,这才给了塔拉上大学的机会。大学对贫困学生的金钱补助,教授对于塔拉内在潜质的发现,给了塔拉研究的方向,和去名校交流学习的机会。 如果你问我,考上大学是不是能改变命运? 我会回答:是的!塔拉的命运完全改变了,世界为她敞开了一扇门,把她带进了完全不同的生活之中。 好的教育体制,会给予逆转人生的机会。寒门出贵子,这在美国仍然很有机会。 留学美国的儿子曾告诉我,美国人读大学都是自己想读才来的,不像我们都是被父母逼来的。 如果读大学,也成为父母给予子女的礼物,那么考上大学并不能改变命运,因为子女的命运仍然紧握在父母的手中。 如果你不是真正认为:读书能改变命运,那么你读再多的书也不会改变命运。我要读,和要我读,差距何止十万八千里。 当然,无论如何多受些教育总是好的,就算是被逼着。 三、个人成长中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塔拉说,在她的经历中,她最不看重的就是学历和证书,不想成为励志名人代表美国梦。 垃圾场的生活是塔拉的一部分,大学的生活是她的另一部分。在接受教育时,我们总是会得到或失去些什么,在这种得到和失去中,我们会变得成熟,最终长大成人。 塔拉为了上大学,离开了父母和家庭;也因为在大学接受的教育,让她对以往深信不疑的事情产生了怀疑,与家庭的关系越来越远。 我们不能说塔拉的父亲不爱塔拉。爱!他用他独有的爱的方式,爱着塔拉;对塔拉来说,她明白父亲的爱,但她选择了远离。 “你可以爱一个人,但仍然选择和他说再见。你可以每天都想念一个人,但仍然庆幸他不在你的生命中”。 在个人成长中,教育更多的是让我们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世界。 大学教育不是职业培训,不是通往荣华富贵的道路,不是功成名就的象征。学历和证书只是虚无的体面,它是教育的副产品,不该是人们追求的目标。 在《你当像鸟飞向你的山》出版后,塔拉接受了《福布斯杂志》访谈,她说: “教育意味着获得不同的视角,理解不同的人、经历和历史。 接受教育,但不要让你的教育僵化成傲慢。 教育应该是你思想的拓展,同理心的深化,视野的开阔。它不应该使你的偏见变得更顽固。 如果人们受过教育,他们应该变得不那么确定,而不是更确定。他们应该多听,少说。他们应该对差异满怀激情,热爱那些不同于他们的想法。 所有的转变、蜕变、虚伪、背叛,我称之为教育!“ 我相信塔拉说她不在乎这些成功的光环是真的,得不到的向往,得到了也就是那回事。这就像一块奶油蛋糕,放在橱窗里非常诱人,真吃下肚子也就几分钟的快乐。在塔拉的眼中,与家庭的和解似乎更重要。 如果这样,那么塔拉的故事,仍然是一个如何摆脱原生家庭,走向人生巅峰的故事。在另一个故事中,留美研究生写6万长文,控诉父母的极度控制欲,与塔拉的故事正好相反。 而这恰是我想说的,教育即是一种分离术,帮助父母与孩子在精神上分离。孩子自出生那天在身体上离开母亲,直到哪天在精神上与父母分离时,他才真正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 —- 编译者/作者:JSnzktLH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读书改变命运从垃圾场女孩到剑桥博士
2020-03-22 JSnzktLH 来源:区块链网络
LOADING...
相关阅读:
- 火币大学于佳宁:ETH2.0和DeFi的风口来袭数字资产市场蕴含巨大财富机遇2020-08-04
- BuildOnEOS: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区块链挑战赛获奖者2020-08-02
- 逆天的ETH,能否继续强势拉盘?2020-07-31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正式报名参赛,30年人工智能领域深耕经验,谁与争锋2020-07-28
- 火币大学打造区块链行业认知入口,构建区块链思维的殿堂2020-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