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当前位置: 玩币族首页 > 币圈百科 > 从亚当斯密到熊彼特——数字化转型中区块链的机会与挑战(上篇)

从亚当斯密到熊彼特——数字化转型中区块链的机会与挑战(上篇)

2020-04-11 行走 来源:区块链网络

在提振经济的大背景下,3月初新基建的概念被中央提出,40万亿投资已在路上。在新基建主要包括的七大领域中,除高铁/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行走将其定义为老基建的延伸物理化拓展之外,5G基建、特高压/电力物联网、云计算/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的背后都指向了一个关键词:数字化。

为什么数字化对于国家,对于未来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数字化的关键在哪里?区块链在其中会有何机会和挑战?本文尝试从两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熊彼特的经典理论出发,做一简要分析。

一、为什么数字化如此重要

1、用户被数字化

这次疫情用实实在在的场景在教育和驯化着所有的企业或组织。在全球按下暂停键之后,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组织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在互联网上利用社交网络、视频会议进行工作协作和交互,接触客户和供应链伙伴;我们也能看到各种电商、外卖、在线娱乐化产品在越来越多的替代着超市、餐厅、电影院的功能;同样的,全球的熊孩子们不仅是天生的数字世界原住民,这几个月连上课都能名正言顺地在线化。

2、供给数字化程度不足

但一如硬币的两面,市场从来是由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组成的。在消费者或者说个人不断被解构、不断数字孪生的当下,在从上世纪70年代兴起的消费主义延续至今已然将个人、个体需求第一次推上了历史舞台的当下,供给端的数字化是远远不够的。

站在过去回望现在,西方的企业家也曾表现出各种对用户的无视。

汽车行业的鼻祖,流水线生产的杰出代表福特汽车的创始人亨利·福特有句的名言:无论消费者需要什么,我只生产黑色福特车。

乔布斯也有句类似的名言:苹果手机只有一个型号,我告诉你们该买什么就好。

但现在,我们看到汽车不仅是颜色有多种选择,比如特斯拉和蔚来这类电动车,在内饰、车轮毂的材质花样、轮胎规格、座椅、自动驾驶系统等十几个项目中,会提供超过100个SKU供用户选择;苹果手机的五颜六色,和同一系列三个以上型号和不同容量机型一方面被吐槽另一方面确实也提供了更多选择权。

正如欧莱雅中国总裁在去年的一次活动中讲的,过去的供给端是千人一面,而现在是一人千面。

3、数字化能给供给端带来什么

我们这几个月大概听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不确定性。在面对不确定性的外部环境时,对组织决策能力的挑战是巨大的,而企业如何在面对不确定的外部环境,面对竞争时持续做出正确的选择,则会直接决定组织未来的命运。

在数字化的新时代,所有企业都会成为客户的运营商。组织要能够时时洞悉和满足客户的需求,交付产品仅仅是服务的开始,而持续不断的与用户建立长效沟通才是常态。

面对多场景化和高度碎片化的市场,面对定制化和规模化的平衡,如果企业和组织继续保持肉身生产、协作肯定是不行的。而数字化能够在供给端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研发、采购、销售、物流、交易等环节提高效率,让组织或企业获得数字孪生化身,重新获取市场价值。

那接下来要问的问题就是企业或者组织如何转型数字化?以及在这个转型的过程中区块链会扮演怎样的角色?

这周三,阿里研究院副院长安筱鹏老师在MEET未来的线上分享《数字化转型:从亚当斯密到熊彼特》中以两位经济学家的观点为模型,分析了数字化转型的两个核心要素。行走会以安老师的模型为蓝本,具体分析下区块链领域的具体落脚点和问题。

二、亚当斯密:优化资源配置

和数字化对应的一个词是智慧,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要做智慧型企业,组织要做智慧型组织,城市要做智慧型城市。那到底什么是智慧呢?

英国历史学家、文学家、数学家罗素认为:智能起源于征服恐惧。而人类最大的恐惧恰恰来自于不确定性。

从这个角度而言,安老师认为智慧是主体适应改变,对外部环境变化做出相应变化的能力。

继而提出,在亚当斯密的经典理论:“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优化社会各种资源配置中发挥着主导作用”的观点上,应该考虑1991年诺奖经济学奖获得者科斯提出的:企业、政府都能替代市场去配置资源。

这个说法也有个更经典的名字,叫企业何以存在。讲的就是因为企业在组织资源时效率更高,管理成本和交易成本边际更高,所以往往比完全自由的市场竞争或博弈更有效;而政府则是通过政策、财政、关税等手段去配置资源,在特定时期下,比如疫情期间也能体现出其效率。

无论是哪种组织形式,总之,哪个组织优化资源配置的效率更高,谁就更具有智慧,同样也能获得更多的资源。

而数字化在效率提升上能如何帮到组织呢?

1、 提升决策的效率

企业之间的竞争是配置资源效率的竞争。一家企业如何通过决策,能够比竞争对手更快、更精准、更个性化的满足客户需求。背后的答案就是数字化。

过去企业的经验来自关键岗位上的特殊性知识,一部分靠经验,一部分靠拍脑袋,其余的靠运气。现在,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可以让数据和算法增加企业决策的理性和准确性,同样也能从根本上改变自上而下和中心化这种广受诟病的企业治理机制。

另一方面,用户在越来越多的使用数字化的场景、数字化的交易、数字化的产品。用户的需求会更多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呈现。

企业应该更多的让数据流动起来,在算法的加持下,让机器而不是人更多的参与决策过程。

2、 数字孪生降低试错成本

安老师提到的是法国的达索公司,主营业务除了幻影战斗机之外还是一家软件系统公司。它们最近在聚焦用数字化模拟心脏的构造,让数字心脏可以无需人的控制自主跳动。这样一颗数字孪生的心脏,无论是测试医疗器械,给医学院的学生做手术练习,还是测试药物有效性和反应机理,都能效率更高,安全风险近乎为零。

三、区块链可以提升哪些效率

那块内容其实有太多文章做过介绍。行走说几个重点和自己最近思考的一个新的要素。

1、 让决策更有效

人工智能虽然分为很多流派,但目前依然是深度学习或者叫大数据流派为主流。大数据用更准确的说法应该叫海量数据,即数据源越多,数据越精准和可信度高,数据和算法呈现的“决策”就越具有参考性和准确性。

但在如何保证数据更多、更准确的过程中,出现了几个问题。

一是数字孤岛

大家都知道数据是资源,资源为什么要和别人分享?所以数据之间的流动就成了问题,大数据变成了小数据。

简单说,区块链其实是整合了零知识证明和隐私保护的加密技术,能够在各方依然拥有各自数据所有权不变的基础上,分享大数据决策的“成果”。比如在金融领域打通各银行、贷款机构的数据,个人隐私、消费具体类目等信息还在各数据来源方,但当一家机构想要知道某个人是否有还款能力和违约记录时,其他家的数据就能告知结果。而区块链的激励机制可以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智能合约写死发起请求要支付多少token,token在持有数据各方如何分配。这样就能让数据孤岛从人为沟通一家家谈,到签订数字协议,机器自我提出请求,自我完成调用、决策和激励交易的全过程。

二是信任问题,即解决数据准的问题

大数据如果从源头上出了问题。比如数据造假,那决策就会谬之千里。如何确保数据的真实可靠,区块链可以提供解决方案。

区块链具有不可篡改的特性。一旦数据上链,可追溯,不可修改,就能部分解决数据准的问题。当然后面行走也会谈,和数字化转型遇到的问题一样,面对还没有完全数字化或者根本没有数字化的企业和组织,如何把数据从线下采集到线上,期间有没有人为的参与,会不会造假这是新的需要回答的问题。

2、 降低交易从达成到完成过程中企业的额外支出

这项是行走最近的思考。也是受孟岩和周子衡老师的启发。

在工业时代,更多交易是一次完成的,并不涉及交易的达成和完成。但也有些例外,比如大宗国际贸易,因为运输需要时间,交易从签订合同到客户签收可能需要一两个月甚至更长的交货期;

同样,定制化生产,没有存货的2B业务,交易的达成和完成周期也会较长。但数字化之后,2C端的时间周期也被延长了。虽然对消费者而言是先购买,几天之后拿到货,但对商家而言,则是平台通知发货,就要发货,而消费者确认无误签收商品后,平台与商家清算还要有一个账期,有的平台因为具备流量优势,也会把账期作为一种商业模式,利用时间差做更多的资金流转,从而将对商家的清算尽可能拖长。

由此种种,交易从达成到完成的时间被不断拉长,而对供给端的企业而言,供应链上的成本要支付,员工的工资要列支,如果账期被无限拉长,很多中小企业就会被拖垮(一如疫情结束后,本在之前做完了活但交易还处在未达成未被验收状态拖着款不结被拖死的企业,可能不比找不到活做而破产的企业少)。

但市场就是这样,有需求一定会有相应的服务和产品满足它。供应链金融就是对应交易达成和完成周期被拉长提供的产品。

但中小企业、小微企业可能真的用不起传统的供应链金融服务。简单列几点原因,一是调研时间长、审批慢;二是批准难度大,你伺候的是大公司还好如果甲方乙方都不知名,大概率拿不到贷款;

三是对于大宗产品供应链金融,需要的资金量大,传统银行批不了,而选择创投等融资方式,成本超级高。行走曾参与过一个飞机发动机的供应链金融项目,申请融资的公司要购买航空公司到飞行里程的发动机,再拆借成配件,通过流转平台再把配件交易出去。这个交易从达成到完成通常需要10个月左右时间。而单个发动机购买成本基本是几百到千万人民币,如果一次拆几个则需要资金量更大。当然对行走而言做这样的项目LP(有限合伙人,简单理解就是只众筹出钱的,别的不管)是挺爽的,10个月,可以拿到50%以上比较稳当的年化收益。但对融资企业而言,其实融资成本就是巨大的。这里还包含了给创投基金机构的服务费和收益分成。

而区块链对金融而言,大杀器是去中介。如果交易从完成到达成的全过程都能够实现数字化,账户都能在链上可见,则供应链金融其实完全不需要银行、基金等中介机构去参与。类似MarkDao这样的去中心化组织就可以将交易作为一份资产进行抵押,放到链上进行融资。

对个人投资者而言,如果你能在充分阅读和分析了融资方公开的数据,认为大概率交易达成是能够实现的,通过参与供应链金融,能获得更高的收益(当然也相应会承担风险,具体到拆发动机,如果拆下来发现没几个配件能用全部是报废的也会有损失);对融资方而言,通过去中介则大大降低了融资成本,同时提升了融资撮合效率。

给上篇做个小总结:

首先我们论述了新基建中数字化是重中之重,而国家、企业为什么要重视数字化,这是第一部分分析的要点。第二部分是从亚当斯密的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理论出发,行走介绍了罗素的安老师的观点。结论是:数据和算法的流动,会让机器越来越多参与人的决策,更好应对不确定性的外部环境,从而提升组织配置资源的效率。最后一部分是行走针对区块链行业分析的在资源配置提升效率方面具有哪些优势。

明晚21点21分,下篇行走会继续分析区块链在效率和成本方面还存在哪些不足。同时为大家介绍熊彼特的第二个数字化要素。明晚见。

—-

编译者/作者:行走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