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越不成熟的市场中,过度自信的表现越常见,币圈是非常容易产生过度自信的地方,不管是项目方讲着美好的故事愿景,还是币民一次次挥洒的筹码。 时光初入币圈也经历了,从无知到过度自信,到悲观再到理性的过程,这也是每一个活着的币民的成长之路,连李老师也不例外。 01 什么是过度自信?
心理学家说了,过度自信大概是最经得起检验的人的认知偏差。也就是说,只要是正常的人,一般都是过度自信的。不信吗?我来举个例子,让你感觉一下。
假定你是一位刚刚创业的私营企业主,你和其他50个同样刚创业的人坐在一起。在现场,我说,“觉得自己的企业能活过5年的请举手”,这个时候你举不举?你大概率会举手。我相信现场80%以上的人都会举手。
你可能会说,“我的企业肯定能活过5年啊,如果5年都过不了,那我当初就不会来创业了”。
现在给你揭晓真实数据。有一项统计结果表明,初创企业的风险非常高,能活过5年的概率不会超过1/3,也就是说,有超过2/3的初创企业会在5年内消亡。
显然,人们对自己能力的认知超过了实际水平。这就是过度自信。 02
人为何会产生过度自信?
原因很多。从生物进化角度来看,过度自信可以让自己显得比实际上更聪明和强壮,增加个体传宗接代的机会。
在社会环境中,你会观察到,自信的人比不自信的人能获得更多的工作机会、交友机会。
而从个人成长轨迹来看,大多数人被家庭过度保护,会逐渐滋长过度自信。
这些原因都很好理解,我就不一一展开了。在这里,我想特别强调心理学上提出的一个原因,它和我们的投资决策息息相关。
心理学家揭示,人的过度自信与信息积累有关。
我问你,如果你对股票投资一点都不懂,你会自信吗?你可能会说,那应该不会自信。是的。当你什么信息、什么知识都没有的时候,你是没什么自信的,随着信息收集越来越多。 例如,你通过对股票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信息积累多了,能力相应就涨了,这时你的自信心也在同步增加;信息积累得更多了,能力进一步上涨,你的自信心又进一步增加,信息、能力、自信,此时是同步增长的。
但是,注意了,信息没有上限,能力却是有的。你不断增加各种信息积累,但是你的能力却是会封顶的。 到了一定程度,随后到达的信息没有增加你的能力,却还在不断增加你的自信心。最终,你的自信程度会超过自己的实际水平。这就是人为什么一定会过度自信的原因。 03
过度自信的利弊
对金融市场来说,过度自信影响非常深远。
传统金融学中有个定理,叫“无交易定理”,意思是,在没有什么新信息的情况下,理性人对金融资产价格的判断没有分歧,既然没有分歧,就不会有人要买、同时又有人要卖,因此均衡的时候应该没什么交易量,称为“无交易定理”。
而我们实际观察到的是,市场每时每刻都有大量的成交。原因就是,投资者都是过度自信的。你只相信你的判断,认为价格低估了;他只相信他的判断,认为价格高估了,那会怎么样?
成交!所以,成交实际上就是意见分歧的体现。
总体而言,留在金融市场上的人都是过度自信的,因为你肯定认为自己能战胜市场、能赚到钱,才会留在市场上的。
所以,金融市场上的投资者都是过度自信的,这一点和传统金融学恰恰是相反的,传统金融学认为,留在市场上的人都是理性的,恰当自信的。
过度自信能放大市场的成交量、提高市场的流动性,所以,过度自信对于市场来说是有益处的。
当然,过度自信也有不好之处。过度自信使人感觉良好,做一些在理性情况下不会做的事情,但可能会付出高昂的代价。 例如,在医生诊断病人、法官审判案件或央行设计利率时过度自信,都会导致严重的社会后果。
在金融市场上,过度自信使人忽视风险,做出过度的交易。
换句话说,不该买入的时候,你不断地买入;不该卖出的时候,你又不断地卖出。很多投资者做了很多交易,但发现没赚到什么钱,做的越多,亏的越多,就是这个原因。 04
过度自信的影响因素
那么,哪些因素最容易影响人的过度自信呢?
首先,专业知识会影响过度自信的程度,专家或者自认为是专家的人过度自信更严重。
过度自信的人对自己能力的认知超过自己的实际水平。专家的能力确实比一般人更高,但是他们的过度自信也会更严重。
当任务难度小,可预测性非常高时,专家的预测可能更准确;但当任务难度大,可预测性非常低时,自认为是专家的人,更容易对市场预测发表观点,且常常高估自己预测成功的概率。所以,这个时候,你就需要客观判断专家的建议了。
其次,经验也会影响过度自信的程度。金融市场上有一句话,没有经历过一个完整牛熊市的人都不是一个合格的投资者。为什么呢?
就是因为在投资者的整个投资生涯中,投资成功的经验会增加过度自信的程度。牛市往往会导致更多的过度自信;而经历熊市的投资者比那些没有经历过的更加悲观。
只有经历过一个完整的牛熊市,才能平衡自己的投资心态和决策。
要想减少损失,你需要克服过度自信。 05
怎样避免过度自信?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问你一个问题,在你平时的生活中,你觉得对自己和对别人,用的是同一套评价体系吗?
你可能会说,应该是吧。
错!过度自信主要是对自己而言的,对别人的评判却往往是准确的。
你判断自己创业的公司能否成功,往往会过度自信,但是让你去评判别人公司成功的可能性,却往往是准确的。 你了解到初创企业存活5年的概率不超过1/3,你认为其他公司应该基本符合这个规律,只有自己是例外。每个人都是这样想的!
你想盘下一间门面房来做生意,前一户因经营不善离开了,你在盘下店面的时候,可能从来没想过,自己的经营很有可能与他一样。
所谓当局者迷,就是这个道理。自己如果是当事人,往往看不清;自己如果是旁观者,很容易指出其中的问题。
做金融投资也是一样,你一定是相信自己有能力,才会去投资;你又同时能接受大多数散户会亏钱的现实。你觉得自己与他们不一样,而每个人都是这样想的,就像每个遭遇大病的人,在生病之前绝对不会想这事儿会落在自己头上一样。
现在回到我们的问题,怎样克服过度自信?你应该已经得出结论了。
站在第三方的立场来看,评判会准确得多。或者站在一个更高的视角,或者尝试置身事外。这也是一种很有效的思维方法,你可以在生活中试试看。
06
我们讲了人在信息处理第三个阶段,即信息输出阶段,最容易犯的认知错误——过度自信。
过度自信指人对自己能力的认知超过了自己的实际水平。
过度自信是生物的本能,但它在金融投资中却可能是有害的。
主要表现在,过度自信使人低估风险,做出不必要的买和卖。因此,减少交易次数是明智的。
多站在第三方的客观立场来看待自己的行为有助于减轻过度自信的影响。 后记:摆脱过度自信需要一个过程,自己犯错或者看着别人犯错,但在正确观念的指导下这个犯错的过程和造成的损失也会短一些。时光希望通过笔记的方式来传达这样的观念。行为金融学是每个身在投资场里面人的必修课。
—-
编译者/作者:时光智者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