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雪穗 来源:星传媒STARMEDIA(ID:Star_Media1) 今年行情很“南”,南到为了“出圈”,连银行都使出了“浑身解数”。下面请看中国银行最新“营销”文案: 想体验欠银行钱的快感嘛,来中行玩原油宝,不保底,还有机会穿仓哦,亲。 4月21日,WTI原油5月期货合约出现历史负值结算价-37.63美元/桶,中行原油宝用户不仅亏光全部本金,由于系统未触发预警机制及时平仓,反而还倒欠中行巨额资金。 紧接着,原油宝维权群拉起来了,只不过,这次对象不是项目方,也不是交易所,而是代表“信任”的银行。 当日,单微博平台中国银行讨论话题10余条,网友评论次数10万+,事件浏览量超千万。 为出圈,银行玩起“萝卜蹲” 事情没过几天,银行玩起了萝卜蹲的游戏,中行“蹲”中行“蹲”,中行“蹲”完中信蹲。 5月6日,脱口秀艺人池子暴出,自己与签约公司笑果文化劳务纠纷中,中信银行以配合大客户为由,擅自调取了自己个人账户交易明细,消息一出,一片哗然,中信顺利躺枪了。 根据相关法律条款规定,未经当事人同意或相关执法机关授权,擅自泄露他人隐私,须承担民事责任。 事件至此,我们所看到的,中信银行微博致歉,支行行长被撤职。但对于这一处理结果,似乎并不能被后浪青年所接受,纷纷“请教”如何才能当中行大客户,只想看看马云的流水。 银行理财巨额欠款、随意泄露用户隐私......银行公信力接二连三被打脸,这些冰山一角,还只是我们所看到的。 而此次中信银行能够公开道歉,和受害人池子公众人物身份有直接的关系,试想一下,换作普通人,如何撬动公众的力量、法律的手段去维权,还有多少不为人知类似的事件,想想就不寒而栗。 中信银行泄露个人信息非首次。 早在2018年9月17日,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太原分行因未经储户同意,擅自查询储户信贷信息,被人民银行处以59万元罚款,直接责任人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移送同级公安机关追责处理。 调取个人信息“情有可原”? “业内普遍潜规则而已,只不过上了台面,存在的,或许合理,但可能不合法”。银行业内人士小王(化名)告诉我们。 对于国内大部分银行来说,大客户存款就是上帝。类似湖南某县支行客户经理,日均KPI存款要求就达到70万人民币,倘若任务完成不了,则会被调往更偏远的地区。而对于一些经济落后、以留守老人和儿童居多城市,日均70万KPI并非易事。 而为了“活着”,就得出“奇招”。这样一想,出现类似笑果文化这样大客户,无论对于底层员工和授权领导而言,都是衣食父母,故而,中信致歉信所说应大客户要求配合调取,并非无稽之谈。 而比这更严重的,是赤裸裸的明码标价售卖个人信息。 今年4月12日,根据网上爆料信息显示,银行用户个人信息在外媒平台公开叫价售卖,涉及中国农业银行、上海银行、中国兴业银行三家银行机构,出售用户信息数量10万至80万不等。 根据所公开售卖的信息显示,银行个人信息详细之至,类似裸奔,不仅有开户姓名、年龄、籍贯等基本信息外,还提供了银行账号、绑定手机号、家庭住址等信息。 消息一出,涉事各大银行纷纷澄清,网络售卖储户信息与该行真实客户不匹配,不排除系不法分子为牟取不当利益伪造、拼凑、出售所谓银行的客户信息,但此种说法真实性有待评估。 区块链为什么保护不了银行安全 聊到这里,有人就会想说了,这时候你是不是要推区块链技术保护隐私啦。别说,一说到这,为什么有种被打脸的赶脚。 虽然从2015年至今,已经多次传出区块链相关技术研发进程,但无论是TO B or C端能够真正落地都是凤毛麟角,大多数处于昙花一现的状态,比如网易星球、招财猫等等,利用区块链新型概念加持赚得一波流量后,也逐渐消亡殆尽。 同样,在2018年10月,荷兰国际银行(ING Bank)也曾提出利用零知识证明机制,来解决银行用户隐私保护,但在过去的几年内,并没有听到太多关于类似研发进程相关消息。 伪概念?区块链:我好“南” 要想理解区块链落地为什么这么难,就要回到区块链的本质研究。区块链本质不是发币,不是钱包,更不可能是IEO,而是一种全新非常底层密码学技术。 比如90年代的互联网,10年前的云计算,在那时看网购,云计算简单就是天方夜谭(虽然文科生的我现在还是没搞懂)也正是经历将近30多年探索与研究,意识再教育的普及,才有今天的习以为常。 之所以现在落地很少,究其根本,底层公链技术还不够完善,链上交易处理速度有限。 以比特币为例,目前比特币单个区块大小上限为1M,约每产出一个区块需要10分钟,平均每一个比特币交易大小约为250字节,即0.25K。 因此每个区块的交易数量 = 1*1024*1024/250=4194.304,每秒能处理的交易量 = 4194/(10*60) = 6.99,所以比特币系统每秒平均能打包交易约为7笔,而支付宝云计算双十一处理速率6100万次/秒。 从计算上来看,扩容迫在眉睫。 而如果仅仅简单粗暴提高区块大小(扩容),又会引发区块传播延迟速率提升,直接导致区块极易形成分叉和计算资源浪费等一系列问题,而目前扩容和交易速度受限也是技术攻克难关所在。 所以,这也是时至今日,即使是央行DCEP也是内测了许久,区块链技术在银行大范围普及也不切实际,毕竟“好看的,好用的”,早就上交给了国家! 此次中信事件,暴露的不仅仅是银行公信力缺失,更直接显现了完全中心化管理的弊端,在一定程度上,也引发了大众对现有金融管理机制的思考,和未来寻找类似区块链管理机制的探索。 尽管眼前还有诸多问题需要攻坚,但哪一次重大变革,不是经历坎坷,前路虽漫漫,未来犹可期! 本文来源:星传媒 —- 编译者/作者:星传媒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银行玩起萝卜蹲,我们还要裸奔多久?
2020-05-08 星传媒 来源:火星财经
LOADING...
相关阅读:
- 区块链巨头火币集团计划向DeFi投资数百万美元2020-08-05
- 以色列将启动区块链平台2020-08-05
- 前LCG首席执行官Charles-Henri Sabet在瑞士启动FlowBank2020-08-04
- Chromia为期权交易孵化DeFi项目“Hedget去中心化协议”2020-08-04
- 日本的加密货币交易者似乎在国家进入紧急状态之前就失去了兴趣20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