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央行DCEP 央行的DCEP即将推出,这应该是区块链行业接下来最令人激动的事情之一。 官方是这么介绍DCEP的: DCEP是全称 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 的缩写,即数字货币和电子支付,是由中国央行发行的法定货币,是中央银行的负债,由中央银行进行信用担保,具有无限法偿性,是现有货币体系的有效补充,重点替代M0。 我们称DCEP是央行数字货币,这里提到的“数字货币”才是国家层面真正理解的“数字货币”,国家提到数字货币的时候并不是如我们理解的某某币、某某币,就是明确的指DCEP。与传统的电子货币相比,央行的DCEP确实有着数字化的先进一面。 二、货币的数字化 我仔细学习了央行数字货币的相关内容,也听了《得到》上穆长春的《科技金融前沿:Libra与数字货币展望》,但是当我回头思考央行DCEP最大的亮点,或者给圈外人推介DCEP最大的亮点的时候,我会不由自主的提到它的一个特点,用我自己的话说就是:不依赖于特定的APP。 什么叫不依赖于特定的APP呢?当我们使用支付宝的时候,我们支付宝里的资金是依赖于支付宝的,也就是说对方必须要有支付宝APP,它只能在支付宝系统内流通,我们支付宝里面的钱只有和他支付宝里的钱才可以直接互通,如果对方是微信,那么支付宝和微信是不能互通的,必须要经过银行中转一次才行; 但是未来当你有了DCEP之后,你就不再需要依赖于特定的APP。也就是说如果你要接收资金,你不再需要手里既有支付宝,又有微信,既有浦发银行,又有建设银行,又有工商银行,你只需要有其中任意一个APP就行。比如说你只要有支付宝一个APP就行了,然后你就可以直接通过支付宝向微信扫码支付DCEP,也可以向其它银行或者第三方实现扫码支付DCEP。 关于这一点,央行是这么描述的: 从运营机制看,DCEP采取“双层投放”和“双层运营“机制,与现在人民币的投放方式和渠道基本一样。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再对普通消费者。 有了DCEP,无论在什么地方,双方在发生交易时, 只要手机里装上了支持中国DCEP钱包标准的APP,就可以根据即时汇率显示的当地货币与人民币的兑换价实现交易,双方通过手机进行DCEP转帐就可以了。 在我看来,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突破,对于一些日常资金使用额度不大的人来说,央行的DCEP额度可能就完全够他日常周转,他在日常支付、转帐的时候,只需要有一个常用的APP就行,而不需要再像以前那样手机里同时装有10几个跟支付相关的APP,这样从使用效率上会提高很多。 而且,像微信和支付宝这些独立的商业系统,因为存在着竞争关系,所以在很多业务上是你屏蔽我,我屏蔽你,各自为战,给广大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方便,也造成了一些“数据孤岛”之类的社会问题。所以,DCEP的出现从大处看,当微信、支付宝这些大型第三方系统在货币底层系统被打开的时候,当他们的货币底层开始相通的时候,建立在货币底层上的一些金融衍生业务可能也会相通,后续甚至可能会有一些更具有想像空间的商业合作或者商业生态出现。 所以,这是我认为央行DCEP的一个最大亮点:不依赖于特定的APP,不依赖于特定的商业载体,可以实现跨部门、跨公司、跨系统的货币交换。 三、资产数字化 DCEP实现了货币的数字化,那么从DCEP实现货币数字化的进程当中,我们也许可以得到一些启发,为接下来的资产数字化指明方向。 我认为至少有以下二点启发: 1、数字化的最明显的优势之一,是不再依赖于特定的APP,不依赖于特定的商业载体,可以实现跨部门、跨公司、跨系统的流通和交互。 2、数字化的内涵很广,实现途径很多,它并不一定需要依赖于区块链架构,也可以由传统的强信用中心推动。 接下来我们分别来看这两点。 上面我们说到了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可以不依赖于特定的APP,不依赖于特定的商业载体,可以实现跨部门、跨公司、跨系统的货币交换,这是货币的数字化。那么如果发散的思考,资产的数字化是否也拥有类似的特点,也不再依赖于特定的APP,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某一家商业载体,也可以实现跨部门、跨公司、跨系统的资产交换呢? 比如说在某个医院登记的住院证明、医保结算证明,是否可以在不同医院结算?比如说在某个城市的住房公积金,是否可以在异地提取?比如说在某地办的房产证,是否可以直接在异地进行转让过户等等。甚至包括金融产品也是一样,传统的大宗商品交易需要走很漫长的程序,未来是否有可能双方线下见面,达成协议之后,直接以扫一扫、碰一碰的形式实现资产转移,甚至直接在线上实现转移,从而脱离特定APP、中间商、中介方的约束呢?传统的很多信托产品、非标产品,交易的时候都需要走漫长的程序,都需要众多中介方的协助才能实现转移,未来资产数字化之后,这些转移流程是否可以更加简单呢? 我记得肖风老师和长铗都表达过类似的观点:资产的流通有三个状态——资产权益化、资产证券化、资产区块链化,分别相当于资产的固态、液态与气态三形态。资产区块链化,就是伴随着区块链技术的进步及应用,资产的登记、交易、结算等环节都在区块链上完成,链下由合规机构依照链上要求进行交割,交易去中心化、去平台化,资产像空气一样弥漫身边,资产交换极度的便利的阶段,这个阶段我们比喻其为气态阶段。 这里说到的资产气态化,我觉得通过央行的DCEP这一点可以看得很明显:传统的人民币纸币,就像是固体,是一张一张的有形的东西;现在我们的电子货币是液体,流动性已经很高了,但是仍然受制于不同的水坝、水库(不同的公司系统、不同的APP)这些东西,它们就是流动的边界,在不同的水坝、水库之间水是不能流通的,支付宝的水是不能流到央行,不能流到微信去。但是有了央行数字货币之后,有了区块链之后,那大家使用的是同一个底层协议的东西,它可以不依赖于特定的软件APP,大家底层就是互通的,它们就像空气一样,可以相互流通,我想从这个角度来理解资产气态化,理解区块链的意义是一个非常不错的角度。 另一方面,我们普遍认为数字化离不开区块链,认为区块链是资产数字化、货币数字化的必要条件,说区块链是数字化最重要的基础设施,离开了区块链,数字化就实现不了,现在看来,好像也并不是这样。 央行的DCEP就没有使用区块链技术,用央行本身的话说是“我们不预设技术架构”,在没有使用区块链架构的情况下,货币也实现了数字化,也能获得货币数字化的那些优势,所以是否可以认为数字化本身并不一定需要区块链,区块链只是备选方案之一。 可以更进一步的这么理解:数字化的背后需要信用支撑,这个信用可以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传统的强信用中心,一个是区块链带来的“无需信任”。对于特定的场景,当传统的强信用中心能够解决问题的时候,数字化就会以强信用中心推动的形式出现;当原场景下不存在强信用中心,或者用“无需信任”的形式可以更加高效低成本的解决问题的时候,数字化就会以区块链“无需信任”架构的形式存在。 四、结语 “不依赖于特定的APP,不依赖于特定的载体”只是央行数字货币DCEP的众多优势之一,但是这一个优势已经足够带来很大的不同了,除此之外还有强匿名性、离线支付、无限法偿性等特点,每一条都值得深究,每一条都会带来很大的改变。 未来资产数字化的市场同样广阔,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可能更为深远,非常值得期待。 本文链接:https://www.8btc.com/article/597174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 —- 编译者/作者:玩币族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从DCEP看未来的资产数字化
2020-05-17 玩币族 来源:区块链网络
LOADING...
相关阅读:
- G7联手布局CBDC,中国被拒门外,DC/EP能否领先全球2020-07-30
- 邹传伟与李国权等专家跨洋对话:探讨央行数字货币设计、政策和实施2020-07-22
- 区块链周报 | 滴滴入局DCEP生态建设,美国CFTC规划新数字货币监管框架2020-07-16
- 技术指南 | DC/EP的离线支付实现逻辑2020-07-10
- 多链异构的核心区块链技术可助中国应对外汇管制问题20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