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当前位置: 玩币族首页 > 币圈百科 > 银联迟暮:如何撕开漫漫暗夜?

银联迟暮:如何撕开漫漫暗夜?

2020-08-11 懂财帝 来源:火星财经
微信支付真正崛起是在2014年。但与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不同。那一年支付宝在移动支付市场的份额超过70%。

银联能否顺利抓住这个时代最后的红利再去迎接数字货币时代。

作者:小松 嘉逸

过去十年,是移动支付崛起的历史,也是实体银行卡支付逐渐萎缩的历史。

银行卡实体联合组织——银联越来越失去存在感。

根据易观2020年第1季度中国第三方支付机构综合支付市场交易份额占比统计,支付宝和腾讯金融分别以48.44%、33.59%的市场份额位居前列。排在第三的银联商务只有7.19%的份额。

7月20日,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集团宣布,启动在科创板和主板同步发行上市的计划。蚂蚁集团据悉寻求IPO估值至少2000亿美元。

相比之下,银联因持续变动和分散的股权结构,其估值一直讳莫如深。从2011年到2018年,银联的实际估值只从396亿元上涨到762亿元,这个速度并不算快。

从2013年开始独立运营的京东数字科技目前估值已高达2000亿元,也就是说,京东数字技术已经逐渐成长为另一家民营移动支付巨头。

对于在夹缝中求生的银联来说,作为线下卡组织盟主的地位正在消失,而新的角色难以找到好的商业模式。

一、分野

18年前,中国银联成立,开启了我国银行卡产业联合发展的新篇章。

作为国内唯一一家清算机构,银联的闸门是敞开了各家银行的联网之门,大家资源共享,霎时间,“何处都能刷卡了”,银联一度垄断了线下支付市场,狂揽了巨大利润。

垄断与膨胀,或许是堕落的开始。

2003年马云的淘宝做起来后,没有线上支付很不方便且交易成本高,所以当年马云找到刚成立不久的银联,希望他们能提供一个线上支付系统。

当年银联当家的还是万建华,他找人评估了下项目的可行性,得到的结果是:想法很好,但是我们不想参与。

不易轻言放弃的马云决定自己做一个支付系统,由此支付宝横空出世。

支付宝绕过了银联,而是直接与各大银行联手,银行也希望能赚到钱,便纷纷给淘宝开通“快捷支付”的窗口。

支付宝通过资金三方托管,解决了中国互联网购物的信任问题,因此得以快速发展,很快成为互联网上最大的第三方支付服务。2004年,支付宝从淘宝中脱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第三方支付平台。

银联也并非完全没有意识到移动支付的风口,2005年,银联在内部成立了一个实验小组,这个项目组接到的任务之一便是研发二维码支付,以及大规模商用的可能性。

当时不少参与这个项目的人后来都成为了支付产业的领军人物,但这个项目却淹没在了时间里。

当时的银联并没有想到,十年之后,这个一直被他们搁在角落的支付方式会让自己失掉了一大片市场,也错失了移动支付发展的黄金时代。

支付宝创立之后快速崛起,在移动支付市场一枝独秀。猝不及防的银联还没准备好怎么应对又遭遇一记重拳,这一记重拳来自微信。

2013年,微信推出“扫一扫”功能,依靠庞大用户量,迅速把扫二维码这个动作变成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一个场景。在此基础上,微信顺理成章地推出线下扫码支付功能。移动支付大潮真正来袭。

微信支付真正崛起是在2014年,先是在这年除夕,微信推出了微信红包功能,这项功能深受广大百姓的追捧,超800万用户参与了抢红包活动,超过4000万个红包被领取。微信红包的推出,让微信的绑卡量指数上升。

同年的打车软件大战至今仍让人记忆犹新,滴滴打车中平均每日微信支付订单数为70万单,总微信支付订单约为2100万单。加上不错的补贴和良好的体验,微信支付在打车软件大战中获得了极高的知名度。

当时就连支付宝也被微信支付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对银联来说更是难上加难。

2015年6月1日,根据中国政府网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实施银行卡清算机构准入管理的决定》,符合要求的机构可申请“银行卡清算业务许可证”,在中国境内从事银行卡清算。这意味着在中国清算市场一家独大12年的局面被打破,中国银联将告别垄断时代。

加上2017年“网联”诞生,作为清算转接组织,银联便不再是央妈唯一的儿子了,市场开始出现竞争,网联承担了线上支付清算业务,清结算市场被划分。

银联总裁时文朝曾表示:“银联就此将要‘裸泳’了。”

作为昔日风光无限的支付业大佬,不管银联愿不愿意,这场线上线下支付战争的号角已经吹起。躺着赚钱的时光难返。

二、追赶

绝境下的银联不得不开始反击。

时间回到2015年,那一年支付宝在移动支付市场的份额超过70%,银联迫切需要一个能够对抗二维码支付的产品,一个可以翻身的市场契机,于是就有了“云闪付”在2015年“双十二”的高调亮相。

彼时中国银联携手20余家商业银行共同发布该产品,宣布开启移动支付“一挥而就”新时代。6天后,中国银联和苹果公司宣布合作,将在国内推出Apple Pay,随后一大波银行开始加码“云闪付”绑卡与支付优惠活动。

对于清结算和线下线上收单两个主要战场都失利的银联来说,云闪付是背水一为了争夺市场,新生的云闪付采取了最简单粗暴的方式,那便是各种撒钱补贴。

效果也显而易见。2018年11月底,云闪付成立一周年之际,银联宣布云闪付App的用户数突破1亿,成为继支付宝、微信支付之后用户数量排名第三的移动支付工具。而近日中国银联公布数据显示,云闪付APP用户数量突破3亿。

除了面对消费者补贴,另一面也和商户合作。

云闪付上线后,银联持续加大拓展市场力度,包括与京东金融、美团等合作吸引用户流量。目前,银联向京东金融、美团等400多个App提供了二维码支付服务,希望打造一个由银联主导的支付生态圈。

但对于目前拥有2亿注册用户的云闪付来说,硬伤是用户活跃度偏低,很多用户在一次性享受优惠“薅羊毛”之后,就把云闪付App束之高阁甚至卸载。

因此,激活活跃用户数量成为云闪付的当务之急。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云闪付的日活不到2000万。相比之下,支付宝全球用户数突破12亿,微信支付月活用户突破8亿。显然,日活用户与支付巨头相比,云闪付差距太远太远。

活跃用户数量离不开场景,云闪付为了增加日活要做的就是怎么去拓展场景。

2017年10月由中国人民银行启动试点的移动支付便民示范工程,也推动了云闪付在全国各地落地生根。移动支付便民示范工程覆盖“十大便民支付场景”,包括公交地铁、交通罚没、医疗健康、菜市场、公共缴费、校园、食堂、自助售货、超市便利、餐饮等。

随着移动支付便民示范工程的推进,云闪付App密集上线上述场景,消费者在这些场景中只需一部手机,便可“一扫即可”。但支付宝更早就拓展了这些场景,银联并未取得显著成效。

但与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不同,云闪付主要是围绕银行卡服务,因此银行传统业务对云闪付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场景。

银联想到的手段是接入信贷及理财产品这几类核心金融产品。与支付不同,信贷及理财等产品天然具有一定的使用周期,可高频或多次交易,或有助于提高用户黏性。这就需要与各大银行联手。

虽然云闪付诞生时是商业银行、中国银联等产业各方协力同心、共建共享的移动支付产品,但实际推广时,银联与银行各怀“心思”。

云闪付相当于是个统一入口,管理各个银行的账户,可以开通银行III类户。银行主要起到配合作用,如营销活动等。

央行对云闪付推广有指导性考核,虽然并非强制性,但也并不市场化。在银行看来银联借力直接给银行布置任务,让银行出营销费用,但增加的是云闪付的客户,因此,银行并不满意。在实际运营中,银行推广的积极性并不高。

这样的联盟无法形成合力,甚至对立,可能成为一盘散沙。

在想办法留住用户与开拓新的用户上银联似乎用力太猛。在移动支付市场,头部玩家已经出现,消费者和商户的习惯也早已养成,而目前的云闪付并没有杀手锏,还没有摸索出用户为何要用云闪付,而不用支付宝、微信的路。

改变移动支付格局必将是个艰难的过程。尽管银联有正统的身份、高净值用户、质量不错的金融数据以及央妈的支持,但这场反击结果如何,还很难说。

三、迟暮

截至2019年9月,中国银联已成为全球发卡量最大的卡组织,发行近80亿张银行卡,银联网络遍布中国城乡,并已延伸至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非洲等境外174个国家和地区。

但在实际交易中与同时代的卡组织联盟Visa、万事达相比,银联实际估值远不及二者。

中国高度激烈的市场支付竞争瓜分了绝大部分原本属于银联的市场,而国外信用体系相对更加完善,大部分人主要依靠银行线下支付模式,移动支付渗透不高,与Visa、万事达相比,银联透明度一般,尚未实现彻底的市场化。银联估值远不及有着高市盈率的Visa、万事达。

除此之外,目前摆在银联面前更为严峻的问题是去中心化的数字货币正在到来,而这有可能是中心化货币的丧钟。

2010年以后,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开始出现,典型如比特币及Facebook的Libra。这种基于节点网络和数字加密算法的虚拟货币,在交易过程需要网络中的各个节点的认可,没有发行主体,也就是去中心化,比纸币更加安全透明。

但比特币难以根据经济发展的需求量扩大发行规模,其币值的波动导致无法承担支付使命,只能作为避险货币。而后者Libra,一旦实施后,Facebook在全球拥有超过20亿用户,Libra将对全球的金融体系与货币主权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对Libra类似的稳定数字货币发行,各国监管机构的态度极为慎重。

尽管存在诸多风险,但数字货币一旦替代纸币,将会进一步降低货币发行和流通成本,促进普惠金融,提升支付多样性、便利性。更能应对私人数字货币的挑战,提升监管效能,抑制洗钱、恐怖融资等犯罪。对于个人和国家都将更加有利。

因此,自数字货币蓬勃发展以来,世界各国央行对数字货币的态度逐渐从谨慎保守到积极探索。

2019的11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央行数字货币已经完成了设计,并且准备进行测试。到了今年,哪怕在严峻的疫情中,3月24日,人民银行宣布,已经完成所有该货币基本功能的开发,并已经着手起草实施方案,同时宣布试点的开始。

在去年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上,银联董事长邵伏军分享了他们对于数字货币的研究看法。他坦言,银联作为一个支付清算机构,真正关心的是数字货币出现以后,随着大量的运用和普及,支付清算机构还在不在?支付清算机构在里面是什么样的角色?这是对银联是最大的挑战,关于其未来生死。

银联到底估值几何?因其持续变动和分散的股权结构,估值一直讳莫如深。

近两年一直未公布估值,只能一级市场股权交易看到变化。

2011年12月,中信信托将其持有的中国银联2300万股股权挂牌出让,成交的中国银联每股价格约为13.5元,对应的银联估值为396亿元。

2013年9月,巴菲特投资有限公司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中国银联500万股股份,挂牌价格为9500万元,转让价每股19元,对应的银联估值为557亿元。

2017年11月,沧州市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拟转让中国银联全部0.102376%股权(300万股),挂牌价格7503万元,对应的银联估值为733亿元。

2018年1月,银建国际全资附属公司北京东环置业有限公司拟1.95亿元人民币转让0.256%的中国银联股权予第三方买方,共750万股,对应的银联估值为762亿元。

数字货币是未来货币的发展方向,中国已经开始向那个时代迈进,数字人民币的发行或许会给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主导地位带来极大的挑战,换言之,中国的移动支付模式也许会被改变。

而正在奋力追赶错过的移动支付时代的银联要面临更大的危机,虽然目前距离数字货币时代真正来临还有一段路要走,短期内纸币和电子货币不可能被完全替代。

但在这瞬息万变的科技时代,下一个时代就在不远的未来,联能否顺利抓住这个时代最后的红利再去迎接数字货币时代。

处在大变革期的银联,将如何撕开这漫漫暗夜?

本文来源:懂财帝
原文标题:银联迟暮:如何撕开漫漫暗夜?

—-

编译者/作者:懂财帝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