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当前位置: 玩币族首页 > 币圈百科 > 【三九读西风】再聊房地产,寻找下一批接盘侠...

【三九读西风】再聊房地产,寻找下一批接盘侠...

2020-09-10 张三九 来源:区块链网络

上一次我们写过一期房地产专题《他从货币聊到财富,聊到房地产,聊到宏观…》在里面推荐了三篇房地产投资相关文章。

今天继续推荐三篇。

但我会将三篇文章中的内容重新编撰,同一话题的讨论放到一起,这样保证阅读的连续性,这样更有利于诱发自我的思考。

第一篇是:

《有趣的不是恒大的全线七折,而是许家印》

第二篇是:

《西风,你这人咋这么鸡贼呢?》

第三篇是:

《我来手把手的给你算账,买不买房,买什么房》

第一篇文章是以现在非常火热的恒大搞七折大促销切入的,但讨论的话题其实与之前推荐的三篇,我觉得是一种补充关系,这次聊的更「微观」。

西风如是说到:

当然我知道,提问的读者关注的不是许家印,其实还是想问问我,怎么看房产的后市。

之前在小号的原创里,说的很明白了,这是个政策市,所谓政策市,就是你没法预测。

我举两个例子,给你做个对比。

同一个小区,同一个开发商,同一个物业,甚至就在同一个苑。

70年产权的住宅,毛坯可能卖到7,8万,但是40年的商住,精装的只卖2,3万。

你想想为什么?

很简单,证不同。

同样,再打个比方,同一个小区,都是70年产权的住宅。

有一批产品是双证,三证的,有一批产品是单证的。

这个我解释下,当年规定过7090的政策,目的是为了多建小户型,减少大户型。

很多KFS为了规避,就给一套房子办了很多个房产证。

比如一套房子300平,给你3个证,这样从证上看,不就成了小户型了么?

那你想想,现如今,谁有那么多购房名额?那你这种产品怎么卖呢?

所以那种有三两个证的房子,是单证房子的7折,6折,还不一定能卖掉。

第一个例子告诉你什么?

告诉你其实大家想要的不仅仅是住,或者说,大家为了住只愿意付3万,但愿意为了一个完整的证,多付5,6万。

第二个例子告诉你什么?

告诉这的确是个政策市,当年那批投资双证的,三证的,是很郁闷的。

在第二篇文章中,又继续了聊到短期来看,政策市之外的情况,我们不妨跳到第二篇看看西风怎么说:

其实短线并不只有政策的因素,也有金融的因素。

我们就举一个很小的例子,比如买个空壳公司,过桥贷全款买下房子,然后以经营困难为由拿去抵押,你知道利率多少?只有3点几,这比个人房贷还低。

这里面有很多操作空间,可以评估的很高,他甚至可以把整套房子的钱都贷出来,就等于零首付,极低利息。

理解这种玩法吧?从头到尾他没有出钱,流水都是做的,过桥贷给他的钱全款买的,然后再低利息经营贷弄出来……

此前深圳做了大半年,路人皆知,其实不止深圳…..

当然,后来要求深圳自查,查的结果是什么?是查无此事。

很多银行都自查了,发现从来没有这种事,贷出去的钱并未流入楼市,云云。

呵呵。

当然,我是个厚道人,开玩笑有分寸的,到这里打住了。

我们想一个问题,短期内,杠杆对价格的影响是很大的。

就好比你原来年薪50万,现在年薪还是50万,甚至失业了,但如果你手里握着1000万的现金,一年只需要还30几万,那你什么感觉?

就像耗子腰上别了杆枪,马上就敢去打猫。

你肯定看什么都很便宜,觉得可以扫货了。

这就是杠杆的力量,我曾经举过一个极端的例子。国际金融市场上,杠杆最高可以有6000倍,1000万扔进去,全力一击,有600亿那么大的威力。

600亿什么感觉?马云的感觉,你瞬间就膨胀了。可是实际上,1000万,只是北上深一套房的力量而已。

这就是杠杆带给你的幻觉。

但是如果我们把时光推移,十年。你能不还么?理解这意思了吧。

1000万,能年年都3个多点的利息么?十年下去,利息都要几百万,你能熬十年?

那是不可能的,所以你必须要出货,无论你扫的是什么货,都得出货,你扫楼,十年后总要让人接盘。

而站在十年的角度看问题非常简单,那就是一代人收入状况的问题,那就是大产业链升级的问题,那就是行业平均收入的问题。

讨论完短期因素,我们再看看长期。

不过有一样东西我们可以分析,就是长期。

就过去的几十年来看,收入的确跑不过房价。

那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因非常简单,咱们看下陆陆续续是谁在进入房产市场就清楚了。为了简单清爽起见,只聊那十来个大城市,否则情况太复杂。

第一批进入房产市场的,是小企业主,90年代俗称做生意的,下海的。

他们买的房子,卖给了谁?卖给了第一批接盘侠,就是今天的高收入者。咱们拿码农做个代表吧,其实医生律师教师统统都是。

这批接盘侠是陆陆续续接的盘,接了有十年了,到现在为止,新生代,也就是年轻人里面还能接的,大都是近郊小户型,总价3,4百万那种,摇号的红盘往往都是这种,俗称上车盘。

上车盘也要求小两口年收入近50万了。

你注意,我从头到尾没有给你讨论大多数人,比如富士康的工人。

第一批买房者之所以有余钱,就是因为制造业工资低,工资低产品有竞争力,老板们才能赚到钱,才能去买房。

而在这个过程中,为了保持产品价格优势,工人的工资不太可能很高。

所以直到今天,他们也不可能成为大城市的接盘侠,于是我们略过了。

那么咱们想一想,假如维持今天的房价和收入比。

十年后,下一批接盘侠会是谁?

我们假设房价未来十年翻番,其实年化只有7个点。

那么3,4百万上车盘的总价就变成7,8百万。

即便保持当下的房价收入比,十年后的这批接盘侠的家庭年收入也需要100万。

这个数字放眼全球一点都不低。

在美国,十万美金税后也就是50万RMB的样子,这算高收入,如果税后100万RMB,那已经是20几万美金的家庭了,在旧金山,纽约也是中等往上一点,要知道前者有硅谷,后者有曼哈顿。

我们目前家庭税后收入过百万的普通劳动者,大都集中在类似阿里,华为,腾讯这种大厂。

如果你指望普通科技公司也把普通员工的收入拉到这个级别,那基本上意味着我们在科技领域里有很大的突破。

比如说,芯片,我们可能涌现出类似高通这样的公司,医疗,也变得很牛,高端客户都来我们这里看大病,新材料,新能源,高分子,……

其实你想一遍,大概就是美日欧的那些高收入的行业,都换成咱们的民企。

咱们肯定是一心想要好,但这里面牵扯太多利益,也牵扯很多基础学科,人家想不想你变得更好,是个问题。

当然,我坚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但是,问题来了,十年,够不够?

我其实是个乐观派,我这么乐观的人,觉得,可能要二十年,才能够全面在这些领域里都成为世界的引领者。

那如果是二十年收入才翻番,为了保持房价收入比,房价二十年翻番,年化只剩3.5个百分点了。

……

有人可能会说,可以给体制内快速加薪,可以给人才大额补贴,就好比你不是十年内挣不到800万么?我补给你400万,你去买房,让它十年内就翻番。

这个思路局部可以,短期可以,长时间呢?

你看我前面为啥给你举的例子第一批是生意人,第二批是高收入者。

因为财富是赚出来的,并不是分配出来的,搭车和开车是两码事,你盯着搭车的,你永远弄不清楚那辆车到底依靠什么在行走。

更重要的是,前面的所有分析,都是最理想的情况,现实不会这么美好。

从内部看,你没发现么,我其实给你把绝大多数人都丢掉了,为了迎合房价,我只讨论了年收入在50万以上的家庭。

但城市是立体的,工作是互为配套的,只剩下高收入者,那城市也没法运转,所以实际问题远比这个复杂。

从外部看,昔日美国取代英国的过程,也不是一蹴而就。实际上是英德之间发生了问题,大批科学家出走离开欧洲,带动了美国科技的兴起。

我相信历史会重演,全球大批的科学家会来我们这里工作,从而带动科技,促成转型,高收入者的收入还能大幅度攀升。

但整个过程,10年不一定够。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西风说了很多,我试着帮你简要概括下。

上面其实着重阐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下一个十年,房价要继续涨,钱从哪里来?」或者更简单一点就是「接盘侠在哪里?」

第一波进入房地产市场的是在 90 年代改革开放春风下慢慢富起来的私营企业主;

第二波进入房地产市场的是以码农、律师、教师等为代表的中高收入人群;

那要想继续涨,接着舞。

第三波进入房地产接盘的人,按照现在的房地产市值规模,且要考虑到它涨,接盘侠的年薪需要在百万左右,那这样的人只能出在「高新尖」端产业。

这又回到了之前推荐的文章中关于「产业升级」的探讨。

回忆一下当时关于「产业升级」的那个自问自答。

国家为啥在意产业升级?

本质就是因为不升级,随着你人工的抬升,低端产业的迁出,老龄化的到来,你的生产和服务能力都在下降,从而影响整个国家的“财富”。

因此,不产业升级,不拉动内需,我们就很难在中美竞争中突围。

也正是因为如此,国家目前在房产这块的态度一定是要将钱引向实体行业,引向「高新尖」端行业。

但这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你看看上面描述的深圳关于银行自查的事件就明白,这很考验执政者的智慧。

我们借着看完第三篇文章中的在投资过程中以数学建模。因为是非常细化的思考,推荐你直接看原文。

西风其实提到了两种大的未来发展方向:

第一种,继续保持这样,GDP高速,房价高速,收入跑不赢。

这种模式的前提是外部市场占主体,说白了就是昨天给你建的那个模型。

老板找一堆工人,工人开低工资,做出低价商品,卖到全世界,老板赚钱买房,工人吃饭够,但没什么结余。

这个模式下,当然是GDP和房价两条线吻合,因为房子是老板买走的,而统计收入的时候,工人是主体。

这一种模型下,就是我们昨天说的,理想的情况下,未来十年,房价依然涨一倍。

……

但现实中,可能没有这么完美,也许会变成这样。

……
因为外部市场是有限的,如果你始终保持这样对外销售,别人会有意见。

美国为什么有意见?
……
如果你还要保持这个外部市场的增速,让老板们同样速度的赚钱,继续买房子,让房价保持过去十年的增速,那么美国人就得负更多的债。

……

那我问你,有没有其它可能?

当然有,就是下面这种。

第二种:收入的增速会跑过房价的增速。

我们看得很清楚,第一种预测的前提是全球配合你,尤其是美国。

但现在全球的局势,难道还需要解释么?

如果人家不配合你?如果未来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人家都不配合你了。

你还有什么选择?

你必须要培育自己的购买力市场,对吧。

这是唯一的路。

你总是要继续保持经济增长的,那你就要生产,生产了就得卖。

卖无非卖给外部,卖给内部。

外部消费放缓,那内部消费就得怎么样?就得增加嘛。

多么简单的道理。

所以那三条曲线的方向就会改变。

GDP当然会增加,房价当然会涨,但是收入会涨的更快,跟上前两者,抹平过去二十年里的落差。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内部市场。

收入是不是可以任意增加的?

当然不是。

企业有成本的。

只有高端行业,比如芯片制造,工资成本占比不高,利润很高的情况下,才适合大幅度加薪。

低端行业,比如富士康,工资成本占比很高,大幅度加薪,那东西怎么卖呢?

是不是很简单的道理?

所以昨天次条说的很清楚,只有产业升级。

产业升级是不是一帆风顺的?

怎么会呢?对吧。

人家一定会在关键技术上卡你脖子,各种限制,所以你要发展基础学科。

那么回过头来看,十年够不够?

如果不够意味着什么?

这就意味着收入涨幅不一定能够很惊人。
…….

昨天就有读者问我各种极端情况,我都没有去谈,我谈的一定是货币稳定,市场稳定的情况下的建模。

如果你考虑极端情况,你去看上世纪初美国取代英国的过程,18世纪英国取代荷兰的过程,你可以看下当时全世界发生了什么。

说到底,那都不叫钱的事儿。

谈钱的一定是小事,你不能把小事和大事揉在一起思考。

所以我讲的是思维模式。

千人有千面,唯有思维从不变。

我将第三篇文章中的除了相关数据模型的思考,我们也可以看出,「产业升级」这块,我们与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世界必有一场硬仗要打,这可能是二十年的、甚至三五十年的,几代人的「没有硝烟的战争」。

从这六篇文章中。

我们了解了如下信息:

中美竞争格局分析 中美债务总额及与本国 GDP 对比值 中美房地产市值总规模 中美企业债规模 国内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 地方债务构成、压力及如何转移 国内一线城市居民负债率 三四线城市居民负债率 国内老龄化问题 产业升级问题 拉动内需现状分析 国内50万年收入人口比例分析 购房者消费能力分析(消费者&购买者&决策者) 投资回报率数学建模 年化收益分析建模 个人现状分析 ……

从宏观到微观,再到结合自身实际的建模分析。

一整套学习下来,房地产看多看空已经不重要了。

西风多种思维模式下组合成的“思维模型”才是真正值得花时间学习和深入思考的。

我们不妨把房子换成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区块链资产思考一番:

主权货币体系下的货币超发量 各国货币贬值情况分析 全世界银行开户人数 美股为代表的传统金融市场市值总额 区块链投资市场的市值总额及十年增长情况 股市每年的成交额 区块链资产年成交额 国际转账业务年度总额 互联网价值传递需求 区块链资产投资者用户分布 区块链资产相关资产钱包地址数 当前区块链用户平均投资额度 投资回报率数学建模(如涨十倍需要多大的资金量及用户数量) 个人现状分析 ……

再换成一些热点事件思考下。

如今大火的「流动性挖矿」:

第一批进入的是谁——懂点技术的“起盘子”的?

第二批进入的是谁——有点资金和信息优势的矿工?

第三批进入的是谁——待在群里听别人喊“这样的问题怎么能从你的口里问出来,打钱、直接打钱”的实际上是“韭菜”却自认为自己是“矿工”的人?

第四批进入的是谁——不入流的交易所搞的“机枪池”?

第五批进入的是谁——入流的交易所干的不入流的事,自己起个盘子挖矿?

随时随地进入的是谁——被暴富故事吸引而引发 FOMO 情绪,红着眼睛去 CEX 、 DEX 接盘的散户?

后面还有谁——你身边还有多少这样的勇士呢?

以上。

—-

编译者/作者:张三九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