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从来没有一个明星项目像Filecoin这样,在主网上线前一周就有团队希望去分叉Filecoin,更在主网上线后一周,爆出各种分叉宣言。Filecoin的分叉声音一直不绝,我们也在不断思考原因。而本文立足于三大Filecoin“分叉”项目,分析如何才能分叉成功。 在加密货币市场,一个分支赛道一旦被开发出来,就会立刻涌现一批跟风者和挑战者。 “模仿者”和“跟风者”们大大的规避了“创新”所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节约了大量市场研究、代码研发、市场教育的成本,还可以规避不少“先发者”所验证过的错误,甚至可以有所改进。任何一个单一赛道不可能是一家独大的情况,做一个已验证赛道的“模仿者”或者“追随者”,或者我们常说的“仿盘”也可以借着“后发优势”做成一个成功的项目。 在加密货币市场中,战略性“模仿”并不少见,但如何成功的“模仿”并分食市场成为每一个“挑战者”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单一赛道容纳的项目数量一定是有限的,最终还是会出现一两个头部项目占据市场80%市场份额的情况,那么在某一赛道野蛮生长的初期,怎么在众多“模仿者”和“追随者”中寻找优质的“挑战者”也成为投资机构需要面对的问题。 本文以分布式存储赛道为例,本文通过分析比对Filecoin 的三个“模仿者”:FileCash、FileStar、Eipk Protocol ,总结了判断“模仿者”或者“挑战者”有以下三个维度: (1)对于项目愿景和故事的清晰表达 (2)有所区分的技术层面优化和技术应用区分 (3)在经济模型设计上更加有吸引力 "分叉"和“模仿者” 在分布式存储这一炙手可热的区块链技术分支赛道,在Filecoin主网上线之前,市场上想要“分叉”Filecoin的人就已经暗流涌动了,像这种大的分支赛道,即使分得5%—10%的市场体量,也是5-10亿的体量了。但目前来看,声称是Filecoin分叉的项目,基本上都只是Filecoin项目的“模仿者”,并不是他们所声称的“分叉”Filecoin。 区块链历史上,如果某一个项目生态中两个社区发生共识冲突,导致一条链开始变成两条链,某一个币种也会 1:1映射生成一种新的币种,所以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原来持有的币种(被分叉的项目)需要被1:1映射;而直接拷贝原来项目的代码,不会进行代币空投,链上数据(链高度)也重新开始跑,我们称为“仿盘”。 最简单的例子,相对BTC比特币而言,BCH就是“分叉”,而莱特币LTC就是“挑战者”。 很明显,现在市面上宣称是Filecoin 分叉的项目,都没有1:1映射FIL代币,所以也基本上排除了是Filecoin分叉的情况。 那从技术层面来讲,Filecoin项目并不像比特币一样,可以拷代码、分算力、映射代币的方式分叉,在分叉难度上Filecoin涉及所存储的数据也要重新备份,现在Filecoin上存储的数据将近1EB,分叉难度极大。 外加,现在大多数矿工都有前置质押,Filecoin真正起来还要靠后期应用生态的应用支持,这些都不是分叉可以解决的问题。 所以现在所有的Filecoin"分叉"项目准确来说,应该叫做Filecoin的“仿盘”,或者“模仿者”,不管是FileCash、FileStar、Eipk Protocol,项目方在白皮书中也都不避讳提及自己是在Filecoin项目白皮书中修改的。 注:当下网络环境中,大家把“分叉”这个词更加范化,把技术意义上的分叉和战略意义上的“模仿”,统称为“分叉” 如何成功的“分叉”一个项目 分叉的核心在于差异化。寻找差异化的核心在于,寻找生态参与者的痛点,为生态参与者提供一个新的选择。 以Filecoin项目为例,Filecoin的经济模型给矿工带来了很多的困扰:传统意义上的矿工只要买好机器插上电,一切就ok,但是Filecoin的矿工不仅要会装机器,装系统,部署,然后维护分布式存储系统,甚至还需要解决官方代码的bug,了解Filecoin的经济模型,以选择更好的抵押策略。它将矿工置于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境地,会让后来的矿工很难进入,限制了整个生态未来的发展。 找到一个巨大的痛点,以这个痛点作为切入分叉项目,才能在获得真正意义的“模仿者”,甚至作为“挑战者”。 故事的力量 最近Elon Musk 在Twitter说的一段话火了:“ Toss a Bitcoin to ur Witcher .” 这句话翻译过来其实是“向你的的猎魔士投递一枚比特币。” ?这句话的其实是改自 “Toss a coin to your Witcher. ” 这是一首歌。 《Toss a coin to your Witcher 》 这首歌就是在讲“故事的力量” 出自《Witcher 》,身份低下的猎魔士正是因为一首朗朗上口的诗歌自此备受尊重,歌中不但传唱“猎魔士是人类最好的朋友”、还歌颂了人类社会的富饶,最后强调了“要记得给猎魔士付钱。”。从此猎魔士在人类中的地位,不再是“屠夫”,而变成了“勇士”,这就是故事的力量。 区块链的任何项目,不管是“分叉”项目还是新项目,都需要一个有凝聚力和吸引力的描述或者“故事”,来塑造自己在投资人心中的形象,获得关注甚至参与。 尤其在存储这个区块链应用的边缘市场,很多概念都是最新提出来的,对于投资者很难找到可靠的或者相关性极强的历史数据作为投资决策依据,再加上当前区块链市场的高速化和碎片化,让所有的投资者有一种无穷无尽投资机会的感觉,所以用于单个项目的“决策”时间被不断被摊薄,在这种情况下听故事比看数据更容易抓住大家的注意力,因此“故事”不但成为抓住注意力的关键,还是高权重投资决策条件之一。 但对于Filecoin分叉项目(或者仿盘),不仅要给潜在的用户讲故事,还要给那些徘徊在Filecoin项目门口,不愿买账,犹豫不决的人提供另一个选择的机会。 但也需要根据市场变化调整自己的“故事”宣传重心,比如现在的Filecoin "分叉"项目几乎都在宣称自己没有前置质押,这显然是疯狂示好“矿工”的举动,这一说法已经走向“同质化”极为严重的情况,对于这一故事的厌恶度也会随之增高。 对于模仿者或者革新者而言,也可以在故事层面与之前的项目打一个差异化定位,可以把自己放在一个足够小的赛道上,也可以生态维度上做补充。 对于故事层面的革新和改造最为突出的当属铭识协议Epik ?Protocol,从Epik白皮书和官网的描述来看,其实Epik的初衷想要利用一个去中心化存储的技术去建立一个知识图谱网络,用于给AI为数据,或者机器学习的原始数据,与Filecoin当前应用场景匮乏,商业变现困难形成了巨大的差异化。 技术层面的革新 当我们重新来回顾分叉的历史,就会发现技术在项目的“分叉”和“仿盘”项目中的重要意义,但是我们论证了多个分叉项目后发现,被分叉的原主链团队对于链技术指标的理解通常更加深刻,“分叉”项目通常作为追随者,需要深刻理解技术的设计之后,保证稳定性的前提下再进行技术修改。 BCH分叉的初始就是因为“扩容”之争,那么比特币的核心开发者团队为什么一定要卡着比特币2M的区块容量呢? 这就涉及到当初中本聪在设定单个区块大小的时候论证的问题,扩容主要解决的是链上吞吐量的问题,假如你在火车站等车,火车进站的间隔时间是1小时,车厢容量是10人。一旦火车满载,第11名乘客只能乘坐下一趟火车。在这个例子中,乘客就是等待确认的比特币交易。比特币或以太坊一类的区块链平台平均每秒能够处理10次左右的交易。 很显然大的区块容量会让链的吞吐量更大,但是更大的区块会要求节点有更大的带宽和存储,这对于节点的门槛要求会更高,对于区块链网络的去中心化理想相背离。 这就是为什么比特币社区出现分裂的根本原因,其实当时的比特币开发人员也没有完全排斥扩容,只是指明需要谨慎小心的扩容。 再说说莱特币,都说“莱特币”成功是因为营销做的好“比特币金,莱特币银”,但其实莱特币在比特币的技术基础上做了一些微创新,例如: 1、比特币每10分钟产生一个区块,而莱特币每2.5分钟产生一个区块。这意味着莱特币具有更快的交易确认效率,比特币转账有时需要1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到账,但莱特币一般只需要20分钟以内即可确认。 2、由于莱特币的确认速度是比特币的4倍,而每一个区块的奖励和比特币一样,因此货币总额也是比特币的4倍,为8400万个莱特币,相比比特币产量更高。 3、莱特币采用script加密算法,相比比特币采用SHA256加密算法来说,莱特币LTC的计算量要略低于比特币,开采更加容易,也更加适合显卡 (GPU)进行运算。 除此之外,莱特币项目和比特币Core团队的关系特别好,莱特币一直以来作为比特币新技术的试验品,如果新技术出现问题,损失也会比直接在比特币上实验要小很多。而且,莱特币的去中心化程度没有比特币高,部署一个新技术的决策速度远远快于比特币。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技术(比如:隔离见证)都会先部署在莱特币上做实验,这就有点像现在的波卡DOT网络的Kusama 网络。 那么以此类推到Filecoin分叉项目上,其实可以看到不管是FileCash还是FileStar 都在原来Filecoin的代码上做了修改,例如 FileCash将升级 P1 核心算法,将 SHA256 算法升级为 SHA512;将 P1 阶段计算层数由 11 层减为 8 层,大大提高经济效益;修改扇区大小为 16G,降低内存占用量。 重点说一下,FileCash 为什么修改扇叶大小从32G缩小到16G 而没有继续缩小,很显然FileCash的团队是仔细思考过这个问题的,这还是跟区块链的吞吐量瓶颈有关。 32G的扇叶大小,意味着在这个存储网络上,最小的存储单位就是32G,这对于一般的文件存储而言是很大的了,之所以要设置这么大,是因为Filecoin 网络的TPS并不高,越小的扇叶大小就会约占用Filecoin网络吞吐量。在保持网络TPS不变的情况下,越大的扇叶可以保证网络的不会太拥堵,但大扇叶的代价就是矿工封装时间长。 所以FileCash在这个细节的问题上做出的谨慎技术选择,确实是值得点赞的。 经济模型的引发的“共识迁移” 对于区块链项目而言,不仅仅是技术或者工具做得好就会被认可,如果要真的让区块链系统运行起来,需要大量的节点参与或共识,这里的关键点就在于经济模型的设计是否完善或者合理。 对于区块链项目而言,token通证融资取代了股权融资,这代表着权益分配有了结构性的改变和本质的差异,传统的股权融资的利益分配是在股东之间,而区块链项目的利益分配则在参与者之间,通证持有人和所有生态参与者都可以获得利益分配。 区块链在网络效应之上,再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生态效益。在去中心化的系统下,任何人都可以加入网络里来,不需要得到许可,商业边界是无边无际的。 项目生态的价值如何赋予通证价值,通证价值又如何激励生态参与者,这就是区块链项目进行经济模型设计的初衷。 对于“分叉项目”尤其如此,一个好的经济模型设计可以吸引生态的参与者,毕竟大多数生态参与者并不是忠于生态,而是忠于利益。 最直接的例子就是:Sushiswap 算是Uniswap 的一个“分叉”,初期Uniswap 并没有推出自己的代币,这就给了Sushiswap 通过代币经济模型设计和价值捕获的机制来抢夺Uniswap的流动性池子,从而成为了今年Defi领域最成功的“分叉”项目之一。 但价值捕获和代币赋能只是最基础的经济模型设计,在分布式存储激励层代币的经济模型设计中,通过代币经济模型的设计建立生态中各个参与体的博弈结构才是经济模型设计的难点所在。 一个成功的经济模型设计应该让所有的生态参与者自发的持续参与生态建设,在生态内循环打开的情况下,无限循环扩张放大,而不应该是生态内的零和博弈。 我们以以太坊Gas费模型设计为例,网络拥堵会导致Gas费上涨,从而引起消息数量减少,继而缓解堵塞,这就是经济模型设计中对于“负反馈”机制的表现,只是经济模型设计中很小的一环,而这种“负反馈”机制在Filecoin经济模型中随处可见。 例如,Filecoin 的基线释放的经济模型设计: 1、释放的额度与全网算力相关,在网络运行的初期,随着时间的推移,参与者增多,释放也增多,从而保障参与者的盈利基本平衡。Filecoin 网络目前的运行基本如此,由于基线奖励的设置和调节,单T收益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基本保持平衡 2、基线释放的另一个方面,在于其对网络算力有一个预期,当算力超出预期时,基线奖励不再提高,从而保证不会过度奖励。当网络算力变得超过设计的基线时,矿工的奖励可能要主要来自币价的提升了。 另外,Filecoin的前置抵押也会起到稳定价格的作用,这就是为什么FIL在此轮高波动的行情中显得极为稳定的原因。 再说一下Filecoin的三个“分叉”项目,FileCash、FileStar、Eipk Protocol在经济模型这个最值得最文章的地方,改动都不大,唯独比较突出的是FileStar取消的前置质押,但这个看起来更像是简单的取消,没有看到FileStar在取消前置质押后是如何保证用户数据存储安全的。 总? ? ? 结 本文通过比对研究市面上的“分叉”项目和“仿盘”项目,总结了“模仿者”或者“挑战者”有以下三个维度:(1)对于项目愿景和故事的清晰表达;(2)有所区分的技术层面优化和技术应用区分;(3)在经济模型设计上更加有吸引力。 本文以分布式存储赛道为例,分别从这三个角度分析比对比了Filecoin 的三个“模仿者”:FileCash、FileStar、Eipk Protocol ,三个项目各有长处,但是短板也都很明显; (1)Eipk Protocol ,在跟自己的项目定位和愿景描述上找到了细分准确的市场定位和差异点,但是除了“故事”之外,相对应应用的技术方案优化和经济模型设计都没有做太多修改,或者没有在白皮书中做明确说明。 (2)FileCash,确实在分布式存储的底层技术协议的足够理解也足够深入,对于一些细节的技术参数做了定制化的改动;但是对于自己要做的事和Filecoin没有差异点,没有办法很好的传播吸引矿工,也就没有办法聚集矿工群体的共识,所以现在参与FIC挖矿的矿机真的非常少。 (3)FileStar,在经济模型上简单的取消了前置抵押,但是在关键的技术参数上没有做改动,甚至把已经实装的FIP-0004,25%的后置抵押立即释放都改了回去,所以对于该网络的稳定性依然存疑。 所以我们所提倡的成功“分叉”更多的应该是一种创造性模仿,“创新性模仿”是由哈佛商学院的李维特最早提出的,德鲁克把它作为一类成功的企业家战略。 模仿本来不是创造性的,创造性模仿是指模仿品在应用上或者应用场景上具有创新。创造性模仿者没有创新一种技术或一项服务,它只不过完善这种技术或应用,并给它重新定位。比如,突出产品的特性,适应稍有不同的市场。 “后发而先至,后中争先”正是“分叉”项目的核心思想。在创造性模仿者开始行动时,市场已经被验证,需求已经产生,做一个成功的“分叉”项目瓜分市场是一个极为有效的战略。 相关导读: The graph | 让真正的去中心化应用成为可能 胡安·贝纳特:从创意到行动 分布式存储生态概览 什么是分布式存储?Filecoin 的深入研究 友情提示: 在星际视界(IPFSNEWS)公众号回复关键字 1.回复“Filecoin”即可获得Filecoin项目中文版、英文版白皮书 2.回复“IPFS”即可获得IPFS项目中文版、英文版白皮书 3.回复“FIL”即可进入圣诞活动预热群 本文转载于:Ti Capital 公众号 原作者:太和资本研究员 Calvin 编辑:星际视界IPFSNEWS Sue —- 编译者/作者:星际视界IPFSNEWS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深度解析|Filecoin分叉项目
2020-12-22 星际视界IPFSNEWS 来源:区块链网络
LOADING...
相关阅读:
- 2020年″神话″的灰度加密货币信托基金停止接受新的投资2020-12-22
- 比特币突破24000美元再创历史新高2020-12-22
- 比特币BTCETHFIL不一定要买才能获得2020-12-22
- 牛市的“陷阱”比特币形成中继形态后续上涨还是下跌?2020-12-22
- 比特币或成为下一个全球储备货币202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