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数字时代必修课!每天海量信息环绕,如何挑选对我有用的内容?》 资讯泛滥的时代每个人都有传播信息,发布信息的机会,淹没在海量信息里,如何快速提取出最重要、最关键的部分?如何提高信息辨析能力?不同的搜索引擎有时会得到完全不同的搜索结果,有哪些实用工具和资源推荐?万向区块链线上公开课【直播间】第七期邀请到了链闻总编刘锋,给大家分享了《如何在信息污染的环境中做到去伪存真?》。 以下为刘锋演讲全文: 大家晚上好!我是链闻总编刘锋。特别感谢万向区块链实验室和新链空间组织的这次蜂巢学院线上公开课。今天分享的主题是:《如何在信息污染的环境中做到去伪存真》,希望大家可以就这个话题多多互动。 海量信息更需要遴选;信息要区分主观客观 之所以选这个话题,是因为,现在的信息环境非常复杂,我们必须在信息污染的复杂环境中进行信息筛选。大家都有这样的感触:我们每时每刻都得面临海量的资讯。尤其是在我们所属的区块链行业,这是一个资讯的「疫区」。首先,这个行业本身生长的土壤是反传统的,远没有被纳入主流,充满了社区精神,缺少可信中介存在;第二,区块链是比较前沿的行业,有很多新的名词和技术,用普通的语言很难解释;第三,这个行业又与金融行业密切相关,更容易产生信息或者资讯被污染的状况。 在远古时代,信息的传播只能依靠口口相传,可能只有民歌来记录一些事情。而发展到今天,我们身处的是另一个极端的环境:信息量非常巨大,例如,可能几分钟不看微信,就会有数以百计的未读信息提示。当然也有好处,在当今社会,信息获取变得很容易。除了信息数量庞大之外,也有人提出,互联网实现了信息的可寻性,在哪里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这样的工具获得信息,这让信息的获取变得更加平等。而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必须面对的挑战,就是信息筛选的能力。否则,你会发现,会有大量无价值的信息围绕着你。 除了信息量很大之外,我特别想提到的一点是,作为生命个体,我们都有自己的想法。在今天这个社会,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状,即大家的观念非常多样化、多元化。我的观点你可能未必同意,你的很多看法或许我也不认同。这个过程中,我们实际上就已经人为、主观地在做信息筛选,每个人会有意识地寻找自己喜欢的信息。讲到信息筛选的时候,主观因素、主观判断已经让人们对信息进行了筛选。而机器算法,更是加剧了这种情况,算法总是在无声中根据我们的喜爱,帮助推送了我们喜欢的信息,这样,更是加剧了我们的喜好。 说到「信息污染」,大家最常见的说法,就是讨论某个新闻的「真假」。其实,区别一则新闻的「真假」既简单,也不简单。 我想用下面这样一个象限来跟大家讨论,如何区分资讯的「真假」。大家在屏幕上可以看到,这个象限的左边,关注的是客观存在,即跟事实相关的信息。但在右边,则是主观的东西,是观点。对于关于「事实」的内容,是可以区分「真」或「假」的,但是,很多信息不仅仅是事实,还涉及主观的观点。这样,显然无法用「真假」来分辨。我们必须要明白,很多信息是事实和观点组合在一起的,介于主观和客观之间,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先区分哪些是客观的事实,哪些是主观的观点。 验证一个事情的客观真实性是相对容易的。但主观因素的存在会让很多事实变得非常复杂及难以辨识,这个时候需要更加深入地思考。 对于客观事实,最基本的原则就是要「尊重常识」,多方验证和核实。我们经常遇到一些被污染的信息,绝大部分情况下,是违背常识的。问题在于,我们并不愿意用常识对待一些资讯,去做二次验证。举一个特别简单的例子,可能每隔几天,你的朋友圈里就会不断传播一些耸人听闻的新闻。例如,前两天传播很广泛的关于「英国女王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新闻截图」。这样的信息传播率非常广,而当我们看到这样信息的时候,第一句问的通常是「这是真的吗?」因为这样耸人听闻的新闻传播率更高,大家也乐于传播出去。事实上,在社交媒体发达的今天,越是社交媒体上容易传播的「爆炸性新闻」,其背后的真实性越值得怀疑。 我特别愿意区分,什么是「突发性新闻」,什么是「爆炸性新闻」。我之前在彭博商业周刊中文版工作,这是彭博集团的下属杂志,采用彭博统一的新闻标准。彭博社的新闻有一个写作指南,叫做「Bloomberg Way」。关于事实性新闻,提到了几个「F」的原则: First,新闻是不是独家一手的,是不是第一个拿到新闻事实的人。Fast,报道新闻一定要速度快,要抢在别人之前,在资讯还新鲜的时候告诉给大家。Fact,指一定要接近事实,要有新闻的准确性。Fair,要公平和公允。实际上,这几个「F」对有品牌,有信誉度的新闻机构而言,是基本的要求。符合以上标准的新闻,就能被称之为「突发性」的。 因为现在社交媒体特别发达,大家都特别乐意传播一些看上去有意思,让人感觉到非常震惊的信息。越是这样的内容,更容易出现「有毒的的信息」。一个基本的原则是,当你看到真的让人觉得非常震惊的信息,不妨想一想:「这是真的吗?」 你需要为有价值的信息付出核实成本 确认事实的做法其实很简单,就是「核实、再核实」。但核实事实是一个非常高成本的动作,因为大部分时候我们只愿意迅速消化信息,然后再传播,不会对事实进行验证和核实。 给大家一个建议,当你获取资讯的时候,应该问一下自己:你是在读花边新闻找乐子,还是严肃地获取信息?如果是找乐子型的资讯,其实没有必要付出太多的成本,你就是为了一时的开心,不用花费那么多时间去核实。 但当一个信息对你而言是重要的,需要用它做更进一步判断的时候,就应该要投入一些成本去做核实的工作。核实非常简单,找到你信任的人,找到新闻真正的来源。 往往大家对一些有问题的新闻存在疑惑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做进一步的核实,因为核实是要付出成本的。因此,我强烈建议大家在对待资讯的时候,要问一下自己:这是一个娱乐性阅读,还是真的为了职业和专业在做信息的收集?只有想明白了这点、做了区分,你才会明白,对于很多信息付出成本进行核实是有必要的。 当然,不是所有时候,所有人都有资源去做信息核实的工作。一个非常简单方式就是寻找声誉更好的消息来源。虽然,声誉再好的来源也有出现错误的时候,我们也确实是在一个新兴的行业里,但在资讯获取上,有品牌的新闻来源和信誉背书还是非常重要的,特别在目前这个阶段。 刚讲到的都是关于事实的确认。但在信息污染的环境下,信息被污染往往是由不同视角,不同观点导致的。从正面角度看到的信息和从负面角度看到的信息是完全不同的。这就是「主观」在起作用。 主观这个东西发挥的作用经常是潜移默化的,让你看到你相信的东西,然后又强化了你的自我观念,让你相信你看到的东西。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对信息的选择都基于主观判断。今天,人们大量通过推荐性资讯来获取信息。什么是推荐性资讯呢?就是通过算法推到你面前的信息,或者你的朋友圈推到你面前的信息。这样的信息存在很大的隐患。因为算法只是寻找你的兴趣点,潜移默化中不断固化你已有的观念,而朋友圈也是经过你筛选的信息来源。推荐性资讯其实会非常严重地影响你获取信息的多样性和视角的多元性。 我建议大家在看到任何信息的时候都想一下,这则信息的背后到底是什么样的角度?这个信息有没有经过筛选,它筛选的原则是什么,有哪些可能性是已经被筛选掉了,从哪里获取的新闻来源? 当然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自我检讨和突破。我们要想一下自己是不是也有偏见,偏见可能导致我们在做信息筛选的过程中,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忽略了很多角度。在这一点上,理论非常简单,但很难解决,因为我们作为一个人,一定是相信自己,并且在各种情况下无意识强化自己的观念。 我建议大家可以多做一些「反本能」的事情,认识到自己的偏见在哪里。从个人来讲,我相信每个人都存在自己的偏见,很难做到摒弃所有的偏见。但我们可以更好地认清自己,在信息的还原过程中做到更有效地还原信息。 从个人来讲,我是大量资讯的消费者,也是大量资讯的生产者,同样我也是一个特别热衷于去看各种八卦,对信息充满好奇心的人。但是我整体的观感,因为信息过于复杂,数量过于庞大,其实我们更应该去做一些减法,不要沉迷于相信大量的信息能够让你获得真正的知识,而要相信筛选后信息的价值。 我们经常被主观的信息左右,需要在主观中寻找相对的客观。我反对只依靠机器算法为大家推送新闻。在娱乐新闻、社会新闻、消费级新闻,推送类的咨讯非常有帮助,它会知道你的兴趣点在哪里,让你开心。但是作为专业性或者职业性的资讯,编辑的精选可能是最有价值的。 我的「主观的」优质信息来源推荐 下面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个人觉得在区块链行业里面还不错的一些咨讯。当然这或许也带有我很强的偏见。 在区块链媒体方面,我有这样几个推荐: 一是 Coindesk,这是行业中相对时间长并且也一直口碑不错的英文媒体。 二是 THE BLOCK,这是 2018 年第 4 季度出现的一家区块链媒体,非常新锐。它异军突起,信息量不大,但是精选了值得关注的资讯。对我来说,信息量已经足够丰富,在很多情况下是非常有帮助的。 三是 Messari,资讯版块相比而言数量不大,但有补充价值。 四是华尔街日报的记者 Paul Vigna 撰写的关于区块链的文章。到目前为主,区块链行业被主流媒体纳入报道还是很有限,高质量的传统媒体报道不多。但我非常喜欢华尔街日报的 Paul Vigna,他很早就开始从金融业的角度报道区块链行业的发展,经历过这个行业的起起伏伏,一直坚持在一个非常主流的商业媒体中写比较新兴的区块链行业,他的作品可以给我有价值的信息。 这个行业里每天不确定性的信息太多了,这些媒体会帮你做精选,可以快速了解行业的主流动向。同时,我承认行业里也有大量有价值的信息是在犄角旮旯的,所以我非常喜欢各种各样的 Newsletter。 去年年底,区块链投资基金 Dragonfly Capital 在北京组织了峰会,请到了几个传统行业的大佬,其中包括美团的创始人王兴。会议间隙我和王兴聊天,他表示对这个行业很感兴趣,问了我一个特别好的问题:这个行业里的乱七八糟的东西很多,你觉得什么是最有价值和独特的东西?我和他说,「像 Coindesk 这样的媒体你一定知道,但我会更推荐你读各种 Newsletter」。他请我帮他推荐一些好的 Newsletter。我可以把我当时给他的推荐也推荐给大家。 这是我非常喜欢的几个 Newsletter: Defiant:是原来彭博社的记者 Camila 创立的,基本上每天都有更新。内容关于以太坊生态中 DeFi 领域的各种创新和深度分析,我觉得这是以太坊生态中关于 DeFi 最好的 Newsletter。Messari's Unqualified Opinions:这个由 Messari 创始人编辑的 Newsletter 我也非常喜欢,因为有分析 , 也会推荐一些值得关注的新闻。Bankless:这也是由忠实的以太坊粉丝 Ryan Sean Adms 负责编辑的,一周一般有 3 到 4 次更新。除了自己写稿之外,Ryan Adms 也会邀请非常棒的客座作者撰写深度文章。每周的几次更新都会有不同主题,包括深度分析、趋势介绍等,有很多特别实用的内容。Ryan 和我一直有沟通,他很希望做中文版的内容,链闻现在也在帮他们做中文版的内容,会帮助他精选一些中国读者感兴趣的内容做翻译,发布在中文的 Newsletter 平台,同时也发布在链闻的公众号和网站上。除此之外,很多特别好的区块链投资基金业在做 Newsletter。比如 Iconfirmation Newsletter 我就很喜欢,非常硬核,有一些非常开放的见解,也会分享讨论当下值得关注的话题和自己的视角。Pantera 的首席投资官 Joey 有一个 Newsletter,非常有意思,涵盖的范围比较广,有区块链相关的信息,也有很多比较宽广的金融信息。可以当成每日新闻快速浏览,挺有帮助的。此外,还有两个 Newsletter 我比较喜欢: 一个是比特币的 Optech,非常硬核,会有一些比特币的技术更新。另一个是 Coin Metrics 的 State of the Network,这是一个每周简报,有关于比特币网络或者其他市场的数据分析,挺不错的。以上这些是我个人觉得相对比较综合的。事实上,Newsletter 大量存在,很难割舍,我一周能收到近 200 个 Newsletter。有些是周报,有些是日报。我们链闻的编辑团队特别棒,他们和我一样都是 Newsletter 的爱好者,我们经常一起交流看到了什么好玩的东西。在区块链领域,Newsletter 是无价之宝,并且大部分是免费的。 刚才我讲到 THE BLOCK 媒体,他们在网站上整理了一个关于区块链行业研究和数据相关的 工具集。 我做了简单的截屏,其实这个网页上列出的工具远比截图多。大家可以在上面发现很多宝藏。大家回头可以看看地址,在上面找自己喜欢的东西。在此,我特别想感谢 THE BLOCK 编辑团队做的贡献,他们做的资源集真的棒级了! 除此之外,去年有一个特别棒的初创公司叫 SKEW,由三个传统投资行业出来的人做数据处理。他们提供的是交易数据,更多集中在衍生品交易数据上,这是目前我看到最棒的数据来源。 大家可以看到,我推荐的全都是英文的资讯,这可能是我的偏见所在。我觉得目前在这个行业里,英文资讯平台上信息的严肃度和准确度相对比较高,并且老外的好处是他们非常愿意做归纳和总结,会有很多现成的工具和资源供大家使用。这是我的偏见,我目前推荐的都是英文的内容。 当然,我还想推荐一个有意思的工具:Block123.com,这是一个中文的产品,是我们团队的作品,目前我们没有做过大量推广,因为我们觉得这个产品还不算成熟。但是,这可不是代表它不好用。 我们之前把这个产品叫做区块链导航,是导航网站。但在我看来,它实际上是数据库,关于区块链项目的数据库。大家可以去网站上试一试,现在页面还比较简单,但是如果你想了解新的项目,在上面搜索,可能会给你一些惊喜。这个产品很有意思,我们没有在市面上做推荐和推广,但我知道很多行业里的专业人士都在用,反馈不错。 Twitter 和微博这样的开放型社交媒体也是资讯宝库。在区块链这个行业里,可以通过 Twitter 和微博寻找信息,但是社交媒体平台上信息的复杂程度远远超出想象,我的观点是在这样的平台上,需要找准可信的人。 比如去年年初时大家特别关注闪电网络,但是在中国对闪电网络特别了解的人很难找,我咨询了很多人都没找到特别好的专家。但是我在 Twitter 搜索的时候,不小心搜索出来一个自己搭建闪电网络节点、并且在写关于闪电网络基础和深度科普的硬核专家,于是我悄悄关注了他。 在 Twitter 和微博社交平台上有大量被隐藏的专家,前提是你要有办法找到他。我一般的原则是找值得我信赖的人,找他的朋友圈。经常出现的情况是大家相互关注,相互青睐,有点像好友推荐,会发现很多有意思且值得关注的资讯。 在这个方面,我们正在做一些尝试。我们和一家挺酷的研究机构 X-Order 在做一个尝试,通过知识图谱的方式对区块链行业的人际关系进行分析,期望在这个过程中找到区块链行业里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好地发掘出被隐藏的信息。 这像一个实现,我们非常主观地选择了一些比较好玩、值得信任的 Twitter 的意见领袖。在对这些意见领袖做了评分后,请 X-Order 利用机器算法,基于人脑的评分开发模型,通过模型判断哪些信息是被媒体忽略的、但是在 Twitter 平台上已经被可以信赖的意见领袖推荐出来。 现在我们做的尝试叫做「少数派报告」,每天通过算法推荐 10 个在 Twitter 上被发布出来的有价值的信息。这个报告和当天的热点、新闻资讯有很大的重合度,但是也有一些在新闻媒体报道中被忽略的有意思的现象、观点。这是我们正在做的实验,等合适的时候一定会告知大家。在区块链领域里个人如何依靠节点的力量寻找可靠的信息算是尝试,但这样的内容也带有主观色彩。 以上是我的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作为区块链信息平台,本站所发布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链闻 ChainNews 立场无关。文章内的信息、意见等均仅供参考,并非作为或被视为实际投资建议。 —- 编译者/作者:万向区块链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链闻刘锋:如何在信息污染的环境中去伪存真?
2021-02-21 万向区块链 来源:链闻
LOADING...
相关阅读:
- BTC / USD触及57563.57的历史新高:Sally Ho的技术分析2021年2月20日BTC2021-02-21
- Binance首席执行官’CZ’在彭博电视台谈论加密货币的大规模2021-02-20
- 高盛和摩根大通投资波尔卡多2021-02-20
- 灰度比特币信托(GBTC)快速赶上黄金最大的ETF(GLD)2021-02-20
- 去中心化交易所ZKSwap将空投8000万个ZKS代币2021-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