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当前位置: 玩币族首页 > 币圈百科 > 从数字工具到加密艺术创作

从数字工具到加密艺术创作

2021-06-20 第二个区块 来源:区块链网络

1失落年代

在过去30年,艺术世界的变化很小。当我们回忆在艺术上有转折意义的艺术家,能想到的重要人物基本都是活跃在80年代甚至更早。我不是说艺术没有进步,我的意思是,相比这个世界的日新月异,艺术圈走的慢了。

如果试着把慢这种感受提炼成几个困境,我认为

困境一:样式创新难。技术语言、图像形式挖掘殆尽。层出不穷的视觉样式让受众前所未有的钝感。再换种说法就是观众对于实物雕塑和绘画已经什么花样都见过了。微创新已经不足以激发感受。

困境二:价值观创新难。从“为艺术而艺术”上升为一种强势话语之后,大量艺术从业者在思维路径上走了日渐精英化的窄门。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几乎只剩“买单”。而且我们从艺术讨论中能听到的声音不是批评科技反人性、就是主张坚守自己。由于艺术从业者在窄门中,长期不参与社会实践,实际上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与社会的交互能力没有被开发出来。这也意味着艺术创作灵感的来源单调。

困境三:围绕创作没有建立起良性商业生态。致使艺术家享受不到注意力经济、粉丝经济红利。艺术创作当然要遵从自己内心。但人都是渴望有保障的生活已经被人认可的。我从美院毕业这么多年,看到有天赋的年轻艺术家因为缺少健康商业模式而离开创作领域的数不胜数。

就在去年。很多事情一下子让人感觉不太一样了。我想是解决一些问题的时候到了。这是时代给到艺术家的礼物。

2数字工具寒武纪

礼物主要是指由于数字图形技术和NFT的技术成熟而产生的无限可能性。

2.1数字图形技术

数字绘画的发展在20年间经历了从鼠标绘画,到专业硬件绘画,再到今天的数字综合造型。现在绝大多数能够被想象出来的效果,都可以用多种软件和思路达成。数字造型技术在电影中的应用已经达到了让观众完全意识不到电影在“作假”的程度。

然而在纯艺术领域里,人们经常在展览中看到的“新媒体艺术”、“数字艺术”、“科技艺术”却普遍落后商业前沿技术10年甚至二十年。这带来遗憾和机会。

打个比方。数字技术就像是准备好了一大堆还没人用过的炊具,即使食材不变,也很容易做出创新菜。

2.2NFT

我们要老实承认,NFT首先解决了数字艺术不好卖钱的问题。这是它价值的起点。

过去,数字艺术家很难证明自己到底卖出去多少份限量版作品。有一次我跟一位艺术前辈聊天,他说:当年某摄影艺术家事业起步的时候把一版作品给策展人当佣金。后来艺术家成名了,作品贵了。竟然跟策展人说“那张摄影就收回吧,签名记号不算了,以后有机会再给张新的”。我当时想,这不是双花攻击嘛。

再到数字艺术领域。即使不是故意违约,由于数字艺术缺少传统艺术那种完善的流转体系,所以很难获得信任背书,所以从事数字艺术创作的艺术家一直都比油画雕塑领域的艺术家活的更难。

NFT的出现刚好解决了双花问题和稀缺性问题。原来的艺术从业者和数字艺术从业者都猛地面对了一块不错的蓝海。我个人愿意把这片蓝海称之为加密艺术。

2.3数字图形技术+NFT的化学反应

这两样新事物不是1+1=2的关系。他们会产生化学反应。站在现在这个时间节点看,至少能给加密艺术带来四个不同于前人的东西:

2.3.1 新关系。从前,艺术家和周围的人有两种关系。一种是合作,一种是买单。可现在大家都对通证经济有理解了。当我们把艺术家及周边的人看做一个社区。实际上通证经济外绕艺术这件事也应该是生效的。借助币,艺术家与外界,甚至艺术家与艺术家之间,能形成比传统艺术圈更深的利益和感情连接。最重要的,是借助透明和确权达到更加共赢的,更加有创造力的状态。

2.3.2新语言。数字图形工具也好,区块链技术也好,它本身的技术特点就能转化为艺术语言。

比如说架上绘画的工作方式是一笔笔去画,而PS中画一张画还能用工程思维去搭建。艺术家可以把各类素材看成是建筑材料,想办法用软件里五花八门的功能去搞出建设出一个画面。

区块链领域所独有的一些行为在我看来也很有潜力变成艺术语言。比如空投,很可能是以后行为艺术值得探索的一个方向。

2.3.3 新材料。我们知道在传统艺术里,材料本身是有意义的。比如博伊斯喜欢用蜂蜜这个材料去映射温暖和兄弟情谊;比如很多中国艺术家喜欢用墨这种材料去代表中国文人的一些东西。

过去的一个世纪,我们已经相信在艺术作品中使用的材料拥有超越物理的形而上意义。那么今天,在我们接受了比特币,接受了以太坊这些个数字资产之后,咱们是否可以试着去告诉自己:数字艺术中所使用的数据也可以有形而上意义。

2.3.4 新审美。人类发展历程中的每个段落都有自己的审美特征。比如古希腊那种理想美,比如美式波普,比如社会主义那种红光亮。审美可能是一种精神舒适度在视觉上的体现。按照这种历史经验来看,数字时代很有潜力提炼出独特的审美特质。

以上四点点燃了我的创作冲动。

3 开始工作

3.1 《数字巴别图书馆》

首先我或许要介绍下博尔赫斯其人,以及《巴别图书馆》。

博尔赫斯是20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之一,是掌握多门古语言的学者,是作家协会主席,是反抗军人政府的斗士,又是阿根廷国家图书馆的馆长。他的短篇小说《巴别图书馆》用图书馆这个意向映射了整个人类的精神世界,赋予其中每件物品以文化意义。

遗憾的是博尔赫斯患有遗传眼疾,在抵达自己精神家园(成为国家图书馆馆长)之时,视力已经极度衰弱。他曾经自嘲“命运赐予我80万册书,由我掌管,同时却又给了我黑暗。”

我从上学时期就很沉迷于博尔赫斯作品。让巴别图书馆可视化是多年来想做的事情。

《数字巴别图书馆》的核心部分是用图像再造博尔赫斯文中的巴别图书馆。在尝试数字造型语言之外,续写《巴别图书馆》,借助币分发达成的新协作关系,寻找数字特征的审美都是我想做的事情。

这里是一些已经完成的画面。


(数字巴别图书馆,王兴,2021)

3.2 《数字绘画性研究》

这个项目更聚焦一些。我知道这些年绘画已经成了一个不那么有学术价值的事。但数字时代来了,很多事要重新审视。另外从我本心来说,我是一直愿意相信“技近乎道”的。

于是这个系列的关键词是:

#手艺

是的,即使在今天,我依然想要练就能够媲美古典大师的绘画技艺。别人怎么看,或者价值几何都不重要。我喜欢。

#数字技术独特技法

前边咱们提到过,3D建模、渲染等等,2D滤镜、拼贴等等,这类数字图形技术现在太多了。我要找到一个方式,让这些技术与绘画手艺形成合力。

# 新审美体验

相比《数字巴别图书馆》中还要照顾文本、照顾创造协作关系,这意味着画面要更通俗。《数字绘画性研究》在追求独特审美方面将会更大胆一些。


(数字会话性研究001,王兴,2021)

以上。


—-

编译者/作者:第二个区块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