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Blockchain),是比特币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本质上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数据库",同时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是一串使用密码学方法相关联产生的数据块,每一个数据块中包含了一批次比特币网络交易的信息,用于验证其信息的有效性(防伪)和生成下一个区块。 说到区块链发展的历史,可能大部分人都会先想到比特币。但事实上区块链的核心技术早在比特币之前就已经存在,区块链的概念也在更早之前就被提出。当我们细看区块链的技术就可以发现,区块链并非一项全新的技术,而是将跨领域过去数十年所累积的技术基础结合。 2008年由中本聪第一次提出了区块链的概念,在随后的几年中,成为了电子货币比特币的核心组成部分:作为所有交易的公共账簿。通过利用点对点网络和分布式时间戳服务器,区块链数据库能够进行自主管理。为比特币而发明的区块链使它成为第一个解决重复消费问题的数字货币。比特币的设计已经成为其他应用程序的灵感来源。 要理解区块链的历史地位和未来趋势,就不得不从互联网的诞生开始研究区块链的技术发展简史,从中发掘区块链产生的动因,并由此推断区块链的未来。 比特币诞生之前,5个对区块链未来有重大影响的互联网技术 1974诞生的TCP/IP协议:决定了区块链在互联网技术生态的位置 1984年诞生的思科路由器技术:是区块链技术的模仿对象 随万维网诞生的B/S(C/S)架构:区块链的对手和企图颠覆的对象 对等网络(P2P):区块链的父亲和技术基础 哈希算法:产生比特币和代币(通证)的关键 1991年,由Stuart Haber和W. Scott Stornetta第一次提出关于区块的加密保护链产品,随后分别由Ross J. Anderson与Bruce Schneier&John Kelsey分别在在1996年和1998年发表。与此同时,Nick Szabo在1998年进行了电子货币分散化的机制研究,他称此为比特金。2000年,Stefan Konst发表了加密保护链的统一理论,并提出了一整套实施方案。 区块链格式作为一种使数据库安全而不需要行政机构的授信的解决方案首先被应用于比特币。2008年10月,在中本聪的原始论文中,“区块”和“链”这两个字是被分开使用的,而在被广泛使用时被合称为区块-链,到2016年才被变成一个词:“区块链”。 到2014年,“区块链2.0”成为一个关于去中心化区块链数据库的术语。对这个第二代可编程区块链,经济学家们认为它的成就是“它是一种编程语言,可以允许用户写出更精密和智能的协议,因此,当利润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能够从完成的货运订单或者共享证书的分红中获得收益”。区块链2.0技术跳过了交易和“价值交换中担任金钱和信息仲裁的中介机构”。它们被用来使人们远离全球化经济,使隐私得到保护,使人们“将掌握的信息兑换成货币”,并且有能力保证知识产权的所有者得到收益。第二代区块链技术使存储个人的“永久数字ID和形象”成为可能,并且对“潜在的社会财富分配”不平等提供解决方案。 在2016年,俄罗斯联邦中央证券所(NSD)宣布了一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试点项目。许多在音乐产业中具有监管权的机构开始利用区块链技术建立测试模型,用来征收版税和世界范围内的版权管理。2016年7月,IBM在新加坡开设了一个区块链创新研究中心。2016年11月,世界经济论坛的一个工作组举行会议,讨论了关于区块链政府治理模式的发展。据Accenture的一份关于创新理论发展的调查中显示,2016年区块链在经济领域获得的13.5%使用率,使其达到了早期开发阶段。 区块链技术演进史 1982年 提出拜占庭将军问题 Leslie Lamport等人提出拜占庭将军问题(Byzantine Generals Problem),把军中各地军队彼此取得共识、决定是否出兵的过程,延伸至运算领域,设法建立具容错性的分散式系统,即使部分节点失效仍可确保系统正常运行,可让多个基于零信任基础的节点达成共识,并确保资讯传递的一致性,而2008年出现的比特币区块链便解决了此问题。 David Chaum提出密码学网路支付系统 David Chaum提出注重隐私安全的密码学网路支付系统,具有不可追踪的特性,成为之后比特币区块链在隐私安全面的雏形。 1985年 提出椭圆曲线密码学 Neal Koblitz和Victor Miller分别提出椭圆曲线密码学(Elliptic Curve Cryptography,ECC),首次将椭圆曲线用于密码学,建立公开金钥加密的演算法。相较于RSA演算法,采用ECC好处在于可用较短的金钥,达到相同的安全强度。 1990年 提出Paxos David Chaum基于先前理论打造出不可追踪的密码学网路支付系统,就是后来的eCash,不过eCash并非去中心化系统。 Leslie Lamport提出具高容错的一致性演算法Paxos。 1991年使用时间戳确保数位文件安全 Stuart Haber与W. Scott Stornetta提出用时间戳确保数位文件安全的协议,此概念之后被比特币区块链系统所采用。 1992年提出椭圆曲线数位签章演算法 Scott Vanstone等人提出椭圆曲线数位签章演算法(Elliptic Curve Digital Signature Algorithm,ECDSA) 1997年Adam Back发明Hashcash技术 Adam Back发明Hashcash(杂凑现金),为一种工作量证明演算法(Proof of Work,POW),此演算法仰赖成本函数的不可逆特性,达到容易被验证,但很难被破解的特性, 最早被应用于阻挡垃圾邮件。Hashcash之后成为比特币区块链所采用的关键技术之一。(Adam Back于2002年正式发表Hashcash论文) 1998年Wei Dai发表匿名的分散式电子现金系统B-money Wei Dai发表匿名的分散式电子现金系统B-money,引入工作量证明机制,强调点对点交易和不可窜改特性。不过在B-money中,并未采用Adam Back提出的Hashcash演算法。Wei Dai的许多设计之后被比特币区块链所采用。 Nick Szabo发表Bit Gold。 Nick Szabo发表去中心化的数位货币系统Bit Gold,参与者可贡献运算能力来解出加密谜题。 2005年可重复使用的工作量证明机制(RPOW)出现 Hal Finney提出可重复使用的工作量证明机制(Reusable Proofs of Work,RPOW),结合B-money与Adam Back提出的Hashcash演算法来创造密码学货币。 2008年Blockchain 1.0:加密货币发布 数位货币与支付系统去中心化、比特币:Satoshi Nakamoto(中本聪)发表一篇关于比特币的论文,描述一个点对点电子现金系统,能在不具信任的基础之上,建立一套去中心化的电子交易体系。 2012年Blockchain2.0:智慧资产、智慧契约发布 市场去中心化,可作货币以外的数位资产转移,如股票、债券。如Colored Coin便是基于比特币区块链的开源协议,可在比特币在区块链上发行多项资产。 2014年Blockchain 3.0:更复杂的智慧契约出现 更复杂的智慧合约,将区块链用于政府、医疗、科学、文化与艺术等领域。 2016年Blockchain 2.5:金融领域应用、资料层 Blockchain2.5:强调代币(货币桥)应用、分散式帐本、资料层区块链,及结合人工智慧等金融应用 Blockchain 3.0:更复杂的智慧契约 —- 编译者/作者:IPFS星际特工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行业分析: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历史
2021-07-03 IPFS星际特工 来源:区块链网络
LOADING...
相关阅读:
- 火龙果财经:欧洲杯西意大战成为焦点但中国蚂蚁链科技实力不容小觑2021-07-03
- 本月下旬,大涨!2021-07-03
- 搜云科技董事长罗尉“四问”区块链行业现状2021-07-03
- DeFi 阿拉伯现金以 1 美元的价格进入第一笔交易2021-07-03
- 埃隆马斯克受到比特币社区的挑战,以证明 BTC 对环境的破坏程度墨西哥2021-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