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当前位置: 玩币族首页 > 币圈百科 > 币圈不缺聪明人,香港已无「韭菜」

币圈不缺聪明人,香港已无「韭菜」

2023-07-05 区块律动BlockBeat 来源:区块链网络
原文标题:《 香港聪明人太多,币圈已无「韭菜」 》
原文来源:罗飞,腾讯科技


仅仅 2 个月,币圈热潮就在香港逐渐退却。


「我和团队已经决定把核心技术团队放在香港以外的地方,这里只留下几个市场人员。」一家做 Web3 产品的创始人告诉腾讯新闻《潜望》。去年底,因为疫情离开的他才刚刚回到香港。


在去年 10 月底官方发布《有关虚拟资产在港发展的政策宣言》后,今年 4 月,通关后的中国香港密集举办了一系列与 Web3 相关的活动,准备好积极投身和拥抱虚拟资产业务。Web3 是全球网络发展的一个概念,与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加密货币以及非同质化代币(NFT)有关,代表了互联网的下一个阶段及其生态。


高峰发生在 4 月第三周。当周,在香港湾仔的会展中心,有包括 Web3 嘉年华大会在内的四个大型活动同时举办,中环、湾仔和铜锣湾等一带的酒店几乎都被全球蜂拥而来的币圈人「攻占」了。


彼时,连设施陈旧的港岛香格里拉酒店,一晚价格从往常的 2000 港元直接涨至 4000 港元,还订不到房间;湾仔地铁出来连接会展中心的行人天桥,在空寂了四年之后,第一次出现了人挤人的现象。


就连多年不曾在中国现身的币圈「割韭菜大师」孙宇晨,也出现在铜锣湾的 Web3 活动上。腾讯新闻《潜望》当时在活动中见到的大多数人,开口必谈「Long Hong Kong」(买多香港),甚至一些被称为币圈「狂热分子」的人直接把这等同于「Long Crypto」(买多加密货币)。


这些「狂热分子」更多集中在币圈最下游的群体,即做币圈 Web3 的应用产品,比如 DeFi、GameFi 等。他们也是币圈「割韭菜」最积极的一群人。腾讯新闻《潜望》在香港的不同场合见到他们,发现其依旧在研究如何在香港快速找到交易所上线产品、坐庄和控盘。他们都自带投资者、产品研发团队以及操盘手等。


相对冷静的则是原本从香港的传统金融行业转至币圈的人,这些人更多集中在币圈二级市场做交易和产品。他们也是最坚定支持并认可香港政府在币圈走监管路线的群体。


两个月过去,腾讯新闻《潜望》发现,那些狂热的「割韭菜」群体中,有些人已经陆续离开,继续他们的「数字游民」下一站——迪拜或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另外一些则退居至深圳,继续等待香港在监管上更多的细则条文。当然还有一些则是非常坚定地选择留在香港的,努力按照要求申请在港相关牌照。


不管他们各自的选择是什么,共识倒是一致:香港都是「镰刀」,没有韭菜。这里的币圈只适合更聪明的人生存。


01超 1 亿港币的入场券?造梦者撤离


6 月 1 号原本是香港币圈的大日子,即香港监管部门正式开启香港虚拟资产交易所牌照申请的大门。但这个「历史性时刻」在香港的中环和数码港却几乎没有如此前预料般掀起任何波澜。


据腾讯新闻《潜望》不完全统计,当前已经对外宣布计划在港提交申请虚拟牌照的机构包括不限于:万向集团肖风旗下的 HarshKey Pro 、疫情期间离开内地并长期居住于新加坡的徐明星旗下的 OKX、BitgetX 以及 Gate、绿地集团等。


按照香港证监会 5 月 25 日公布的加密货币牌照申请要求,在 6 月 1 日之前原本已经在港有实体运营的公司,可有一年的过渡期来准备申请牌照。这就使得包括 OKX 等部分只在外地有交易业务的公司,赶在 6 月 1 日之前落地香港注册实体公司。


但是对于新增的玩家来说,在港申请交易所牌照的门槛就高了很多——这也是在政府开闸准许申请牌照的时候,并未激发市场热潮的主要原因。


根据香港监管要求,拟申请交易所牌照的机构得自建交易、安全以及托管等系统后,可提交申请。多位知情人士对腾讯新闻《潜望》表示,币圈的托管本身对于技术和安全要求非常高,现在香港监管要求拟申请牌照的交易所自建这些系统,无形中增加了门槛。


一位正在参与交易牌照申请的负责人对腾讯新闻《潜望》表示,这些系统都需要非常多的技术人员,香港本身并没有 IT 红利,很难招人。在香港,3 万港币招聘一个 IT,远不如在深圳 1 万人民币的工程师好用。他们团队计划之后可能会把 IT 有关的后台放在内地,以节约成本。


类似的原因下,前述加密货币应用产品的创始人最终也决定把核心技术团队放在香港以外的地方。在他看来,初创公司在香港招 IT 成本太高了。


两位正在尝试申请交易所牌照的人士对腾讯新闻《潜望》表示,他们预计递交申请牌照之前需要的成本至少在 1 亿港币左右,这其中除了管理人员的成本外,「大头」都落在了系统技术上。而这只是一张在港申请交易所牌照的入门券。


更让他们担心的是,即使建好系统后,也有可能面临批不下来牌照的风险,甚至存在批下来了没有业务的可能性。


这些人认为,香港监管应该引入一些有实力的托管公司,比如已经非常成熟的提供托管服务的公司 Coinbase 及 Fireblocks 等,以供交易所对接。


腾讯新闻《潜望》获悉,有从香港离开的团队已经于上个月在马来西亚安顿下来了。他们在当地市中心的位置以 6 万人民币月租金就可以租到大平层,当地还有非常廉价的 IT 技术人员。这些撤离的团队认为,比起香港来说,在东南亚做币圈项目甚至更有优势。


腾讯新闻《潜望》从不同的信源获悉,香港本地现有的合规交易所之一 OSL 已经决定退出,并于今年春节后在市场上四处寻找买家收购,但至今都无人接盘。截至发稿,该消息暂未能获得 OSL 置评。


该交易所隶属于港股上市公司 BC 科技集团。该公司 2022 年的财报显示,公司亏损持续加大,其中 OSL 于 2022 年的加密货币收入为 7148 万港元,仅为前一年 2.7 亿港元的约三分之一不到。


其中一个信源对腾讯新闻《潜望》表示,该公司之前就有炒壳嫌疑,股价曾经因装入区块链概念暴涨过 60%。但如今,港股市场的壳已经毫无价值,且上市公司主要资产就是交易所。公开资料显示,该壳公司曾隶属于香港壳王高振顺,高依旧位列上市公司执行董事席位。


02监管方积极拥抱,币圈企业仍难开户


对于在港从事加密货币项目的创业团队来说,开户成了目前亟需解决的第一道关。


多位从业者对腾讯新闻《潜望》表示,虽然监管方已经非常积极和卖力了,但是效果并没有如预期。过去这几个月中,他们和同行都很难在香港成功开出企业账户。


相较于市场参与者的谨慎和安静,香港此轮虚拟资产热潮里,最忙的要数香港监管机构的工作人员了,这主要包括香港证监会的中介机构部以及资讯科技科等,前者管辖发牌科和中介机构监督科。


除此之外,还有香港金管局,该部门现在主要牵头香港的稳定币及托管等事宜。


目前,币圈生态链中除了上游与矿机有关的部分不适合在港落地外,中下游的基金、交易所以及去中心化的 Web3 产品端等都有在港落地的可能。


一位日常和香港上述监管部门打交道颇多的业内人士对腾讯新闻《潜望》表示,和其他地区的监管一样,香港监管部门现在最容易着手监管的就是交易环节,包括交易所和基金等。


「交易所是开赌场的,管好开赌场的,后面的币圈生态自然就会健康起来。」他说。


腾讯新闻《潜望》从不同的信源获悉,过去这几个月中,大多数华人背景的币圈头部公司都有找人来港对接这些监管部门,这其中包括币圈大佬「神鱼」毛世行旗下的钱包公司 Cobo 及赵长鹏的币安集团等。


这也使得一些曾经在监管机构工作过的人,一时间变成香港中环的香饽饽——不少币圈的人,在此之前离传统金融非常远,离香港的监管更远。


一位在香港从事传统金融多年后转至币圈的人士对腾讯新闻《潜望》表示,华人币圈早期主要由草根和工程师出生的矿工组成,真正懂金融的人不多。币圈的本质其实是金融。


不同的信源告诉腾讯新闻《潜望》,现在以香港证监会和金管局为首的监管部门一改早年「不好打交道」的形象,变得相对接地气,更容易接触和沟通了。


腾讯新闻《潜望》获悉,包括香港特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等人早在疫情期间已经主动邀约在港的与虚拟资产有关的金融人士见面。


现在香港的监管部门除了已经如期推出了虚拟货币交易基金牌照和交易所牌照等程序外,据腾讯新闻《潜望》获悉,不久的未来,他们还将对外推出有关稳定币牌照的事宜,甚至还在探讨有关多元化虚拟货币衍生品,比如现货比特币 ETF 等。


但一在港的币圈创业者对腾讯新闻《潜望》表示,在政府相关部门支持下,其赴港注册公司并于香港科技园落地,但依旧还未能开出银行户口,暂时没法用公司走账。据他回忆,当时积极邀约其来港的是香港贸发局及香港投资推广署。


多位从业者均表示,但凡业务涉及币圈,都不容易开出企业账户。


据悉,香港金管局的工作人员曾经非常积极主动地给已经在港注册有关币圈业务的企业一份「在港对区块链行业友好银行」名单。腾讯新闻《潜望》见过这份多达十来家银行的名单,其中包括星展银行等。但是,银行依旧会拒绝给这些公司开户。


腾讯新闻《潜望》获悉,6 月的第三周,香港金管局等有关人员一直在与包括汇丰银行等在内的机构沟通,希望可以加快给币圈有关公司的开户流程。不过,暂未获悉哪家银行改变或调整了开户的策略。


腾讯新闻《潜望》还获悉,有些熟悉银行流程的人甚至还就此做起了中介生意,即帮忙包装企业的内容,避开和币圈有关的描述以成功开出银行户口,一次收费 2-4 万港元不等。知情人士透露称,该中介合作的银行为汇丰银行。截至发稿,腾讯新闻《潜望》暂未能联系汇丰银行置评。


一位同样没有开出户来的币圈人士对腾讯新闻《潜望》表示,这是因为香港的政府部门和企业各自分开,比如负责招商的投资推广署更在意一年有多少来企业来港落地,但是负责开户的银行只在意自己的风险控制、属于金管局监管。


03香港币圈无「韭菜」:聪明人太多


香港不缺有钱的富豪。因此,不少人还是希望抓住此轮在港机会,围绕富豪做和币圈有关系的生意,比如基金或衍生品。


叶一舟就是一个算得上成功的案例。他是香港当前唯一一家币圈合规对冲基金——前沿有理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负责人。


该基金 2022 年初始时的管理规模超过了 1 亿美金,于 2022 年初获得香港证监会的 100% 虚拟货币交易的牌照,并在今年初获得了巴克莱评选的 2022 年度全球加密货币基金领域净收益排行榜第三名,即 9.2% 净收益回报率——行业普遍亏损 50%。腾讯新闻《潜望》获悉,叶一舟的基金在 2022 年底给 LP(有限合伙人)分红近 7000 万港元。


和大多数币圈交易员「草根出生」不一样,叶一舟是从华尔街出来的「正规军」交易员。2014 年,叶一舟选择回到香港,并加入了一家本地股票对冲基金公司。在这期间,他因为个人兴趣,很早就开始投资比特币。他告诉腾讯新闻《潜望》,当时市场上对于比特币的交易并没有明晰的监管,他和小伙伴们于 2017 年就开始涉足大规模的比特币二级市场交易。随后,他从机构离职出来创业,在香港设立有理资本有限管理公司。


在见证过 2008 年传统金融危机以及最近 6 年币圈 5 轮的周期后,叶一舟对腾讯新闻《潜望》表示,香港并不适合所有的币圈人,甚至也不适合部分想从传统金融进入币圈进行「降维打击」的人。用他的话说,「得有打击的能力才进去」,而不是冒冒失失地就随盲流卷进去。


和叶一舟类似想法的人不在少数,背景也和叶一舟大同小异:美国名校毕业、香港做传统金融多年以及选择在港走监管路线,核心目标也是找在港的富豪们募资做基金,做加密货币的交易。


这群「正规军」已经陆续拿到基金牌照或者陆续在申请交易所的牌照等。相较于与交易有关的币圈业务陆续有监管条例出台,有关币圈下游 Web3 产品等的监管,香港政府至今暂未启动。


Web3 产品相对来说是币圈最容易「割韭菜」的地方。这些 Web3 的产品和 Web2 的产品最大的不同是加入了金融的属性,为用户提供经济激励。比如 Web3 的游戏产品 GameFi,是可以「一边玩游戏一边赚钱」。在这个生态中,有加密货币如比特币等以及非同质化代币(NFT)两种币种。一般来说,用户可通过完成任务等来赚取游戏内的奖励 NFT,随后将该 NFT 转出,并在交易所和 NFT 市场进行交易,以获得利益。


腾讯新闻《潜望》获悉,不少 Web3 产品从立项开始就已经锁定了整个项目两种代币的资金盘,甚至精确到产品上线多久之后「割完」套现离场——这和操盘坐庄上市公司的逻辑类似,即控制交易量和资金盘。随后,该项目的所有代币价值瞬间变为 0。若是玩家未在项目方离场之前变现,就意味着被割了。


这更像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用币圈的行话,这是「典型的割韭菜」。币圈华人背景的 Web3 项目中,最后一个最成功的「割韭菜」项目为 STEPN,这是一款号称「跑步也能赚钱」的 Gamefi 游戏,在不到半年时间市值一度超过 10 亿美金,其原始用户最早的一批来自内地。据腾讯新闻《潜望》获悉,该团队在半年时间获益几亿美金。截至发稿,暂未联系该团队置评。


但多位在港币圈的人士对腾讯新闻《潜望》表示,「香港没有韭菜,只有镰刀」,没有 Web3 产品「割韭菜「的土壤。这是因为,香港市场以专业投资者为主,想要玩击鼓传花的游戏,需要足够多的散户。两位从传统金融转至币圈的人士对腾讯新闻《潜望》表示,专业投资者都是些毕业名校又有专业金融知识的正规军,更多的时候扮演的是」镰刀」的角色,而不是韭菜。


「这里最多的是富豪,可是割不到富豪。」有人总结说,因为富豪们养了一群专业的投资者。


这也是过去 2 个月来,大多数想来香港造梦的 Web3 创业团队最终选择离开香港的原因之一。


人来人往,没法统计离开的人,但是留下的人也不少。根据香港财政司司长在最新的讲话中透露的信息,香港过去这大半年吸引了超过 150 家 Web3 企业落户初创企业孵化中心数码港。


原文链接


基金

割韭菜

香港

韭菜

加密货币衍生品

衍生品

香港web3

行业洞察

从现象看到本质,寻求加密真相

—-

编译者/作者:区块律动BlockBeat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