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财经故事荟,作者:贾桂鹏,编辑:万天南 8月10日晚间,阿里巴巴发布了2024财年第一财季财报。其中,阿里云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经调整EBITA利润更是同比大涨106%至3.87亿元。 尽管相比起其他业务板块,增速不算亮眼,但阿里云止住了过去增速下滑的趋势,已属不易。 要知道,相较于几年前的“高歌猛进”,阿里云、腾讯云、百度云等互联网云厂商,都在经历增速放缓,甚至下滑的“阵痛期”。 IDC发布的《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22下半年)跟踪》报告显示,2022年下半年中国公有云服务整体市场规模(IaaS/PaaS/SaaS)达到188.4亿美元,其中IaaS市场同比增速15.7%,PaaS市场同比增速为31.8%。 在IaaS+PaaS市场,阿里云的份额从去年同期的36.7%减到31.9%;腾讯云市场份额从11.1%减到9.9%。与此同时,国资云增速凶猛,天翼云、移动云、联通云2022年同比增长均轻松翻倍。 大盘放缓之下,云市场更为内卷,云计算的国进民退,以及AI大模型的涌现,会给云市场带来哪些新变化? 互联网云厂商陷入增长焦虑当下,降本增效成为很多企业的主旋律之一,各项对外支出也在缩减,其中就包括云服务领域的支出。而这也影响到了互联网云厂商们的营收。 8月10日晚间,阿里巴巴集团发布2024财年第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云智能集团收入同比增长4%至251.23亿元。 尽管重回增长通道,但拉长周期来看,阿里云增速整体呈现放缓态势。2019财年到2023财年,阿里云的营收增速分别为84%、62%、50%、23%、3.5%。虽然本财季阿里云营收增长4%,比2023财年的3.5%要高,但相较于前几年仍有很大差距。 腾讯云方面,2014年开始,腾讯云就成为了国内仅次于阿里云的第二大云服务商,其在2017年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10.3%,当年华为云的市场份额占比甚至都没有超过1%。 如今,根据IDC发布的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22下半年数据,在IaaS和IaaS+PaaS市场,腾讯云已经跌落到第四。不仅被华为赶超,也被中国电信天翼云超越。 在百度公布的第一季度财报中,百度智能云在本季度首次实现了盈利(non-GAAP),收入同比增长8%至42亿元。其增长速度较上季度的4%有所加速,但相比之前20%以上的增速仍然慢了很多。 与此同时,一些对手们却在“狂飙”,运营商云的增长势头尤为凶猛。 2022年,天翼云营收579亿元,同比增长107.5%;移动云收入503亿元,同比增长108.1%;联通云收入361亿元,同比增长121%。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2023年天翼云目标千亿。 更大的挑战在于,虽然中国云市场还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增长,但竞争环境越来越复杂。 特别是去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等部门开始推动的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以及六个西部省份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和十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的建设,将完全改变中国现在的算力结构。届时,如浪潮云、曙光云、中国电子云等有国资背景的厂商会争夺更多市场份额。 互联网红利见底,客户变对手其实,互联网云厂商们在过去的高速成长,还是得益于吃到互联网企业大规模的上云红利,但随着上云的互联网企业快速增加,这一领域的红利逼近顶峰,非互联网客户成了当前云市场的新增量。 其中,阿里云在2022年Q4同比增长3% ,主要受到非互联网行业的收入增长驱动。据阿里云披露,2022年初来自非互联网行业的客户收入占阿里云总收入已超过50%,到去年三季度已接近60%。 而过去贡献了云计算营收小半壁的江山的部分互联网大企业,开始从“外采”,走向“自建”——长期来看,可以节约成本。 快手就是其一。此前,快手曾是腾讯云服务的重要客户。 数据显示,自2020年12月31日至2021年6月30日的半年期间,快手向腾讯云支付的云服务费用和技术费用分别高达15.6亿元和11.1亿元。 但像快手这样的大平台,拥有庞大的用户群,其提供的服务、业务越发多元,对于云服务的需求也不断飙涨,这也导致其上云成本越来越高,而且,在数据方面,商家、用户的交易和个人信息等敏感信息越来越多,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自建数据中心就成为不少互联网厂商们的共选项。 在此背景下,2021年,快手在乌兰察布市察哈尔高新技术开发区投资百亿建设数据中心。并于2023年7月28日正式投运。快手数据中心建成之后,虽然不可能完全切断与腾讯云的合作,但不妨碍其一部分业务分流到自建数据中心上。 而且,在数据中心建设期间,快手2022年8月10日还发布视频云品牌StreamLake,以产品化的形式对外开放,提供一站式音视频+AI解决方案。而这一品牌也是快手入局云服务赛道的切口,并承载着快手“技术to B”的野心。 快手这一战略,不仅逐步脱离腾讯云,而且还将会与其形成竞争关系,抢占云市场份额。 除快手外,同样以短视频App为业务核心的字节跳动,在更早时间也宣布进军云赛道。2021年6月,字节推出云服务品牌火山引擎,面向企业提供数字服务。而且,同年年底,在字节跳动新一轮组织架构调整中,飞书与火山引擎成为与抖音、大力教育、游戏、Tik Tok同级别的业务线,说明其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 目前,火山引擎还服务了外部的很多知名企业,包括吉利汽车、理想汽车、招商银行、伊利、拼多多、泰康、联合利华等各行各业的领先企业。 我们可以看到,不少之前采用阿里云、腾讯云的互联网企业纷纷自建数据中心,不仅促使他们在减少与头部互联网云厂商合作,还扩展自身业务抢占云市场,造成市场份额的分流。 面对日趋白热化的市场竞争,阿里云、腾讯云等头部云计算厂商纷纷发布产品降价公告。但从市场看来,“价格战”只是厂商短期博弈的利刃工具,更广阔的政企市场,也许才是互联网云厂商们提升份额,夺回增长的关键。 “失守”政企业务一直以来,政府以及国企等客户都有极为强烈的上云需求,同时它们还具备足够的付费能力和复购意愿,且群体数量比较稳定。 中研研究院《2023-2028年中国政务云行业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报告》显示,在我国现存的334个地级行政区中,已经有235个地级行政区已经建设或者正在招标建设政务云,整体占比可能已经超过70%,放眼未来地方政务云升级还将带来新的增长机会。 另据赛迪顾问发布《2022-2023年中国政务云市场研究年度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政务云市场规模达到932.5亿元。这一数字已经超过我国2022年云计算规模4550亿元的五分之一(数据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云计算白皮书》)。 在政企领域中,运营商们似乎比互联网云厂商们更加“如鱼得水”。 据IDC发布《中国政务云市场份额,2022》系列研究报告显示,在政务公有云市场,中国电信位居榜首、中国移动位居第四,中国联通位居第六;政务专属云市场,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位居四、五、六位;在政务云运营与服务市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分居二三位。 有分析师透露,运营商们在政企市场的成功背后是多方因素所致的。首先,运营商赖于其国资背景,在获得政企数字化项目时有着天然优势;其次,其份额大增,也与其组织重组和统计口径有很大关系;再次,与运营商云的定位有关;最后,运营商的独特下沉优势。 当下,很多县级的智慧城市项目,都是运营商在当地的分公司中标。 作为云服务的国家队,政企市场也是天翼云的强项,数据显示,截止至2023年6月,天翼云已承载20余个省级政务云,300余个地市级政务云,参与了一千多个智慧城市项目建设,服务客户超过200万;建设15省、区域教育云平台,服务35万所学校;建设12省级医疗云平台,签约420+项目。 与此同时,互联网云厂商在承接政企项目时,离不开与运营商的合作,这是因为运营商作为央企会带着云厂商拿单,再分包给云厂商。他们之前与通信设备企业一起做网络建设,现在也与其他云厂商一起做政企数字化。 在此背景下,腾讯云、阿里云等互联网云厂商都在强调被集成战略。这也意味着,运营商云和互联网大厂之间的合作会大于竞争。虽然冲在前面打单的是运营商,但在不少智慧城市的中标项目里,也能看到他们与腾讯云和阿里云厂商进行合作。 拿下政企云市场,也是互联网云厂商的共识。 从去年开始,腾讯云专门成立单独部门,负责运营商行业的规划和拓展,意在加强与运营商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各取所需。 2022年底,马化腾在腾讯内部员工大会上表示:要全力支持放弃集成商角色,转而做自研产品被集成的战略。 2023年7月18日,腾讯云与联通在西安数字政府项目达成深度合作,联手参与西安数字化产业建设。 而阿里云也已与运营商展开从最底层核心技术,到商业模式,再到区域项目等多维度的合作。 阿里云内部人士透露,内部为运营商配备了专属团队。“确保我们跟运营商的合作是持续且牢靠的。” 在4月份阿里云峰会上,阿里云表示将与中国移动合力建设北京健康云,为北京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统一的云服务资源,提升医疗行业的服务效率,降低老百姓的就医成本。 在政企建设项目中,互联网云厂商的动作,不止与运营商联手。 近年来,政企市场都是阿里云反复强调,重兵投入的方向,在阿里云峰会上,阿里云智能数字政府行业总裁许诗军表示:“借助数字化的技术与手段,我们希望把阿里云既往的数字能力和成功经验快速、成体系地输出,助力政府高效履职、服务人民。” 而且,阿里云还在2022年3月份请来曾经负责华为政企业务在中国区的战略规划及业务推进的蔡英华,出任阿里集团资深副总裁,希望利用他的经验与能力帮助阿里云拓展政企市场。 在蔡英华的带领下,阿里云在短期与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政府、山东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金隅集团、国泰君安等达成合作。 腾讯也持续发力政企领域。在2022腾讯数字生态大会上,腾讯集团副总裁、腾讯政企业务总裁李强也说过,在云领域中,互联网市场已经日趋饱和,成为一个存量市场,想寻找新的增长点,就要更关注泛互联网之外的行业。 腾讯在政企业务中作出了两类重点布局。一是数字化规模尚在早期,但有重要战略意义的行业,如碳中和战略对应的能源、工业领域。二是能够基于原有腾讯优势业务做C端连接的,如文旅和体育、农业等行业。 比如在能源行业中,腾讯云推出了生态聚合平台“能碳工场”,与生态伙伴共创场景化能源方案。数据显示,腾讯云目前在能源领域已服务20余家央国企。 百度也奋起直追。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也曾2022年9月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表态:百度智能云继续受益于中国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的增长机会,通过百度的AI能力支持百度在制造业、交通、能源和公用事业以及公共部门的客户。 而落脚点在智能交通、智能城市规划、能源电力等方面的百度智能云,目前也已为全国70余座城市提供智慧化场景应用解决方案,服务政府客户200余家。 不过,互联网云厂商,虽然努力利用各种技术和资源进入政企市场,但IDC发布《中国政务云市场份额,2022》的报告中显示,阿里云只在政务公有云市场位居第三位,腾讯云则位居政务公有云市场第七位,他们在政务云市场份额更大的政务专属云及政务云运营与服务市场则没有上榜。这不免让长期排在国内云市场份额前列的互联网云厂商们“黯然神伤”。 我们认为,互联网云厂商们最初的云商业模式,是面向互联网、电商、开发者、创业公司的销售标准化服务。这种可以快速复制收割的商业模式,养成了他们更富有互联网思维的高效率,同时其服务能力的薄弱,还需要补长。 此前,《财经故事荟》采访过一家使用互联网云厂商产品的创业团队,该团队有一些技术问题不甚了解,想要获得厂商的服务支持,但是询问客服之后,得到的却是销售的联系方式,导致这家创业团队“哭笑不得”。 与互联网企业不同的是,政企用户需要的是基于云商们的业务场景、业务流程、信息规划、痛点和需求而打造出一套解决方案,这对于云厂商的组织体系和一体化服务能力提出了要求,比如华为就建立起了一套和政企大客户精准耦合的组织形态体系。而互联网云厂商们似乎没有能够完成这种转变。 从更深层面来说,政企市场是一个要求玩家具备更大差异化的市场,对于政企用户而言服务正是各家云厂商用于撕下同质化标签的关键要素,也是未来各个云厂商能够拉开距离的支点。就现在来看,云厂商们关于服务较量已然摆上明面。 因此,在政企市场短期内难以迅速开拓的背景下,寻找全新蓝海市场,成为互联网云厂商们抵御云市场份额下降的另一途径。 靠AI翻身的野望尽管在政企市场,互联网云厂商们似乎被运营商抢去不少风头,但在接下来的智能云大浪潮里,互联网云厂商们胜算更多。 不少业内分析师认为,生成式AI以及其背后的人工智能生态,将会彻底改变云计算的产业规则,从而诞生新的市场机遇。 据麦肯锡《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经济潜力》报告显示,生成式AI可提升850个职业的2100个具体工作的生产效率,生产成本降低可以高达6.1到7.9万亿美元。对于企业来讲,它可以被运用到16个业务部门的63个场景中解决具体的业务挑战,为企业带来2.6到4.4万亿美元的价值。 高盛报告也显示,生成式AI可以推动全球GDP增长7%,近7万亿美元。 从应用角度看,当下流行的聊天机器人仅仅是生成式AI的一部分,AI助理、智能客服及个性化推荐等领域已经开始通过人工智能来实现。而基于生成式AI的知识库搜索、会议纪要、文本摘要、内容或代码创建将生产效率提升至一个新的阶段,几分钟创建一个APP或者写一篇剧本已经成为现实。 而作为实现生成式AI的引擎和技术基础设施,AI大模型正在成为企业追逐的对象,目前,百度文心一言、华为盘古、360智脑、商汤日日新、阿里通义千问、京东灵犀、昆仑万维天工、科大讯飞星火、腾讯混元等AI大模型先后登场,被舆论渲染为“千模大战”。 面对着革命性的生产场景与生产模式更新,会促使更多企业将目光投向人工智能的市场,但企业想要在实际业务场景中部署使用人工智能服务,则面临着计算资源少、数据质量比较差、投入成本高、专业经验少等诸多落地难题。这也让更多企业采用云厂商的MaaS服务(Model as a Service模型即服务),成为他们落地大模型服务的方案。 当前,随着大模型走向成熟,云计算服务格局逐步从以算力为基础的平台IaaS,走向以模型能力为主的平台MaaS。MaaS通过从海量、多类型的场景数据中学习,总结学习不同场景业务下的通用特征和规则,成为具有泛化能力的模型底座。其中,数据集仓库、模型仓库、算力平台通过提供零门槛模型体验、快捷的模型使用、完整链路的模型定制和云端模型部署向每个用户开放。 从形式上看,MaaS是典型的云计算与人工智能的结合,通过云服务和人工智能融合创新,把算力、框架、模型,场景应用打造成标准化产品,进而降低企业用户获取和利用人工智能的门槛,并且赋能企业在各环节的创新和降本增效。 今年5月,百度CTO王海峰表示,未来MaaS将成为云计算的主流商业模式,各类应用将基于大模型来开发,每个行业需要打造行业自己的大模型。 “文心一言”发布后,百度还低调对外公布企业端大模型落地进展,据介绍,百度有11个行业大模型,覆盖交通、能源等重点领域,已经拥有中国最大的产业应用规模。 在5月份的一次采访中,百度集团副总裁侯震宇表示,文心一言发布后,百度云的新客户变多了。一方面是原先不在百度云上的客户开始了解百度云的业务合作,另一方面是客户分配预算时正在优先考虑百度云。 另外,百度还在不断地利用各种手段拉拢用户,8月2日,百度旗下的AI大模型平台文心千帆,宣布接入LLaMA2全系列开源模型,并且,平台可调用的大模型数量增至33款。 一位模型开发从业者告诉《财经故事荟》,现阶段开源大模型的理由,主要是靠免费抢市场。因为,对于很多基础用户来讲,做再多的营销,也比不上模型开源实惠。 同样在5月份,阿里云CTO周靖人在中关村会议上也提出,MaaS概念正在被广泛接受,模型会作为业务和开发系统的重要生产元素。 在今年4月,阿里云发布了AI大模型通义千问,并宣布将接入阿里巴巴所有产品,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如今,阿里云已经用大模型改造了钉钉、天猫精灵等产品。目前钉钉知识库、表格、脑图、白板、Teambition、邮箱等12条产品线、四十多个场景均已接入大模型。 为加速行业大模型落地,阿里云还启动“通义千问伙伴计划”,将优先为千问伙伴提供大模型领域的技术、服务与产品支持,共同推动大模型在不同行业的应用,其中首批伙伴覆盖油气、电力、交通、金融、酒旅、企服、通信行业。 8月10日,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阿里云智能集团董事长兼CEO张勇在财报会上表示:“行业对AI云服务的需求非常旺盛,但由于短期供应链的挑战,使得这样的需求只得到了部分满足,AI相关服务所带来的增量机会刚刚开始得到释放。这意味着阿里云将长期从中受益。” 此外,张勇还谈道,阿里云将不断推进自研大模型进展,然后把大模型开源出来,让更多人可以在阿里云上使用这个基础模型。 8月3日,阿里云宣布其自研的大模型通义千问正式开源,具体来看,通义千问70亿参数的通用模型Qwen-7B和对话模型Qwen-7B-Chat,均上架在AI模型社区魔搭ModelScope,开源、免费、可商用。 通义千问大模型开源后,可以帮助用户简化模型训练和部署的过程,用户不必从头训练模型,只需下载预训练好的模型并进行微调,就可快速构建高质量的模型。这将使得采用通义千问预训练模型用户对于产品的使用黏性更大。 截至7月底,阿里云旗下的魔搭社区集聚了200多万AI开发者、1000多个优质AI模型,模型累计下载总量超过4500万。模型贡献者覆盖国内大模型赛道核心机构。 在大模型领域,腾讯也动作频频,其自研的 “腾讯混元大模型”已经进入应用内测阶段。 据腾讯内部人士透露,混元大模型支持文字输入、语音输入,可以生成小红书种草文案、短视频脚本、朋友圈文案等,支持赛博朋克、像素插画、马赛克等风格的AIGC绘画生成。 同时,腾讯在6月份首次正式公布了行业大模型研发进展和MaaS能力全景图。 与其他大厂不同,腾讯云的MaaS是基于IT平台打造的行业精选模型商店,涵盖金融、文旅、政务、传媒、教育等10大行业,基于基础模型,客户只需要加入自己的场景数据,就可快速生成切合自身业务需要的专属模型。 腾讯云副总裁、腾讯云智能负责人吴运声在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谈到,相比于通用大模型,行业大模型更加具象,如果与腾讯在产业互联网多年的经验和数据结合,能够以与此前不一样的方式,解决很多行业问题。 整体来看,以MaaS 为抓手改变云厂商提供服务的方式,将极大程度降低了企业用户的使用门槛,云从卖资源到卖能力再到卖服务,在不断破除技术落地的壁垒,无论对于大企业还是中小商家,MaaS都是一个更优解。 大模型,将成为云厂商下一段竞争的重要变量。 结 语国内云计算市场,因互联网红利逐渐见顶后,互联网云厂商几天面临增长瓶颈,而且,面对运营商云在政企市场的“高歌猛进”,互联网云厂商更是显得“焦虑”,这也促使他们在加速开拓政企市场的同时,还要抓住大模型红利,巩固其在云市场的地位。 云计算的战事才刚至中场,接下来,所有玩家都将面临更内卷的竞争,更复杂的战事,更多元的能力考验。 —- 编译者/作者:智能派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互联网云增长焦虑,期待靠AI翻身
2023-08-16 智能派 来源:区块链网络
LOADING...
相关阅读:
- OpenAI 团队发布 GPT-4 的最新用法,打造内容审核系统,减少人工参与2023-08-16
- 微软更新 AI 服务条款,9 月 30 日生效2023-08-16
- A 股 ChatGPT 概念股震荡下挫,神思电子跌超 7%2023-08-16
- 科大讯飞发布基于星火大模型的 iFlyCode 1.0 编程助手2023-08-15
- GPT-4只是AGI的火花?LLM终将退场,世界模型才是未来2023-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