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写很多的野心最终导致我写得很少。 ——斯蒂芬·盖斯 汝等比丘,若勤精进,则事无难者,是故汝等,当勤精进,譬如小水常流,则能穿石。若行者之心,数数懈废,譬如钻火,未热而息,虽欲得火,火难可得。 ——《遗教经》 在投资上“一夜暴富”的心理,和在自我发展上“一夜变好”的想法,是同一种“凡夫”知见。贪大、贪多、贪快,这是绝大多数人的心智模式和心智写照。 这里头有一种神奇而有力的辩证法:那些追求一夜暴富的,随着时间的流逝,遭到了时间最严厉的惩罚——那就是,它什么都不给你(李笑来语,大意);那些追求一夜变好的,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些当初做出的巨幅改变的决心,却让他们始终停留在原地。 贪大的,最后所得甚小;贪多的,最后所得甚少;贪快的,最后原地打转、不进则退。 人心不足蛇吞象、贪多嚼不烂、欲速则不达——这么多的箴言俗语都在揭示这种“大-小”“多-少”“快-慢”辩证法。作者在书中有意无意指出的“微步骤之小”与“更高更大的思维习惯”之间的反差,也时时在提醒我们背后的这种辩证法的无处不在。我们在投资和自我发展方面的不同处境,正是这种心境的反差导致的结果。 一、“大-小”辩证 《微习惯》一书的英文副标题“Smaller Habits,Bigger Results”(“更小的习惯导致更大的成果”),正是这种以时间为沉淀的“大-小”之辩的肉眼可见的表现。 为什么“更小”导致“更大”?这和为什么“更大”导致“更小”,是一体两面的问题。 斯蒂芬·盖斯对这个问题在行为科学的范畴里给出了解答,他提醒我们注意并思考以下事实—— 【1.如果没有产出什么结果,再大的决心也毫无价值。比如,我可以“说”我要每天锻炼两小时,可根本就没这么做,决心再大也就没有意义了。实际上,脱离行动的决心反而会有损自信。 2.研究表明:人们总会习惯性地高估自己的自控力。 这两点虽然道理浅显,却揭示了很多人难以改变的原因。他们雄心勃勃,却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为求改变而勉强自己做超出自己能力的事情。这就是欲望和能力不匹配。】 如何理解这两点呢?很显然的,大的自我改变的决心,由于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动力和意志力都无法支撑),而往往只能导致些微的结果产出甚至毫无产出。最终,很大的决心(很可能在初期也的确有很大的举动),只能导致“Smaller Results”。 而讽刺的是,我们在市面上看到的自我发展策略,在培养新习惯时,往往都是从一开始就追求“大幅度的改变”——“这些策略鼓励你做出大幅度的改变,比如从很少写作到每天写2000字,或者从在沙发上躺着到每天锻炼一小时”,貌似标准很高、志气十足,但却绝少胜算,最后的结果只能是筋疲力尽后,褪掉改变的假象,回到一成不变。 大就是小。信夫? 那么,小就是大呢? 微习惯是一个帮我们爬出“大干一场”的天坑,从细微处着眼着手,最终实现持久改变的“完美方法”。正如作者信心十足宣称的: 【微习惯正是重新开始的完美方法。你不会再被巨大的目标吓破胆,也不会再受目标未实现带来的内疚感和缺憾感的煎熬了。这一次你每天都能成功。这些胜利也许微不足道,但微小的胜利对一颗心灰意冷的心来说是巨大的。 】 小就是大的辩证,这是从微妙的心理效果上呈现的。频繁的重复性的小的胜利,可以修复由此前错误的动力策略或意志力策略导致的疲惫不堪和伤痕累累的状态,如久旱的甘霖,给我们的心理带来巨大逆转,从此开启正向循环的巨大能量。 在心理机制之外,作者同时也对“小-大”之辩做了具体的阐析—— 【现在,你也许正在琢磨“一天做1个俯卧撑或写50字能对我们有什么帮助?这些进步太小,意义不大”。 第一,你错了——任何一个能变成习惯的微小行为都有其重要性,而且相当重要。习惯在人类拥有的行为基础中是最强大的。养成每天做一个俯卧撑的习惯比隔很久才狂做30个俯卧撑更好。只有先养成习惯,才能将其培养得更强、目标更高。 而且,你可以随意超越原定目标值,而且我鼓励你这么做——我现在每天能够完成的任务远远超出了原定目标。正是因为必须写出少得可怜的50字,我才有可能写出2000字。在此之前,有些时候我一个字都不会写。正是写很多的野心最终导致我写得很少。现在我的写作量至少是以前的3倍多,原因很简单:我不再害怕动笔了,我很喜欢完成我规定的最低字数。】 作者在这里的现身说法是真诚和明晰的:那些可笑、荒唐的微小习惯,为习惯的持久养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任何更强更高的目标都可以建立在这个基础上,你还会说这样的“小事”没有意义吗?况且,微习惯的妙义在于打开了进一步积极行动的可能性,虽然自我规定每天写50字,但真实情况是超额完成如同家常便饭,以小步积累的方式最终大幅度提高积极行为的数量和质量,这个细小的微目标能放大成远超本身的结果产出。 “小水常流”真的是对这个策略的精妙比喻,正如本篇开头题引的《遗教经》开示的—— 【众比丘,若努力修善,勤奋上进,则没有难事。你们应当努力修善,勤奋上进。打个比方:小水如果常流,也能磨穿石头。若修行者常怀懈怠荒废之心,就会像钻木取火,还没热就停下来,即使想得到火,也很难得到。】 小就是大。信夫? 二、“多-少”辩证 主流个人成长策略和微习惯策略之间的区别,是“某一天做很多事”和“每天做一点儿事”的区别。 一般人总是希望做到很多、得到很多,但却与“变化缓慢、状态稳定的大脑”相悖逆,最后少有成就。曾经深受欲望和能力不匹配之苦的斯蒂芬·盖斯所说“正是写很多的野心最终导致我写得很少”,正是对这种“求多”与“得少”反差的经验揭示。 微习惯策略却是以“非常少的实际努力”“极少的自我损耗”“最少量的意志力”,取得了最多的成果,还收获了“最多的动量”以及意志力和自我效能感的增加。 少则得,多则惑。微习惯每天只要求自我做很少的事情,但“这一小步带来的影响比你预想的要大得多”,它的意义之大、产出之多,是超出你的想象的—— 【当你养成好习惯,它会为你指明一条新路,让你重拾自信,给你希望。它还是个绝好的基础,可以在上面建立起很多东西。】 获得一条新的人生道路,获得一个可以“在上面建立起很多东西”的人生基础,某种程度上,这就是在脱胎换骨。 微习惯的要求之少和产出之多,意味着它是一个巨大的人生效能杠杆机器,“它会成为你个人发展的撬棍,因为它能把原本微小的生活习惯转换为大得多的东西。” 面对这架神奇的人生效能机器,很多人仍然不以为然,觉得自己显然能做到更多而不屑于这么一点儿微弱的步骤,斯蒂芬·盖斯指出—— 【如果你认为这个策略听起来实在太荒唐和愚蠢,那是因为你认为你能做的事比这多得多,你的自尊心告诉你“你根本用不着把任务分解成微步骤”。但每一个重大成就都是由非常微小的步骤组成的,而且一次完成一个步骤并不是弱小,而是精确的表现。在我完成“挑战1个俯卧撑”的第一个俯卧撑之前,我感觉“自己的能力远远不止这点儿”,我当时认为1个俯卧撑毫无价值可言(因为这就好像把拍手当作锻炼一样)。可是,它在真的帮助我锻炼了30分钟后改变了我的看法。所以,试用该策略,亲眼看看你在用了它以后是多么势不可当。】 从“贪多得少”的经验中走出来的斯蒂芬·盖斯,用俏皮的语言诚恳地向我们传达着“求少得多”的人生智慧。“认为你能做的事比这多得多”,得到的有效成果却往往少得可怜;从由1个俯卧撑放大为30分钟锻炼经历中获得启发的盖斯,却在实施这个“像把拍手当作锻炼一样”的貌似荒唐愚蠢的策略后,人生变得势不可挡。 如果你真的有很多的精力或者自尊心,无法接受这么琐碎的行动方案,那么盖斯会建议你—— 【用多余精力超额完成任务,而不是制定更大目标 如果你急于取得巨大进步,那就把精力投入超额完成任务中。大目标在纸面上看着漂亮,但只有行动才算数。目标渺小、结果丰硕的状态比反过来好多了。】 制定很小的目标,做很少的事情,取得丰硕的结果——这才是完美方案!但很显然,大多数人是反过来,他们目标丰硕宏大,结果非常渺小,简直毫无结果。 从“多-少”辩证中,我们的确可以更深刻感受到“微习惯策略的精髓便是摆脱高期待值等外在条件的无形限制与心理压力,让自己一身轻松地行动起来。只要开始行动,你便有机会做得更多,当行动成为习惯时,你会在不知不觉中达到曾经觉得可望不可即的目标。” 多导致少。 少即是多。 信夫? 三、“快-慢”辩证 《微习惯》中有一个精彩的比喻: 【你的大脑也是一只雪地里的猫。如果突然出现大规模变化,它会回到它已经适应的行事套路上,但如果慢慢推进变化,每次推进一点点,它可能会因为好奇(而不是害怕)而深入探索。】 之所以要“慢慢来”,原因在于大脑的生理结构中主管习惯形成的“基底神经节”的功能特点—— 【基底神经节不屑于“防御”微步骤,它只会对抗剧烈变化。通过慢慢变化,而且一次只迈进一小步,你就可以按照大脑的规则行动了。】 这揭示了“每次推进一点点”的“慢慢”的变化,才是更符合脑科学与行为科学的习惯养成策略。 斯蒂芬·盖斯以笃定的口吻告诉我们: 【养成每天做一个俯卧撑的习惯比隔很久才狂做30个俯卧撑更好。只有先养成习惯,才能将其培养得更强、目标更高。】 这其实就是“小水常流,则能穿石”与“譬如钻火,未热而息,虽欲得火,火难可得”之间的差别。 微习惯显然是一种以每日为迭代周期的“勤精进”的方式,它是一种慢精进(作者在书中常常郑重建议读者“以非常缓慢的速度提高目标”),以“常流”的“小水”,穿铁透石。 微习惯貌似“慢”,却能达致千里。 主流成长策略虽然“快”,却是欲速不达。 而且,微习惯其实一点也不“慢”。我们在《为什么说微习惯能让我们在长时段上变好?》中,对于“对时间有相对准确的感知”的重要性,已经借李笑来的话予以揭示——要知道,李笑来在区块链定投教育中所说的“长期”是完整穿越两个周期,通常意味着五到七年,而微习惯产生明显和巨大成效,则完全不需要这么久的时间,通常来说,半年已然足够——斯蒂芬·盖斯在书中也表达了这种“长期”其实可能会很快的意思—— 【目标很小并不是问题,你在为了成功而训练大脑,并在建立你希望某天能实现的目标的缩小版(笔者注:联想一下分形理论),而且因为你很渴望达到目标,“某天”可能很快就会到来。如果你的结果与我的一样,你会比预想中更早达到更大的目标。】 微习惯似乎比那些大干快上的主流策略要“慢”,“慢功夫”“慢精进”的特点,有可能会让某些人望而却步。 一个追求慢,一个追求快,一个追求细水长流,一个追求一劳永逸,一个追求边际改进、慢慢变好,一个追求大干快上、一夜之间改变。 但其实,所谓的“慢”,其实很“快”(同理,所谓的“快”,其实很“慢”)。 慢慢变化,最后产生持久的变化。 剧烈变化,最后带来一成不变。 圣贤有言“虽欲给他改变,也须由外而内,慢慢地变”,“修行人无论用什么功,都不要贪求快,你想很快成功,就是一种贪心,有了贪心,就障碍智慧、灵感与自性光明。” 微习惯中的“快-慢”辩证给我们的启示,正是李笑来在《定投改变命运》一书中叮嘱读者“切记”的:
【一定要好好做自己的朋友,一定要对自己要有足够的耐心。】 —- 编译者/作者:比特亮亮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小水常流:微习惯中的“大-小”“多-少”“快-慢”辩证法(二)(“微习惯改
2019-12-15 比特亮亮 来源:区块链网络
- 上一篇:BlockFi赢得华盛顿汇款许可证
- 下一篇:REX最新变化
LOADING...
相关阅读:
- 欧洲人开始厌倦这些限制2020-08-05
- 币语霖:7.27比特币以太坊交易中几种致命错误思维2020-07-27
- 比特币BTC币圈中最为致命的交易习惯个人建议(完结篇)2020-07-16
- M聊徐州会议圆满落幕,M聊生态将改变您的社交与消费习惯2020-06-09
- M聊徐州会议圆满落幕,M聊生态将改变您的社交与消费习惯202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