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当前位置: 玩币族首页 > 区块链资讯 > 比特大陆裁员始末:AI团队260人被裁,员工举条幅拉群维权

比特大陆裁员始末:AI团队260人被裁,员工举条幅拉群维权

2020-01-10 谢兵 来源:区块链网络

比特大陆裁员始末:AI团队260人被裁,员工举条幅拉群维权

文 | 黄雪姣 编辑 | Mandy王梦蝶

出品 | Odaily星球日报(ID:o-daily)

比特大陆裁员始末:AI团队260人被裁,员工举条幅拉群维权

“比特大陆一年一度的裁员要来了。”

此帖在脉脉上一出,讨论炸开了锅。

2019 年 12 月 30 日,矿业巨头比特大陆传出裁员消息,至 1 月 6 日,正式通知员工。

对于本次裁员,据多位内部人士透露,裁员比例约为 1/3,其中 AI 业务线裁员比例最高,将达 2/3。

Odaily星球日报向多位比特大陆相关业务线员工了解到,其 AI 团队将从 360 人裁到 100 人,从地域分布看,成都、武汉、上海和深圳的 AI 团队近乎“团灭”;从业务线看,100 余人的服务器团队将被直接砍掉。

同时,有 200 余名被裁员工因不满公司“N+1 和期权,无承诺的 13 薪和保底年终奖”的赔偿方案,拉起维权群抱团拒签。但裁员指标和截止日期已定,公司以“现在不签,明天赔偿更少”相挟,“迫签”员工越来越多。

多地AI员工“团灭”

此次裁员始于管理团队的一次小型会议。

“吴说区块链”援引比特大陆内部人士消息称,“上周末(12 月 28 日、29 日),吴忌寒召开了相关会议,要求所有部门管理人员提交优化名单。”

到了 30 日,消息不胫而走。

“元旦前一天(12 月 31 日),有同事提醒我去脉脉上看。我是这么知道(裁员)的。”比特大陆 IC(芯片研发)部门员工张青告诉 Odaily星球日报。

另一位比特大陆员工到现在仍对公司的这一举措感到突然和茫然。

“最近还想着加加班,赶早完成任务、安心过年。所以这个(消息)真是晴天霹雳,主要是之前一点征兆都没有,而且还涨薪了。”比特大陆某国内分站的员工王志辉摇头道。

就在 2 个月前,吴忌寒重回比特大陆时,全体员工曾收到公司邮件提到:公司从 11 月 4 日开启年度调薪,覆盖不低于 80% 的员工。据称,除管理层以外的大部分员工已逐渐拿到 20% 的涨薪。

在军心稳定后,吴忌寒大刀阔斧地开始了重整业务。一位区块链从业者如此评价此次裁员,“胡萝卜加大棒,软硬兼施。”

比特大陆内部对裁员的普遍解释是,比特币明年减半给矿业带来较大不确定性,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风险/机遇,公司需聚焦主业,尽可能轻车简从。同时,“这也是对原董事长业务随意扩张的纠偏之举”。

聚焦主业,意味着部分舍弃 AI。

据王志辉介绍,成都 AI 团队原有 20 余人,武汉有 10 来人,在此次计划中被全部裁撤;上海 AI 团队 40-50 人,裁的只剩 FAE(现场支持工程师)等少量人员,深圳原有 30 余人团队,包括 AI 研发和销售,如今销售全裁,只留下支持客户的少量技术人员。

从业务线看,比特大陆砍掉的 AI 人员主要是服务器团队。

据比特大陆 AI 研发人员陆炎介绍,AI研发主要有几个部分,芯片、硬件、板卡和高密度服务器。之前,公司有 1/3 的 AI 人员专注在服务器上,还有 1/3 兼职在服务器上。现在,服务器团队直接砍掉了,其他线也略有缩减。

张青则表示,除了 AI,小币种矿机的(芯片研发)基本上也裁了,从几十人到现在的几个人。“除了比特币矿机业务线的,其余都是重灾区。”

AI已沦为比特弃子?

“两个老板打架,AI 员工遭殃。”

在脉脉、微博、知乎等平台上,有关比特大陆裁员的帖子,都能看到此类吐槽。

詹克团支持 AI 已经毋庸置疑,吴忌寒的态度,则让人琢磨不透。尽管,比特大陆官方已多次回应,“忌寒也是支持 AI 的”,换言之,裁撤 AI 只是主业低迷、开源节流的权宜之计。

但此番 AI 团队裁员力度之重,让不少员工都在怀疑,“留下的人不太可能做起来了,AI 可能沦为弃子。”

周述文是上了裁员名单的工具链团队成员。“AI 研发离不开各种通用工具,工具链的职能是研发必须的工具。比如编译器,它的作用是把算法转换成在芯片上能跑的格式,要没有它,软件算法都不能映射到芯片上。但现在从 20-30 人裁至几个人,只能做做维护,很难继续开发了。”

有意思的是,在大举裁撤 AI 团队的同时,1 月 3 日,比特大陆还首次设立了 AI 业务线的 CEO,不少人将此理解为“比特对 AI 仍寄予希望”。但在周述文看来,“这估计是给外面人看的。”

但从另一角度看,情况未必如此悲观。不少员工也视这次裁员为去除冗余人员、收缩业务的正常举措。

张青也接到了自己被优化的通知,但其表示,“活儿嘛,人少就多花点时间、慢点做。公司有能力了再招人,不见得做不起来。”

躲过此次裁员的比特大陆AI研发人员陆炎也较为乐观。

他认为,2018 年,比特大陆花了很多钱挖了不少人,再怎么大浪淘沙,留下的里还是有真正的牛人,而做AI芯片也不是完全是堆人头的。

从业务线看,陆炎分析道,比特大陆此次裁撤的服务器团队也不影响AI的核心。

“纯做 AI 芯片其实用不了那么多人。而服务器所需的人力是芯片研发的4-5倍、研发难度更是达到 10 倍。我本来就觉得服务器不适合比特做,难度太大,寒武纪这种独角兽就没做。有钱的时候烧烧钱试试,没钱了砍,很正常。”

在陆炎看来,以前的比特大陆=寒武纪+服务器,“现在裁完服务器,基本和寒武纪做的事情一样了。”

据公开资料介绍,比特大陆 AI 业务启动于 2016 年,至今已成功流片量产云端和终端芯片,并推出了配套的板卡、模组与服务器。2018 年底,比特大陆进行人员优化、业务重组时,终端芯片引入融资成立合资公司;2019 年,比特大陆曾想对云端芯片业务照模改造,但一直未寻到合适投资方。

“关site很合理,只是没想到赔偿太难看”

自 12 月 30 日裁员消息传开后,脉脉等平台上针对比特大陆的负面声讨不断。

比特大陆裁员始末:AI团队260人被裁,员工举条幅拉群维权

先涨薪后裁员、年底裁员的诟病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很多被裁员工对赔偿并不满意,尽管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理解裁员的做法。

“我还是很喜欢在这家公司工作的,关 site(各地办公室)很合理,只是没想到赔偿太难看。”王志辉愤愤中带着无奈。(据官方介绍,比特大陆除了北京本部,还在上海、深圳、武汉、成都、福州、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地设立办公室。)

为了反击公司的不合理赔偿,比特大陆员工拉起了超过 250 人的“维权群”,选举谈判代表,负责和公司谈判及可能进行的仲裁事宜。

“拒绝签字不合理的裁员赔偿,之后不再搭理 hr,统一让他联系代表。”维权群中商讨出了严密的应对策略。

比特大陆裁员始末:AI团队260人被裁,员工举条幅拉群维权

网上广为流传的比特员工在北京公司举横幅抗议

那么,比特大陆的裁员赔偿究竟合理与否呢?

据多位被“协商”裁员的比特大陆员工介绍,公司给出的赔偿是符合劳动法规定的 N+1 的工资补偿,员工对此并无异议,争议都在13薪和年终奖上。

据张青介绍,13 薪也即最后 1 个月(2019 年 12 月)发两个月薪水,这是写在员工手册上的。“(入职)当时还问过 HR,HR 说没事不用写,这个是行业惯例。”

但在突袭的裁员面前,惯例似乎成了特例。“HR 咬定了 1 月只发 N+1 和上月的工资。”张青表示。

就此,Odaily星球日报咨询了具有 4 年从业经验的资深 HR 文文,其表示,“尽管未写入 Offer 中,但对这种有明确规定的薪酬,是要发的。”

第二个,年终奖。年终奖被视为激励性薪酬,即便在 Offer 中有规定 XX 月的年终奖,但很多公司通常会补充约定,公司会根据个人表现情况及公司的经营情况来决定是否发放或发放多少。比特大陆亦是如此。

但不少被裁员工不满的地方在于,公司在 Offer 中提供的是“第一年年度奖金不少于 X 个月工资”的“保底年终”,如下图所示:

比特大陆裁员始末:AI团队260人被裁,员工举条幅拉群维权

张青于 2018 年 9 月入职,入职已满 16 个月,但 2019 年只发了 2018 年入职的 4 个月那部分的年终,也即是说,到张青入职满一年后的 2019 年 8 月份,比特大陆应兑现第一年“保底年终”的剩余部分,但因为公司奖金是“在下一个财务年度支付”而延迟了,而今,张青离职在即。文文认为,公司确应补足张文应得的年终奖金。

“公司啥时候发钱,不应影响奖金兑现。”文文表示。

于是,“很多 2018 年进来的、Offer 上有保底年终的都不愿签。大部分人其实也就是希望把这部分白纸黑字的拿走就签了,其实哪怕像去年的 N+2,大家也懂公司比正常赔偿多出来一个月当年终了,也好点 。”张青告诉 Odaily星球日报。

至于“吴说区块链”提及的“部分员工正常签署了离职协议,因为提供了相当数量的提前成熟的期权”,自 2017 年即加入比特大陆的王志辉直言,“不太可能是为了期权。”

“3 年老员工了,期权算多点儿的;我知道一个同事是 2018 年进来的,公司按 150 亿美金的估值算,(这次赔偿)期权大概多给了 4000 块,但要等公司上市才算数,我们对估值也难说有信心,凭什么用这个代替应给的赔偿?”

现在不签,明天赔偿更少

一边,张青、王志辉、周述文们在等谈判代表的消息,坚决执行“拒签”策略,另一方面,比特大陆也祭出大招。

“现在大家都干不了活,服务器登录不了,公司内网禁止微信登录……”这类硬性措施不在话下,威胁也一条接着一条。

据被“协商”裁员的比特大陆员工李元媛介绍,“他们提醒我说不要搞事情,会被公司当敌人看待。”

“周三的时候传出消息说,这周不签下周只有 N。到了周四直接告知,从明天起赔偿方案改成 N……我感觉我们就像公司前进路上的绊脚石,正被一块一块清理。”

公司态度强硬,多位比特大陆被裁员工告诉 Odaily星球日报,在这样的氛围下,签的人越来越多,此前的“维权阵营”愈发无力。

至于维护员工合法权益的仲裁途径,在此刻也显得无力。李元媛告诉 Odaily星球日报,“现在走不了仲裁。因为公司只是在说协商,并未发解除劳动合同和裁员通知,公司没实际告诉你‘你不用来上班了’就啥也干不了。”

“深圳还有同事没签,但听说他们办公室马上就要退租了,再僵持着,他们就没有办公室了,最后可能只得接受 N。”王志斌颓然。

面对公司如此的赔偿方案和前同事的维权声张,陆炎不禁想,公司的现金流真的没问题吗?

但从乐观的一面看,比特大陆被裁员工倒也后退有路。据李元媛介绍,自己和同事被裁前后,脉脉上有一堆猎头来加。但行情的确比去年差多了。去年都是各大公司来要裁员名单,挨个打电话。今年都是猎头在加,可选公司也比较少了。

对于此次裁员和赔偿的相关细节,Odaily星球日报向比特大陆官方求证,后者回应称:比特大陆视市场情况及业务发展,会持续进行正常的人员调整;比特大陆一如既往欢迎各界优秀人才的加入。

(应采访者要求,文中人物皆为化名)

加密消亡史2020:论广泛存在的「加密空想主义」

作者:FYJ

编者注:原标题为《加密消亡史2020》

「大家都在布局 A 股。」

听到这句话,我的思路好像被卡住了。两秒后,我确认朋友没有在跟我讨论加密市场。我抬头环视四周,夜风让我打了个冷颤。

最近的许多事情在我脑海中幻灯片般飞过:联盟链的归来、公链的衰败、交易平台的刻意低调、四面八方的监管、日趋专业的二级市场、接二连三离开的人、对 Sythetix 的冷嘲热讽,还有看起来永远出不了圈的 NFT 代币。

我忽然想起,预测市场似乎是个上古概念,而 DAO 也不再年轻。那些曾经雄心万丈的口号和探索,似乎一瞬间成了往事。

从那时起,我决定重新出发,思考加密的全部可能性,并试图找到一个能够说服自己的支点。

本文从最基本的问题着手,试图对一种广泛存在的「加密空想主义」进行批判。

节点的动机

为什么要运行一个公链节点?

在理性人假设下,任何人都不会认为单为了 token 的使用价值而运行一个节点是经济的。在法币本位下,节点运行的成本可以计算,但 token 的使用价值无法计算,即没有一种能够衡量在一个区块链平台上进行全体计算和全体存储的实用价值的有效方法。

但是,如果将使用价值简单粗暴地等同于整个网络的现实世界服务器成本,我们可以认为:

使用价值 = 全网算力成本 x 计算时间 + 全网永久存储开销(法币计价)

节点的平均 token 收益 =(区块奖励 + 手续费)x 节点算力 / 全网算力

因此,在该假设下,即 token 不具备二级市场的情境下,节点的最终盈亏完全决定于花费劳动所得时这些 token 能否发挥足够的使用价值,这直接决定于网络的拥堵情况。在网络拥堵时赚取 token,在网络清闲时使用 token,将可以花费最少的法币服务器成本而使用更多的平台计算资源。这种模型将使得网络的加入和退出、使用和闲置一直处于一种动态调节状态,最终回到一般均衡。无需探讨原因地,由于加密货币系统呈开放性的客观事实,这种单一 token 模型的假设其实并无意义。

换个角度,在币本位下,任何节点运行者同样无法衡量节点运行的币本位成本,因为没人会收币卖服务器和电力——加密货币没有法偿性。因成本无法计算,币本位投资的收益是无法计量的。

综上,币本位和封闭系统内法币本位的收益都是无法计算的。因此,节点运行者的期望收益必须建立在开放系统中的法币本位上,即包含 token 的二级市场投机价值。

因此,投机需求是公链经济的必要因素,也是节点运行的根本动机。

论加密社群

在比特币的初期,好奇心缔造了社区。远古的挖矿者们是纯兴趣驱动的,他们没有任何期望收益的思考;后来的初期挖矿者们羁定比特币终有一日会在世界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此社区的的合作来源于某种价值投资的共识,同时仍有很大程度的好奇心和理想主义成分。这两个阶段的比特币社区是一个共识很强的非纯利益驱动社区。后来,由于比特币价格暴涨,社区一分为二:早期的持币者们的上车价格远低于后来的加入者们。前者坚持持有,认为比特币的价值来源于「价值存储」,并成为「布道者」;后者频繁交易,并认为比特币只是个「永不停歇的空中赌场」。

容易理解的是,「价值存储」的鼓吹者,几乎都是低位上车的既得利益者——因为比特币总量是有限的。后来者由于较高的入手价格,无法依靠持币暴富,因此对「价值存储」难有归属感。

同理以太坊,但不同的是:相比于比特币社区目前已基本确定的「抗通胀投机品」共识,以太坊社区的理想主义气质更强。换句话说,以太坊社区的凝聚力中仍包含了大量探索和好奇的成分,这部分动机使社区在很多时候并不纯凭利益目的行事。但正如第一部分结论所说,ETH 的投机需求是以太坊得以存在的前提——以太坊社区不是想不想讲 SoV 的问题,而是不得不讲 SoV 的问题。

在组织中,自私的基因使人竞争而发展个体;利他的基因使人奉献而发展群体;好奇心使人孜孜不倦地探索新的生产方式以扩大生存边界。任何不同规模和紧密程度的社群都是用不同的方式激发这三种基因中的一种或多种而形成。易得,以太坊和比特币之外的所有代币都不可能建立可存续的社区。原因一,智能合约之后区块链在本质上没有颠覆性创新,好奇心驱动型社群无法形成,冷启动解决不了,生态就只能通过基金会赞助生成,导致社群公司化,反过来抑制了社群的创新力和凝聚力,而如果给的钱不够,那就是社群公司两头空;原因二,如果使用利益绑定方式,机构和大户与散户的上车价格不一样,在区块链技术目前只能实现投机功能的情况下,两个群体从根本上就是对立关系,无论再怎么设计分发机制,总会撕破脸皮——除非创造新的非理性狂潮。但在当今的行情下,没有颠覆性创新是绝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

这就是现在的加密行业只有机构,而看不到散户的原因。解决的方法只能是放弃社区,在公司化的道路上走到黑。但除了投资与卖币,此类项目方不可能有任何盈利模式。

当我们作为广义加密社区的一员时,我们首先要思考我们因何而存在,又要去往何处。

加密行业大致有三类人:第一种,无所谓愿景,只是想投机赚钱;第二种,无论出于何种理念和方向,受好奇心驱动而工作的人,常在开源社区做出利他性贡献;第三种,装作第二种,实际上是第一种。

根据上文结论。第一种,规则内的投机是必须的,可以建立合理的商业模型,如矿业和交易平台;第三种是行业毒瘤,打造了外人眼中区块链界的「骗子」标签。

第二类人的想法目前分为以下几种:

一、去中心化金融(Defi)

二、保护隐私

三、数据确权

四、去中心化互联网

五、新型社会治理范式(DAO)下文将针对包括但不局限于这五种类型的空想进行批判。

绝对力量

加密领域的系统设计中无处不在的一些根本性误区是:将无准入当作一种平等、将绝对自由当作一种提升效率的终极方式、将所有人假设成极端理性人。无准入和抗审查基本实现了区块链系统的绝对自由:全开放系统的全开放使用。但绝对自由意味着绝对力量的出现,在 PoW 和 PoS 系统中,前者资源至上,后者金钱至上。整个系统的设计中,人作为个体已经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没有资源和钱的人,没有任何权力。

加密世界的设计者们试图在这种系统中实现一种平等:他们认为,「人」生来就存在一种社会权利和天赋的不平等(这是任意社会组织形式的顽疾),那么即可设计一种全新的系统,它的权力锚定一种平均分布的社会物质,该物质的分散化程度需要强于现实世界的森严等级。

但是,在寿命和时间都可以被交易的当下,在任意具备独一性的信源都可以被无限复制的当下,唯有人的生命个体是真正平等的:每个人都只有一条命,而且所有形式的交易和复制都无法令生命的所有权转移或生成。

任何试图通过锚定资源进行去中心化的区块链系统都必然走向中心化,因为失去了对人的独一性的锚定,整个系统会变成彻底的丛林世界。

区块链世界普遍认为,以「人」为单位治理而诞生的系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对人的歧视和审查,但「某种资源」人人都有力量去争取,用力量取代人,就不会有歧视和审查了。但真相是:尊重人,这个世界才会中心化得慢一点。锚定资源的系统中,资源不平等的鸿沟仍无法解决。

在挖矿端,普通投机玩家只能出局或者委托于专业代理的矿场;在交易端,一个去中心化系统的所有流动性都集中在链下的中心化平台,专业交易员统治了战场。而比特币引以为傲的抗审查,只能用来洗钱和为链下投机进行链上结算。

问题出在哪里呢?

只因为比特币持币者们的共识为:以美元为锚为比特币计价。简言之,中本聪的货币愿景是创造一个去中心化的商品货币,打造一个金本位时代的商品货币锚,使其成为支付手段。而一群鼓吹货币革命的布道者却在以美元计价炒作比特币,因此流动性必然呈链下中心化,这恰恰证明了商品锚的全面失败和信用货币的全面胜利。

简言之,币本位失败后的比特币已失去了作为颠覆性货币实验的价值。如今,比特币的真正玩家们是矿圈和一群传统交易员。支付手段的道路全面失败与商品化的选择后,比特币抗审查特性的使用场景也就只剩下违法犯罪了。

该事实说明,中心化的货币和甘愿得到的审查是所有人共同选择的结果——而这一切与区块链的 TPS 无关。

PoW 中的矿工必须承担矿机长期投资成本和二级市场短期价格波动之间的敞口,而普通交易者面对预期恒定的抛压,只能接受这种微小的通胀成本,或干脆购买矿机切换到博弈的另一端。而在当下的 PoS 系统中,大量代币都在机构手中,如果抛售,将会引发踩踏,因此在闲置时进行 Staking 就成了必然选择,此时的 Staking 收益几乎取决于二级市场价格。把视角切到二级市场散户,由于当下的 PoS 系统中节点运行对普通人来说仍然不是个简单的事情,因此持币者大多只能默默忍受这种长期通胀带来的二级市场慢熊,他们中的一些将代币存入中心化交易平台的活期 Staking 服务中,但这种操作的结果只能是在承受价格风险的同时又被平台薅一层 Staking 的利差羊毛。如果说当下的 PoS 更像是联盟链,那么惨淡的「散户」无疑就是该链运维成本的实际承担者。

如果说当下的 PoS 系统可以足够去中心化,那么它在实质上和 PoW 的博弈形式在根本上将并无区别,只是在节点侧的投机玩法有一定区别。这种系统就像是一个单纯由商业银行和和外汇盘组成空壳国家,但普通人没有资格进行存款而赚取无风险利润,他们只能在外汇盘上进进出出,而机构可以通过牺牲流动性来享受无风险币本位利润。他们的实际想法是有一天能外逃,但这只取决于有多少散户会进来。

对所有普通人来说,这就是残酷的加密世界,普通人的神话只能来自于更多后来普通人的尸骨,只因这些 token 作为 utility 实在没什么用——它们没有任何真实的生产需求。

一个可能的变局是,一旦类似以太坊 2.0 的低门槛客户端产生进一步进化,在理想假设下,普通人将可以近乎 0 成本自行 Staking,此时,这种足够去中心化的 PoS 将史无前例的创造一种可以无缝在基本面和二级市场博弈间低成本自由切换的加密货币,把矿业摘除,变成真正的「空中赌场」。

实质上,任何作为「投机商品」的加密货币都完全依赖于投机侧入场者的随机性输入。而放眼望去,在暴富狂热结束后,负利率时代下的易流通的「抗通胀」资产是唯一的入场理由——任何肆意滥发,或增发机制复杂且不明确的 token 将没有任何价值。

锚、脆弱性与纯粹理性

只要仍以美元为锚,Defi 的本质就是一种过度设计的危险投机。需要知道,加密货币的真实流动性并不存在于链上,而发生在进行法币互换的中心化交易平台。因此,预言机就是美元锚的信息源。这种设计试图将信任过程割裂:比起直接在交易平台使用各类金融工具,Defi 将工具实现的信任转移给开源代码,而将报价权留给了毫无利益相关的交易平台,因为交易平台垄断了法币定价权。这种权责分离的机制无论在报价环节还是在传输环节都暴露了巨大的系统风险,因而只能遮遮掩掩地进行中心化或引入一些复杂冗余的数学设计。例如,Chainlink 的主营业务其实是中心化预言机,是一门平台生意,而但凡对平台经济有理解的人都会发现,链上信息源是一个寻找成本很高,但最终必然会形成长期稳定客户关系的领域,根本构成不了平台经济。反之,一旦开始引入去中心化的预言机设计,所有的 Defi 都会犹如立在针尖上的大厦,不堪一击。

另一个例子是,Maker 的抵押铸造模式使其永远无法支持大规模使用。

在区块链设计领域存在一个形而上的问题:数学信任真的可靠么?In math we trust 的说法最早来源于已故知名物理学家张首晟。但实际上,支撑所有区块链系统的并不是数学,而是经济学。

无数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经济学不是先验的科学,而是一种经验主义的社会学科。尤其是,经济学并不总是可信。

区块链界的一个迷思是试图使用纯粹的经济激励手段设计一种去中心化的全栈互联网。这是一种金融手段和互联网技术的紧密结合。诚然,在古典的计算机世界中,复杂协议的层层堆叠不可避免地会造成诸多安全漏洞,但由于整个架构的机械本质,大多事情是基于纯粹理性的,因此处于可控范围。

但当我们将经济设计引入网络安全后,构造整个全栈的经济体系必然要承担巨量人类行为带来的不确定性。虽然过往的经济和金融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但 08 年的教训已经告诉我们:看似简单的衍生品设计,在复杂人类行为的注入下会演变成无人能够理解的复杂脆弱系统。协议应该尽可能简单,因为人类不是数字。

许多人并不理解现代社会为何会诞生中心化的金融机构:现代金融世界本身就是一种类似积木的堆叠游戏(是的,Defi 积木本就是陈词滥调),这种脆弱的复杂机制得以进化为拥有超强鲁棒性复杂系统的原因正是在于人类在僵化机制上的人为修补。信用货币和商业银行中复式记账低成本的货币创造能力给予了这个系统超强的弹性。简言之,中心化风控,崩溃了就直升机撒钱或不良资产打包。有人说大而不倒,但那又能如何?现代金融从来不是被设计成今天这样的,而是自发成长为今天这样的。比特币也一样。

从远古活到现在的比特币老炮儿们大多对 Defi 不屑一顾,只因这种灾难般的奇技淫巧根本算不上任何形式的金融创新。金融是资本和风险的跨时空配置,而 Defi 鼓吹者们试图解决的诸如普惠金融和跨境融资等问题,压根就不是技术问题。任何对市面主流 Defi 有些微了解的人都会心照不宣:这些东西真的是 Defi 么,或者真的可能在未来实现去中心化么?

什么是锚?

锚是对预期的管理。锚是一种信任,信任带来稳定,稳定对抗风险,系统内的人才能正常地生活和生产。金本位时代的锚是国家对于金圆券对实物黄金的兑换能力的绝对国力保证,而这种机制由于较低的操作灵活性,已经被基于信用货币的中央银行制所取代。中央银行制度下的锚是稳定的通胀预期,美联储的 2% 目标就是此类代表。无论何种制度,只有在一个稳定锚的预期指导下,社会才会正常地储蓄、消费和投资。通胀预期管理的重要性是人类从无数血泪教训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

国家需要法币锚,而世界需要世界锚,这个锚就是美元。很难相信的是,这个世界总是需要一种通用资本,但这种通用锚的结局只能是慢性死亡。今日来说,世界锚的副作用,即巨额逆差造成的产业空心化和经常性账户赤字,已经成为了美国难以承担的社会性问题,因此美元作为世界锚的作用只能收缩。

在全世界对负利率的滑落中,中国最有能力延缓这一过程,因此中国国债将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有力武器。更重要的是,随着中国对大宗商品的需求逐渐占据统治地位,人民币的锚属性将逐渐显露。在未来,单极锚的世界将向多极锚发展,而加密资产等通缩资产将贯穿其中。

从这个角度看,Libra 曾表露过的想要打造一篮子法币稳定币的野心,是试图将传统一篮子组合的虚拟币铸造成数字货币,成为凌驾于国家之上的融合多极锚。

虽然此事同样不是一个技术问题。

数据所有权

在广泛的探讨中,隐私总是与数据所有权挂钩。我们在免费使用的互联网服务中留下了我们的数据,因此隐私全无。首先需要搞明白的一个问题是:隐私真的是一个很重要的互联网矛盾么?

多年以前,有人发现了广阔农村中的一个很简单的主要矛盾:农民没有土地,所以农民活不下去。因此,中国工业化的根本在于动员农民这个最大的群体。

在当时,另一部分人则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中国工业不行,因此需要动员工人这个主要的工业群体。

后来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中国走上了农业赋能工业的城市化道路,而该思路至今仍引导着中国的泛城市化。

今天,互联网以五环内外划江而治,并诞生了「下沉市场」的概念。但即使在最尖端的互联网消费群体中,我仍然看不到暴烈的隐私矛盾。实际上,许多中国人刚通过拼多多开始网购。

旧社会中,由于农业靠天吃饭的生产特性,个体户缺乏抗风险的能力,因此,地主不劳动而承担风险,农民劳动而远离风险,和现代企业的雇佣制逻辑一样,这种制度是天然的结果。在近代史中,中国由于长年战乱而导致的基层崩坏令农村社会的风险体系彻底瓦解(小型社会的抗风险能力通常有限),因此具备了发动土地革命的必要条件。而结果是,社会重建中,一种绝对中央式的体系接管了基层自治,使得底层的风险分散到了整个社会,并沿袭至今。

这种革命的前提是,一种自组织的社会生产是可以存续的。经前文论证,全栈式的去中心化互联网是违反系统设计原则的逻辑怪物,何况今日中心化互联网带来的不仅仅是可以标准化的技术资源,还有一整套的服务和线下产业。区块链人动辄想要打造「新一代 xx 平台」,这本身仍然是流量互联网时代的大平台打法,想要创造大中心,收割大红利,以贪婪之心举大义之旗,注定失败。因此,当只有中心化的大企业才可以提供这种服务的时候,在使用不使用的问题上,你没得选,除非你不用。

另一方面,对权力的要求大多来源于对生产的参与,而实际上,与众多依附于服务,而压根无法真正去中心化存在的 NFT 代币一样,数据依附于服务而产生,而并非由用户自行生产而得。换个说法,数据的土地和生产资料在服务商手里,而用户只能算是个无差别劳动力。且不论对中国绝大多数用户来说,更重要的问题是如何用上更多的基础互联网服务,而不是满足并不存在的数据确权需求。即使真的需要对数据隐私进行规范,也需要采取其他的斗争方式:比如国家立法规范互联网巨头,或者以线上组织的方式对作恶的巨头进行联合抵制。

当然,还有另一种思路,即数据本地化,或通过加密手段对应用的数据攫取进行屏蔽。由于中国的互联网应用大多免费使用,因此这种方式直接对抗了服务商的根本利益。只有两条路,要么所有应用都收费,要么就会陷入和服务商无休止的斗智斗勇和法律纠纷中。

而丢掉免费显然是不可能的。

治理什么?

关于 DAO,有很多长篇大论的资料。但当你打开 Aragon 并进行观察后,你会产生一个疑问:我在干嘛?经过研究,你会发现 DAO 的唯一创新在于使用鼠标进行股东投票,而且常常你不会理解为什么要投票。

基于区块链自动化且透明的特点,DAO 被认为可以扩大治理的范围并改善治理的透明度。但是,第一,当今互联网已经连接了大部分的世界,因此治理范围的问题不是个技术问题。同理透明度,而为何现实世界的透明度无法做到百分百呢?这同样不是个技术问题。

首先,链上透明只能是数据系统的透明,业务的执行并不保证透明。其次,信息的披露方在大多时候就是信息的生产者,除非拥有强制的法律规定,链上透明对约束他们一点作用都没有。

区块链被认为是一种可以优化人类协作的工具,但实质上,它并未对协作的广度、深度和机制有任何创新:无论可能边界有多大,参与治理的只会是利益相关者;无论协作的深度有多深,链上只有一个自动执行脚本(一个无法试错的脚本也能叫治理?);无论参与者是否匿名,都解决不了公平与自由的对立。更进一步,「能被所有人看到」与「会被所有人看到」完全是两码事,当今这个世界上的信息,本就不是能不能被看到的问题,而是有没有人看的问题,是信息的推送成本与获取成本的问题。可怕的是,公链并没有减少这两种成本中的任何一个。

那为什么还会有许多人认为区块链拥有一种进行新型治理和组织的潜力呢?

这来源于比特币在去中心化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存在。此前,世界上从没有任何一个软件可以在没有中心化服务器的情况下存在。经过抽象,比特币的代码引导了两种治理原则:可量化的绝对竞争和用脚投票。只有算得最快的人才能获得奖励,所有人都有权力声称自己的链是合法链,但是二级市场持币者的交易价格就是对链用脚投票——因为矿工会向币价最高的链迁移,并形成一种共识和安全性的坍缩:矿工越多的链人们越认可,人们越认可的链矿工越多。

黄金的普及也是用脚投票的结果,所以这个机制并不是什么创新。比特币去中心化的真正核心在于:拳头最大的人唯一合法。这种彻底的使用可量化暴力对标绝对权力的机制在人类历史上从未出现过。这确实是一种创新,但任何认知正常的人都不会认为这种治理能够成为主流。

而 PoS 系统是抵押 token 中的大多数合法,这同样谈不上什么治理创新。少数服从多数,自古有之。

路向两边

在许多年中,加密社区上穷碧落下黄泉,只为寻找在一块不可篡改的石头上能够写点什么。慢慢地,人们在日复一日的徒劳无功中感到绝望。一小撮人认识到,有一种东西,简简单单又无处不在,人人可用又人人可见,这种被称为「钱」的事物是才这块石头的最终宿命。

在经年的探索中,另一群自称「联盟链」的人找到了其他的路,那里也许通向「企业软件」和「产业互联网」。

时光流转,当这群加密老炮们回首往事的时候,想起当年总是拿着一块石头,四处逼着别人往上写东西的经历,也许会不禁莞尔。

钱归钱,链归链。

或许这就是区块链的 2020

—-

编译者/作者:谢兵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