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当前位置: 玩币族首页 > 区块链资讯 > 在提升自己的过程中,难道你不想好好对待自己吗?

在提升自己的过程中,难道你不想好好对待自己吗?

2020-01-17 比特亮亮 来源:区块链网络

“第三定律——让它简便易行”提示读者“几乎任何习惯都可以缩减为两分钟的版本”——每晚睡前阅读可以变成“读一页”,做30分钟的瑜伽可以变成“拿出我的瑜伽垫”,复习功课可以变成“打开我的笔记”——以使之简便易行;与此同时,这一定律的反向运用则是“让坏习惯难以实施”(“让它变得不切实际。不断提高执行难度,直到它令你心灰意懒”)。

这部分提到的“两分钟规则”(也就是:“当你开始培养一种新习惯时,它所用时间不应超过两分钟”)以及背后“把握一件事的萌芽”的思维方式是《掌控习惯》一书中最接近《微习惯》原则的部分。对于这一规则,克利尔如是说道:

【这样做的思路是让你的习惯尽可能容易开始。任何人都可以沉思一分钟,读一页书,或者收好一件衣服。正如我们刚刚讨论的,这是一个强大的战略,因为一旦你开始做正确的事情,继续做下去会容易得多。一个新习惯不应该让人觉得是个挑战。】

把“整理衣物”变成“折叠一双袜子”,把“跑3英里”变成“系好我的跑鞋鞋带”,这与斯蒂芬·盖斯所说的微步骤完全一致;“沉思一分钟”“读一页书”“收好一件衣服”也都是经典的微目标的表述方式,尽管《掌控习惯》全书未提及在《Atomic Habits》出版五年前(2013年)就已经先行问世的斯蒂芬·盖斯的《微习惯》,而是奇怪的把这种策略的源起划归到戴维·艾伦的《尽管去做》(纽约:企鹅书屋,2015年),但我们可以很明确的说,《掌控习惯》四大定律中的第三定律的正面运用,说的就是微习惯的策略。


但是必须指出,克利尔在此处对微习惯体系的运用是得其形而未得其神,我们甚至可以苛刻地指出:这只是对微习惯策略的模仿和盗版。因为他没有看到微习惯策略中本该居于核心地位的自主和自控的部分,就像斯蒂芬·盖斯指出的:

【微习惯的根源在于自主、自由和灵活度,其目标是给予你能量,让你不断取得成功。】

《掌控习惯》中讲到的雨果的故事,是第三定律的反向运用(“让坏习惯难以实施”)的经典案例——

【雨果制定了一个奇怪的计划来克服他的拖延症。他把自己所有的衣服归拢到一起,并让助手把它们锁在一个大箱子里。除了一条大披肩,他没有任何衣服可穿。1830年秋冬期间,由于没有适合外出的衣服,他一直待在书房里奋笔疾书。《巴黎圣母院》于1831年1月14日提前两周出版。】

这种在“他制”状态下的行为方式恰恰是反“微习惯”的,他既不自主,也不自由,更没有灵活度,也不能赋予行动者能量,它可以强制行动者完成目标、收到行为本身的助益,但对于习惯的自主养成,几乎可以说是毫无帮助(回忆一下我们在“他制力”下从幼儿园到中学“坚持”了十几年的早睡早起,但进入大学第一天就可能烟消云散)。

“第四定律——让它令人愉悦”包括“让习惯本身充满乐趣”“习惯跟踪法”“找到问责伙伴,建立习惯契约”等具体策略。前两者,斯蒂芬·盖斯在《微习惯》中都有类似的说法(“教孩子骑自行车”以及“大日历”法等),对于克利尔所说的“让习惯本身充满乐趣”为的是“在长期回报到来之前,即时强化有助于在短期内保持动力”,盖斯想必也是认同的,但是“习惯契约”这样的方式,是根本违背克利尔自己所说的“两分钟规则”的,如果真的做到了“一个新习惯不应该让人觉得是个挑战”,那么还需要通过同伴的监督和惩罚来实现行为的持续吗?


换言之,如果一个习惯的养成过程是需要别人监督和惩罚的,那么第一:这意味着习惯养成不是自主的;第二,这意味着这个过程是个带来痛苦的“挑战”。斯蒂芬·盖斯在《微习惯》中说过这样一段话:

【这就是许多自助书籍中的理论站不住脚的原因。作者会说,你必须强迫自己埋头苦干才能达到人生目标,但强迫自己埋头苦干本身不就标志着你在某种程度上不喜欢这种方式吗?在提升自己的过程中,难道你不想好好对待自己吗?】

以“让自己喜欢的方式”、“好好对待自己的方式”来持续提升自己,这是盖斯的微习惯策略一以贯之的思路和精神。

克利尔引用了微习惯的策略,试图将之糅合进自己的四定律体系,但他把动力策略、自制力策略、他制力策略和微习惯策略混为一谈,这样一来,他的体系充满了类似的叶公好龙的自相矛盾。

—-

编译者/作者:比特亮亮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