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当前位置: 玩币族首页 > 区块链资讯 > 未来货币需要新的思想资源(一)

未来货币需要新的思想资源(一)

2020-01-21 紫瑰 来源:区块链网络

我们已经进入21世纪的第三个十年。没有人可以真正预期在第三个十年会有怎样的事件影响和改变世界的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体系。但是,人们可以肯定的是,人类的经济活动还要继续,货币在未来十年没有可能消失。只是货币在未来十年会有重大改变,所有的端倪在2010年代,特别是最近的两、三年已经全面显现。龙白滔的这本《数字货币:从石板经济到数字经济的传承与创新》的价值与意义正在于此。龙白滔在自序中提出:“普罗大众已经了解到,货币是这个世界最强大的力量,超越了任何经济、军事和政治力量”。现在到了将货币置于一个历史大视野下考察,寻找数字货币与传统货币的全方位差别,展现人类货币演变的趋势的历史时刻。但是,现存货币理论不足以完成这样的历史使命。所以,需要引进新的思想资源,用以启发、诠释和认知货币的演变、现状与趋势。也唯有引进新的思想资源,??滔这本书的主线——数字货币——?可得以深?探讨。

1. 生物学的遗传与变异理论。

人类数千年的货币历史证明,货币具有难以想象的顽强生命力,从起源开始,其发育和演化过程从未间断。如果承认货币历史是一个延续的过程,承认货币存在内在的“遗传”机制,那么,不得不提出这样的问题:货币是否存在与生俱来的 “基因”?如果存在,这个“基因”又是什么?龙白滔赞同货币起源于3000年前青铜时代两河流域的“石板经济”,宫殿和寺庙是经济主体,创造货币作为偿还债务的手段。如今,债务货币支撑着世界主要国家所通行的法币(Fiat Money)系统,货币就是欠条(Money is just an IOU)。是否可以说,“IOU”即是货币的基因所在?还有一个关于货币起源的实证:即太平洋“雅浦岛”居民曾经使用的“石币”,当地人称之为 “费”(Fei)。这个岛有着漫长历史,在受到现代化入侵之前,该岛居民以拥有石头的数量和大小代表财富多寡。有这样一个故事,一户人家曾经拥有一个巨大是“石币”,在运回雅浦岛途中石沉大海。尽管如此,其他居民仍然承认这户人家事实上拥有那块石币所代表的财富。说这个案例揭示了货币的“基因”本质,即人们常说的“价值”,绝不为过。这样的“价值”可以体现在交易过程中,也可以存着于心理之中。基因是地球现存生命体遗传的基本单元。在生物世界,“遗传”并非是绝对的,基因非常可能发生结构性改变,导致遗传发生变异。因为遗传,可以保持物种的相对稳定性;因为变异,可能导致物种的进化和新物种的产生。这套理论,实在可以在货币历史中得以验证。从货币起源看,货币与生具有的“IOU” 和“价值”不可分割,很可能就是货币的基因所在,进而形成独特的DNA,使得货币具有强烈的“复制”特征,支持了货币稳定性的一面。龙白滔在本书中,注重以“贷款创造货币”理论分析商业银行和现代央行的运作机制,并且运用到数字货币领域的各种金融现象,确实触及到了货币演变的深层机理。

2. 量子特征的启示。

在“量子力学”文献中,似乎没人反对“量子”具有“叠加”,“测量”和“纠缠”三个特征,而这三个特征完全违反人们认识宏观世界的常识。或者说,在经典力学里,找不到类似的现象。所谓“量子叠加”是指一个量子系统可以处于不同的量子态。“薛定谔猫”,即一只猫可以同时处于活和死的情况,就是卡通化的“量子叠加”。所谓“量子测量”是指量子会因为被测量而改变其存在状态。也就是说,在量子世界,任何外在的测量和观测,都会引发量子的不确定性。所谓的“量子纠缠”是指在量子系统内,虽然在两个粒子之间并不存在任何作用力和连接,但是,依然发生对其中一个粒子的量子态做任何改变,另一个会立刻感受到,并做相应改变的情况。也就是说,当各个粒子所具备的特征已经被综合为整体,就再也无法单独描述各个粒子特性。在人类所有的经济活动中,货币最接近“量子”的“叠加”,“测量”和“纠缠”特征:货币从来以不同形态同时存在,历史上,诸如黄金、白银和铜都可以同时作为货币存在;现在,数字货币和非数字货币同时存在,由此形成超过“量子叠加”的“货币叠加”现象。货币也可以因为不同的“测量”标准而改变。例如,黄金和白银因为实施“金本位”,或者“银本位”的测量尺度而发生改变。还例如,利息也是货币的“测量”标准,利息的改变绝对影响货币本身的价值结构。货币具有强烈的纠缠本性,汇率就是最为典型的货币纠缠现象,任何一种货币价值的波动,至少影响其他一种以上货币的价值。在当今世界,将世界主要货币从世界货币体系中切割出来几乎没有可能性。

3. 突变理论。

理解 “突变理论”,有两个切入点。其一,以法国数学家勒内·托姆(René Thom,1923-2002)于1972年发表的《结构稳定性和形态发生学》作为“突变理论”框架,该理论认为自然界或人类社会中任何一种运动状态,都存在稳定态和非稳定态之分,“突变”即是指从一种稳定组态跃迁到另一种稳定组态的过程。或者这样定义,非线性系统从某一个稳定态(平衡态)到另一个稳定态的转化,是以“突变”形式发生的。一旦“突变”发生,具有不可逆性,一种新的稳定性可以替代原本的稳定性。其二,以生物学的“基因突变”理论”为框架,“突变”属于“变异”的一种极端状态。“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随机性、低频性、有害性和不定向性等特征。1944年,薛定谔在《生命是什么?》一书中提出:生命及遗传的稳定性与辐射下的变异 (突变) 的不连续性 (jump-like mutations),说明了生命受制于量子规律。以上两类”突变理论”的共同点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系统演变从来是非线性的,都可能因为内在的和外部的原因,导致突变。如果用“突变理论”解读货币演变历史,会发现太多的“突变”现象。布林顿森林会议的建?和?解都属于全球货币制度的“突变”。在过去十年间,以比特币作为先导的数字货币群的形成则是一种更大的“突变”,这种“突变”不仅反映了来自外部的科技不断强化的影响力,也说明了货币本身具有非线性的演变机制。至于央行数字货币将怎样导致传统货币的“异化”,甚至刺激目前数字货币体系的“突变”,还有待于观察。

—-

编译者/作者:紫瑰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