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当前位置: 玩币族首页 > 区块链资讯 > 疫情对宏观经济、行业的影响及其对中小企业纾困的启示

疫情对宏观经济、行业的影响及其对中小企业纾困的启示

2020-03-03 德方智链科技有限 来源:区块链网络

01

疫情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对于宏观经济与市场而言,疫情是很少发生的外生事件,对需求与供给都带来突发的冲击,难以根据经济变量内生演变的逻辑来评估其影响,历史上可以参照的类似事件也不多。有一定参考意义的是2002-2003年的非典型肺炎(“非典”,SARS)疫情。回顾“非典”时期,GDP增长快速下行,但是持续时间短,疫情消退后快速反弹。2003年3月开始,“非典”从广东地区蔓延至内地其他省份,导致“五一”假期取消, GDP同比增速从一季度的11%左右下行至二季度9%左右,但随着7月份疫情解除,生产活动恢复,三季度GDP同比增速回升到10%左右。

但当前中国经济形势与非典时期已经有所不同。当年中国经济仍然处于刚进入WTO后的贸易井喷期,叠加投资主导发展模式爆发和人口红利窗口,经济很快就拐头向上,疫情并未产生较大影响。但如今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而在经济增速下滑中,疫情冲击带来的边际影响可能更大,缓释时间可能也更长。第一,实质性冲击可能来的更早。今年春节较早,如果疫情短期没有缓解,可能出现节后返乡群体滞后返工,基建、房地产等项目工期将在一季度受到较大影响。第二,悲观预期下的消费、住宿餐饮、航空等领域将受到打击。未来这些领域有可能出现增速降档,难以在短期内回升。具体到经济基本面中的需求端和供给端,预计本轮疫情将会带来以下影响:

1、需求端

疫情对需求端的消费、投资、进出口、政府支出均带来一定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消费

疫情对消费需求的影响可参考2003年爆发的“非典”。同“非典”一样,预计本轮疫情对经济影响最大的板块仍然是消费。在“非典”期间,消费受到的影响集中于“非典”疫情较为严重的几个城市,人们减少外出,不利于旅游、住宿、餐饮类相关消费。2003年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相对于4、6月有明显下降,5月同比增长4.3%,而4、6月分别为7.7%、8.3%。其中,服装、金银珠宝类消费在2003年5月甚至出现了同比负增长(与此相对比,日用品类、中西药品类则由于疫情在2003年4月出现了消费额同比增速的跳升)。消费者为避免自身感染,降低与传染源接触的概率,更加偏向于避免进入人员拥挤的场所,特别是火车、飞机等人群密集区域,减少外出旅游、探亲等活动。同时,出于对“非典”疫情期间食品卫生安全等方面的考量,也会避免外出用餐。以上导致旅游业、住宿和餐饮业以及交通运输业受疫情影响较大、损失较多。

(2)投资

参照“非典”经验,疫情对投资影响程度或小于消费。短期内疫情可能会导致投资增速下行,但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后续可能出现“抢工”现象,弥补前期投资的下降。根据2018年各省固定资产投资占比数据显示,湖北、浙江、广东、湖南、河南、安徽、重庆、山东等8个疫情较严重省份占总体固定资产投资的45%。前期下降快的,后续可能反弹也越明显。

(3)进出口

疫情对2020年商品进出口的影响可能更多体现在一季度,对全年的影响程度取决于疫情的持续时间,整体上对进口的影响大于出口。出口的需求来自国外,生产在国内;进口反映的是内部需求,生产在国外。这次疫情集中在中国境内,外部需求变化不大,主要影响的是内部需求,因此对进口端的需求影响大于出口端。疫情对出口端的影响在生产,关键看疫情持续的时间,疫情的蔓延恰逢春节长假,如果疫情控制的好,企业能尽快开工,那么对出口企业的生产影响就较小。

(4)政府支出

疫情或带来一定程度的财政扩张,加大政府支出。但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是短期现象,这意味着应对方式更多可能是有针对性的扶持,帮助受影响严重的行业、地区和群体,而不会是大水漫灌式。财政扩张的方式包括减收与增支。2003年“非典”期间,财政上主要是对餐饮、旅店、旅游、娱乐、民航、公路客运、水路客运、出租汽车等受“非典”影响较重的行业采取政府性基金减免和税收减免的政策。2003年5月财政部宣布,自2003年5月1日起至2003年9月30日止,对餐饮、旅店、旅游、娱乐、民航、公路客运、水路客运、出租汽车等行业减免城镇公用事业附加、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文化事业建设费、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三峡工程建设基金、农网还贷资金、库区维护建设基金、民航基础设施建设基金、公路客运附加费、水路客运附加费、各种价格调节基金、帮困资金、城市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本次疫情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可能较非典更大、更长,财政政策的力度也可能会较2003年“非典”时期更大。在减收方面,可能如2003年,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采取政府性基金减免和税收减免的政策。在增支方面,不排除一般公共预算财政赤字率会提到3%,专项债发行或超原有预期(原有预期为3万亿),也不排除发行特别建设国债的可能性,城投债和政策性银行债等“准财政”行为预计也可能会加大力度。

2、供给端

(1)劳动力

短期来看,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会受到疫情的直接和间接影响而收缩,一旦疫情消失,劳动力供应将恢复到疫情之前的状态。本次疫情在春节期间流行,农民工返乡后及时返回工作地点难度增加,根据目前各省发布的复工信息显示,一般不能早于2月9日(即正月十六)。实际上对于农民工返工而言基本与往年时间相同,但由于部分地区封城,部分省际间长途汽车停运,有的地方区域列车通行班次减少,以及公众对疫情的担忧心理,不排除农民工返程时间稍晚的可能。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8年全国共有农民工2.8亿人,其中,中部六省共有9500万人,其中,40%的农民工为跨省务工人员。基于湖北人口规模,可粗略得出湖北对外输出的农民工人数在620万人左右。从农民工输入地来看,55%的农民工流入东部地区,这意味着东部、尤其是沿海各省的节后用工受到的影响可能相对大一点。从行业来看,29%的农民工从事制造业工作,另有19%从事建筑业,预计这些行业受的影响可能相对大一点。

(2)货币

为保障疫情防控特殊时期的需要,央行除在结构上引导银行对受疫情影响行业、地区进行信贷支持外,会适度加大货币政策的总量操作,保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货币市场平稳运行。央行将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常备借贷便利、再贷款、再贴现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向市场提供流动性。

02

疫情对各行业的影响

1、大消费类

受损敏感型行业:包括餐饮、酒店、旅游、免税等。这些行业直接接触消费者,人工、租金等固定成本占比高。根据中金公司的报告,该类行业1个月的重度影响,预计会拖累全年利润15%-20%。金银珠宝、奢侈品、贵重耐用消费品等可选类别受到冲击更明显。

相对防御型行业:包括超市等必选消费品零售商、电商占比高的企业、海外产能较高的代工企业、与“宅”经济相关的产业。1个月重度影响,全年利润影响为中低单位数左右。

后周期行业:包括家电、家居、美妆、品牌服装、文具。因春节出货量较小、经销商分担一定损失,受影响弱于受损敏感型行业,重点看消费恢复和库存消化情况。1个月重度影响,预计拖累全年利润10%。

2、医药

正面影响:短期内医疗物资需求提升,医疗企业春节期间加班加点生产。长期来看,医疗体系改革深入,医疗体系的服务效率获得提升。更长期来看,临床效率的提升、新药研发、临床试验、基础科学的发展对医药行业有长远的正面影响。

负面影响:医疗资源被大幅挤占,发热门诊成为重中之重,其他常规的医疗服务、手术、骨科器械受到一定程度的挤占,短期内对相关企业有一定影响,但随着管控的缓解会迅速恢复,因为以上都是刚性需求。

医药行业短期内会有一个超额的收益,类比SARS时期。

3、金融

疫情对金融行业的影响总体小于对实体行业的影响,但对各子行业经营和估值的影响有较大差异。

银行:短期内疫情的影响集中于抑制信贷需求、逾期贷款增加和中收减少这三大方面。中期而言,大概率金融条件有所放松,信贷投放加速以提振经济,可能对年内的银行息差造成轻微下行压力。长期而言,疫情对行业竞争格局的影响有限,头部银行和细分领域有优势的银行竞争力持续加强。

保险:一季度个险新业务销售会受到较大影响,对全年也有间接拖累,但不会对行业带来持续性的负面影响。疫情或提升居民的保障意识,但对于保费增长的实际影响不宜高估。

证券:在业务经营及估值层面受此次疫情影响较大,疫情打击市场情绪以及投融资活动,负面影响将传导到经纪及两融业务、投行业务、投资业务等各主要业务线。但疫情受控后,成交量和投融资活动的恢复,叠加市场情绪回暖和金融条件宽松后的估值提升,预计将促使券商经营景气快速恢复。

4、地产

与2003年“非典”疫情对地产基本面先抑后扬的影响相比,本轮地产行业发展将从深V型向浅V型走势转变,主要区别在于:第一,此轮疫情集中爆发期为1-2月楼市淡季,公众认知和响应的速度更快,隔离措施等应对经验也更充分;第二,“非典”时中国房地产市场处于刚刚开启高速规模扩张的起步阶段,而当前市场已达到规模发展的高位平台期;第三,“非典”时楼市政策以积极支持为先,而当前政策倾向以平稳市场为主;第四,“非典”时房地产销售全部依托售楼处,而当前线上销售渠道和技术条件的完善可一定程度帮助开发商提前应对。根据中指研究院的估算,预计2020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跌4%,新开工面积同比下跌3%,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同比增长6%。

5、大周期类

钢铁等大宗商品:预计新冠疫情对大宗行业第一季度量价的冲击或较SARS在2003年三季度的影响更强烈,但在较SARS更严密的疫情管控措施下,预期此次疫情对大宗行业的影响或集中于一季度,仍有望在二季度迎来一个完整的旺季。全年来看,预计新冠疫情对大宗板块全年盈利的影响有望低于市场预期。基本金属价格(钢、铁、铜、铝)受到的短期负面冲击可能较大,黄金可能受到避险情绪驱动暂时冲高;煤炭及水泥短期价格回调幅度可控,但短期需求所受负面影响或较明显。

石油天然气:国内不少城市相继宣布了延迟复工,局部地区也出现了高速公路封路等交通管制,国内炼厂或被迫降负,航煤等成品油以及LPG的需求也将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石化产品供需矛盾加剧。中长期看,疫情或导致炼化行业面临更大压力,加速周期的筑底进程。

机械:机械制造业普遍会受到生产、物流、促销、差旅四个方面的不利影响。第一,复工延迟影响生产。大部分企业遵循地方政府安排,生产人员复工时间延迟;第二,物流及运输影响发货。受物流运输公司复工缓慢影响,机械设备无法正常发货;第三,旺季展销会延迟。历年春节后为工程机械等周期品销售旺季,而今年展销会可能延迟或取消;第四,异地差旅及海外业务受到负面影响。出于安全考虑,企业销售人员国内差旅暂定,而1月底开始部分海外航班停飞,则影响海外销售与服务人员的差旅,不利于出口业务开展。

建筑:公司一季度盈利或受到一定冲击,但全年无需过度悲观。考虑到建筑企业一季度利润占比较低,若后续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且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大,对全年的业绩影响或有限。

6、交通运输及汽车

交通运输:春运客运量承压明显,主要由于疫情的发展,全国返工的延后以及节内旅游的下降所致。具体从单日数据来看,大年初七,农历同比,总客运量下滑85.4%,航空、铁路、公路分别下滑74.2%、81.9%、86.2%。从累计数据来看,2020年春运15-22天(除夕至初七)铁路、公路、民航旅客发送量分别下滑65.1%、68.7%、51.7%。从运量来看,2月3日起有企业陆续开工,如果疫情在2月中旬达到顶峰,那么后续返程数据不会下滑这么多。根据中金公司研究报告的分析,预计一季度运量整体下滑20-30%。

快递:业务量方面,是利好的,消费者减少外出,增加线上购物和整体快递的需求。参考“非典”时期数据,2003年全国快递业务量增速23%,高于前后四年的平均增速14%。成本方面,快递行业面临复工的快递员很少,带来成本上涨问题。对于加盟制的上市公司,总部负责转运和分拨,成本约占三分之一,人工成本约占六分之一。

公路铁路:公路方面,短期业绩受冲击,但对内在价值影响小。国泰君安报告指出,根据往年的数据测算,若减少单月10%的客车收入,对各公路公司全年净利润影响在1.2%-1.8%之间;若减少单月10%的货车收入,对各公路公司全年净利润影响在1.6%-3.3%之间。铁路方面,相较其他客运方式受到影响最大。

汽车:受公共出行减少利好私家车需求的逻辑带动,汽车产业或对疫情具有防御性。短期供需有压力,但是总体影响可控,预计2020年销量与2019年持平。

7、电力新能源

新能源:一季度开工延迟,部分需求平滑到二季度。组件和电池是受影响较大的环节,国泰君安报告认为,二月份该行业开工率仅在30%,二月份会有三分之一产量的下降。

新能源汽车:绝大部分2.10号左右复工。但由于国内市场销量前低后高态势明显,故不会有较大影响:全年目标150-170万辆目标不变,销售节奏预计为15万辆,30万辆,45-55万辆和60-70万辆。一季度是全年低点;二季度逐步复苏,产销同比持平或者微增;三四季度是新能源汽车高景气期。

电力:疫情对电力企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短期内机组的利用时间。受本轮疫情影响,一季度二三产的用电需求下滑。节后开工推迟2周,二季度在稳增长、赶工影响下会反弹。煤炭采购运输储备没有出现紧张情况,煤炭供给影响小于需求端,电价短期内不会有较大影响。

8、电器和计算机

手机:如果主要厂商能按计划在2月10日复工,相比往年就是休假延长10天,对于供给影响有限。主要风险在需求端,2020年是5G手机元年,疫情是否会影响到消费者5G手机的换机意愿有待考察。

半导体和面板:半导体和面板行业主要需求来自于手机,如果需求下降或者手机厂商发布新品放缓,会对半导体和面板行业的备货和库存产生影响。疫情主要通过影响国内手机的销量,来影响面板行业的产能。

计算机和软件:计算机和软件板块主要关注医疗信息化、远程办公和城市的网络管理,或存在增长机遇。参照“非典”,疫情结束后互联网医院或能有较大发展;预计本次疫情给远程办公和会议软件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会,较好解决远程办公的难题。网络化管理领域,1月29日,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要求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和农村地区疫情网格化防控。各省也实施了网格化手段进行疫情排查、防控。同时,大数据手段在疫情防控上得到广泛应用,工信部成立疫情防控大数据专家组,利用通信等行业的大数据支撑服务疫情防控相关工作。

03

疫情对中小企业纾困的启示

(一)疫情下中小企业面对的主要问题

考虑到疫情对宏观经济,特别是对消费需求、劳动力等方面的影响,在疫情过后,中小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和困难如下:

1、经营业绩风险

受冠状病毒疫情影响,预计疫情彻底结束前我国经济增速不及预期。商品、服务、贸易等消费端需求的下降势必导致大量中小微企业经营、销售业绩不及预期,使得前期投入的沉淀成本难以收回,出现经营困难情况。特别对于那些自身资产较少,而同时有较多负债的中小微企业,一旦出现经营业绩的大幅下滑,可能出现债务违约情况。其后果一方面可能导致相当数量的企业破产事件发生,另一方面也可能冲击金融系统的稳定。经营业绩风险将是疫情下大量中小微企业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

2、短期现金流风险

疫情发生在春节前后,使得企业停工的时间进一步延长。在疫情导致的无法正常经营期间,所有企业都面临经营费用的持续支出,比如工资、租金、利息的刚性费用支出,以上会对现金流不够充裕的企业形成资金压力。许多现金流紧张的企业还会面临恢复生产后没有经营启动现金的窘况。短期现金流不足是部分中小微企业面临的最直接的困难。

3、用工风险

疫情对于中小微企业用工或带来较大影响。春节后本是企业中许多岗位发生人员变更的时期,疫情或进一步加剧人员的变更。尤其对于许多劳动密集型行业,疫情对工人心理会有影响,使得更多工人倾向于就近就业。对于那些疫情较为严重,又比较依靠外来劳动力的地区的企业,如广东等地的中小微企业,或出现招工、用工困难,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二)当前中小企业纾困措施

面对疫情可能造成的经营业绩下滑、企业资金流动性紧张等问题,从中央到地方都做了充分的准备。一方面,出台中小企业延长还贷期限、降低贷款利率等定向金融措施;另一方面,落实增加补贴、延期纳税等财政政策。

1、金融方面

1月26日银保监会发布通知,要求保障金融服务顺畅、开辟金融服务绿色通道、强化疫情防控金融支持,并做好受困企业金融服务。其中提到,“对于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等行业,以及有发展前景但暂时受困的企业,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多位政府官员也表示,“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地区,鼓励金融机构积极续贷,同时对监管指标的波动与达标给予一定的容忍度。”

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强调加大对疫情防控相关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同时提到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央行在2月3日单日开展公开市场操作投放1.2万亿元之后,2月4日再度开展公开市场操作投放资金5000亿元,两日投放流动性累计达1.7万亿元。除了前瞻性的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提振市场信心外,央行还注重引导金融市场利率水平下降,降低资金成本,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提高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应对疫情影响的能力。

2、财政方面

各级财政部门继续加大疫情防控投入力度。截至2020年2月3日零时,各级财政累计下达疫情防控补助资金470亿元。财政部明确,以给予财政贴息支持、创业担保贷款贴息、降低担保和再担保费率等方式为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受疫情影响的企业等提供金融服务配套支持。国家税务总局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将2月份纳税申报期限延长至2月24日,并对湖北等疫情严重地区视情况再适当延长。这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了延期办理涉税事项的空间,减轻其后顾之忧,解决了中小企业财税管理工作的实际困难。

不仅如此,地方政府以及商业银行、房地产企业等也纷纷推出降低贷款利率和租金减免等措施,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万科、龙湖、华润等地产商纷纷宣布了对旗下商业项目的租金减免政策。苏州、上海以及青岛等地对当前受疫情影响生产经营遇到困难的中小企业,提出了减免房租、减免税费等多项措施,为企业减负。

此外,为了实现稳岗就业的目标,政府还出台了失业保险费返还、缓缴社会保险费、灵活用工等措施,以缓解疫情后可能出现的用工难问题。

04

中小企业纾困措施建议

1、现有纾困措施的有效性不足问题及部分措施的缺失问题

面对疫情,政府利用金融及财政政策发力,通过投放足额流动性,积极鼓励续贷,降低融资的难度和成本、失业保险返还、缓缴社保、减免房租税费等手段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总体来说,现有措施能够一定程度上帮助中小企业面对疫情的冲击,但部分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可能存在有效性不足的问题,此外还存在着一些纾困措施的缺失,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对于银保监会提出的“对于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等行业,以及有发展前景但暂时受困的企业,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如何有效甄别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以及如何确保资金方落实政府政策,将是关乎该条纾困政策发挥作用的关键性问题,需要进一步明确。

第二,对于许多政府官员提出的“在监管政策方面,鼓励金融机构积极续贷,同时对监管指标的波动与达标给予一定的容忍度”,现有的政策是否足以保障金融机构有足够的动力积极续贷,仍然存在较大的疑问。此外,如何在特殊时期给予监管指标一定程度的波动,而又不至于冲击金融系统的稳定,也是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第三,不同地区产业结构具有不同的特点,如上分析,不同产业受到疫情冲击的程度不同,面对困难的类型不同。如何避免一刀切,针对不同的产业精准施策,保证政府财政和资源的合理有效分配,同时防止政策套利的出现,也是在制定租金、税收、社保等减免或延收政策时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明确。

第四,政策执行效率需要得到保障。当前就有北京的企业反应:“2月10号当天企业应上缴的社保费用通过银行自动扣除了。虽然政府允许延迟缴纳,但人社部门、银行等却没有及时跟进,将自动缴费功能暂停。”由于疫情会对许多企业的短期现金流造成较大冲击,政策的执行效率就显得格外重要。

第五,对于疫情后可能面对的用工问题,当前的措施主要是通过失业保险费返还、缓缴社会保险费等方法鼓励企业不裁员、少裁员,对于人员就业意愿的考虑不多。实际上经前面分析,疫情会对人员心理产生影响,使得人员推迟返工,或出现大面积转岗离职的情况。稳定就业的措施不仅要从企业端,还要从员工端着手,否则效果必然会打折扣。

第六,当前对不同受影响企业的补贴、税收减免以及其他优惠政策不够细化,除了从行业的角度对企业进行划分外,需要制定行之有效的细则,能够清晰定位受损企业,并给予合理的扶持。

第七,当前各地政策主要还是通过鼓励商业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除了苏州等少数地区外,对政策性银行的利用程度不足。监管部门的逆周期调节政策与银行自身的商业利益是互相冲突的,在疫情面前,商业银行作为一个独立的经营主体,自然会首先考虑规避自身风险,对企业的支持力度极有可能达不到预期。

第八,对于许多中小企业而言,面对的最直接的困难就是流动性紧张问题。当前条件下通过市场或难以解决全部问题,有必要政府直接出面,提供政策性无息贷款等服务。

2、纾困措施的改进性建议

为了解决现有纾困措施的有效性不足问题,并弥补相关缺失,更好地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提出下述建议:

针对前述第一点,需要有效甄别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明确哪些企业只是因为疫情“暂时”遇到困难。对这样的企业需要鼓励和扶持,避免资金方“盲目抽贷、断贷、压贷”造成企业资金链断裂。而对于那些原本经营不善、信用记录不佳的企业,不可走向另一个极端,强制资金方续贷。对此应当制定明确的执行标准,以对企业进行有效区分。此外,政府、人行等机构须牵头建立对资金方行之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实行具体到人的问责制,保证该条政策落实到位。

针对前述第二点,要实现有效鼓励金融机构积极续贷,需要由政府牵头保险或担保公司,为金融机构在疫情期间支持中小企业可能遇到的损失提供保险支持或损失补偿,以增强金融机构续贷的意愿和信心。在监管指标波动方面,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制定。如附件内容分析,疫情对娄底市经济基本面的影响程度或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在监管指标的波动上来看,可大体参照全国水平制定。

针对前述第三点,政府应当迅速通过线上方式组织各行业主管单位或协会,在充分调研了解该行业内企业面对的困难点、困难的程度,以及困难可能持续的时间的情况下,制定具有该行业特点的针对性纾困措施,一方面要打中该行业困难的“七寸”,一方面要适度有效,避免给财政造成过重负担。

针对前述第四点,需要政府各部门、金融机构、企业等实体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和协调,确保政策能够得到高效执行。

针对前述第五点,建议加大稳定就业措施的力度,可考虑减少部分受疫情影响较重行业的个人所得税,以增加员工收入,鼓励员工在疫情结束后积极返工,减少大规模人员变动,稳定就业市场。

针对前述第六点,需要清晰定位受损企业标准,以及相应明确的税收减免、补贴标准。界定受损企业标准需要企业提供过去一年的经营情况以及当前的经营情况数据,结合政府掌握的该企业税收、社保、水电数据,再通过实地调研综合确定。制定税收减免、补贴标准时,需要反复衡量政策的有效性,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有的放矢。

针对前述第七点,在疫情条件下,政府应强化政策性银行的作用,可参照苏州市《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的十条政策意见》中关于发挥政策性银行作用,鼓励金融机构提供保障性金融服务的相关内容,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性银行引导措施。未来可考虑成立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性银行,与一般商业银行形成互补。

针对前述第八点,可考虑由政府出面,对部分流动性紧张、又难以通过市场解决的企业提供政策性无息贷款。过去非典时期就有先例可循。在非典流行期间,澳门特区政府给受影响的中小企业提供了不超过20万澳币的无息贷款。中国台北的政府部门紧急拨款20亿新台币的优惠贷款来援助受影响的企业,如旅游、饭店、商业、交通运输业及民办医院等。

—-

编译者/作者:德方智链科技有限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