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继续金色财经举办的金色沙龙系列的笔记。本期话题是“应用层——场景与协议”。本部分主要围绕中外差异和工程师适配展开。 第一部分:技术能否成为护城河链接在这里 第二部分:价值捕获 点我回原文 第三部分:胖协议、瘦应用 原文虫洞 全文 4670字,阅读大约需要13分钟。 以下,enjoy: 圆桌嘉宾: The Force Protocol&ForTube联合创始人:David Lei(以下都以项目简称指代嘉宾,Force) Nervos Foundation 联合发起人&COO吕国宁(以下简称Nervos) IOST创始人Terry(以下简称IOST) 数字文艺复兴基金会董事总经理曹寅(以下简称曹大) 本体研究院院长密码学博士Kendall Mao(以下简称本体) 圆桌问题四:在您的观察中,目前国内外在场景-应用层-协议层这个方向探索中有什么区别?有什么差距?当前在场景、应用层和协议层,有哪些值得技术人员关注的热点? Nervos: 国内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有庞大的市场规模和消费潜力,是中国经济能持续增长的巨大动力,并且中国市场和经济的韧性和潜力巨大,为世界所瞩目,是任何经其他济体都无可比拟的巨大优势。 国内开发者距离国内市场比较近,比较能够看清楚市场的特点、优势。在这么大的市场上,有可以进一步细分和挖掘的众多潜在的利基市场,即每一个垂直市场都是拥有巨大的潜力等待挖掘。于是国内的开发团队往往选择从应用层、服务层切入,我把这叫做先捡低垂的果子。 因为市场潜力巨大,一些看起来非常初阶的需求都还未得到满足。这也让国内的开发团队和创业者在方向探索方面,特别关注场景、应用、落地、生态如何建设等看起来特别务实的角度。 国内我接触的开发者和团队,包括但不限于区块链行业,他们在应用层的开发能力和水准,放在全球看都是极有竞争力的。 我接触过较多的海外团队,尤其是在硅谷湾区和柏林两地,每年我们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参加那边的活动、大会、抓住机会跟那边的开发者深入沟通交流。 相对于国内团队,我觉得海外团队特别小而精。团队人数规模远小于国内的等同团队。我不是想说海外团队更优秀。优秀的华人工程师和团队总量其实更大,这个毋庸置疑。我觉得是人力资源成本的劣势,导致海外团队会偏好小团队。从底层协议层入手,并且目标市场是国际市场,服务全球用户,而不是依托本国用户。 因为人力资源成本高,服务全球市场。所以选择从协议创新的角度作为切入点非常符合逻辑。 协议层的创新最大的好处是特别能scale(规模化) 。协议设计和实现如果足够好,就有机会快速扩张用户规模。不过我们也看到国内越来越多的团队开始注重底层协议层的基础研究和创新,并且把服务对象的目标从国内扩展到全球。 前面提到过,其实谈技术差距,我不觉得有明显差距。只不过国内和国外是偏好和发展路径不同,市场切入角度不同,这个跟 go to market 策略有直接关系。 协议层的创新是比较容易 scale 的,而应用层则更依赖运营本身的努力。 具体方向上。国内在应用层的开发,包括钱包、矿池、挖矿软件、交易系统、衍生品交易系统等优势早就领先于全世界。后面希望能看到在底层协议设计方法论,去中心化安全性研究,隐私保护等方面有所突破。 曹寅: 我们看到的的确确是海外的开发者,自己国家人口比较少,所以就以全球社区、全球客户作为服务对象进行开发。团队也是跨国界的协作。中国的开发者和项目社区,因为有语言的问题,还有互联网基础设施和使用习惯的问题。所以同真正的海外区块链社区仍然是有一定距离。 这个距离指的不仅仅是能力上的距离,也包括交流上的距离。 不过在海外那些顶尖项目里,基本上都有华人工程师,同样在核心社区里活跃的很多是我们的华人。我觉得华人做区块链并不弱,只不过是因为国内的一些体制问题,或者说互联网的基础设施问题,限制了我们参与到国际社区的合作和互动中。 这其实是在不停改变的现象了。尤其在18年之后,越来越多的中国顶尖团队开始走到国际区块链舞台的聚光灯下。比如说像吕总的Nervos还有Conflux等项目,也得到了国际资本巨头和海外开发者的簇拥。 同时海外的一些顶尖资本,也意识到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也非常频繁地到中国来寻找项目、推广项目。这样使海外社区和中国社区之间的联系更紧密。 同时,中国的项目方走出去也更多了。比如去年的柏林举办的区块链大会,日本大阪举办的大会,我们都看到了一些中国顶尖项目在更大的舞台上同海外的开发者进行无障碍的,高水平的交流。这样的情况仅仅是一个开始。 但中国在体制和机制上,有区块链项目依然不太友好。世界几乎所有著名的区块链投资机构,基本上都是国外的。中国这边的投资机构注册都不在国内,或者资金的运营不在国内。这样的体制性问题,从资金来源角度,就限制了中国本土原生项目的做大做强。也包括中国的互联网(墙)的问题。所以很多项目无法接触到海外的广大开发者。 这些问题都不是区块链人努力努力就能解决掉的,而是体质性的问题。我们没办法。就只能想办法去规避。 现在我们看到有很多的项目,原生就是跨国的,中国加新加坡、德国柏林、澳大利亚。这样的项目会越来越多。 我们也建议中国的区块链创业者,可以立足国内,但要放眼世界。到世界上去交更多的开发者朋友。能够用中国+1的策略进行募资、开发、服务。但同样,对于创始团队的语言水平、交流水平要求会比较高。 好在中国现在,尤其是九零后的年轻人,英语其实都不差。而且开发者之间的交流很多时候并不需要复杂和华丽的语言,只要产品设计的好,仍然能够获得海外顶尖开发者的认同。 我还是非常看好中国的原生团队,到海外其他国家市场进行开发、运营、合作的场景的。 本体: 前面老师们说了很多国内外的情形,我就说说技术人关注的热点吧。 在场景上,国内外其实都进行了大量尝试。大家都很熟悉的Libra,就瞄准了传统跨境支付中的痛点,试图降低支付成本和提高支付效率。 目前较为火爆的NFT也让较为稀缺的数字艺术品等变得更加流通。 国内外在企业和政务上也都有区块链应用的尝试。从去中心化的统一身份登录到用户自治的数据交换都看到了区块链在这些方面发挥的作用。 从区块链自身技术发展来看,区块链互操作性是目前被关注的热点。打通区块链网络和区块链之间的交互,解决信息孤岛问题,更加有助于数据和价值的流通。 除此之外,区块链让用户有了身份自治、数据自治的能力,用户隐私保护成了技术人员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零知识证明在最近两年得到了很大发展就说明了这一点。 在应用上,如何利用区块链特性构建融合技术、法律和社群信任的信任协作网络一直受到关注。其中去中心身份标识技术和可验证凭证技术更是在W3C等组织的支持下正形成标准。 圆桌问题五:已经有技术基础的工程师,在场景、应用层和协议层等领域,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技术路线,都有哪些值得参考的项目或者资料? Force: 要提到行业资料的获取,DAppTotal、DeFiPulse、DeFiPrime等数据网站有助于技术人员了解当前主流的场景、应用层和协议层项目。通过这几个数据源可以快速建立对于行业的整体印象。 可以根据各个方向上面的代表项目来进行深入的研究,可以参考的资料,有项目的白皮书、开发文档、代码库、开发者社区等等。 另外不管是新技术,还是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了不明白的地方,上区块链内容平台搜一搜绝对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和习惯。 对于已经有技术基础的工程师而言,自己主动学习的动力一定是比较强的。同时,也应该具有快速查找技术资料,建立知识体系的能力,相信大家已经在工作当中建立了适合自己的进阶系统。 总之,Crypto是一个非常新颖和吸引人的技术领域,我在此也呼吁广大技术人员多多关注这一领域内的技术进展。行业的发展需要你们的助力,希望大家一起努力,推动行业向着更好更专业的高度迈进。 Nervos: 活动一开始我就提过,Nervos专注的是底层协议层,并且对上层应用和生态提供技术支撑。 但我们肯定不是最好的应用和生态的开发者,我们要做的是应用生态开发者的最佳合作者,支持者。 如果是对区块链感兴趣的工程师们,尤其是励志于想从事协议层的设计和实现,希望能成为一名在区块链行业的底层系统工程师的话,我推荐大家了解一下 Nervos 的设计和实现。因为这个项目的确凝结了我们过去几年的思考、实践、从设计文档、到代码,全部开放出来。 不管别人怎么评价,我们自己做这个项目的时候,开发团队小伙伴的态度是呕心沥血。 Nervos 里面涵盖了非常全面的内容,包括协议层和针对应用层优化支持等不同层面的设计。并且我们是一个非常注重开发者的团队和项目。在 2020 年的路线图中,持续地投入开发资源是我们的 Roadmap 的核心。Nervos 核心开发团队会不断提升开发者体验,提供更多可选的智能合约编程语言,持续优化虚拟机,更成熟的 SDK 以及更完备的文档。 在 Layer 2 技术方面,包括测链方案,我们还会同时做 Rollup 方案和 Channel Network 在 CKB 上的布局。 开发者社区方面,我们在全世界范围内积极挖掘和寻找优秀的区块链产品开发团队,向他们介绍和推广 Nervos 公链技术。 在今年年初,我们就成立了 3000 万美元的基金,来支持在 CKB 上开发的项目,目前已经有 19 个项目提出了申请,基金成立伊始,就有了 6 个项目得到了资助。 曹寅: 的确,像吕总所说的中国开发者如果选择底层的话,像Nervos这样优秀的中国公链项目肯定是第一选择。因为和开发团队能够更密切的接触、合作,开发团队也能使用相同的语言,同一时区和文化习惯上给你提供更多的协助。 如果你用以太坊或其他一些底层,目前看来是无法得到支持。但也可以提供一个选项供大家比较。 那就是波卡。我们现在孵化的重点项目都是在波卡之上的。而在选择波卡之前,也经过了和以太坊、EOS的比较。之所以选择波卡,有以下几个原因: 1.、波卡的开发路线更明确。时间节点、路线都更明确; 2、作为新的协议生态,波卡上能够提供的生态机会,比现在已是红海的以太坊协议生态更为开放广阔; 3、 从性能上。以太仿仍然是基于智能合约的开发。性能上是受到严重限制的,虽说未来会转成分片。但片与片之间的协议上的通信以及调用,目前还不清晰。包括什么时候能够落地,能够支持多少的PPS,都非常不明确。但波卡、包括cosmos,基于应用链替代智能合约的基础设施,就避免所有的APP去要求增强底层基础的问题,它的性能和TPS就不再是问题。 为了支持更多的开发者,我们最近也组织了囊括波卡生态上的核心早期开发者,波卡官方,以及非开发者但也是生态核心参与者的一些人士加入了核心小组织。从开发、资金、市场、国际化方面协同支持新加入者以及项目方内部的互相支持。 现在新项目方或者新开发者加入区块链社区,选择底层协议,考虑的不仅仅是技术和架构设计的先进性。而且更多要考虑是否能得到足够的资源支持,是否能够在新协议生态,新基础设施生态上获得足够大的发展空间和一席之地。 如果要组建团队,是否能够在市面上找到足够优秀的开发者很重要。与其花很长时间在不同的基础设施上面做选择,还不如就你现在的资源禀赋,在充分但不是无限制的,对基础设施的调研上,尽快的着手,尽快的去做,不要错过这一两年非常宝贵的区块链创世期。 在未来并不会存在一条公链统治所有的协议、投资、应用,一家独大的现象。 一些通用性的场景,会有一条重要的基础公链来支持。可能是以太坊2.0;然后需要高度可扩展性、高度定制化的场景,可能会有一些应用链,比如波卡、cosmos来实现;跨链之间,也会有波卡、cosmos的跨链协议对合约和资产操作进行跨链的原子级的交易;同时像nervos这样的项目也会在具体国家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再和以太坊、波卡和cosmos这样的底层协议形成互动。变成多元化的,互相竞争。但从全局上看,又是一加一大于一的合作的方式来实现百花齐放的区块链底层。 但并不是说底层是无限的。我觉得以太坊2.0波卡或者cosmos,然后加上pow高性能的公链基本上就差不多了。未来还可能会是在一些主权国家推出自己国家的公链,或者有一些市场垄断性比较强的,比如金融基础设施,证券交易所,有商业敏感性的供电基础设施或者联盟链基础设施等,共同构成一个比较多元的互补体系。 对于开发者来说,你与其纠结是用什么基础设施,还不如研究一下,你的产品逻辑。尽快动手做起来。 以上就是本期要分享的笔记内容,这个系列明天继续,争取一期更完全部 今晚21点21分是币乎直播周四的内容,晚上见 —- 编译者/作者:行走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行走笔记:协议和应用层的中外差异与工程师适配 区块链应用圆桌(四)
2020-03-28 行走 来源:区块链网络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