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当前位置: 玩币族首页 > 区块链资讯 > 币圈和区块链,谁能在“创新”和“监管”的相爱相杀下全身而退?

币圈和区块链,谁能在“创新”和“监管”的相爱相杀下全身而退?

2020-04-20 来源:区块链网络

——创新连骗局,爆雷未监管。趁新宜投机,盗取莫爆仓。

最近币圈频频爆雷,跑路的跑路,被盗的被盗。除了安全问题频发,交易所黑幕更是层出不穷,目不暇接的负面新闻,而受苦受难的,最后被迫买单,都是作为韭菜的普罗大众。

很多人开始质疑起币圈。质疑起这个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下一个暴富机会的圈子,是庞氏骗局?还是郁金香泡沫?

为什么17年9月ICO会被央行叫停?为什么要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非法从事代币发行融资活动?各类代币发行融资活动为何必须立即停止?

因为ICO本质上一种上市行为,但是它却没有上市审核这个环节,其实连相应的审核机构都不存在,缺乏监管机制之下,暗含了巨大的风险。

大量的庞氏骗局,老酒换新壶,蜂拥而至,币圈已经成为骗局的重灾区。

业务模式、概念新词只要让人看不懂就是高大上,无需信用背书只要鼓吹信仰,21世纪还能找得到比这成本更低更肥沃的诈骗土壤吗?

要知道,在现代社会里,金融体系是基础设施,它对经济、社会都是牵一发动全身的影响。而金融风险特别容易传导到实体经济,引发社会危机。

这也就是为什么Facebook这样的拥有几十亿用户的机构,要发行Libra不得不向监管投诚的重要原因,如果不被中心化监管,那么,我们距离社会危机就只有一步之遥。

比如比特币,因为它有匿名性,而且是脱离政府货币体系的,所以,它现在是色情、军火、毒品,甚至人口贩卖这些暗网交易的重要工具。

前不久的“N号房”事件就是最好的例证,韩国5‰的人牵涉其中,这个比例足以说明影响之广。如果放任币圈的区块链“自由主义”,那么还会有接踵而来的各种事件,社会危机绝不是危言耸听。

所以啊,别以为的认为极致的去中心化无监管的“自由主义”精神是什么好事。

数字货币、加密资产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带来的金融稳定问题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被监管是铁板钉钉的事儿。频频出事无疑只是加快了被监管的进程。

DCEP的内测和Libra向监管妥协就是币圈走上加强监管道路最好的范例。

这只是币圈监管的开始,并且会越来越严格,越来越规范。

自古以来,创新跟监管都是相爱相杀。

金融创新就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进步的同时,也会像出了鞘的利刃一样,带来新的风险点。而监管,就是那个恰如其分的剑鞘,在刀锋上舞蹈。

曾经的美联储主席之一的沃尔克,就怒怼过金融创新。他说:这几十年,银行金融创新唯一做对的事情,就是发明了ATM机。

但是啊,金融创新它就一定是带来坏事么?那倒也不是,比如,像支付宝、微信支付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生活便利。曾经的资产证券化,也带来了资本市场的高度繁荣。如果你去问那些做外贸的人,他们也会告诉你,那些利率、汇率的对冲工具,让很多企业有了更大的抗风险能力。

从监管层来看,金融创新更多的是要考虑风险的问题。

再回顾一下金融史,哪一次的创新不是带来了高度繁荣,进而引发危机,最后监管,到平稳。

所以说,金融创新不是好和坏的问题,而是创新和监管相爱相杀的博弈关系。为什么这么说呢?

还是用资产证券化举例,它对美帝这几十年的金融市场格局有重大影响,有好的,也有坏的,带来过高度繁荣,也因为滥用而引发了08年全球金融危机。

所以对于监管层来说,金融创新就是一个“让我欢喜让我忧”的工具。

资产证券化对于解决商业银行流动性不足和期限错配的问题,有很大的帮助。

美国在30年代之后,采取了商业银行和投行业务分业监管的模式,它的好处就是波动是不互相传染的。商业,就像抗疫一样,需要做好隔离,以防感染。

后来随着时代发展,又会发现,这个事的坏处越来越明显了,就像长期居家隔离抗疫导致经济衰退一样。分业监管带来最严重的问题是“期限错配”——存款期与借贷期限差距过大。说白了就是借贷款长期趴在账上,导致了资产的流动性就很差,极大的限制了银行的发展。

而资产证券化这个金融创新工具,一下就解决了流动性和期限错配的问题,给账上这种一潭死水的资产,加上了一根管道,形成了循环,化成喷泉,美化市场的(繁荣),让资产源源不绝地流动起来。

这么一个产品,把整个美国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广度都拓展了。作为监管层,那肯定应该很高兴,对吧?

但是啊,别高兴太早,它有一个后果,这个产品,把债券市场和商业银行连在了一起。随着市场份额越来越大,就出现了很大的监管真空,什么叫监管真空呢?就是把它适用在商业银行的监管上不太对,用在资本市场的监管也不太对。

在监管真空的情况下,围绕着资产证券化链条是越来越长,也越来越复杂。什么再证券化、再保险,各种新出炉的复杂的加杠杆、衍生品层出不穷。

到2000年以后,资产证券化已经占据了整个美国金融市场30%多的份额,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缺乏监管的影子银行

这链条里面的产品,复杂程度导致了大众对底层的基础资产的质量越来越看不懂。就像目前币圈。越来越多的让人压根看不懂的项目,利用概念新词各种巧立名目

实际上资产证券化也不是一个特例,像货币基金、垃圾债券、利率掉期,这些金融产品大多都是市场创新和监管的博弈中出现的。所以,币圈也不会是例外。

每一个金融创新,在拓展金融市场的规模和深度的同时,都会试图绕开监管,赚取更多的利润,这就会形成监管上的盲点和风险点。

知道为什么要说金融创新跟监管是相爱相杀的博弈了吧?一方面要鼓励市场的创新和生机,另一方面,又要保护市场的风险可控。真是爱恨交织的局面。

好了,理解了他们之间的关系,现在,来说说“创新”它到底是好是坏?

其实啊,形象点儿说,监管层就像是家长,而创新呢,就像一个聪明,但是调皮的熊孩子。如果引导得法,能够取得很大成就,但如果不及时疏导,又老是会担心它惹是生非。

这种矛盾的心态,家有孩子的应该就特别能够理解了。

每一次熊孩子出去闯祸(金融危机)后,家长(监管层)就会想啊,必须要痛下决心,对熊孩子进行严厉教育(监管)。

但过一段时间以后,又担心,哎哟,管得太死,孩子失去活力,死气沉沉的,感觉都快没生命力了,然后又放松。

在放松的过程中,熊孩子又焕发生机搞事情(金融市场蓬勃发展),闹出新的幺蛾子,然后又产生新的问题,让家长(监管层)陷入苦恼。

咱们中国的金融市场就有很好的例子,不用说大家都知道,那就是互联网金融,比如P2P,这跟我们国家监管层当时非常宽松和开放的态度是息息相关的。对于没有严格禁止、可行可不行的灰色地带,采取的是比较宽容的态度。

所以,这么一个监管环境,加上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仿佛一夜之间,全民金融了。

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这肯定是好事,对不对?否则,我们国家的移动支付也不会在这么快的时间里头弯道超车。

但同时,它也产生了新的问题,由于巨大的信息不对称,加上互联网巨大的扩散效应,一下子就使得金融诈骗利用网络更容易得手。

这些金融创新,什么众筹、P2P,还有币圈,都变成了金融诈骗的重灾区。还有网络效应的推波助澜,它涉及的面就特别地广,这也就引发了很多的社会问题。

币圈那些层出不穷的爆雷事件,违法犯罪,都是由于监管的不足造成的。

所以,监管部门下重手整治是势在必行的。但整治的过程也会带来痛苦的。需要在扫除风险点,和保留住市场创新的动力之间做个平衡。

全球都面临着这样的左右为难的困境。

因为技术革命,带来了整个金融行业的生产要素的重组,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事实了。新工具、新的交易方式、新业态的迭代的速度就远远地超过了工业时代。这也是为什么监管总会远远地滞后于创新的速度。

比如说,区块链技术带来的信用重组,各国的央行要怎么应对?比如各国摩拳擦掌正在/即将推出央行数字货币。

再比如说,金融大数据涉及的个人隐私要怎么保护,怎么在隐私和效率中间取得平衡?知道为什么Libra要向监管投诚了吧?

还有,金融平台企业的治理问题到底该怎么监管?交易所要怎么整顿,防止作恶;对于比特币这些创新产品的监管,底线到底要划在什么地方?

这些问题都是监管的两难,一方面这些创新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社会的信用结构、行业规则,另一方面它在创新的过程中,又产生了很多影响社会秩序稳定的问题。

要知道,金融行业是经济体的血脉,不同于别的行业的相对独立,它通过互联网,甚至能够抵达到毛细血管。

举个例子,一个人的肠胃坏了话,可以切除,血液出了问题,基本上就是无药可救

所以,金融上的病毒扩散之快,影响之广,是其它任何行业都不可能比拟的。无论是好的影响,还是坏的影响,都是如此。

这也就意味着,这个行业的监管会变得格外地重要。知道为啥我一直说DCEP的内测,我对币圈持不乐观态度,监管的重锤之下,能活下去的又有几个呢?

再加上Libra的2.0问世,一定是区块链春天的信号,毕竟用户体量在那里,网络效应的扩散速度,我毫不怀疑。

是不是币圈的春天就不知道了,毕竟,区块链又不是非要token不可,搞不好,区块链技术的广泛应用就是去token化。就算有一些需要token,现在的种类也过多了,灭掉99%也足够用。

[本文完]

——————————————————————

【作者有话】

监管,就像是一次刮骨疗伤。

我是焱焱,每天在这里日更,谢谢你的支持。

——————————————————————

作者:币圈三月,爱喝茶爱看书,爱思考爱写文,爱吃爱玩爱败家

欢迎来撩

原创不易,你的鼓励,是我日更的动力

—-

编译者/作者:燚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