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当前位置: 玩币族首页 > 区块链资讯 > 产业区块链的“道”与“术”:区块链技术的价值解读

产业区块链的“道”与“术”:区块链技术的价值解读

2020-05-08 玩币族 来源:区块链网络

本文作者:章昱昕 巴比特产业区块链高级专家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自2019年10月24日国家层面组织区块链学习以来,市场上关于区块链技术的产业应用讨论就不绝于耳。但是浮于表面的讨论,仅仅说区块链技术可以应用在哪些领域,这些都是“热闹”。而梳理出技术价值的底层逻辑,分析产业现有问题和痛点,定位区块链具体要解决哪些问题,这才是真正的“门道”。

首先要明白为什么用区块链,再来思考怎么用区块链。大道至简,不需要搬出各种晦涩艰深的专业名词,以普通人都能明白的语言来梳理区块链技术的应用逻辑。

我们的思维框架将从“道”、“术”、“器”从上至下逐层展开。

创新的区块链技术如何满足商业本质,服务实体经济——此为“道”,这也是事物的底层逻辑、基本的商业规律;

区块链技术如何与各场景结合运用,发挥价值——此为“术”,说的是做事的方法和具体的产品表现形式;

通过代码工程实施,创建一个区块链技术底层架构——此为“器”,意思是通过代码或者借助一些工具,进行开发与部署。

本文将着重解释如何从“道”与“术”的角度来理解区块链技术与产业的结合。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某一种技术的出现和大规模应用是偶然的,但社会发展的趋势则是冥冥中注定的必然。现代社会的发展是由科技主导的。不管是现实中的技术进步,还是诸多文学创作中对未来世界的想象,世界必将会向着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未来相比现在最大的不同,抽象点说就是从个体间信任机制的不同导致合作方式的变化,到最终改变社会的运转模式。而区块链就是这必然趋势下的一种技术,奔着相同的目的,顺着趋势或大有可为。

为什么这么说?

我们可以从信息与货币的发展演进来看,前者是内在表现,代表着一个人的精神厚度;后者是外在表现,代表着一个人的钱包厚度。两者的结合往往就能描述出个体的完整形象,进而判断是否值得“信任”。

信息从最原始的 自然现象 → 语言 → 文字 → 比特。互联网技术诞生之后,信息可以传递得更快、保存得更好。这是信息的发展趋势。

货币从最早期的 商品货币(以物易物)→ 贵金属货币 → 纸币 → 电子货币(货币数字化)。货币的演进趋势向着携带更简便、衡量度更精细发展。

从信息和货币的发展演进来看,这就是科技进步带来的趋势。当互联网技术开始普及之后,两者的发展逐渐出现了交集。各大银行逐渐将纸质存折替换成电子银行账户,支付宝、微信等众多APP的出现,将商业信息、社交信息的交互体系与支付体系合而为一,信息和货币的发展不再局限于各自独立的轨道。而在这股奔涌向前的浪潮中,区块链技术的出现,是这个大时代中迎合趋势的一次创新,虽然不能说特别的标新立异,但区块链确实重新定义了信息流与资金流的全新范式。

而遵循着历史发展的“道”,聚焦于任何新技术的商业应用都会考量两个指标:降本和增效。区块链技术也不例外。以数学和密码学为基础设计的区块链共识算法,创造了一种去中心化链式数据存储范式,这是大前提。基于这个前提,区块链拥有了数据易追溯、难篡改的可信任特点。因此,区块链技术在应用中能够做到“无事可信任,有事能定责”,因此对于降本来说降低的是“信任成本”。这里所说的信任成本是一个广义概念,因为社会、商业运行的很大一部分规则制度,就是在各种复杂情形中均能取得相互信任、建立有效的合作,从法律到合同、从个人到法人,都包含了同样的目的。另一个角度来说,“信任”不仅仅是外部的,还会涉及内部场景,包括不同流程之间的配合、不同机构部门间的合作、跨地域跨国家的交流互动。区块链技术的降本特性,在以上这些场景中都能对现有规则流程进行改良完善,最终得到成本优化。

在增效方面,区块链技术的增效具体会体现在数据生态的应用上。2019年11月,十九届四中全会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央首次提出数据可作为第七类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既然数据被定义为生产要素,那么势必对于数据的确权、定价以及流通交换都会产生相应的需求。而区块链技术正好可为以上各类数据的行为提供适配的功能:哈希值能提供数据标签、时间戳保证了第一来源、智能合约能够生成数字资产并进行管理等等。当利用区块链技术解决了数据的确权、定价、流通与交易问题之后,技术便能附着于数据的价值分配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这个过程可以简化为“可信存储,即数据上链→形成数据标签→对应分布式身份(Distributed ID)→形成用户画像→筛选出可信个体或优质资产→最后形成数据定价和交易”。这便是区块链技术能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体现其价值的增效效应。

认识到区块链技术如何为社会、商业做到降本增效,此为“道”之所在。

从“术”的角度而言,区块链的实际应用会经历怎样的过程与抉择?

自从国家高层进行了区块链的战略部署,各行各业纷纷提出如何结合“区块链”进行业务场景升级的话题。顺着“道”的指引,了解了区块链的降本增效,再结合国家战略点名的行业特点与政策导向可以得出这样一个逻辑推演——降本应用在前,增效应用在后。原因在于,不仅是目前的政策环境,还是技术水平,都难以满足现阶段商业机构的大规模业务场景需求,中心化系统在此时的成本效率优势依然非常大。因此,有明确营收导向的商业企业采用区块链技术的深度和意愿度会受到巨大影响。另一方面,政府机构既要学习和跟随国家战略,又能切实降低自身业务成本,提升群众与企业的办事效率、用户体验,他们在现阶段反而更愿意多多接触区块链。同理的,一些不强调营收的社会机构,也更有利于尝试应用区块链技术。

具体来看,在降本应用方面,可以分为三大类,按照意愿由强到弱分别为政策导向的业务场景、重成本控制轻营收导向的业务场景、可利用区块链技术有效降低运营环节成本的业务场景。政策导向的典型场景为:政务服务、民生工程、精准扶贫、智慧城市等。重成本控制轻营收导向的典型场景为:司法与知识产权、公益慈善、人才教育等。可利用区块链技术有效降低运营环节成本的业务场景就比较多了,这个与社会各行业的结合也比较紧密,例如供应链金融中的风控环节、保险行业中的核保环节、电商物流行业的溯源、能源电力行业中的市场供需精准匹配等等。

增效的应用不仅涉及业务场景,更会受限于行业监管规则的认定。比较典型的案例场景是资本市场的资产数字化(或者更直接一点“资产区块链化”,类似于资产证券化ABS)、跨境支付、数字资产交易等。同时,还有一个巨大的业务场景在国内官方尚处空白的——数据市场。相关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确权、定价、交易,必定会接受国家机构的认定与监督。当然,在国家官方认定下的资本市场也好,数据市场也好,只是提供了一个合法操作的环境或平台,真正获利的,还是更广泛的个体和机构,使得数据资产化实现生产要素的价值,继而会开启全新的商业模式。

受限于篇幅,在解释区块链技术“道”与“术”的时候无法引入更生动形象的案例,但笔者还是期望能在大家的脑海中埋下一些印象。本文也是抛砖引玉,针对具体行业、具体场景的区块链结合应用,可以关注巴比特与链作共同出品的《产业区块链先导图册》。笔者就是遵循产业区块链的“道”与“术”,在图册的内容选择上优先选取政务、司法、食品溯源、公益慈善、医疗、供应链金融、保险以及农业&精准扶贫八大模块,形成一些独立但可触类旁通的知识模块。巴比特创始人长铗、平安壹账通区块链业务总经理陆一帆、京东区块链首席架构师黄海泉、百度智能云区块链负责人刘尧和轻松筹联合创始人李汐联合为图册做了推荐。

产业区块链图册

点击链接,即刻购买,预售期间还能享受8折优惠,更免费获得一期价值199元的产业大课学习名额。

最后,借用百度智能云区块链负责人刘尧的推荐语作为结尾: “2020年是区块链产业化大发展的一年,区块链作为可信互联基础设施将参与到更多纬度的社会治理当中,促进产业协作,加强互联互通。这本图册精准把脉了区块链的产业落地方法论,为区块链技术应用点亮了一盏明灯。”

本文链接:https://www.8btc.com/article/593086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

—-

编译者/作者:玩币族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