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陈世锋 来源 | 数字科技洞察
作为一家将生态圈玩的十分666的企业,小米构建了自己软硬件生态体系,这也是小米将"互联网概念"推向大众的关键。但身处其中的小米金融就不那么美妙了——它一直从小米生态圈中汲取营养,但却因此无法"破圈"成长。 2018年5月3日,小米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说明书。在这份洋洋洒洒的文本中,不仅着重提到了小米上市的核心问题,还有一个隐藏的"副本"被人披露出来——"小米金融未来可能完全从集团分拆出去,且小米已为此完成相关业务重组,之后金融相关业务将由小米单一全资附属公司小米金融持有,其经营业绩亦不再合并入帐。" 业内人士指出,这是小米向阿里、京东等巨头"看齐"的标志,如蚂蚁金融、京东金融(京东数科)一般,小米金融或许也将"分拆上市",国内也将多一个金融科技巨头。 然而,两年过去了,小米依然是小米,小米金融还是那个小米金融。 据小米集团5月20日发布2020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小米金融依然未曾单独披露财务数据,而是与广告、游戏、有品电商平台、电视互联网、境外互联网服务等共同归并于"互联网服务"类目中。并且,由于受疫情影响,小米还增加了金融科技业务的减值拨备。 按理说,小米目前已拥有小贷、支付、保理、融资担保、保险经纪、企业征信、银行、消费金融等九类金融牌照,金融布局正逐步完善。但为何小米金融的发展依然如此多艰呢? 1 "圈"套中的小米金融 小米自2015年开始涉足金融业务,相比于阿里、腾讯、京东等大型互联网企业,小米起步较晚,但速度也不慢,其最大的功劳莫过于小米生态圈的自有"流量"。 一方面,2015年前后,小米以智能手机为核心的智能硬件销量正突飞猛进,在市场上已经沉淀为巨大的存量。数据显示,2015年小米智能手机出货量约7100万部,2014年出货量约6100万部。而另一方面,小米的米柚系统在当时也已经拥有超过2亿的联网激活用户。 因此,通过预装小米支付、小米信贷类APP,以及米柚系统自动推送等方式,小米即可实现手机用户到金融用户的转化,从而推进支付、理财、信贷、保险等金融业务。 并且,利用小米手机和米柚系统,小米还可以实时搜集用户的行为数据,包括APP使用时长、搜索购物偏好等,从中了解并精准分析用户的行为习惯、收入状况等,确定小米金融的营销推广方式,提升小米金融服务的成功率。 从这个层面来看,小米金融滋生于小米生态圈,且对小米软硬件生态有着严重的"依赖症",这也造成了小米金融在应用场景上的缺失。虽然在分期购买手机等硬件的场景上,小米金融有着相对优势。但背靠巨头的爱分期等平台,则拥有更加多元化的商品布局,在消费分期领域发展速度更快。 而如果放大到其他场景中,小米金融的弱点更加明显。比如,在支付领域,小米曾经力推NFC近场支付,但支付宝和微信所使用的扫码支付门槛更低,相对NFC支付需要POS机,扫码支付只需要一张二维码,在商业场景中更容易实现推广。 至于在金融消费场景中,阿里、腾讯等巨头更是通过投资并购、异业合作等多种姿势,强有力推进自身金融业务向不同消费群体中的渗透。 相较之下,小米金融起步较晚,已经失去了"先发优势"。即便是采用补贴等各种方式进行推广,并愿意承担由此带来的成本提升,小米金融也难以弥补金融消费场景的缺失。更何况,与阿里、腾讯等其他互联网巨头而言,小米自身的生态闭环和商业场景本身就有一定的局限性。 正如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所说,"小米金融的最大挑战就是作为一个后发者,如何促成普通消费客户向金融客户的转变,从而成功实现逆袭。 从实践中看,由于用户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使用习惯已经基本形成,客户买你的商品并不必然会买你的金融产品,客户转化难度越来越大,在缺乏重大模式创新的支撑下,后发者逆袭的希望越来越小。" 虽然,小米金融的业务已经涵盖了虚拟银行、消费金融、互联网理财、互联网保险、第三方支付以及金融科技,布局了几乎所有互联网金融主要的业务领域。但至今为止,小米金融却始终无法推出一款类似于小米手机的"爆款产品",表现不尽人意。 2019年5月,有不少小米金融用户集中在网上发帖,称自己在5月10日按时还了小米金融的借款后,却在14日后陆续收到民生银行的"逾期警告"短信。 小米金融官方回复称:"系统异常",而这个"异常"仍时不时出现。2020年5月24日,有消费者"匿名"向黑猫投诉平台反映:"小米贷款因疫情影响延期还款,还款日还款成功却逾期上征信,联系小米金融客服说法仍然不统一"。 "年轻人的第一次逾期,小米金融按时还款,却上征信名单",这样的负面舆情消耗的不仅是小米金融的信誉度,也在不断蚕食着小米粉丝的信任度。长此以往,小米生态圈虽然是加入了不少新产品,但小米粉丝圈却在不断缩水。 仅有"流量"、牌照,却失于场景、产品的小米金融,只能活在自己原本的"圈套"中。 2 小米金融能"出圈"吗? 实际上,小米金融也一直在为"出圈"而努力。 小米金融旗下的产品,包括小米贷款、小米金融均为独立的App,也允许其他手机品牌的用户下载。然而,包括华为、OV等品牌的手机也在争相布局。再加上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公司将金融服务不断延展到不同场景中,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小米金融C端"出圈"之路异常艰难。 当然,除了面向消费者的C端产品之外,小米还有一个日益庞大的产业链生态,这或将成为小米金融发力的重点。 今年以来,小米金融动作频频——3月底,小米集团和尚乘集团联合成立的香港虚拟银行天星银行正式开启试营业;4月,小米金融宣布,新网银行行长赵卫星将担任小米金融副总裁,向小米金融董事长洪锋汇报…… 前不久的两会上,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还提出《关于完善小微企业融资服务的建议》,似乎也从侧面印证了小米金融将要发力产业链金融的决心。 从目前来看,小米通过投资和管理建立了200多家公司组成的生态系统,其中有近一半专注于研发智能硬件和生活消费产品;而小米藉由"金山云+小米手机+有品商城"的战略布局,则可以从底层到销售渠道掌握生态链企业的相关数据,包括产品开发、采购、推广、销售等多个维度,从而为小米产业金融提供应有的业务支撑。 然而,集中于电子产业链上下游的小米生态链,或许本身就是一个不太稳定的存在。 一方面,小米生态链是以小米手机为核心,但目前智能手机市场已经趋于饱和,而依靠营销"三级火箭"驱动的小米手机,其"虚弱"之处也在不断暴露:芯片、闪存、摄像头等供应链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在专利技术方面的积累还十分薄弱……这些或将导致小米手机市场份额被一点点挤占,进而会影响到整个小米生态链。 另一方面,围绕着小米而崛起的生态链企业,除了如云米、华米等个别公司外,尚无自己的拳头产品。而从智米CEO苏峻2018年给出的数据显示,小米生态链企业合计200亿营收中,其中80%来自不到10款产品,这就意味着许多小米生态链企业本身的"造血"能力严重不足。 与此同时,在智能家居以及电子上下游产业链这条赛道上的玩家越来越多:如中国电信的智能家庭生态合作大会、苏宁全新的Biu+生态战略,挟渠道之利,打通电子上下游产业链;美的、海尔等传统家电厂商也频频发力智能家居,整合自身已经浸淫数十年的电子产业链。 相比之下,小米的电子产业链显得"先天不足"。 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小米金融主要是为供应商提供保理业务,作用是稳定及优化手机产业上游供应链,并非是为了赚取利息收入。而小米金融为生态链企业提供的金融服务,其目的主要为了壮大生态链企业的阵营,对于盈利的要求或是次要任务。 综合来看,小米金融最大的作用在于"辅助":在消费互联网时代,帮助小米为C端用户提供多元化服务;在产业互联网时代,帮助小米扩大自己的生态阵营。 而这也可以从小米金融在小米集团的地位变迁得到验证:在2017年年会,雷军提出聚焦5大核心战略:"黑科技、新零售、国际化、人工智能和互联网金融"。但在2018年年会上,雷军却对金融业务只字未提。 有业内人士认为,"小米内部对金融业务的态度有些矛盾:既认为金融是互联网公司的标配,不得不做;又认为金融是其他业务的点缀,缺乏推广的动力"。或许,这就是小米金融一直未能"出圈"的关键因素吧。 —- 编译者/作者:镭射看点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无法"破圈"的小米金融
2020-06-03 镭射看点 来源:区块链网络
LOADING...
相关阅读:
- 政策 | 深圳罕见提出欲打造全球金融科技中心,金融科技重要机构密集2020-08-06
- 币海生金:多空博弈究竟鹿死谁手BTC晚间操作建议2020-08-05
- 意见:不完善的法律“关于CFA”的通过胜过缺乏法规2020-08-05
- 俄罗斯最大银行考虑发行稳定币,或与卢布挂钩2020-08-05
- 地方政府争夺数字货币试点互联网巨头参与测试央行数字货币即将来临20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