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话题,是所谓的教育焦虑。
我认为,很多人就像剧中的顾佳一样,并没有理解教育。
比如有个镜头,顾佳的儿子考幼稚园,老师问他:首都在哪里?
孩子听成了:手,都在哪里?
他回答说:胳膊上。
老师第二次强调:我们国家的首都在哪里?
他依然回答:我们的手,都在胳膊上。
最后这孩子看别人不理解,急了,还咬了老师一口。
这本来是个很好的教育的机会,但是错过了。
这是我重复了八百遍的那个观点:
教育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你早日学会预期管理,并且把它用在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们说,智慧的体现是什么?
是预判别人的想法,而不是只会强调自己要什么。
第一次你没听清,当老师第二次重复的时候,她加了国家两个字,这两个字就是重点。
她问的是我们国家的首都在哪里?而不是我们国家的人的手都在哪里?
显然,这孩子抓不住重点,听不懂人家问题里的主语是什么。无法判断别人的行为,只是一味的想要让别人理解自己的行为。
这是非常普遍的,如果未经训练。
我经常去少年宫接我儿子,大部分时候我都把车子停在门口,发短信给他,告诉他地点,他告诉我知道了,然后自己走出来。
有一次他的电话手表没电了,没有回复我的短信。我进去找他,教室里没有,学校里也没有,最后在马路上找到了他。
我问他,为什么出来了?
他跟我说,平常你不都在这里么?那我想当然的就出来找你呀。
我就告诉他,我很失望,因为你没有在生活中代入思考,也没有表现出智慧。
什么叫智慧?
首先不要想自己要什么,首先要去判断别人的行为,然后再做决定。
当你发现手表没电了,你爸联系不到你,可不可能待在原地像以往一样静坐干等?
不会的嘛,他一定会来找你。
他能来哪儿呢?一定来教室。所以你只要坐在教室里,静等即可。
如果你想离开,借个手机,打给他,约个地点即可。
最笨的办法是什么?就是你一个人走出去,当你走出教室,又没有联系方式,他要搜学校,当你走出学校,他要搜街道。
说白了,你只是满脑子想着自己要干嘛,从来不去琢磨别人可能的行为。
如果你去投资,这叫什么?这就叫韭菜嘛。
你想着上次你爸,在这个地点,上上次也在,所以这次你想当然的认为他还在。
你想着这只股票昨天涨了,前天涨了,所以今天想当然的也应该涨,结果你就被套了呗。
其实就这么简单。
有的人的脑子里,社会是一个活动的靶子,他会根据别人的反应,来做反应。
而有的人,脑子是死的,只有固定的靶子,只能看到自己要什么,不会习惯性的先去思考别人的行为。
道旁苦李的故事,讲的就这点事儿。
王戎七岁的时候和小伙伴看到道路两旁有很多李树,硕果累累。小朋友第一反应就是去吃。王戎劝大家不要,说是苦的。小伙伴不信,吃了果然如此。
王戎就告诉大家,这条路人来人往,要是李子甜,早被摘光了,现在没人摘,那肯定不好吃嘛。
这道理听听很简单,难点在哪里?
难点就在于时时刻刻。
你时时刻刻都养成了预判别人的行为,而后谋之。几十年的训练变成惯性,那你就跟诸葛亮似的,多智近乎于妖。
反过来,那就跟孟获似的,被反复割来割去,因为你就像只小龙虾嘛,只能盯得到那块猪肝。
把小龙虾,训练成诸葛亮,这就叫教育的本质。
电视剧里,家长重视的所有教育,其实都属于技能类。
但掌握技能的那个人,你得先教育了。教育的本质是你懂不懂人。
一个人,如果懂人,知一切人心思,那他等于开了天眼,哪怕啥技能没有,凭这个就能活得很好,因为这毕竟是人类社会嘛。
人心你都会玩了,还有啥不会玩的?
但反过来,即便你能成为一个专业人才,也会走很多弯路,吃很多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