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稳产业链和供应链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基石。商业银行在国家推进数字中国战略和加快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战略关键期,应该而且能够乘势而上,探索数字化的深层次内涵,融入产业供应链金融生态,耦合数字产业链圈,推动产业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升级。 产业数字金融是商业银行内驱式创新发展 紧抓数字中国战略机遇,与产业数字金融实现同频共振 当前我国面临抓防疫、抓生产、提内需的多重目标和任务,只有不断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才能将这些要求有机结合起来。同时,我国银行业正面临“四期叠加”,处于增长动能转换的攻关期,只有大力发展数字金融,融入数字中国战略,创新业务模式,化解风险矛盾,才能实现新的增长和价值创造。 发展数字金融有两驾马车:消费数字金融和产业数字金融。互联网经济重塑了消费生态,消费数字金融已成为竞争“红海”,而产业数字金融方兴未艾,正成为各方必争的蓝海领域。传统的产业金融解决方案受制于审批流程长、服务半径短、融资条件限制多等方面因素,无法有效满足数字时代企业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需求。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将数据纳入生产要素范畴,以及《关于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 支持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循环和优化升级的意见》的出台,支持产业链优化升级的国家战略布局已明确,产业金融正加快向场景化、生态化、线上化和数字化转型。 产业数字金融支持产业升级和国家产业布局具有天然优势。借助金融科技平台,将金融科技系统对接产业核心客户已有的生产、销售、采购和财务系统,深度融入企业经营,一方面可以助力企业数字化经营转型;另一方面可以借助数字金融技术,及时响应客户需求,实现线上批量获客审批和融资,支持核心客户及其链圈企业发展。 围绕服务实体经济,打造产业数字金融竞争优势 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推进金融公平化、普惠化是金融服务的本质所在。随着中美大国博弈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逐步展开,叠加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冲击,我国供应链稳定性受创,中小微企业资金流动性风险加剧,市场主体面临严峻的生存考验。据统计,FinTech领域的资金七成以上已投向零售和中小企业业务。产业数字金融作为金融产品创新,核心客户只是媒介,其上下游链圈众多的中小企业和个人才是产业数字金融的服务主体。产业数字金融以现代产业供应链协作体系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为基础,通过对企业间广泛数据信息的深度挖掘,使金融机构能够基于整个产业链的信用和价值,为成长型中小微企业提供有别于点状授信的融资渠道,具有信息发现、定价低廉和精准滴灌等功能。 产业数字金融存在较强的网络外部性,一旦客户被其他平台或金融机构捕获,后期转换成本非常高。因此,需要加快银企融合和数据对接,推进开放银行生态建设,加快产业数字金融的布局。产业链涉及设计、制造、装配、销售等多个环节,其数字化推进难度大、门槛高,相比互联网公司,商业银行经过多年经营,在产业服务经验、客户关系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打下了良好基础,加上融资成本低、风险管理能力强、社会信用高等优势,银行通过创新服务模式,率先在产业数字金融方面实现突破,并以产业端带动零售端重新打造竞争优势,是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可行路径。 产业数字金融建设的“四个数字层次” 产业数字金融以数字信息为基础,应用数字化技术,以整个供应链的整体价值为依托形成数字担保,为链上所有企业提供不依赖于核心企业的去中心化金融服务。其前提是数据能够被视同为资产,比照财务关于资产的定义:资产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以前数据不能成为资产是因为不满足第三个要素。随着时代进步技术升级,企业拥有的数据可以带来价值变现,因此数据作为资产的理论基础得以确立。以数字资产为基础,产业数字金融按照四个数字层次迭代演进。 积累数字资产 供应链体系通过交易积累数据,足够量级的交易数据和足够维度的外部数据共同形成数字资产,这是产业数字金融的基础。在此过程中,银行作为金融服务提供方需要做到以下三点:首先,借助企业自有人才资源,或合作第三方产研机构,吸纳产业行业专家共同参与,识别企业运行的关键信息点,将真实有效、具有足够可信度的企业数据沉淀为数字资产。其次,充分运用5G、物联网、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实现对产业设计、制造、存储、运输、销售等各环节海量数据的及时采集、及时分析,并通过上链实现全流程追踪,确保数据真实可溯源。最后,综合考量企业数字化成本与收益,为企业设计可接受的数字资产积累方案。企业数字化过程除了将线下实体转变为线上外,可能还需要采购软件平台、布放物理设备实现数据采集,对企业经营会造成一定的成本负担。 挖掘数字价值 在产业数字化过程中,积累数字资产解决的是企业数据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问题。数据要真正转变成生产要素形成生产力,离不开数字价值挖掘过程,这个过程能同时解决银企双方的痛点和难点。 对于企业端而言,一方面很多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并没有充分意识到数据的价值,系统上线仅仅为了满足生产管理需要,没有从数据中深入挖掘企业经营效率提升点、市场需求变化等,使数据成为“沉睡的宝藏”;另一方面,部分企业因为技术能力、人力资源的匮乏,容易被数据洪流淹没,数据分析利用的诉求不能得到充分有效的满足。 对于银行端而言,由于银行不参与实际生产经营和交易流程,很难真正理解企业融资需求背后的动机和诉求,只能依靠静态财务信息、有限合同资料,以及个人经验判断进行甄别,风控重心实际更多依赖于有价值的担保品、担保机构等。 因此,挖掘数据价值能同时成就银企双方,在助力企业精细化管理、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也能解决银行数据信息缺失的难题,既应用于信贷服务,也可为客户分层管理、精准营销等提供数据支撑。 创设数字信用 前两个阶段都是围绕数据层面的拓展,而从挖掘数字价值到创设数字信用则是通过算法模型实现跃升的过程。 目前正在发展和推广的线上供应链金融,其业务模式主要基于核心企业的信用流转,以基于区块链的电子凭证为载体,依托真实交易过程,平均拆分核心企业信用,实现产业链条体系内的信用流转。这种模式运转仍然离不开核心企业的支撑,每一笔融资活动的背后仍有赖于核心企业的确权。 创设数字信用则是完全不同的逻辑,由企业间稳定交易关系数据形成,信用创设更多地指向上下游链圈的企业主体,其规模往往不大,企业报表信息并不突出,但却是产业链的重要支撑。通过持续对企业实际控制人信息、企业自身财务指标、交易多维数据等的交叉验证,使用算法模型生成企业数字信用评级结果,对企业稳定经营和还款能力进行判断,从而实现信用创设。 形成数字担保 基于交易关系的数字信用被创设出来后,数字担保也应运而生。这种担保方式完全基于数据、模型算法形成,担保额度根据交易数据动态变化。但形成数字担保,银行需要解决两个基础性问题: 理念更新问题。传统信贷关注的担保品通常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物件,其价值可以得到精确计量,物权能够得到法律的有效认可。数字担保是用虚拟担保品产生的担保能力,它的产生会对银行内部原有的观念和运行机制造成巨大冲击。 担保能力的衡量问题。传统担保品价值已经形成成熟的评估体系,担保能力也能进行明确测算。数字担保能力来源于以数据为基础的算法模型,对担保能力的衡量实质上是对数据准确性、算法模型可靠度的衡量。 产业数字金融的现实影响及发展方向 拉长产业服务链条,保障产业链稳定 产业数字金融推动银行信贷在三个方面发生转变。一是审批模式革命,由过去审客户、审财务数据向审模型、审算法、定阈值转变。二是客户审批范围拓展,由单一客户审批向数字化客户评级分类基础上的批量客户审批转变。三是风控模式发生变化,通过供应链体系内的交易数据和外部多维数据进行交叉验证,共同解决链上企业风险监测和控制问题,通过全链条的交易数据和效率监测,如账期、现金流、周转速度、交易量等变化,解决行业和周期性风险控制问题。 上述三个转变使银行信贷从关系型信贷走向交易型信贷,银行信用从“人际信任”走向“数字信任”,推动了银行信贷沿供应链向上下游延伸,为解决链上广大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贵)提供了可行方案,为保障供应链和产业链的稳定提供重要支撑。同时,各层级银行信贷能够下沉,大中型银行进军信息不充分的中小企业,小型银行选择进入更小的微贷领域,拉长了银行现行服务半径,保障了产业数字金融覆盖面的广泛性。再者,打破了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的边界,银行信用与在交易和资金流转过程中逐步建立和积累的商业信用相结合,大大提高了金融服务的延展性。 银行渗透到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的经营和交易,将核心客户上下游一并纳入服务范围,并最大程度依靠供应链条延伸流转,既解决了客户拓展问题,又达到了“一枪四眼”效果,实现了公司、普惠、贸金和零售条线业务全打通;免去交易融资环节的信用担保,能释放更多授信额度,支撑核心企业进一步完善产能和扩张产业链条。 筑牢根基,加快产业数字金融融入开放银行生态 不同企业、不同市场主体之间的信息流通和价值共享越来越频繁,企业正沿着优质、高效、低成本的商业模式聚合,构建具有规模效应和协同创新优势的产业链和生态圈,并最终发展为高水平、深层次、多维度的生态竞合。目前看,国内小范围内上下游企业的产业链以及微型、中型生态正在逐步、自发的垂直构建过程中,不同产业链和生态圈的大范围开放融合尚未形成。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镜像,传统产业金融应当加速向产业数字金融转型,适应和推动产业生态圈在更高层次上融合发展。产业数字金融要做的是“现在未来时”,是“从0到1”的原始创新,也是商业银行积极践行“育先机”的重要体现。但产业数字金融建设并不能一步到位,线上化和数字化并行是普遍的推进方式,未来终将融入开放、共生的产业数字生态。 银行需根据核心企业自身数字化能力,分类施策,强化供应链生态的数字化基础。对于信息化水平较高,数据积累较好的供应链生态圈,应着力提升平台开放共享能力,通过开放建设,真正融入供应链生态体系,快速实现“四个数字层次”的落地实施,为上下游客户提供全链式智能化的数字金融服务;对于信息化水平较低、线上化体系不够完备的供应链,银行可利用数字化领域的实践经验,根据企业经营发展需要和数字供应链金融发展需要,优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提升整个供应链生态的数字化水平。在此基础上推进系统对接,逐步实现数据积累挖掘和信用创设,为客户提供一揽子科技和金融服务,增强客户黏性。 多措并举推动产业数字金融生态建设 扩大场景开放,加强与产业平台共融共建,按照“场景在前、金融在后”模式,拓展结算、融资、财资、现金管理等服务应用场景,延伸交易链和服务链,实现场景与服务融合。探索数据开放,依托内外部多维数据源构建大数据融合平台,实现数据互通、共用,提供基于场景的数字化金融服务。强化平台开放,与科技公司跨界合作,打造产业数字金融科技平台,连通产业客户、政府、科技公司、金融机构等利益方,形成合作共赢的生态圈。 —- 编译者/作者:CECBC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产业数字金融的数字化与生态化
2021-02-25 CECBC 来源:区块链网络
LOADING...
相关阅读:
- 比特币多头疲软晚间能否再掀波澜2021-02-25
- Chainlink VRF 已在Polygon(Matic)上线,为开发者提供安全的可验证随机性源2021-02-25
- 莱特币价格分析:2月25日2021-02-25
- 研究:加密货币用户数量已超过1亿2021-02-25
- Filecoin或将支持NFT,打开Web3.0的大门2021-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