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内特别流行一句话,叫做「赚自己认知里的钱」。但问题是,什么是自己的认知,认知从何而来?却很少有人回答这个问题。 在我看来,认知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输入、一个是整合。输入就是多去听和多去看别人的想法,整合就是在别人的想法上有自己独立的思考。 所以我特别喜欢跟创业者去一对一的聊天。 因为每个人的背景不同,站的高度不同、角度也不同,所以每次的对话都是一次思维上的碰撞。而每一次的碰撞和思考,都会让我对很多事情有一层更深的认知。 关于 Unipass 的出圈和低门槛,我跟知县已经聊了很多,以前的文章也一直在围绕这个话题展开。但今天的这篇文章,我更想分享创业这件事情,听一听一个 10 年的创业者是如何理解这件事情的。 还没毕业就开始创业 先来说一下知县这个人。知县姓娄,这个并不常见的姓氏,却意外的和《武林外传》中神秘的娄知县同姓,所以人送外号「知县」。 当然,此知县非彼知县。 知县在北大连本带硕读了七年计算机,只不过在第六年就开始跟大他四届的学长们一起创业了。那个时候是 2012 年。 2012 年的中国发生了很多事情,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正式交付人民海军。微信的用户量刚刚破亿,产品经理张小龙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那是一个桌面互联网快速向移动互联网演变的节点。就在这个时候,知县和他的老大哥已经踏入了手游这个领域,主要业务是手游的聚合支付。 在那个 iPhone 还没有正式进入中国的年代,知县成为中国最早做手游聚合支付的一批人,向上游还涉及联运和发行业务。 毫无疑问,伴随着智能机崛起的浪潮,知县他们踩中了时代的红利,碰巧跟着新时代的风口被吹了起来。 但是当风口落下,潮水退去,危机很快地显现了出来。 我所在的行业消失了 「实话说,我们没有兑现当初的承诺。公司做不下去了,显然是我们几个创始人的责任。」 2021 年 4 月,顺丰控股发布了第一季度的财报。财报显示顺丰一季度营收 426.2 亿元,同步增长达 27.07%,但是扣非后的净利润却为负的 11.34 亿元,同比下降 236.28%。 一时之间,市场为之震惊。 顺丰亏损,背后的原因有很多,就像掌门人王卫说的那样:新业务前置投入增加、春节期间在岗成本增加等等。但确实有一个不争的事实,市场某些细分赛道对于顺丰的需求量在下降。 以往大量的票据、合同,大家只信任顺丰。但现在,随着票据和合同电子化的发展,这样的需求正在变少。我们回到上一个问题,为什么顺丰对新业务那么看重,因为这是明面上的趋势,所有人都看得到。 时代驱动的市场改变,从来不会因某个人的意志而转移。 这便是 2016 年,知县他们所遇到的问题。 手游的聚合支付需求存在的前提,就是当时的 Android 手机有各种各样复杂的渠道。当时买过 Android 手机的人可能都知道,当时的软件商店可谓是五花八门,甚至有的手机系统里面就自带游戏。 但当小品牌的 Android 手机的市场份额不断被侵蚀,华为、小米、VIVO、OPPO 等几家大公司垄断时候的时候,软件分发渠道就显得极为无力。大家开始从手机厂商自己的应用商店下载应用,用手机厂商自己的渠道进行支付。 那个时候的安智网、机锋论坛、木蚂蚁、豌豆荚,也一个个销声匿迹。伴随着智能手机市场格局奠定的,还有出局的渠道商。 用知县的话来说,「仿佛一夜之间,我所在的行业消失了。」虽然业务还在跑,但是大家都已经看到了悬在头上的倒计时。 转型已经来不及,解散公司成为了唯一的选择。 同为创业者,我可以理解这种痛苦。所以我问知县,2016 年的那个决定做完之后,你是什么感觉? 他的话语很平静,但我能感觉到其中的伤感: 「我当时是公司的 COO,比较清楚内部各业务的运营状态,,所以也是最着急的人。当时我主动去找 CEO,我还清楚的记得那个场景,当时大家都不想承认,再继续下去没有意思了,因为这个公司已经很长时间了。 从 12 年开始的到 16 年差不多 5 年时间什么都做过,经历过很多事情,经历过三板上市,经历过三板上市终止,交了很多学费,也做了很多产品。这就像是你谈了很长时间恋爱,分手的时候,虽然你自己也已经知道不合适就是不合适,你也不可能跟他去结婚或者走到下一步,但是你就是不舍得结束这单恋情,就是这种感觉。 当时公司有一些老人是跟着公司走了三四年的,也要遣散,有的姑娘聊着聊着还哭了,就觉得很不舍。这里面还有很多我自己挖过来的人,但(解散公司)这件事情真的没有办法。 实话说,我们没有兑现当初的承诺。公司做不下去了,显然是我们几个创始人的责任,那也没有办法好聚好散的,只有给够补偿。」 当你的团队把时间和信任交给你的时候,如果你不能带他们成长,去赚到钱,那就是创始人的错。 对于知县和他的团队而言,就在一眨眼间,五年的旅程就结束了。所有的行业经验、人脉都弥散云烟,留下的只有财务上的回报。 我还有个朋友说过一句话,「老板是孤家寡人,你什么都没有,只有理想。」好在理想,足够支撑一个真正的创业者。 创新向左还是向右? 「我们一直想让互联网的人进来简单一点。」 游戏支付之后,知县他们做过很多其他的尝试,包括尝试切入大数据未果、投资大阪的民宿试图用短租来做 REITs 等 ,进入区块链行业之后也历经了闪电网络、状态通道等支付相关的产品技术方案。 这些经历,包括第一次创业时候留下的执念,让知县有了很多不一样的思考。他跟我分享了一个有关创新的思考,创新向左是场景优先,创新向右则是用户优先。 场景优先是指我发现了一个问题(或者说痛点),并且我想到了一个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进而推出了一款产品解决这个问题。 举个例子,Android 手机和 Windows 的电脑之间不能共享剪切板,很多人都是通过微信的文件传输助手来进行复制粘贴。这很不方便,所以后来也就出现了云端剪切板(比如 Clipboard、 PushBullet)这样的产品。 在新产业出现的早期,这是一条很不错的路。因为你解决了问题,所以可以获得一定量的用户。但知县也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在互联网的时代这个逻辑可以成立,是因为大家一起努力已经把用户门槛降到了最低。 在 App Store 或者华为应用商店下载一个 App,其实你是不用太过担心他能窃取你的银行卡密码,转走你的钱。但在区块链时代,用户必须要为自己的私钥和资产安全负责。 而最关键的是,现在大多数情况下区块链解决的问题对于用户而言不够「痛」。用户很难去跨越这个门槛,所以那些宏大的叙事最后都没法成真。 DeFi 的成功也同样如此。DeFi 是一个金融性场景,它能让用户赚钱,让资本的流通和利用率变得更高,自然可以吸引到很多的用户参与。 但问题就在于,DeFi 吸引来的用户一定是我们通常说的「高级用户」,他们是需要对产品有一定的了解,甚至要非常了解才能参与进来。于是我们看到 DeFi 的产品越来越专业、越来越复杂,从借贷到机枪池,然后到衍生品。 用知县的话来说,「这是一个内卷型的循环,最终在专业场景上越走越远。我们看到的是越来越多专业导向的金融工具,但是大多数的普罗大众它不需要这些东西。」 这就是区块链的第一个十年,叫做场景导向下的十年。大家一直在找区块链有什么应用场景,区块链「有什么用」。于是整个产业就在向创建最大价值的道路上发展,而最容易被感知的价值 —— 就是赚钱。 而经过了十年的沉淀,知县他们想尝试另一条路,也就是今日头条、腾讯在走的那条路,叫做「用户优先」。 创新向左,我先找到场景给用户解决问题。创新向右,我先找到用户再去发现他们最想要的场景。我并不认为这两者一定有高下之分,只是不同基因的团队在做自己更擅长的事情。 之后的知县建立并扩充雷兔团队,并且选择在 CKB 上进行开发,看中的就是 CKB 能够跟互联网协议打通的潜力,可以打造出更符合大众习惯的 Web3 产品(Unipass)。 用户优先的逻辑,就是先通过一些方法将用户给吸引过来,再通过另一些方法让用户留下来,玩起来。他们在寻求什么样的价值,早期可能并不是那么确定,因为这时候甚至用户本身也并不知道自己的点在哪。但是从跟足够多的用户的互动中我们可以发现那些最有前景的方向,也能在苗头出现时第一时间进入战场。 用户进来的目的可能没有那么纯粹,或者没有那么单一,但只要用户进来了,留下来的可能性就很大了。就像马戏团一样,吸引观众进来的杂技不一定是难度最高的那个节目,而是老少皆宜能勾起人兴趣的节目。 再比如今日头条,其实头条的发家史不难查到。它最早的产品叫做内涵段子,是一个没什么营养但是非常接地气的娱乐社区。在这之后,头条系布量产了皮皮虾、懂车帝、火山视频、西瓜视频等各领域的吸量产品,而这些 App 组成的矩阵会不断地以今日头条为基础进行相互引流,最终成就了字节跳动这个流量帝国。 而在短视频这个浪潮起来之后,头条又迅速的引导用户到抖音。这其实也是腾讯一直以来的打法,因为微信、QQ 有着庞大而复杂的真实用户,腾讯可以很轻松的把流量导入各个业态,这其中最成功的便是游戏。 腾讯的游戏往往不是最创新的,但却是增长最惊人的。 头条系和腾讯系的逻辑是一样,我并不知道下一个能够引爆用户的杀手级应用在哪里,我只需要在它有出现苗头的时候快速跟进即可。 上一次的创业,知县走的是向左的路,场景优先。而这一次,知县和雷兔所一直在尝试做的事情就是「创新向右,用户优先」。 这其实和 Nervos 一直在推行的理念不谋而合。Nervos 的团队一直在强调,自己不会下场做生态,也不会人为的干预生态。他们一直在做的事情是降低开发者和用户的入门成本,包括 PolyJuice 等等。 向左的那条路很容易被看懂。比如 BSC,大家可以很轻松的理解这是一条更快的以太坊。而如果选择向右的那条路,在开花结果之前一定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质疑和不理解。 但我个人认为向左和向右并没有优劣之分。快手出现的时候也是向左的模式,它做了一款 GIF 工具,满足的人们编辑 GIF 的需求。同样很多一上来想做平台的团队也都铩羽而归。 一个团队或者说项目的成功,永远是天时地利加人和。我并不认为知县和 CKB 一定会成功,但我认为至少他们的尝试值得被关注和认可。 写在最后 「区块链是我现在能想到的最大的机会。」 在这次对话的最后,知县提出了一个观点:「创业就是要做难的事情,做的人越少,看得懂的人越少越好。因为只有这样才有足够的时间去夯实基础。」 雷军提出风口上的猪,一时之间所有人都希望自己成为那只猪。于是风口在哪人们就往哪去,但其实就像知县说的那样,这些人都是追风者。追风者可以吃到时代的红利,但依然只是残羹剩饭。只有那个蹲在风口上的人,才是真正吃到红利的人。 有趣的是,这个观点和 KEY GROUP 的两位创始人不谋而合。第一次在隐溪茶馆,他们也提过类似的观点。他们下注了 MyKey 这个方向,并坚信未来一定会有属于自己的机会。而在这个风口到来之前要做的,就是活下去,广积粮缓称王。 所有的成功都是需要耐心的,但耐心从何而来。湖里如果没有鱼,那再多的耐心也没有意义。所以耐心从来不是来源于无知的信仰,而是比别人更深的和更广的认知。 正是因为有独立的认知和思考的能力,才能在时间的流逝中更加的坚信自己的选择。在这点上,或许创业者和投资人是一样的。 —— END ——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留言说下你的看法和秘宝 NFT 地址(wallet.jinse.cc)。我会从中选出 3 个我觉得最好的留言,并送出此 NFT。 如果你喜欢这个 NFT,也可以添加微信 ssunrunchen 购买,售价 1000 CKB。请注意,本 NFT 不包含任何权利和义务,仅作为纪念使用。 —- 编译者/作者:Runchen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从场景导向下的十年到用户导向丨和知县聊聊创新这件事情
2021-07-16 Runchen 来源:区块链网络
LOADING...
相关阅读:
- 数字新时代:元宇宙Metaverse的终极梦想2021-07-16
- 币圈战神:比特币再度跌破支撑,短线底部在哪?2021-07-16
- DiemWord交易所强大市场竞争力2021-07-16
- 7.16午间行情:多军势弱整数关口能否守住2021-07-16
- Flow Ecosystem|双周进度更新2021-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