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胡乐乐 原标题:《“元宇宙”解析》 “元宇宙”是2021年国际热词,2021年被称为“元宇宙元年”。作为人类前沿科技领域的一个新生事物,目前元宇宙不仅在概念界定上存在不小争论,而且人们对其前世今生的发展嬗变和关键特征也有许多不同看法。 元宇宙概念之争元宇宙是什么?汉语“元宇宙”直译自英语名词metaverse。其前缀“meta-”有“元的”“超越的”之义,词根“verse”代表宇宙(universe),二者组合起来为“超越宇宙”,意即元宇宙。也有人将之译为“超宇宙”“超元域”“虚拟实境”“虚拟世界”等。《牛津英语词典》网页版将元宇宙定义为“一个虚拟现实空间,用户可在其中与电脑生成的环境和其他人交互”。“维基百科”则将其定义为“通过虚拟现实的物理现实,呈现收敛性和物理持久性特征,是基于未来互联网的具有连接感知和共享特征的3D虚拟空间”。 元宇宙热潮由产业界兴起。在全球产业界,对元宇宙有不同界定。元公司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设想的元宇宙是一个融合了虚拟现实技术、用专属硬件设备打造的具有超强沉浸感的社交平台。腾讯公司认为元宇宙是一个独立于现实世界的虚拟数字世界,用户进入这个世界之后就能用新身份开启全新的“全真”生活。百度副总裁马杰认为元宇宙本质上是对现实世界的虚拟化、数字化过程,需要对内容生产、经济系统、用户体验以及实体世界内容等进行大量改造。 学术界对元宇宙也有不同界定。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陈刚和董浩宇认为,“元宇宙是利用科技手段进行链接与创造的,与现实世界映射与交互的虚拟世界,具备新型社会体系的数字生活空间”。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沈阳指出,元宇宙是一个理念和概念;元宇宙仍是一个不断发展、演变的概念,不同参与者以自己的方式不断丰富着它的含义。沈阳的研究团队界定,“元宇宙是整合多种新技术而产生的新型虚实相融的互联网应用和社会形态,它基于扩展现实技术提供沉浸式体验,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生成现实世界的镜像,基于区块链技术搭建经济体系,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在经济系统、社交系统、身份系统上密切融合,并且允许每个用户进行内容生产和世界编辑”。 有学者通过对元宇宙构思和概念的“考古”,试图对其进行界定。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左鹏飞从时空性、真实性、独立性、连接性四个方面交叉定义元宇宙:从时空性来看,元宇宙是一个空间维度上虚拟而时间维度上真实的数字世界;从真实性来看,元宇宙中既有现实世界的数字化复制物,也有虚拟世界的创造物;从独立性来看,元宇宙是一个与外部真实世界既紧密相连又高度独立的平行空间;从连接性来看,元宇宙是一个把网络、硬件终端和用户囊括进来的永续的、广覆盖的虚拟现实系统。 笔者认为,元宇宙是一个沉浸式的、虚拟的、无形的、巨大的、永久的、不断演进的、全年24小时在线的人造电子空间。究其本质,元宇宙是人类现实世界的虚拟映射版——现实世界的人们可以在其中打破时空界限,以数字化身形式在其中生活且永不下线,因而能够获得一种超越现实的完美沉浸式体验。我们可以把元宇宙定义为:一个将人们通过多种高科技、互联网、移动通信、专门设备等关联起来的,脱胎于、平行于、独立于现实世界的人造在线虚拟世界。在其中,无论身份、感官、意识形态等个人属性,还是社会体系、经济结构、政治组织等社会属性,都能呈现出来。人们在其中拥有自己的虚拟身份,进行社交、互动、生活、工作等,获得和创造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且,元宇宙这个虚拟世界是有序的——它有一整套运行规则(伦理、道德、规范、规则、法律、制度、文明等),而不是无序的,更不是堕落、腐化、黑暗,甚至反人类的。 元宇宙之嬗变元宇宙的设想、理念、概念、技术等并不是2021年才突然出现的,而是70多年来随着人类的想象、研发、实践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有研究者认为,元宇宙可回溯到美国数学家、控制论创始人诺伯特·维纳1948年出版的著作《控制论:或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信的科学》。而另外一些研究者则认为,1974年美国出版的文学作品、后被改编为游戏的《龙与地下城》是今天我们所说的元宇宙的最早发端。 目前全球公认的元宇宙思想源头是美国数学家、计算机专家兼赛博朋克流派科幻小说家弗诺·文奇。他在1979年完稿、1981年出版的小说《真名实姓》中,创造性地构思了一个通过“脑机接口”进入并能获得感官体验的虚拟世界。因此,他可谓元宇宙的鼻祖。在这部小说出版之时,互联网技术才初露端倪。其后,美国作家威廉·吉布森1984年完成的科幻小说《神经漫游者》,进一步推动了人类对元宇宙的构想。他在书中创造了“赛博空间”(又译“网络空间”)。 1991年,赛博空间催生出“镜像世界”的技术理念,即现实世界中的每一个真实场景都能通过计算机软件投射到人工编制的电脑程序中,并让用户通过电脑显示器与镜像世界互动。是年,耶鲁大学戴维·盖勒恩特出版《镜像世界:或软件将宇宙放进一只鞋盒的那天……这会如何发生,又将意味着什么》。这本书的名字其实就是元宇宙。 不过,“metaverse”一词最早出现在美国科幻作家尼尔·斯蒂芬森1992年出版的一部描绘一个庞大虚拟现实世界的科幻小说《雪崩》里。斯蒂芬森升华了文奇的绝妙构思,提出元宇宙的雏形——一个平行于真实世界的赛博空间。“戴上耳机和目镜,找到连接终端,就可以通过虚拟分身的方式进入由计算机模拟、与真实世界平行的虚拟空间。” 学术界对元宇宙的发展分期亦有争论。中国科技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韩国科学技术院、英国伦敦大学学院、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合作研究认为,截至目前,元宇宙的发展大致分为五个阶段:文学阶段(1984年及以前)、基于文本的交互游戏阶段(1985—1992)、虚拟世界与大规模多人玩家在线游戏(1993—2011)、智能手机与可穿戴设备上的沉浸式虚拟环境(2012—2017)、元宇宙新时代(2017年至今)。沈阳则将元宇宙的发展分为伪元宇宙、准元宇宙、低配版元宇宙、高配版元宇宙、终极版元宇宙五个阶段。 元宇宙特征辨元宇宙有哪些关键特征?国内外学者有不同认知与主张。 美国元宇宙分析师马修·鲍尔认为元宇宙应该具有永续性、实时性、无准入限制、经济功能、可连接性、可创造性六个特征。左鹏飞认为元宇宙的基本特征包括沉浸式体验(低延迟和拟真感让用户具有身临其境的感官体验)、虚拟化分身(现实世界的用户将在数字世界拥有一个或多个ID身份)、开放式创造(用户通过终端进入数字世界,可利用海量资源展开创造活动)、强社交属性(现实社交关系链将在数字世界发生转移和重组)、稳定化系统(具有安全、稳定、有序的虚拟经济社会系统)。陈刚和董浩宇则梳理并界定了元宇宙的五大特征与属性(START):社会与空间属性,科技赋能的超越延伸,人、机与人工智能共创,真实感与现实映射性,交易与流通。 此外,有研究报告指出,元宇宙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用户身份及关系、沉浸感、实时性和全时性、多元化和经济体系等,元宇宙终极形态需要充分满足五个特点——虚拟身份(每个现实世界的人将有一个或多个元宇宙ID,并对其负责)、社交关系(各元宇宙ID之间将产生具有现实感的真人社交关系)、极致在场感(低延迟和沉浸感保证现实世界的人能有充足的在场感)、极致开放性(现实世界的人能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进入,进入后可享用海量内容)、完整的经济法律体系(整个元宇宙安全和稳定的保证,延续元宇宙衍生出的文明)。 笔者认为,罗布乐思公司创始人大卫·巴斯祖奇所说的元宇宙至少有八大关键特征和要素更准确。我们可将它们合并为两大类——科技方面的沉浸感、低延迟、随时随地性、丰富多样性,社会方面的虚拟身份、虚拟朋友、虚拟经济、虚拟文明。 元宇宙是建立在高科技基础上的,这些高科技包括增强现实、虚拟现实、混合现实、扩展现实、用户交互(人机交互)、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三维、云、大数据、区块链、数字孪生、边缘与云计算、5G/6G等。而且,还有这些高科技对应的许多基础设施与设备,包括普及的互联网、高速光纤与移动通信设备、巨型服务器,以及便宜的可穿戴设备等。所以,元宇宙离不开高科技的有力支持。 目前,元宇宙存在各种争议。这些争议为我们进一步认识、理解、接受、思考、研究元宇宙提供了重要思想基础。通过争论,我们终将对元宇宙的概念、嬗变与特征形成普遍共识。 (作者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编译者/作者:元宇宙之道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解析“元宇宙”:概念、嬗变与特征
2022-04-06 元宇宙之道 来源:区块链网络
LOADING...
相关阅读:
- 汇丰面向亚洲私人银行客户推出元宇宙基金2022-04-06
- 万向区块链肖风:在元宇宙思考「去中心化」2022-04-06
- 肉体死亡后在元宇宙中继续存活是什么体验?2022-04-05
- 最高人民检察院:小心元宇宙NFT新骗局2022-04-04
- 第二人生的创作者PhilipRosedale谈元宇宙2022-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