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区块链司法应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加强区块链在司法领域应用,充分发挥区块链在促进司法公信、服务社会治理、防范化解风险、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意见》包括七个部分32条内容,明确人民法院加强区块链司法应用总体要求及人民法院区块链平台建设要求,提出区块链技术在提升司法公信力、提高司法效率、增强司法协同能力、服务经济社会治理等四个方面典型场景应用方向,明确区块链应用保障措施。 图源:最高法 《意见》主要有以下几个鲜明特点: 一是提出建成互通共享的司法区块链联盟。 二是明确人民法院区块链平台建设要求。(加强区块链应用顶层设计;持续推进跨链协同应用能力建设;提升司法区块链技术能力;建设互联网司法区块链验证平台;建立健全标准规范体系) 三是提出运用区块链数据防篡改技术,进一步提升司法公信力。(保障司法数据安全;保障电子证据可信;保障执行操作合规;保障司法文书权威) 四是提出发挥区块链优化业务流程的重要作用,不断提高司法效率。(支持立案信息流转应用;支持调解与审判流程衔接应用;支持审判与执行流程衔接联动;支持提升执行效率;支持执行干警便捷办案) 五是提出挖掘区块链互通联动的巨大潜力,增强司法协同能力。(提高律师资质验证协同能力;提高政法部门案件协同办理能力;提高跨部门协同执行能力) 六是提出利用区块链联盟互认可信的价值属性,服务经济社会治理。(保护知识产权;支持营商环境优化;支持数据开发利用;支持金融信息流转应用;支持企业破产重组;支持征信体系建设) 这不是政府第一次出台相关政策,早在2018年就已经有相关的规定,每年也在对区块链举证部分进行更新。 从最高人民法院近年来的若干司法解释和意见中,可以看出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了区块链技术存储电子数据的真实性,允许和鼓励权利人在数字版权纠纷中使用区块链取证作为法庭证据,认可区块链在司法领域的价值。 01区块链技术赋能司法 电子证据效力的认定在司法实践中存在许多问题,而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解决此类问题。区块链应用于电子证据的特点可以总结为四点:防止篡改、事中留痕、事后审计、安全防护,能够提高电子证据的可信度和真实性。 通过在电子证据的获取和保存过程中应用区块链存证,可以有效、完整地向法庭呈现电子证据形成的全过程: 一是在存证环节,区块链可以提供规范的数据存储格式、原数据的保障、安全存储以及可追溯,提高证据的真实性。 二是在取证环节,区块链给司法带来的价值在于数据经由参与节点共识,独立存储、互为备份,可用来辅助电子证据的真实性认定。 三是在示证环节,可采用智能合约、区块链浏览器示证,以提高电子证据的合法性和真实性;四是在质证环节,区块链可以固化取证和示证这两个环节,全流程可追潮,增强电子证据的合法性认定。 02区块链司法案例 【案例1:杭州互联网法院司法区块链】 2017年8月,国内第一家集中审理涉网案件的试点法院--杭州互联网法院成立。2018年9月,杭州互联网法院宣布司法区块链正式上线运行,旨在使电子数据的生成、存储、传播和使用的全流程可信。这是全国首家应用区块链技术定纷止争的法院。 在互联网纠纷处理中,电子数据在生成时仍面临着证据分散、证据缺失和丢失、存储在侵权者设备里的证据可能被伪造或篡改、电子证据的时间被机器重置失去法律效力等问题,都将导致起诉人无法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电子证据生成一直是涉网审判的一个难点。区块链可追溯、不可篡改和多个节点共同维护的特性是这一难点的最佳技术解决方案。通过杭州互联网法院司法区块链,可以从时间、地点、人物、事前、事中、事后六个维度解决数据生成的认证问题,真正实现电子数据的全流程记录,全链路可信、全节点见证。 图/源:杭州互联网法院司法区块链架构及流程/网络 杭州互联网法院升级的区块链智能合约司法应用,打造“自愿签约一自动履行一履行不能智能立案-智能审判一智能执行”的全流程闭环,以此减少人为因素和不可控因素的干扰,重新构建了互联网时代下的合约签署和履行形态。 【案例2:广州互联网法院】 2018年9月,中国第三家互联网法院--广州互联网法院正式挂牌成立。2019年2月广州互联网法院正式上线司法区块链平台,以此解决电子证据取证难题。同年3月底,其智慧信用生态系统“网通法链”也正式上线,该系统联合三大电信运营商、30多家大型互联网企业,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坚持“态系统”理念,打造“一链两平台”新一代智慧信用生态体系。 图源:网通法链 “司法区块链”依托智慧司法政务云,联合法院、检察院、仲裁机构、公机构等多个主体为智慧信用生态系统提供区块链技术支撑。“可信电子证据平台”以规则制定为抓手,严格管理规范、技术要求、安全标准、存证格式,为当事人提交电子合同、维权过程、服务流程明细等证据线索“一键调证”提供支持。 广州互联网司法区块链存证平台内有多个区块链基础平台,对各区块链需要规定数据格式,统一存证接口,固化电子数据摘要值及生成时间,并通过“二次加密”的形式,严格管理和监控底层多条区块链运行情况,保障司法数据的存储开放中立、安全可信。 【案例3:广州仲裁链】 2017年10月基于区块链技术搭建的“仲裁链”正式上线运行;2018年2月,广州仲裁委基于“仲裁链”开出了业内首份裁决书,标志着区块链应用在司法领域的真正落地并完成价值验证。 “仲裁链”利用分布式数据存储、加密算法等技术对交易数据共识签名后上链,实时保全的数据通过智能合约形成证据链,满足证据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的要求,实现证据及审判的标准化。当业务发生时,用户的身份验证结果和作为业务操作证据的哈希值均记录到区块链上。当需要仲裁时,后台人员只需点击一个按键,相应的证据便会传输至仲裁机构的仲裁平台上。仲裁机构收到数据后与区块链节点存储数据进行校验,确认证据真实、合法有效后,依据网络仲裁规则依法裁决并出具仲裁裁决书。从“仲裁链”的运作流程来看,仲裁机构可借此参与到存证业务过程中来,一起共识、实时见证,一日发生纠纷,经核实签名的存证数据可视为直接证据。 图/源:仲裁链架构图/FISCO BCOS 线上仲裁存证主要包括存证、取证、核证三部分。在发起存证前,需部署存证初始条件智能合约,约定存证生效所需条件。 此次仲裁实践,证实了通过区块链分布式存储、加密算法等方式,为司法提供真实透明、可追溯的实时保全数据的做法行之有效。同时,展示了区块链在精简仲裁流程、节省各参与方成本上的巨大价值,也为司法机构应对日益增长的仲裁诉求,提供了高效可行的新方向。 【案例4:北京天平链】 2018年9月9日天平链上线运行,通过利用区块链本身技术特点以及制定应用接入技术及管理规范,实现了电子证据的可信存证、高效验证,降低了当事人的维权成本,提升了法官采信电子证据的效率。北京互联网法院秉持“中立、开放、安全、可控”的原则,联合北京市高院、司法鉴定中心、公证处等司法机构,以及行业组织、大型央企、大型金融机构、大型互联网平台等20家单位作为节点共同组建了“天平链”。 截至目前,已经吸引了来自技术服务、应用服务、知识产权、金融交易等9类23家应用单位的接入。天平链的建设及运行,实现了以社会化参与、社会化共治的方式,践行“业务链、管理链、生态链”三链合一的“天平链2.0”新模式,打造了社会影响力高、产业参与度高、安全可信度高的司法联盟区块链。 图源:天平链 据资本实验室《2022全球区块链应用市场报告》统计,2021年全球政务区块链应用案例数量达到156起,占区块链应用案例总数的12%。其中,司法/执法应用占比最高,达到24%;其次是基础政务服务(22%)与财政/税务应用(18%)。2021年全球金融行业区块链应用案例数量达到321起,占区块链应用案例总数的25%,是应用案例最多的行业;覆盖49个国家和地区,是应用案例区域分布最广的行业。 图源:资本实验室 03小结 区块链分布式、不可篡改、透明性和可追溯性的特性已经广泛应用于金融、供应链、保险等行业领域,但是在司法领域的探索还处于初期阶段。 在传统的司法审判过程中,证据是诉讼中能否胜诉的重要一环,当事人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搜证维权,维权周期长、成本高。而司法区块链智能合约目前能够逐步实现智能立案、智能审批、智能执行,集嵌套部署、信用奖惩、多方协同、司法救济为一体的司法体系,保障链外生成和验证证据的有效性。 区块链技术是对数据存储方式的颠覆性改变,稳定的存证生态和存证制度有利于保障我国的司法环境,提升法院审判效率和能力,进一步增强法院公信力,进而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公平正义。最高人民法院近年来对区块链运用在司法领域的认可,说明司法区块链平台和智慧法院能够解决当前司法审判中的瓶颈和难题。由此看来,司法拥抱科技,顺应时代,是科技焕发司法活力的生动体现。 查看更多 —- 编译者/作者:和联共识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区块链未来将成司法信任的底牌
2022-05-27 和联共识 来源:区块链网络
LOADING...
相关阅读:
- iNFTnews|在元宇宙中以NFT的方式生活我们创造的东西会更多吗2022-05-27
- 前哨|Terra投票通过销毁13亿UST计划2022-05-27
- 金色数藏META|「520最××眼神挑战」投票第四弹2022-05-27
- 观点:将不确定性转变为确定性,区块链改变了我们的经济系统2022-05-26
- 如何设计一个web3数据协作架构?2022-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