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分布科技CEO达鸿飞 本文于《第一财经》首发,如需转载请联系文末媒体人 2022年过半,区块链行业创新似乎陷入瓶颈期;新概念不再层出不穷;过去一年大规模招聘的风景不再,甚至出现了裁员;一些行业从业者对于Web3.0的方向感到迷茫,似乎大公司、大项目已经占据了主要的创新赛道。 其实,这样的事情在过往的新兴行业发展中也很常见,拉长时间看,这只是有前途的行业正常的阶段性波动,并不值得悲观。 基本面也存在周期我们经常听到“周期”这个词,如果把它拆分开,大致可以分为5种周期:政策周期、融资周期、资产价格周期、需求周期和供给周期。 01 政策周期 即监管当局对于一个行业的监管变化周期,有时放开,有时紧缩,根据行业的不同阶段进行调整。只不过在不同的国家,因为经济发展的效率、行业自身特点等等方面的因素,政策周期的频率不同。 02 融资周期 即企业在融资层面,面对的周期性调整,融资周期一部分的诱导因素是政策周期,比如美联储调整货币政策,就会影响到企业的融资成本,出现“美联储宽松则融资容易,美联储紧缩则融资艰难”的情况。 03 资产价格周期 即资产价格的牛熊波动,资产价格的波动比较敏感,也比较频繁。资产价格的波动也会影响到融资周期,因为整个经济体并不完全是贷款融资驱动,比如股票质押融资,就与股票市场的周期密切相关。 04 需求周期 即对于某些产品阶段性需求的波动。影响需求周期的因素纷繁复杂,比如季节因素、农产品的生长周期、节假日因素、居民的收入变动、新产品对于用户的吸引力等等。 05 供给周期 一般是行业的叙事周期、产能扩张/收缩周期。供给周期在大宗商品行业的波动最为明显,也最容易跟踪。比如互联网行业,并不是重资产行业,主要是人力资本投入,所以周期波动跟大的招聘周期关系密切。 以上5个周期波动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交织的,不同周期之间会有相互影响,经济活动的复杂性也体现在这里。 我们常说的基本面周期,主要是需求周期和供给周期的综合,直接反映在一个行业的利润和产能上。 从开办实业来看,原材料的成本、制造环节的工艺和费用优势、有效的销售网络、产品能否很好满足用户需求、员工的创造力、新产品的研发实力、品牌等才是决定企业能够长期存活的关键因素。 在传统制造业行业,基本面周期的核心驱动因素是产能。产能的扩张周期,往往对应着供不应求的市场局面,而一旦产能建成,往往对应着产能过剩的局面。这在产成品标准化程度较高的行业,比如大宗商品行业最为明显。 在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基本面周期的核心驱动因素是创新能力。如何提供差异化的满足用户新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招募到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这类型企业需要面对的问题。 基本面周期的意义之所以存在基本面周期,是因为供给和需求的非连续性。供给侧的产能和创新都不是线性变化的。企业扩张一般在“供不应求”阶段,而行业整体性扩产完成可能又出现产能过剩,随之而来的企业破产又对应着产能出清。 新产能从建设到投产需要时间,创新能力的变化更是如此。硬件设备的升级迭代很快就会导致行业出现洗牌。比如马太效应极强的游戏和智能手机行业,新的游戏设备出现,对于传统游戏设备冲击很大,而依附于新旧设备的游戏也因此兴盛和淘汰。 图源:《50 Years of Gaming History, by Revenue Stream (1970-2020)》 图源:《2021年手机行业研究报告》 需求侧的非连续性,最为显著的就是节日、名人带货效应对于某些消费品的脉冲式需求。这种脉冲式的需求侧变化也存在于科技行业。比如2021年热门应用Clubhouse,在Elon Musk等一众明星带货之下,很快热度上升,但由于该产品缺乏粘性,不可追溯用户社交过往,用户对于Clubhouse产品体验产生厌倦感,它的热度也很快消散。 图源:艾媒商舆情中心《中国月饼消费市场盘点暨2022年月饼新消费趋势调研报告》 图源:《Clubhouse Statistics: Revenue, Users and More (2022)》 供需两侧的非连续性变化是泡沫化趋势的催化剂,所以从长远来看,基本面周期的作用在于去产能、去泡沫、夯实行业发展。 基本面周期有利于去掉不扎实的叙事,让行业从业者专注于更有价值的、更能在中短期内实现的方向。 “互联网电视”概念兴盛于20世纪90年代,受限于当时芯片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内容创作技术等基础设施的助力,直到2015年之后才在主要经济体落地生根,在此期间智能手机行业成为了上述技术的重要推动力。电动汽车早在19世纪就已经出现,但真正出现产业化、规模化,是由在百年之后的特斯拉公司引领,在此期间燃油车行业高速发展,孕育出了流水生产线、高强度车体、高能量密度电池等有助于电动汽车发展的技术。VR眼镜的雏形出现在20世纪中期,但直到最近几年相关成像技术、芯片技术、云计算能力才有将VR产业化的可能性,在此期间由个人电脑行业出现,助力芯片等行业迅速发展。可见,一些叙事虽然有可能落地,但从概念成行到最终落地,需要其他技术协同发展,需要较长的发展路径。 图源:Wikipedia 基本面周期有利于筛选无法满足行业长期发展方向的从业者。基本面的上升周期会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有吸引力的薪资水平,吸引更多人才流入。这种情况近10年的互联网行业屡见不鲜,但在上升周期内进入的新从业者,一部分并不具备能陪伴行业成长的能力,对于行业的理解可能也不够深刻。那么,当基本面周期出现调整的时候,自然会有一批从业者会因为行业不再那么景气而离开。 基本面周期有利于引导资本调整投入规模和方向。在产能、创新能力和人员出现调整的时候,自然地,资本投入的规模和方向也会随之调整。削减未被验证的研发投入,终止无法在中短期内实现合理投入产出比的建设工程,将资本投入到更有价值的研发和产能中去。 基本面周期进入调整阶段,虽然短期内会引发行业阵痛,但能把资源更有效地利用起来,有利于行业发展行稳致远。 区块链行业的基本面周期回顾历史,区块链行业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不论是基础设施还是应用层都经历了几轮周期。 区块链基础设施到目前为止经历了4个大周期。第一个周期是2008-2012年,在此期间主要针对比特币的功能进行扩展;第二个周期是2013-2016年,以太坊的出现让智能合约成为可能,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场景有了突破;第三个周期是2017-2018年,当时针对工作量证明(POW)、权益证明(POS)等区块链的共识机制产生了争论;第四个阶段是2019年至今,呈现出侧链、公有链、Layer2(链下扩展性解决方案的总称)等“百花齐放”的态势。 区块链应用层经历了3个大周期。第一个周期是2010-2016年,当时游戏和艺术行业利用区块链“不可篡改”的优势在资产确权方面进行尝试;第二个周期是2017-2019年,当时很多行业从业者认为“万物皆可智能合约化”;第三个周期是2020年至今,链游、生成艺术、元宇宙等细分领域蓬勃发展,传统行业例如体育、娱乐也开始利用区块链技术迸发出新的活力。 图源:分布科技 短短十几年时间,区块链行业的基本面出现了如此高频的周期性变化,对于行业从业者来说是巨大的挑战。虽然现在我们看到围绕区块链技术的Web3.0、元宇宙等叙事不断迸发,资本和各行各业人才也在快速涌入这个行业,但仍在早期的区块链行业必然还要经历多轮周期的挑战才能成熟。 如何应对基本面周期4个方法能有效帮助行业从业者穿越基本面周期。 首先,忽略市场和新闻噪音,这一点至关重要。一个行业基本面在上升周期时,往往会叠加其他4个周期中扩张阶段。新闻媒体也会抓住这样的热点,对行业创新领域、优秀从业者、造富效应进行大规模报道。当行业基本面进入调整周期时,反向负面的报道也会随之出现,如质疑行业发展空间、技术应用领域的创新性、产品落地的周期、产能过剩等。在进入调整周期之后,如何静心做好项目,细细思考创业方向至关重要,屏蔽外界对于情绪的影响才能做到更有价值的深度思考。 其次,多关注行业资深从业者的创业方向、创业想法。一部分资深从业者具有看到未来的眼光,这一点在很多行业都被验证过。从这些人中的访谈、文章、论文中,有更大概率找到一些能在未来落地的创业想法,能少走一些冤枉路。 第三,多与自己的目标用户群体交流,了解用户需求与自己业务方向的匹配程度。具有真实用户需求的创新在基本面调整周期中更有可能存活下来。这个时候加强与用户的沟通,扩宽与用户联系的渠道,多聆听用户对于产品的建议,能够帮助创业者更好地打磨好项目。 最后,可能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一定要了解自身禀赋,调整自己参与行业发展的方向。自身是否能适应快速变化的行业,目前工作的内容是否能发挥自身的特长,未来想持续深耕的领域能不能与当前的创业、工作方向保持一致。在基本面上升周期,很多人会忽视这些问题,在调整周期,反而有充足的时间来思考。将自身所长与从业方向调整到最合适的状态,才能保持足够的热情,成为行业的建设者,也最有可能享受到行业在下一轮周期中的发展红利。 历经几轮周期,我深知基本面调整周期对于从业者的考验,希望上面建议能给那些愿意长期投身、建设一个行业的从业者及创业者一些有价值的帮助。 分布科技分析师李韵对此文亦有贡献。 —- 编译者/作者:达鸿飞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穿越周期,才能行稳致远
2022-07-04 达鸿飞 来源:区块链网络
LOADING...
相关阅读:
- 美国科技新闻聚合网站 Techmeme 正为其 NFT 新板块招聘人才2022-06-23
- 国美涉足元宇宙:定为最重要战略,已招揽人才成立项目组2022-06-22
- 虚拟人乱战,技术才是王道2022-06-06
- 调整周期不可逆历史总在换装重演2022-05-24
- 厦门“元宇宙产业人才基地”揭牌2022-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