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当前位置: 玩币族首页 > 行情分析 > 比特币的货币学语境(一) ——从传统经济学理论中寻找依据

比特币的货币学语境(一) ——从传统经济学理论中寻找依据

2014-08-11 沙钱 来源:巴比特

  比特币诞生至今短短五年多来,在随着其声名鹊起的同时,也经历了种种磨难起落,更伴随着不同立场和不同思维角度的巨大争议。在这其中,毋庸回避的是,大多数经济学家对比特币数字货币这一金融领域新现象并不持积极态度。实际上经济学界的沉默冷对方式,有着很深的学术背景和现实因素(暂且不论),并不意味着学者们真的不感兴趣,更不意味着数字货币这种看似横空出世的“异种”没有理论基础,即便传统和主流货币学理论的既有成果,也能在很大程度上佐证数字货币存在的合理性。

bitcoin_by_kabar6hd-d7a213e副本

  哈耶克竞争货币理论最接近比特币的本质

  数字货币业界多把哈耶克的理论当作比特币存在最好的经济学理论根据,日前就有作者在巴比特上发表了关于哈耶克竞争货币理论与比特币形成理论契合的论述文章。长期以来实际上哈耶克所代表的经济学领域的新自由主义思潮,只是在最近二十年开始逐渐占据经济学界的主流地位, 尽管生前已有很高声誉,但哈耶克真正得到推崇是在他去世以后,他最著名的著作是《货币理论和经济周期理论》、《资本纯理论》、《通向奴役的道路》等,尤其是《通向奴役之路》的影响,远远超出了经济学界,在中国也有广泛的影响,在自由主义思想阵营中位居经典地位。比特币界引述最多的《货币的非国家化》一书,是哈耶克晚期专门为阐述竞争货币写的,全书只有七万多字,是对其系统理论的一个补充,并非是其主要著作,在理论构思和叙述铺展上,本无法与其其他经典著述相比,但因其在货币主张上近乎极端,所以仍在学界有很高关注度。

  《货币的非国家化》一书是有写作背景的,当时正是欧洲货币一体化开始酝酿讨论的时期,哈耶克在这本书里提出的主张,实际上是对欧洲货币一体化的一项另类建议。

  首先,哈耶克批评了政府对货币发行的垄断权,认为基于政府作为利益主体的存在,政府从垄断货币发行中获取利益,因此,政府天然不具备发行货币的内约束机制(注意,这在另一语境中就是指的软约束机制,预算软约束也被认为是传统社会主义体制的一大特征)。也就是说,政府一方面承担促进增长和就业的责任,进而习惯运营货币和财政政策手段,提高财政收入的冲动,又使其倾向于扩大货币发行的数量,导致经济动荡的风险增大,如此,现代经济总是处于恶性循环,纸币无一例外地长期贬值便是有力例证。这实际上等于在说,政府为了业已存在的利益冲动,扭曲了货币的本来定位。他认为货币的主要功能就在于它的交换媒介的作用,具体包括购买、储备、延期支付和作为可靠结算单位的功能,只要具有通用性,人们普遍接受其作为交换手段,就成为货币,因此,无论是谁提供了货币,只要具备通用性和兑换的便利性,并满足通货的内在要求,保持币值的相对稳定,实际上货币发行的多元化便就是可行的。于是哈耶克认为,私人银行发行私营货币是有利的,因为私人银行可以承担的责任和维护货币信誉的要求,使其具有货币发行的内约束机制,正好符合经济对货币的客观要求。他主张完全打开国家之间的货币管制,实现银行的贸易自由化,允许一个国家内多种货币的自由流通,这样会达成间接限制货币发行的滥发行为;既然如此,一个国家可以流通多种货币,逻辑上便可设想多种货币发行主体来发行多种货币,进而挑战货币发行的政府垄断。哈耶克论证了私营货币竞争状态下的货币运行问题,最终得出私营货币将克服政府垄断下发行的法币的结论。

  在此,我们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是,第一,哈耶克的理论是从批评政府垄断货币发行权开始的,批评点有两个,一是政府有利益诉求,二是垄断本身导致“软约束”,而实际上批评重点是后者,因为在他的私人银行竞争货币发行体系中,“所有这些人都是因为要求得到更多的货币才要求自由发行货币的。”,因此。利益诉求不是问题,问题是不能垄断发行。也就是说,排除垄断权的多元货币必是竞争货币,竞争货币时代必是多元货币;第二,哈耶克实际已经开启了在货币发行环节上的泛主体性进程,尽管无法想象在他那个时代的比特币非中心化的无主体性,但在逻辑上哈耶克从私人银行发行主体出发,本质上也不排除包括政府在内的其他发行主体;第三,货币的供求关系的平衡将凭借各个发行主体之间的利益诉求的权衡,即通过利益制衡实现硬约束,并完全通过市场调节来实现。

  如此,在货币定位、货币发行的非垄断化等问题上,哈耶克都可以为比特币辩护,与此同时我们必须看到,即便在泛主体性主张上,私人银行体制仍然保留着明确利益诉求的主体性和中心化,也就是说,哈耶克的竞争货币不等于比特币,这在表面上看来是无法逾越的时代差异,但在货币性质上存在本质不同;更重要的是,哈耶克主张的多元竞争货币,在理念上与其有些形态化的思想体系一脉相承,根本上排斥单一垄断的非市场化机制,无论垄断权利来自政府还是非政府机构,因此,哈耶克的理论实际上并不能支持比特币的“一统天下”的臆想,也断然不会支持这种主张。

  实际上数字货币作为已经存在的货币现象,并不总是只能在自由主义主张中寻找到理论依据,可能被较少提及的经济学圭臬凯恩斯的某些基础性观点,尤其是关于货币本质的论述中,就已经契合了数字货币的性质。

  凯恩斯的货币购买力理论能包容比特币

  凯恩斯是当地宏观经济学的开山鼻祖,他与佛洛依德和爱因斯坦一起被推崇为二十世纪人类三大思想巨人,他的学术主张为三十年代罗斯福新政和战后大部分西方国家的经济政策提供了依据,被认为是战后西方世界经济繁荣的政策“创造者”。

  在凯恩斯的货币理论当中,有一个“独创”的计算货币的概念,并且被他认为是“货币理论中的原始概念”,计算货币之下分为货币本体和债务凭证两类,前者产生国家货币,后者产生银行货币;国家货币可以是金属货币等商品货币,也可通过国家法律规定“代表性货币”,如纸币,银行货币随即应用代表性货币,并使其属性变成法令货币和管理货币,而银行货币自身产生银行信用货币。因此,实际上正是这个计算货币概念导引出了现代货币体系的全部分类,并勾勒出了凯恩斯对货币本质的认识。

  实际上更值得关注的是凯恩斯的货币购买力理论和货币需求理论。他认为,存储货币的目的在于货币的购买力,也就是说,货币本身的价值不是目的,而货币的购买力并非完全由货币数量论讲的货币数量与一般物价水平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说明,而是由货币能够购买的商品和劳务按其作为消费对象的重要性加权后来衡量的,也就是与以此理念形成的消费指数相关;他认为人们持有货币出于四个动机,准备购买而持币的“所得动机”、企业营收之间经营活动的“营业动机”、预防意外的“预防动机”和货币价格变动形成的“投机动机”,因此,对货币的需求也可归为交易需求和资产需求两个部分,货币交易需求与货币所得正相关,资产需求与是市场利率反相关,这就是被后来广泛接受和应用的货币需求与利率之间的关系的理论。加入了通货膨胀理论和储蓄理论之后,凯恩斯的货币理论的主要结论便成为:货币本身有无价值无关紧要,尤其是纸币本身没有任何价值,货币的价值就是它的购买力,而购买力由物价指数衡量,影响购买力的因素是多重的,工资、利息、储蓄等基本要素都影响物价,基于财政赤字增发货币对物价指数的影响是双重的,除对物价上升有直接刺激作用外,也对增加生产供给、进而降低物价有刺激作用,因此,中央银行调节货币政策的运用对刺激经济增长是有效的。据此,凯恩斯的货币理论和货币政策主张,实际上是后来各国政府货币干预政策的理论基础,并在多国经济政策实践中获得了证明。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凯恩斯区分了与价格有关的“名义的经济”和与资源有关的“实际的经济”,因此,有学者认为正是凯恩斯开创了虚拟经济研究的全新领域,并进而认为被凯恩斯认定的没有客观本位的货币,就是虚拟货币。这是第一次将传统经济理论引入虚拟经济领域,也是第一次将传统货币理论给虚拟货币定位。尽管凯恩斯这里描述的虚拟经济和虚拟货币均与现在的概念不同,但它把类似于现在讲的实体经济与衍生的名义经济的区隔,实际上在理论上揭示了金融衍生经济的包容性,只要账务体系上能明确计算关联性,数字货币及其带来的经济活动,都不是不可想象的。

  在这里,我们还能明确看到,即便是主张国家干预的凯恩斯,都不把货币的价值认定当作是主要问题,他所强调的货币购买力和对货币需求产生的动因,实际都强调了货币的实际应用价值,这既为政府的纸币发行作了开脱,也为货币定位范围留下了巨大空间。因此,那些极力维护国家货币主权的护道者指责比特币没有价值的说法,在他们的老祖宗面前也是说不通的。

  经济学方法和语境能实现对比特币的研究

  我们列举经济学史上两位对立主张的大家的学说,都有为数字货币“站台”的依据,实际上传统经济学理论上能佐证数字货币成立的理论,远远不止这些。例如:

  新剑桥学派首次把政府对货币的需求、即政府的“需求扩展动机”列入货币需求的基本动机之一。按照这一说法,现代经济当中货币需求包含了政府扩展的内生因素,是现代货币的特征之一;反过来说,如不能满足这个条件,货币的意义便不是完整的,当然,目前数字货币不能满足这一条件。但是“需求扩展动机”一旦去掉了政府主体概念,那么我们就可以认定像互联网这一“增长出来”的经济领域,借助于传统市场结构,就会产生内生的货币“需求扩展动机“,这种动机既可能来自厂商主体,也可以来自政府,当政府无法提供适应互联网结构的货币拓展时,数字货币的产生、存在和发展,便自然成为合理现象。新古典综合学派为了给政府货币政策背书,将货币定义扩展为“可以作为普遍接受的交换媒介或支付手段的任何东西”,将传统纸币的基础和前提完全剔除,按照这一定义,货币就包容了数字货币。

  除了传统经济学的既有成果之外,近期经济学界对互联网时代的虚拟货币问题所作的一些实证性分析,也有引人瞩目的成果,虽说这些成果不能直接证明数字货币的合理性,但这些研究都实现了在经济学方法和语境之下对数字货币的研究,其中中国人民大学的贝多广、罗煜在他们的《补充性货币的理论、最新发展及对法定货币的挑战》一文具有代表性。他们在这篇论文中直接提出了一些对数字货币的研究观点,他们认为补充性货币反映了社会对国家滥发货币的不满,是社会追求经济自由和社会公正的提现,也是社区或特定地区追求自区域贸易公正发展的尝试;同时他们也提出了补充性货币对现有金融体系产生的影响,特别是提到了基于金融创新下的具有很高流动性的金融资产,可能通过跨越金融市场成为实体交易的结算工具,从而真正具有货币属性。

  总之,现有的经济学研究和以往学术成果,都存在对数字货币现象的支持依据,这些理论依据成为回击对比特币的廉价攻击的理论武器已经足够,但经济学的研究角度和立场,与目前比特币业界的立场思路有很大不同,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数字货币跨越政府主权取代现有法币颠覆现有货币秩序的主张和预期,都不能在经济学理论中获得支持,而更重要的是,数字货币业界还没有真的形成在经济学理论既有成果中获得未来发展启示的氛围,这也许需要更长的时间。

—-

文章来源:http://www.8btc.com/search-for-evidence

原文链接:http://weibo.com/p/1001603742399384941170

原文作者:无

编译者/作者:沙钱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