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对人民银行 DC/EP 的分析分 5 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根据从公开渠道获得的 DC/EP 信息,梳理 DC/EP 核心特征,推测 DC/EP 设计。第二部分分析「断直连」前后的第三方支付。因为要理解 DC/EP,最好将其与「断直连」前后的第三方支付作对比。第三部分分析 DC/EP 对支付的影响。第四部分分析 DC/EP 对货币的影响。第五部分分析私营企业参与 DC/EP 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推广的机会。 本文认为,人民银行 DC/EP 应该是全球范围内最具可实施性的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CBDC)方案。具体结论如下: · DC/EP 没有像 Libra 那样用到真正的区块链,而是可能使用基于 UTXO(Unspent Transaction Output,未花费的交易支出)模式的中心化账本,但仍属于 Token 范式。这个中心化账本体现为中央银行维护的数字货币发行登记系统,不需要跑共识算法,不会受制于区块链的性能瓶颈。区块链可能用于数字货币的确权登记,居于辅助地位。 · 用户需要使用 DC/EP 钱包。钱包的核心是一对公钥和私钥。公钥也是地址,地址里面存放人民币数字凭证。这个数字凭证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区块链内 Token,但在很多关键特征上与 Token 一致,并且基于 100% 人民币准备金发行。用户通过钱包私钥可以发起地址间转账交易。转账交易由中央银行直接记录在中心化账本中。DC/EP 以此实现账户松耦合方式投放和可控匿名。 · 尽管 DC/EP 属于货币工具,「断直连」后第三方支付主要是支付工具,但两者有很多相似之处。如果 DC/EP 在技术效率和商业拓展上做得足够好,站在用户角度,DC/EP 与「断直连」后第三方支付可以带来同样体验。因此,DC/EP 与「断直连」后第三方支付在应用有相互替代关系。 · DC/EP 会对 M2 造成紧缩效应,而 M2 紧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银行体系收缩。数字货币不付息,人民银行没有用 DC/EP 完全替代现金的计划,所以 DC/EP 不会构成新的货币政策工具。DC/EP 对中央银行监控资金流向以及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和反逃漏税等方面监管具有很强政策含义。因此,DC/EP 的监管功能超过货币政策功能。 · DC/EP 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基于数字货币的跨境支付。尽管包括 DC/EP 在内的跨境支付能促进人民币国际化,但跨境支付只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人民币国际化离不开一系列制度安排。 · 在 DC/EP 中,人民银行不太可能向私营机构开放资产负债表,私营机构参与数字货币发行的机会不大。换言之,私营机构不太可能通过直接向人民银行交纳备付金来换取数字货币。 · 如果 DC/EP 钱包所依托的公私钥应用在普及程度、用户体验和私钥安全管理等方面没有显著提升,将会出现专门的数字货币托管和支付机构。这是私营机构参与 DC/EP 的主要机会。数字货币托管和支付机构将充分整合目前第三方支付机构建立的收单系统。 DC/EP 简介
对 DC/EP 设计的推测 对 DC/EP 设计的推测如下: DC/EP 使用了基于 UTXO 模式的中心化账本。这个中心化账本体现为数字货币发行登记系统,由中央银行维护。中心化账本可以通过哈希函数和默克树组织起来,但因为由中央银行维护,是否这样做差别不大。中央银行的信用显著高于商业银行和其他私营机构,没必要在 DC/EP 中引入区块链代表的分布式信任机制,所以 DC/EP 使用中心化账本是有道理的。当然,也可以把基于 UTXO 模式的中心化账本视为一种「退化」的区块链(或只有一个节点的区块链)。 DC/EP 钱包。用户需要使用 DC/EP 钱包,钱包的核心是一对公钥和私钥。公钥也是地址,地址里面存放人民币的数字凭证。这个数字凭证基于 100% 人民币准备金发行。用户可以看到其他用户的地址,但不一定知道地址所有者的身份。中央银行通过管理的数字货币登记中心,知道地址与用户身份之间的对应关系,但不一定是强实名制。 DC/EP 交易。用户通过钱包私钥,可以发起地址间转账交易。DC/EP 转账交易不是像公链内 Token 交易那样,先广播到点对点网络中,再由矿工打包进区块并运行共识算法,而是由中央银行直接记录在中心化账本中。 「断直连」前后的第三方支付 这一部分对「断直连」前后第三方支付的分析将综合资金流向分析和资产负债表分析两种视角。前者比较直观,后者更为严谨,形成了很好的补充。 「断直连」前第三方支付
图 2 给出了「断直连」前第三方支付中有关各方的资产负债表及它们在充值、提现和转账等场景下的变化。为简便起见,假设有两个用户,他们使用同一个存款银行和同一个第三方支付机构。当然,也可以假设这两个用户使用不同存款银行和不同第三方支付机构。这样分析起来会复杂一些,但核心逻辑不变。为便于理解,将备付金视为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资产,将用户余额视为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负债。后文对「断直连」后第三方支付以及 DC/EP 的分析采用同样假设和视角。 用户在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充值和提现时(图 2 中间,用户 1 充值 A1,用户 2 充值 A2;如果 A1 或 A2 小于 0,则表示提现),他们在商业银行的存款和(以第三方支付机构名义存放的)备付金相互转换,这个转换发生在商业银行负债方内部。用户之间转账或支付(图 2 右边,用户 1 付 B 给用户 2;如果 B 小于 0,则表示用户 2 付钱给用户 1),会引发它们在第三方支付机构余额的调整。 「断直连」后第三方支付
图 4 给出了「断直连」后第三方支付中的资金流向。与图 1 一样,用户在第三方支付机构充值和提现涉及的法定货币实际上是他们在商业银行的存款。但为简便起见,图 4 没有呈现商业银行以及它们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 图 5 给出了「断直连」后第三方支付中有关各方的资产负债表及它们在充值和提现等场景下的变化,其中 drr(Deposit Reserve Ratio 的缩写)表示存款准备金率。图 5 右边显示了用户 1 充值 A 的场景(如果 A 小于 0,则表示提现)。转账场景类似于图 2 右边,不再重复。 DC/EP 对支付的影响 这一部分对 DC/EP 的分析与第二部分类似,也是综合使用资金流向分析和资产负债表分析。 图 6 给出 DC/EP 中的资金流向: 图 7 给出 DC/EP 有关各方的资产负债表及它们在数字货币发行/回笼和存/取等场景下的变化,其中 drr 表示存款准备金率。图 7 中间表示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发行数量为 A 的数字货币的场景,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减少 A(A 小于 0 表示回笼)。图 7 右边表示用户向商业银行取出数量为 B 的数字货币的场景,用户在商业银行的存款减少 B(B 小于 0 表示存回数字货币)。
从图 4 vs 图 6 以及图 5 vs 图 7 可以看出 DC/EP 与「断直连」后第三方支付存在很多相似之处(表 1)。表 1 在分析用户存/取数字货币对中央银行的影响时,合并考虑了与之有关的数字货币回笼/发行操作。 表 1 说明,DC/EP 在一定意义上与「断直连」后第三方支付存在同构关系(表 2)。如果 DC/EP 在技术效率和商业拓展上做得足够好,站在用户角度,DC/EP 与「断直连」后的第三方支付理论上应该带来同样体验。这说明,对用户而言,DC/EP 与「断直连」后的第三方支付在应用中存在相互替代关系。 此外,DC/EP 与「断直连」后第三方支付之间还存在以下相同点:
DC/EP 对货币的影响 这一部分从两个角度分析 DC/EP 对货币的影响:一是 DC/EP 的货币政策意义,二是 DC/EP 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 DC/EP 的货币政策含义
作为对比,表 4 给出了「断直连」后第三方支付中,用户充值对货币供应的影响:用户充值 1 元,M0 增加 1-drr 元,M2 减少 1 元。 表 3 和表 4 除揭示 DC/EP 与「断直连」后第三方支付的一个关键差异以外,还说明:
。 DC/EP 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 以上跨境支付都基于银行账户。为此,境外银行需要有人民币业务,境外企业和个人需要开设人民币存款账户。而 DC/EP 只需要使用者拥有 DC/EP 钱包,这个要求比开设人民币存款账户低得多。数字人民币交易天然是跨国境的,DC/EP 能有效扩大人民币在境外的使用范围。在这一点上,DC/EP 与 Libra 有类似逻辑。 尽管包括 DC/EP 在内的跨境支付能促进人民币国际化,但跨境支付只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人民币国际化离不开一系列制度安排。货币国际化有 3 个维度:贸易结算货币、投资货币和储备货币。国际化货币应该满足:1. 可自由兑换;2. 币值稳定,对内体现为通胀率低,对外体现为汇率稳定;3. 依托深广的跨境贸易场景;4. 在境外接受程度高;5. 境内金融市场成熟且开放度高;6. 境内法律环境完善,特别在产权保护方面。这些要求超过了跨境支付范畴。 私营企业参与 DC/EP 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推广的机会 根据人民银行表态,数字货币在技术标准和应用规范做好的基础上,支付路径、支付条件以及之上的商业应用要尽可能交给市场来做。 私营机构参与数字货币发行的机会应该不大。人民银行已明确,数字货币遵循传统的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二元模式运行框架。这样,人民银行就不可能在 DC/EP 中向私营机构开放资产负债表,私营机构通过向人民银行交纳备付金而换取数字货币的可能性很小。需要看到,在「断直连」后第三方支付中,人民银行向第三方支付机构开放资产负债表,备付金集中存放中央银行,都是特殊的行业和监管背景下的产物,而且这对货币供应和货币乘数产生了复杂影响。 如果 DC/EP 钱包依托的公私钥应用在普及程度、用户体验和私钥安全管理等方面没有显著提升,那么数字货币托管的地位将非常重要,并将与数字货币支付相融合。这应该是私营机构参与 DC/EP 的主要机会,可能出现专门的数字货币托管和支付机构(图 10)。用户将数字货币充值到数字货币托管和支付机构的地址后,获得数字货币托管和支付机构授予的托管凭证(类似于支付账户余额或 IOU 概念)。用户之间通过 IOU 进行转账交易,而 IOU 转账交易可以与第三方支付的收单环节充分融合。 *本文为万向区块链、PlatON首席经济学家邹传伟,为财新专栏撰写的文章。转载自财新网。 —- 编译者/作者:区块律动BlockBeat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对人民银行 DC/EP 的初步分析
2019-11-03 区块律动BlockBeat 来源:区块链网络
LOADING...
相关阅读:
- 日本银行(BoJ)任命其高级经济学家为监督数字日元的新负责人2020-07-31
- 报告称,科技公司的反托拉斯问题在新的“冷战”的两面都爆发2020-07-31
- 央行DCEP又有新动作,股市先反应,币圈呢?2020-07-31
- 区块脉动|央行下发首个区块链金融应用规范“区块链+金融”有望增速2020-07-31
- 央行发文,首个区块链金融应用评估规则出炉2020-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