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去找禅师倾诉:我对第一个女友百依百顺,她说我没主见,分手了。禅师摸了摸头。青年接着说:我对第二个女友一心一意,在她面前表现很优秀,她说我人太好,她不放心,又分手了。禅师又摸了摸头。青年问:禅师你是要我自己用脑子想想吗?禅师怒道:我的意思是我是个光头和尚,感情我懂个毛呀! 不懂不投。这恐怕是投资领域被误解得最深的名言之一。 作为价值投资领域的灯塔,巴菲特的能力圈概念为众人周知。所谓能力圈,即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寻找最优质的投资标的。简单地说,就是不懂不投,不熟不买。 所以,巴菲特喜爱的股票都是类似可口可乐、吉利、华盛顿邮报、喜诗糖果等传统行业的百年老店。其特点就是基本面容易了解,易于把握。而且,这些公司往往是他很久之前就熟悉的行业。如,他6岁就卖过可口可乐,13岁就做了三年报童送了三年华盛顿邮报。 与对保险和消费品公司的偏爱相对应的,则是他对科技股的排斥。最出名的就是在90年代后期的互联网大牛市,巴菲特坚持能力圈原则,没有投资任何一家公司。于是,他完美地错过了这波牛市。在1999年,他的盈利只有百分之零点五,而同期股市大涨百分之二十一。那时,巴菲特还被嘲笑落伍了。 结果大家都知道了。2000年开始,互联网泡沫破裂,美国网络科技股连跌三年,跌幅超过一半,而同期巴菲特却逆势盈利了百分之十。不懂不投的能力圈概念,由此深入人心。 不出意料的是,这几年火爆的区块链,也被巴菲特划分为能力圈之外的另类投资。不仅如此,老巴一有机会就diss比特币,称比特币为老鼠药的平方,参与进来炒作的人都是由于错失恐惧而参与的庞氏骗局,最终不会有好下场。 有意思的是,作为国内区块链的先行者和布道者,李笑来老师也坚信对投资者最正确的建议就是:不懂的就不要买。并于2017年7月2日在其公众号上撰文《这也许是史上最中肯的投资建议》进行阐述。 在文中,他如此说道: 我知道我的愚蠢并不会因为自己手中的资产增值而自动减少。……这期间,我见过太多太多的人把自己的智商挂接到资产价格上面,涨了就以为自己更聪明了…… 跌了呢?跌了就不敢相信自己更愚蠢了,于是开始失态,要么大喊理想信仰,要么破口大骂或者干脆胡言乱语…… 那么,愚蠢程度会因为什么而减少呢?七年的经验让我得出这么一个简单的结论: 逐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投资的资产 我买入过很多我自己并不了解的资产 —— 甚至,包括比特币最初也是其中一个。……于是,我并不担心我自己买入的那一瞬间我是否了解那个资产,我所担心的是,买入之后的一个时限里,我能不能通过学习研究最终做到比绝大多数人都更了解那个资产? 比特币也一样,当年我买入的动作都持续两三个月了,我才把它的白皮书精读完毕。不过,好处在于,真正的理解就是所谓的“定心丸”。有没有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发现自己还不能理解的资产呢?有!有很多,并且,无一例外地,要么是我主动放弃了,要么是我被外界影响了,总而言之的结果就是要么赔钱了,要么没赚到…… 不懂的就不要买?—— 这可能是对所有投资者的最优质建议,不仅是我自己坚信的正确答案,也是人们听到之后也不觉得是敷衍的答案,事实上也的确一点敷衍都没有。 如果你买入了你自己并不懂的东西,它跌了你会害怕,它涨了你还会害怕 —— 以后你必然有所体会的…… 毋容置疑,恐惧是最折损人生幸福感的情绪。你买入了你自己并不懂的东西,它跌了,你损失惨重,它涨了呢?别天真了,别以为它涨了你就自动“升仙”了……牛市里也有很多赔钱的主,你信不信?不信的话,只是你没见过而已。 相信看到这里,你也赞同不懂不投这个观点。事实上,直到现在,我也依然赞同这个观点。 那么,你知道了不懂不投,接下来要怎么做呢? 当然是拓展自己的能力圈,逐步加深自己对投资的资产的了解。笑来老师就是这么做的。 但是,当我们也在这么做的时候,前面已经有一个大坑在等着我们了。 戴维·爱泼斯坦的《范围》这本书里面提过一项有意思的研究。2012年,悉尼大学的Dan Lovallo教授组织了一个实验。他们邀请了一些来自大投资公司的投资家,让他们评估一下自己手头正在进行的项目,然后在最后的时候再估算一下,这笔投资的最终回报率是多少。 接着,研究者又让他们看看有没有跟这些项目是类似的、但是别人做的项目,然后评估一下那些项目的回报率大概有多少。 结果让人大吃一惊:这些大投资公司的投资家,对自己项目的预期回报率,比类似项目的预期回报率平均高了50%。 当然,我们可以说,这是因为投资者都是过度自信的。但是,你要知道,这些人可是投资公司的投资家啊,不是一般的投资者。他们整天干的事情就是评估项目。即使是他们,连公平评估项目回报预期都做不到! 这个大坑,就是自己看自己,用的是内部视角(inside view),内部视角看到的信息越多,我们的判断就会越极端。 基于不懂不投的原则。我们在投资一个项目之前,要去了解这个项目的信息。 我们会看团队组成有没有大咖,他们之前的经历如何;会看技术上有没有创新,有没有可行性;市场潜力够不够大,有没有想象空间;项目发展路线图可行不可行;有没有资金拉盘;团队的营销做得怎样;社群氛围热闹不热闹…… 你了解的信息越多,在其中浸淫得越久,你就会越相信这事情能成。你开始会自动脑补很多信息,项目存在的各种缺陷也在脑补中被轻松解决了。总之,信息越多,接触得越久,成功的画面越鲜活,越相信事情会按你预计的方向发展。 处在这种状态中,有一个直观表现就是:你见不得别人说这个项目的坏话。在社群聊天里面,你会不自觉地维护这个项目。与此同时,你对类似的项目却很少花时间精力去了解。 然后,你觉得你看懂了这个项目。开始进行投资。而且,随着仓位的增加,你对这个币产生了越来越深的感情。然后动不动就是,拿着不动,五年后再看。 基于现在目前区块链行业基础设施尚不完善,导致许多项目的可用性极差。别说五年,就算一两年时间,曾经市值排名前二十的币大部分都出局了。拿着不动,五年后再看,极大可能性就是拿着归零。 于是,极具戏剧性的一面出现了。在市场上经历过一两轮牛熊的人,在回顾的时候往往发现: 让自己赚得最多亏得最少的币,往往是那些自己不怎么看好炒作一把就跑的山寨币;而让自己亏得狠的,往往是那些自己【自认为】的价值币。 对于那些博短的小币,本身入场的时候就是想赚个快钱,赚一把就走,对于风险极其敏感。略有风吹草动就跑了。而反倒是花了大时间研究,自己深信的价值币。反而因为信息量太充足,自我欺骗的理由也因此特别多,风控做得极其薄弱,在趋势明确变坏的情况下,还能靠不断的自我催眠硬抗巨额损失,直至归零。 这时候,矛盾就来了。不懂不投,需要我们去了解我们投资的资产。而在了解的过程中,又容易陷入内部视角而引发极端判断。这怎么破? 答案是:将决策更多建立在外部视角上,用行业的平均水平来判断。最好的外部视角,就是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的基础概率(base rate)。 币圈有不同的赛道,如交易所、匿名币、社交通讯、游戏等等,不同的赛道的基础概率是不一样的。你得首先对赛道的基础概率有个初步的判断。这些数据是可以通过一些行业研究分析的报告可以获得的。虽然这些数据不一定精准,也有些主观,但还是可以获得一个大致的判断。 基于基础概率做出来的判断,往往更接近现实。就拿高考来说,清华和北大的往年的分数线和录取比例你是可以查到的。某个学校历年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有多少人,平时在学校排名前几。这些数据也是可以了解的。这些就是基础概率。你判断这个学校某个学生能不能上清华北大,只需要看看他平时在学校的排名是多少,就大致会有个判断。 而至于这个学生努力不努力、学习计划是否科学、精力如何、是否聪明、老师水平高不高,并不是判断的重要依据。如果这个学生就是你亲戚家的小孩,你经常和他接触,上述优点,让会你觉得这孩子考虑清华北大的概率比较高。但是,你不知道的是,那些能考上清华北大的孩子,又有哪个不是聪明又努力的呢?考清华北大本身就是一群聪明又努力的孩子之间的竞争。 回到币圈投资,你特别看好的某个项目,所谓的团队、技术、资金、营销等方面的优势。你怎么知道别的项目没有呢? 为了打破内部视角引发的极端判断,我们得了解基础概率,即行业的平均水平如何。同时,在判断项目时,不能只盯着一个项目看,而是要同时看很多的项目。比如,如果你认为币圈的交易所是一个不错的赛道,这时候,你应该把国内国外的几十个交易所看一遍。 谈到这里,你会发现,这个套路操作下来,对于普通投资者太不友好了。你得对赛道有行业研究,同时,你还要赛道中对几十个项目进行横向研究和评判,辨别信息真伪。这对于专业、时间、资源、人脉等要求都特别高,是专业的投资机构才能干的活。 不懂不投,为此要逐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资产。笑来老师这个无比真诚的建议,最适合的,其实是他自己。因为他是职业的投资者,也有自己的投资机构,有技术有资源有人脉。而且,作为行业的先行者,早已进入了无人区,想往前一步,都没有领路人,只能靠自己去摸索和判断。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基于不懂不投,要做的不是拓展自己的能力圈,更关键的,其实是定义清楚自己能力的边界。 直白地说,不懂不投。你要做的不是让自己弄懂,而是搞清楚,那些是自己不懂的。 “对你的能力圈来说,最重要的不是能力圈的范围大小,而是你如何能够确定能力圈的边界所在。如果你知道了能力圈的边界所在,你将比那些能力圈虽然比你大5倍却不知道边界所在的人要富有得多”。——巴菲特 定义能力圈的边界,而不是拓展自己的能力圈,这才是普通投资者对于”不懂不投“的正确操作方式。 我对于自己能力圈的边界的界定,可供大家参考。 经过很长时间的探索和自我反省。我承认以下内容是我做不到也弄不懂的。 1、我对技术并不懂,钻研起来也很吃力。区块链的许多技术知识,即使是行业基础知识如图灵完备、公钥私钥、硬分叉软分叉、侧链跨链、POW、POS、多重签名、点对点……我也是一知半解,认知水平也仅仅停留在众多的科普文章中。但正如和菜头所说,要理解太阳,就得理解核聚变。老是停留在太阳就像火球,像汤圆,像烤白薯这样的比喻中,是没有办法理解太阳的。 2、我没有办法对项目进行尽调。股票上市,都会先由证监会筛选一道,虽然不能保证项目优质,但至少避开了绝大多数的坑。而在币圈,PPT融资之所以能大行其道,就是相应的监督审查机制还不完善。要投到好的项目,只能自己去进行尽调审查。我不得不承认,我没有相应的人脉资源和专业能力。 3、区块链投资只是我生活中的一小部分。我没有ALL IN 区块链,也不打算/也没有办法在这个领域投入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4、我也不是职业的投资者。太过复杂的投资策略、太过细腻的操作手法、需要投入大量时间盯盘的投资策略、需要经常跟踪热点的投资策略、太过惊心动魄大起大落的投资策略,都不适合我。 总而言之,识别具体的项目好坏,分辨出哪个币是价值币,哪个币是垃圾币,哪个币能暴涨,这是处在我能力圈之外的事情。 简而言之:对于选币,我无能为力。 那要如何选择投资标的?采用外部视角,依据基础概率做决策。对我来说,最好用的就是市值和交易量两个指标。市值和交易量越靠前,项目靠谱的程度越高。所以,闭着眼睛从市值和交易量的榜单里去选就好。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所谓不懂不投,我认为最佳状态其实是这样的: A:你为什么要投这个币啊?B:它这个币市值前8,交易量前10。A:这个币是干嘛的呀,解决了什么问题?B:不知道。A:这个币总量有多少啊?B:不知道。A:这个币的牛逼在哪里啊?B:它市值前8,交易量前10。A:除此之外呢?团队靠谱不靠谱?技术怎样?经济模型行不行得通?有没有资金拉盘?B:不知道啊。A:那你除了知道市值和交易量,你还知道啥?B:啥也不知道啊…… —- 编译者/作者:区块链韭菜笔记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不懂不投
2019-11-27 区块链韭菜笔记 来源:区块链网络
LOADING...
相关阅读:
- 比特币现金长期价格分析:8月1日2020-08-01
- 币逢源:全网公开比特币多单策略顺利止盈1100点2020-08-01
- 叶云轩:比特币再次上涨? ?空单大军无望2020-08-01
- 币圈方诚:8.1比特币月线收阳继续看涨策略上回落进多2020-08-01
- 紫盈说币:8.1比特币合约K线解析——实战技巧之买入定式(建议收藏)20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