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数字货币(DCEP)自 2014 年左右进入公众的视野之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而它每次出现在热搜榜上时,几乎都会伴随着这些疑问: 现在的社会已经有了非常便捷的移动支付,而货币的表现形式也已经电子化了,为什么还要搞所谓的数字货币? 它跟支付宝、微信的支付功能有什么区别? 两者之间是竞争对手还是合作伙伴? 面对普通大众的这些疑问,很多文章都从特别专业的货币流通体系入手,让本就“不明觉厉”的读者更加困惑。 其实,大道至简:很多取得了成功的产品,其背后的原理往往并没有特别复杂,只不过人们之前没想到或不相信而已。 ?01?移动支付的发展关键:传统银行的大力配合 数字货币也是一样,其背后的原理其实未必那么难以理解。只不过由于一些原因,央行数字货币(DCEP)发起者目前不便于将其解释得过于透彻而已。事实上,要了解目前央行所重视的区块链数字货币跟人们习惯性使用的移动电子支付有什么区别,首先就必须要了解移动电子支付的大致原理。 众所周知,电子支付作为一款“互联网+金融”产品,同时也是最知名的“互联网+”产品之一,其成功离不开互联网行业和金融行业两方面的支撑。 不过,纵观近年来的相关舆情,人们在评价移动支付时,向来都不吝惜把各种溢美之词留给研发前端产品的互联网公司,但却很容易忽视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在移动支付的发展过程当中,经常被人认为“体制僵化”的传统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起到的作用其实远超外界的想象。 具体来看,在移动支付发展的过程当中,传统金融机构主要进行了以下两项重要的工作:一是为海量的用户低成本创建了银行账户,二是为海量的线上转账提供结算业务。 没有这些底层的基础工作,移动支付根本玩不转。在刚刚开启移动支付业务时,用户需要进行一项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将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与银行卡绑定。也就是说,互联网产品所起到的实际上更多像是一个前端流量入口的作用,而后端与资金流动相关的工作,其实主要还是由银行来完成的。 但问题在于无论是为用户快捷创建账户,还是给海量的资金转账进行结算,这两项工作都不是能够为银行直接创造效益的业务,然而其成本却颇为高昂。以创建银行账户为例,相关的工作需要大量的发卡材料成本、柜台人工成本、网点建设成本、ATM 设备成本…… 那银行方面为什么愿意做这种费力不讨好的工作? 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的银行业以国有资本为主,而国有资本通常会被要求承担一部分的社会责任。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银行业能够在金融基础设施上敢于重金投入,又在发展数字经济的要求下开放支付接口的重要原因。 事实上,纵观移动支付发展的历程,我们不难发现,互联网企业的技术水平向来就不是这项业务发展所面临的最大瓶颈,而金融企业才是。 为什么很多互联网科技颇为发达的国家,没能发展起来移动支付业务? 不是因为当地的互联网公司技术不行,毕竟资金的转移本质上是账本数字信息的改变,目前的互联网技术完全可以满足这一需求。 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当地金融行业的配合程度不够,要么是基础设施完善度不高,要么是不愿与互联网公司进行合作。没有办法像中国一样,形成互联网行业和金融行业的紧密配合,这就是为什么移动支付只能在中国大规模普及,而在其他国家就难以推广的重要原因。 那么,对于中国之外的其他国家来说,他们想不想要发展、普及移动支付这项业务呢? 当然想,这不仅仅是支付体验顺不顺畅,能够给人们省多少时间和精力成本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将支付过程的全面电子化,实际上相当于在数字世界里形成了价值流通的网络。 只有在这个网络的基础之上,才有可能发展出高频率的线上商品流和服务流,这就好像只有存在货币,才有可能会产生高效的贸易一样。 换句话说,基于智能手机的电子支付的存在,是数字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的基础。 在过去几年内,人们所经历的很多创业风口,比如说电商、直播、外卖、共享单车、知识付费等,都离不开移动支付的支持。试想,如果没有这些高效支付手段的存在,人们还只能停留在 POS 机刷卡甚至是线下现金支付的阶段,那么上面这些繁荣的经济生态,无论如何也很难发展起来。 ?02?数字货币的真正定位:海外版的移动支付 但是,区块链技术的出现,却使得这样的情况发生了改变。 对于那些想要发展移动电子支付、却又受困于当地金融行业的主体而言,区块链技术现在可以帮助他们绕过“互联网+金融”所面临的两道障碍。 首先,在账户创建这方面,在数字钱包上创建一个账户的难度非常小,就算是中心化的交易平台,其?KYC?的效率也比较高,这点很多国家的银行卡审查制度都无法比拟。 其次,与中心化的银行转账网络能够随意开关支付接口不同,去中心化的区块链网络是开放的,除非有人工审查的存在,否则任何用户都可以在区块链网络上进行自由地价值转移。 同时,区块链又具有不可篡改的特性,对于账户的记录信息具有天然的可信度和公信力,这一下就把发展移动支付所面临的两道门槛给跳过去了。 事实上,体验过数字钱包二维码转账的朋友们,应该都有类似的感受:除了私钥、转账费、到账速度等体验有所差异之外,用数字钱包进行扫码支付的过程,跟用支付宝及微信进行扫码支付的过程,其实非常相似。因为这两种产品本质上就是一类事物,只不过一个是建构在中心化的金融网络之上,另外一个是建构在去中心化的区块链网络上而已。 如此一来,传统金融行业的不配合不再构成发展阻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移动支付可以在全球任何地区开展。 当然,由于转账速度和私钥验证这种技术问题的存在,数字转账可能还需要一些产品优化,才能够接近移动支付目前的使用体验,就好像把输入转账地址的过程简化为扫二维码一样。 所以,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货币和目前人们所使用的支付宝,最大的区别在于: 对于普通用户而言,如果他们人在国内的话,那么在进行移动支付时,转账的资金是在中心化网络上还是在去中心化的区块链上,在前端的体验上没什么区别的,而且他们也并不在意这个差别。至多可能是在提现的时候存在手续费的差异,毕竟从理论上讲,区块链系统的运行成本要比传统的金融网关成本更低。 但是,如果他们人在国外、尤其是那些脱离了中国银行业务覆盖范围(比如说华人圈子)的地方,这个时候如果再想使用移动支付,那这个支付工具一定得建立在去中心化的区块链网络上才能够运行,否则的话,就得乖乖地去使用 POS 机或者现金。因为过去几年的经验告诉我们:由于基础设施和相关体制的阻碍,绝大部分中心化金融机构往往不能也不愿意去协助打造一个支撑电子支付的转账网络。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其实不难推断出,为什么中国央行对于发展数字货币非常感兴趣: 一方面,在国内市场上,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货币,很有可能会起到减轻金融机构结算负担,降低现有移动支付系统运行成本的作用。当然,这还仅仅是对区块链降低成本的一个直观期待,具体的运行效果如何,还有待观察。 事实上,目前央行数字货币的重头戏是在另一方面的国际市场上。在中国金融机构的覆盖范围之外,将开户和结算都比较方便、且天然具备公信力的区块链作为移动支付的基础底座,让数字人民币借着区块链移动支付所带来的良好支付体验出海,进而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 ?03?央行数字货币的定位:与时俱进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央行数字货币目前的定位主要是以区块链为底座来提高国际化程度,但在瞬息万变的数字货币行业,很难断言其主导者对其未来的定位不会做出大的改变。 央行数字货币的定位之前已经出现过一次大的调整了:在央行数字货币这个概念于 2014 年前后首次提出之时,其跟 C 端支付场景以及区块链技术都没有太大关系。 当时的移动支付还没有完全普及,区块链技术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彼时央行数字货币还能减少银行间机构清算的纸币运输成本,有点类似于早年机关单位所推行的无纸化办公。 其发展定位的转变主要是?Libra 出现之后。数字货币不仅被试嵌入到了工行普通用户的银行 App 里,同时也基本确定要基于区块链技术来研发。 ?04?结语 中国央行的这一次动作,必然会引发整个国际金融系统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届时又会有多少经济体发行数字货币?各主体之间的数字货币又会呈现出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中国的央行数字货币届时又会以一种什么样的定位而存在? 如此多的变数,都使得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以数字货币为主的国际货币与金融变局,已经在这个时代正式拉开了序幕。 —- 编译者/作者:Hashbox云算力挖BT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支付宝 微信支付已非常便利实用 为何央行还要推出DCEP?
2019-11-28 Hashbox云算力挖BT 来源:区块链网络
LOADING...
相关阅读:
- 三少解币:8.1BTC再破新高 日内涨幅仍在蓄力2020-08-01
- 叶云轩:比特币再次上涨? ?空单大军无望2020-08-01
- 猕猴桃溯源?利用IOST区块链技术进行农产品溯源2020-08-01
- 用行动为币乎打call,手把手教你如何把KEY转到MXC抹茶交易所2020-08-01
- 比特币突破一万美元美国联邦法院认定为法定货币牛市已经开起?20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