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当前位置: 玩币族首页 > 行情分析 > 美股5次熔断,黄金不再“避险”,数字货币比特币是否浮现曙光?

美股5次熔断,黄金不再“避险”,数字货币比特币是否浮现曙光?

2020-03-21 币江湖BTC 来源:火星财经

首先感谢订阅“币江湖BTC”的weixin公众号,笔者会认为对大家有用的信息分享给大家,发表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仅供学习交流参考!

3月19日,美国三大股指开盘即触发熔断,这也是美股最近第5次,历史上第6次熔断。

同时,美国三大股指也创下了逾30年最大的单日跌幅。道琼斯指数收盘下跌12.93%;纳斯达克指数下跌12.32%;标普500指数跌11.98%。

此外,追踪市场风险情绪的恐慌指数已经超越了2008年金融危机时的最高收盘水平,暗示市场担忧情绪仍在大幅升温。

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经济优质发展会投射到企业的优质发展。同时,金融也是现状与预期的叠加,股市整体走势也反映着对经济的预期。

虽然新冠肺炎疫情对于全球经济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很多人心中一定还是会有很多疑问。股市下跌当然并不奇怪,可以为什么会跌的如此迅猛,如此剧烈?

美股暴跌的原因

3月13日,在美股暴跌之后,就连股神巴菲特都不禁感叹道,自己活了89年还没有见到过这种场面。

巴菲特的那番话确有客套的成分,不管,他在近两年疯狂囤积现金却不投资出去的举动却已然说明了,对于这场暴跌老爷子其实早有预感。

目前,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有超过1200亿美金现金和现金等价物,这甚至让老爷子过去几年面临了太多市场关于他能力的质疑。但是到了今天我们会发现:你大爷,还是你大爷!

事实上,早有预感的不只是巴菲特。去年11月,《华尔街日报》曾捅出一个惊天消息,说管理1600亿美元资产的桥水基金斥资15亿美元,以期权建仓押注标普500指数或欧洲斯托克600指数出现下跌,赌美国股市崩溃,最后到期日正是2020年3月。

要知道,这个桥水基金是个历史业绩比索罗斯量子基金还牛的全球第一大对冲基金,所以当时很多人都吓坏了,一度引发了市场恐慌。

尽管当时,桥水基金创始人雷·达里奥不得不站出来说,桥水做空是对冲风险基本操作,有很多相互对冲的头寸,并不代表看衰之类的。可是如今,三月刚过一半,美股就熔断了三次,那笔如预言般的15亿美元押注可以进入华尔街历史了。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巴菲特和达里奥在美股牛气冲天的时候,就坚决看空呢?

根本原因是美股估值过高,而且是高估的离谱。

我们都知道股票是上市公司股权的票据,它的价值来源于上市公司的资产能源源不断创造出来的利润。如果股票贵,而实际创造的利润少,那么股票的价格是虚高的;如果创造出来的财富是实实在在很多的,而股票不贵,那么股价的价格就是低估的。

我们先来看一下美股的估值究竟处于何种水平。关于估值,方法有很多,比较出名的有 Shiller PE。

从上图中可以看到,在最近的大跌之前,美股Shiller PE 的估值水平已经超过了1929 年大萧条之前股市狂热的巅峰水平,可以说处于一种极度盲目乐观的水准。仅次于2000年互联网泡沫时期彻底昏头的水平。

虽然美股在最近两周经历了惨烈的暴跌,但是我们可以发现,暴跌之后Shiller PE 的估值水平依然处于很高的水平,明显超过了1987年10月19日美股“黑色星期一”股灾时期的水平,可以说依然处于一种极度乐观的水平。

要知道,2000年互联网泡沫时期,Shiller PE高的离谱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当时的成分股互联网概念股基本上都没有利润,是亏损企业,所以会失真。而如今股市的主要成分公司,基本都是盈利的上市企业。由此就可以看出,如今的美股估值是多么的离谱。

而从这个角度来看,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巴菲特会囤积破记录的现金,业绩“跑输大盘”了。而三次熔断也证明了,达里奥当初做空美股的想法是对的。

所以,美股崩盘的真正原因实则是多年来积攒的巨大泡沫,而新冠病毒疫情不过只是刺穿了泡沫的那根针而已。

美联储能否挽救美股崩盘

昨天,美联储再度放水,宣布了7000亿美元大规模的量化宽松计划,包括几个月内回购至少5000亿美元国债,增持至少2000亿美元规模的抵押担保证券。

但需要注意的是,美联储此举主要是截断流动性枯竭从高风险资产蔓延到低风险资产的路径。即防止由于流动性丧失投资者转而抛售低风险资产,并没有介入股市。所以,股市的压力依然还在,再次熔断也并不意外。

当然,更重要的是,现在的美股已经救不回来了,多少钱投进去也是无底洞,只会加速民众平仓逃跑。换句话说,如果美联储昨天那把疯狂救市能成功,那全球经济学者都得集体回炉重造了。

所以,美联储此举真正的目的其实是拿7000亿充当对手盘,稳住国债市场。上周,由于高收益债和风险资产无法抛售,已经导致了连国债市场都出现了流动性危机。股市下跌虽然头疼,但是国债如果流动性丧失,那问题可就真的大了。

另一方面,老虎来了比的并不是谁跑得快,而是不要落在最后一个。当前形势下也是一样的,在全世界股市都在下跌的大背景下,实际上就是在比谁更抗揍,比谁先崩溃,只要有一个地区先崩溃了,美国就可以转嫁危机,资本趁机抄底购买优质资产,反而还有一线生机。

而目前,欧洲股市的跌幅不亚于美国,其次欧洲的疫情也比美国要严重得多,市场恐慌情绪更加严重。还有最重要的一点,这次疫情也让我们看到了平时岁月静看似团结的欧盟,在面对危机时是多么的脆弱和可笑,不仅大难临头各自飞,甚至还公然抢夺邻国物资。

黄金为何下跌

在国际油价和全球股市接连暴跌的背景下,黄金也未能成为赢家。甚至可以说,黄金当前已经和“避险”关联度较低。事实上,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的时候,黄金也出现过阶段性下跌。

作为人们公认的避险资产,黄金为什么会跟风下跌?其实原因并不复杂。当前经济形势下最严峻的问题是流动性的丧失,而在流动性丧失的过程中,投资者要的只是现金。也就是说,卖什么不重要,能够卖得出去最重要。

不过,回顾2008年的金融危机我们还是可以发现,黄金的避险作用其实还是有的,因为在美联储开始放水后,黄金就率先摆脱了阴霾,走上了牛市。

所以,长线投资黄金肯定是有机会的;但是我们要面临的问题就是,要忍受流动性风险之下,下跌的这个阶段。

此外,还是有一个风险,就是如果出现全球性通缩,整个市场从悲观到恐慌再到彻底绝望,那么届时黄金的避险作用恐怕也会消失,只有现金。

比特币崩盘了吗?

全球市场崩溃,比特币也未能逃过一劫,并且成了抛售的重灾区。从3月12日晚间开始,比特币在24小时内一度暴跌近52%,最低下探至3800美元,场面极其惨烈。不过之后,比特币又反弹了30%,目前在5200美元左右波动。

比特币的这一轮血腥暴跌,不仅引发个整个行业的巨震,甚至让一部分“信仰者”都开始怀疑,比特币是不是会彻底崩盘。

今年5月,比特币将会面临第三次减半。所以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整个币圈几乎都在讨论“减半行情”。但是如今,比特币的区块奖励还未正式减半,价格倒是已经减半了。

关于“减半行情”,很多人的理论根据是比特币的总供给增加变慢了,所以比特币必须是要上涨的。

可是,这个理论根据本身就是错误的。根据费雪公式:M·V=P·Q(其中M是货币的总量,V是流通速度;P是商品的价格,Q是商品的数量)。

很多人只看到供给的增速减少了,却把需求端视作是不变的常量。这本身就是不对的。因为比特币的总M不是一个恒定不变的常量。而且减半只是减少了比特币供应的增速,但是比特币的总供给量还是单调递增的。

所以说,“减半行情”这个币圈广为认可的共识其实就是一种非常没有常识的谬误。

实际上,比特币的价值取决于到底有多少产值的交易真的在用比特币做清算,也就是“P·Q”的总量的大小,以及比特币的流通换手速率。

当然,价格并不总是反应价值的,就像比特币价格在1万美元以上的时候,并不意味着全球真的有那么多商品交易是用比特币清算的。也有可能是 USDT 虚增造成的泡沫。

而对于目前来说,一个现实的问题就是,因为病毒在全球范围内的肆虐,已经使得全球社会的交易急剧下降,包括黑市的成交量也在急速紧缩。那么对于比特币而言,目前情况下的“P·Q”总量,相比于此前是明显下降的。所以,比特币的价格会受到冲击也并不意外。

不过,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上一次比特币触底时的价格大约在3000美元,那是一个投机泡沫挤得相对干净的价格。而那之后,比特币的总供给量和清算的商品总数都变多了。所以,比特币在最近虽然受到了疫情的冲击,使得清算需求锐减,并且致使价格暴跌,但是这都只是暂时的。事实,

我知道,很多人到今天依然对比特币持有着异样的眼光。但是,人类到目前为止,并没有找到一个完美的货币清算体系。无论是法币还是比特币,其实都是尝试,而且目前也都遭遇到了挑战。

最后,几天前的暴跌虽然让比特币价格一度刺穿了4000美元,不过最后阶段的下跌很大程度上应该都是由于市场上存在的自动化交易程序所导致的。

程序化交易特别是高频交易,确实可以给市场提供充足的流动性、成交价格的连续性以及降低交易成本;但是同时,高频交易也是市场的放大器。特别是那些速度为王的模型策略,会加剧市场异动情况下市场剧烈波动风险。

所以,综合来看,美股依然有很大的概率会继续下跌,但是欧洲市场可能会崩溃的更快,黄金则会在市场趋于稳定之后,率先开始反弹。而比特币,实际上已经濒临底部,3800美元应该就是比特币的底部。

本文来源:币江湖BTC
原文标题:美股5次熔断,黄金不再“避险”,数字货币比特币是否浮现曙光?

—-

编译者/作者:币江湖BTC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