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当前位置: 玩币族首页 > 行情分析 > 疫情之下,币圈乱象:分析师抄袭,交易所跑路,媒体黑稿

疫情之下,币圈乱象:分析师抄袭,交易所跑路,媒体黑稿

2020-04-03 724区块链 来源:区块链网络

出品:724

文:Qiancan

疫情当下,全球经济形式严峻,在外部大环境恶化的情况下,币圈也无法独善其身。

此前,连币圈最大利好的减半“故事”,也已在大环境面前“夭折”,令不少“币圈人”对于币圈的期待彻底破灭,然而近期,不少“币圈人”又开启了新一轮动作。

“分析师抄袭,交易所圈钱跑路,媒体当枪手、写黑稿...”众生百态的币圈乱象究竟何时能回归“正轨”?

“冒牌”分析师:

“抄袭是加密分析师行业公开的秘密”

自加密货币出现于人们的投资视野中后,对于加密分析师的职业关注日益增长。

目前,疫情的关注度远超过了对于经济危机的关注,由于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比特币曾从1000美金以上的高峰瞬间跌至3800美金,不少币圈投资者“损失惨重”;币圈未来预期的不明确,使得不少投资者“疾病求医”,想跟随一些所谓的“币圈老师”操作点位,实现“回本”或“暴富”。

“贩卖焦虑”似乎不只是传统自媒体实现阅读量的武器,在币圈,“焦虑”似乎也可以“冒牌”分析师行骗的工具。

疫情期间,出现了不少“冒牌”分析师,利用疫情期间投资者的焦虑心理,开启所谓的“分析收割”套路。

更令人可笑的是,“冒牌”分析师,只是将其他知名加密分析师的内容原模原样复制粘贴,摇身一变“个人分析观点”。

有用户发现举报,名为“校长谈币”的“冒牌”分析师,抄袭了某知名加密分析师观点,除了修改水印,没有其他任何文字的改动,甚至连标点符号都一模一样。

有加密分析师表示,“抄袭已是加密分析师行业公开的秘密,但连稿子都不洗,真的就有点过分了”。

试问,这样的分析师有几个人敢跟?

这样的分析师,都是自身没有任何实盘经验,忽悠小白的钱去实践的。

然而,事实是,币圈越焦虑,“冒牌”分析师就越猖狂。

此前有消息称,币圈毕姥爷抄袭某分析师文章,某分析师称其是“一个骗子带着一群交易员”。

不少分析师明明技术及其平庸,却精通营销和包装,在社群内忽悠投资者,称入群可快速学会一系列行情分析操作,大力推荐空气币项目,蛊惑投资者进行投资,联合交易所进行收割。

在圈内,“冒牌”分析师最擅长的话术就是“大资金有大资金的做法,小资金有小资金的做法,对于所有信任的我朋友我不会放弃任何一个人。”

然而在其眼中,信任的价值只是0。

目前加密市场的流量越来越大,人人都想当KOL,专业分析师可以通过对行业的认知和经验的累计输出行情观点,但似乎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这个本事。

在乱象丛生的币圈里,搞“知识付费带单”的社群有很多,但大多都是通过抄袭或造假来哄骗投资者。

因此,投资者切不可盲目跟从分析师的内容,要分析其所输出的观点是否有一定逻辑性和自洽性。

“跑路”交易所:

“熬不下去了,没有新韭菜只能跑了”

2020年的币圈,一直不太平凡。

前有交易所暴雷,后有项目方跑路。

近日数字货币项目超级星球GDP价格“归零”,行情软件显示其价格为0.009元/枚,一年内跌近90%。超级星球官方微博“超级星球Hyperland”不乏有质疑是否已跑路的声音,该项目维权群也已经建立,成员数百人。

此外,据某官方媒体记者发现,在超级星球APP里,唯一还在售的理财项目为MOF星球,购买该理财项目需勾选阅读并接受《可转换债券协议》,协议显示,债券本金总额限于7000QC,年利率高达100%-250%。

一位区块链行业资深律师对对此表示,这种数字货币理财模式有法律风险,发行可转换债券,实际上就是一种变相ICO(首次代币发行)。

所以说,投资者再会玩,都没有项目方的套路深。

有投资者感慨苦笑称,“最赚钱的玩法都写在刑法里了”。

疫情影响下,加密行业似乎又进入了下一个“寒冬”,由于行情低迷导致的交易量冷淡,一些从没听过的交易所,现在都急了,极力拉拢投资者进行平台交易,妄图想通过挖矿/合约等项目来收割用户。

“高收益”、“低成本”的推广噱头层出不穷。

而一些投资者也依旧抱有“投机”的心态,觉得自己不会是最后一颗韭菜,先进场,先圈钱,然而这样的心理更易使得其中了交易所的“圈套”。

在乱象的币圈,任何打着高收益旗号的项目/交易所,背后似乎都隐藏着同样的信号:“就等你来割”。

因此,当有业务员向大家推荐平台信息等情况时,千万要谨慎再谨慎。

“黑心”区块链媒体:“底线<利益”

2019年,区块链的利好信息给区块链媒体引入了一波强有力的流量,与此同时,以“XX财经”为名的区块链媒体平台呈现迅速蔓延之势。

然而,区块链媒体平台的“同质化”问题依旧严重。纵览大部分的媒体平台,撰文内容不外乎几点:区块链技术、利好政策、加密市场行情波动、加密市场黑客、嘉宾访谈、交易所/项目跑路事件报道,缺少了独特性和创意性,单独依靠发文内容引入的流量和资金少之又少。

疫情影响之下,多家区块链媒体开始大规模裁员,究其根本无非是项目短缺,资金链不足。因此本该以内容取胜的某些区块链媒体,开始转向与“交易所/项目方联合做局”,成为喊单、来盘的“枪手”。

“想要作势和护盘,就得让区块链媒体人先赚一笔”有区块链媒体人士表示。

不少“枪手”媒体,会在项目币价下跌时,通过在媒体撰写掺杂关于交易所/项目的利好信息,隐晦表达“看涨”态度来带动市场情绪,“引导”新投资者参与项目投资。然而用户以为的深度分析文章,或许只是出自一个连主链代码、白皮书都看不懂的“新媒体作者”。

此前,某区块链头部媒体平台层受到官方的点名批评,称其包含不实信息、对投资者产生误导。

在区块链行业仍是一片未知时,区块链媒体似乎也依旧是一片“乱象”。

今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了一则风险提示,文章名为《关于参与境外虚拟货币交易平台投机炒作的风险提示》,内容主要针对于数字货币交易平台。

出品:724

文:Qiancan

疫情当下,全球经济形式严峻,在外部大环境恶化的情况下,币圈也无法独善其身。

此前,连币圈最大利好的减半“故事”,也已在大环境面前“夭折”,令不少“币圈人”对于币圈的期待彻底破灭,然而近期,不少“币圈人”又开启了新一轮动作。

“分析师抄袭,交易所圈钱跑路,媒体当枪手、写黑稿...”众生百态的币圈乱象究竟何时能回归“正轨”?

“冒牌”分析师:

“抄袭是加密分析师行业公开的秘密”

自加密货币出现于人们的投资视野中后,对于加密分析师的职业关注日益增长。

目前,疫情的关注度远超过了对于经济危机的关注,由于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比特币曾从1000美金以上的高峰瞬间跌至3800美金,不少币圈投资者“损失惨重”;币圈未来预期的不明确,使得不少投资者“疾病求医”,想跟随一些所谓的“币圈老师”操作点位,实现“回本”或“暴富”。

“贩卖焦虑”似乎不只是传统自媒体实现阅读量的武器,在币圈,“焦虑”似乎也可以“冒牌”分析师行骗的工具。

疫情期间,出现了不少“冒牌”分析师,利用疫情期间投资者的焦虑心理,开启所谓的“分析收割”套路。

更令人可笑的是,“冒牌”分析师,只是将其他知名加密分析师的内容原模原样复制粘贴,摇身一变“个人分析观点”。

有用户发现举报,名为“校长谈币”的“冒牌”分析师,抄袭了某知名加密分析师观点,除了修改水印,没有其他任何文字的改动,甚至连标点符号都一模一样。

有加密分析师表示,“抄袭已是加密分析师行业公开的秘密,但连稿子都不洗,真的就有点过分了”。

试问,这样的分析师有几个人敢跟?

这样的分析师,都是自身没有任何实盘经验,忽悠小白的钱去实践的。

然而,事实是,币圈越焦虑,“冒牌”分析师就越猖狂。

此前有消息称,币圈毕姥爷抄袭某分析师文章,某分析师称其是“一个骗子带着一群交易员”。

不少分析师明明技术及其平庸,却精通营销和包装,在社群内忽悠投资者,称入群可快速学会一系列行情分析操作,大力推荐空气币项目,蛊惑投资者进行投资,联合交易所进行收割。

在圈内,“冒牌”分析师最擅长的话术就是“大资金有大资金的做法,小资金有小资金的做法,对于所有信任的我朋友我不会放弃任何一个人。”

然而在其眼中,信任的价值只是0。

目前加密市场的流量越来越大,人人都想当KOL,专业分析师可以通过对行业的认知和经验的累计输出行情观点,但似乎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这个本事。

在乱象丛生的币圈里,搞“知识付费带单”的社群有很多,但大多都是通过抄袭或造假来哄骗投资者。

因此,投资者切不可盲目跟从分析师的内容,要分析其所输出的观点是否有一定逻辑性和自洽性。

“跑路”交易所:

“熬不下去了,没有新韭菜只能跑了”

2020年的币圈,一直不太平凡。

前有交易所暴雷,后有项目方跑路。

近日数字货币项目超级星球GDP价格“归零”,行情软件显示其价格为0.009元/枚,一年内跌近90%。超级星球官方微博“超级星球Hyperland”不乏有质疑是否已跑路的声音,该项目维权群也已经建立,成员数百人。

此外,据某官方媒体记者发现,在超级星球APP里,唯一还在售的理财项目为MOF星球,购买该理财项目需勾选阅读并接受《可转换债券协议》,协议显示,债券本金总额限于7000QC,年利率高达100%-250%。

一位区块链行业资深律师对对此表示,这种数字货币理财模式有法律风险,发行可转换债券,实际上就是一种变相ICO(首次代币发行)。

所以说,投资者再会玩,都没有项目方的套路深。

有投资者感慨苦笑称,“最赚钱的玩法都写在刑法里了”。

疫情影响下,加密行业似乎又进入了下一个“寒冬”,由于行情低迷导致的交易量冷淡,一些从没听过的交易所,现在都急了,极力拉拢投资者进行平台交易,妄图想通过挖矿/合约等项目来收割用户。

“高收益”、“低成本”的推广噱头层出不穷。

而一些投资者也依旧抱有“投机”的心态,觉得自己不会是最后一颗韭菜,先进场,先圈钱,然而这样的心理更易使得其中了交易所的“圈套”。

在乱象的币圈,任何打着高收益旗号的项目/交易所,背后似乎都隐藏着同样的信号:“就等你来割”。

因此,当有业务员向大家推荐平台信息等情况时,千万要谨慎再谨慎。

“黑心”区块链媒体:“底线<利益”

2019年,区块链的利好信息给区块链媒体引入了一波强有力的流量,与此同时,以“XX财经”为名的区块链媒体平台呈现迅速蔓延之势。

然而,区块链媒体平台的“同质化”问题依旧严重。纵览大部分的媒体平台,撰文内容不外乎几点:区块链技术、利好政策、加密市场行情波动、加密市场黑客、嘉宾访谈、交易所/项目跑路事件报道,缺少了独特性和创意性,单独依靠发文内容引入的流量和资金少之又少。

疫情影响之下,多家区块链媒体开始大规模裁员,究其根本无非是项目短缺,资金链不足。因此本该以内容取胜的某些区块链媒体,开始转向与“交易所/项目方联合做局”,成为喊单、来盘的“枪手”。

“想要作势和护盘,就得让区块链媒体人先赚一笔”有区块链媒体人士表示。

不少“枪手”媒体,会在项目币价下跌时,通过在媒体撰写掺杂关于交易所/项目的利好信息,隐晦表达“看涨”态度来带动市场情绪,“引导”新投资者参与项目投资。然而用户以为的深度分析文章,或许只是出自一个连主链代码、白皮书都看不懂的“新媒体作者”。

此前,某区块链头部媒体平台层受到官方的点名批评,称其包含不实信息、对投资者产生误导。

在区块链行业仍是一片未知时,区块链媒体似乎也依旧是一片“乱象”。

今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了一则风险提示,文章名为《关于参与境外虚拟货币交易平台投机炒作的风险提示》,内容主要针对于数字货币交易平台。

乱象之下,政府监管强风再度来袭,投资者如何独善其身?

归根究底,警惕虚假高收益信息,以更理性的认识来分析当下的环境和市场。

—-

编译者/作者:724区块链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