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这是中央出台的第一份要素市场化配置文件,数据首次正式被纳入生产要素范围。 “10.24讲话”之后,区块链被提升至战略高度,这次数据被纳入生产要素,二者有何必然联系?区块链作为解决数据确权、定价交易的必要手段,如何参与数据要素市场的构建?当数据成为生产要素,我们距离要素市场全面的数字化还有多远? 4月11日,巴比特邀请到IEEE 计算机协会区块链和分布式记帐技术委员会主席李鸣、数字资产研究院副院长孟岩、数秦科技董事长高航,分别从市场研究、企业参与和标准制定的角度分析数据被纳入生产要素的深远意义。 以下为全文实录: Q1. 在数据被纳入生产要素之前,生产要素通常被归结为土地、劳动、资本、组织、技术和信息六要素。在十九届四中全会后,提出将数据作为新的一种生产要素参与分配。随着《意见》的发布,人类历史上首次将数据纳入生产要素。这有着怎样的时代背景,此举意味着什么? 孟岩:2016 年在杭州召开的二十国峰会上通过了一个《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其中对于数字经济给出了一个非常精彩的定义,是这样的: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可见最早在那个时候,就有专家提出要将数字化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了。也可以说,这已经成为时代共识。但是共识落实为政策,从想到做,还是有很大距离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可能是世界主要经济体里第一个将数据明确提升为生产要素的,我想对全世界数字经济发展都会产生推动作用。特别是现在疫情蔓延,很多人对于疫情之后的全球局势感到忧虑,国际竞争加剧是大概率事件,那么数字经济的发展,具有更高的战略位置,数据的要素化,也会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至于有什么后果,我这里简单说两点。 第一是经济增长方式改变。数据的规模及其利用水平正在以一个很大的指数速度飞速发展,如果能够把数据作为生产要素,那么相当于为经济发动机添加了新的燃料,经济的增长方式甚至模式都会变化。 第二是财富分配格局改变。生产要素市场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其实是挣钱的地方。简单的说,我们在商品市场上花钱,在要素市场上挣钱。我们能赚多少钱,取决于能够向市场上提供多少以及何种生产要素。原来大多数人只能提供劳动力来赚取工资,或者投资赚取利息,现在数据变成生产要素,我们可以通过创造、收集和加工数据获取更多财富。 李鸣:从发展历程来看,信息技术在早期的系统集成阶段完成了阶段性的基础设施建设,在软件开发阶段完成信息系统的建设,当硬件和软件都完成后,大数据时代来临了。渐渐的,我们发现硬件和软件是为数据的发展起到了铺垫的作用,真正有价值的是数据。因为数据具备边际成本低、组合价值大、基于数据服务场景多等特点,可以通过加强数据的生产要素属性进一步放大数据的价值,加速数字化转型的过程,加快数字经济的发展。 高航:330意见是一个里程碑的事件,这是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文件,不是办公厅,也不是某个部委发的意见,他代表着国策,我们可以对比2018年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2015年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这是国策,也是数字经济产业史上发展的重大事件。和1024区块链讲话一样,我认为这几个事件,未来会证明,它的历史地位会和1993年克林顿政府提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一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Q2. 《意见》中提到了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在要素市场中的运用,区块链缺席了,您认为原因何在? 孟岩:简单的说,时机未到。目前数据要素市场化,还有很多路要走。大量有价值的数据收集不上来,即使收集上来,也做不到当放则放、透明公开、互联互通,因此应该先解决这些问题。 至于区块链,最近相关负责领导以及官方有关文章在提到区块链时,比较偏重区块链的社会治理功能。前几天中纪委发表的一篇文章《区块链蕴含的变革力量》是这类观点的代表。我认为体现了疫情之后决策层对于区块链应用重点方向的思考。 不过如果稍微延展思考一下就会发现,如果区块链充分应用在社会治理当中,它在数据要素市场当中的作用肯定是核心性的。 李鸣:因为区块链技术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还没有充分的基础科学理论的支持,需要进一步完善组件化、互操作等技术体系、闭环的服务体系、监管和审计等生态体系。同时还需要进一步找到真正的业务场景,现在的场景都很牵强,没有发挥区块链的最大价值。 高航:区块链目前的实践结果还没有形成足够大的体量,有很多理论和思想还需要验证,相对于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这些产业来说,规模上要小很多,意见中没有提到区块链很正常。 区块链是水平层面的基础设施,是协作网络、是共识机制,是生产关系的进化,而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是垂直的产业。尤其是数据作为最基础的生产要素,是因为区块链理论的发展,才会顺势而生。数字化的生产要素在区块链的基础设施上高效的流动循环,才能生产出更高级的数字化商品,才能实现更大规模的数字经济。没有提到区块链,不影响区块链的重要性。 Q3. 央行数字货币“呼之欲出”,“10.24讲话”将区块链被提升至战略高度,数据被纳入生产要素,这三者有何必然联系? 孟岩: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开了十九次学习会,六次与数字经济相关,三次直接以数字经济为主题。事情已经很清楚了,决策层正在积极推动国家数字经济大转型大升级。问题里列出的几件事情只是背后这个战略的具体行动,未来还会有更多的信号释放出来。对于这个方向已经没什么可质疑的了,别的国家也会跟进。我建议大家把重心放在寻找自己的定位上。 李鸣:我们已经进入数字时代,需要从不同角度共同加快数字经济建设。首先,数据是数字经济的核心要素,最大化数据价值的产生的活动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从区块链的技术属性来看,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是加工数据的工具,通过加工数据最大化数据的价值,来加速数字经济的发展。所有要素都进入数字世界之后,需要建立数字世界的交换体系,因此DCEP迎合数字经济的发展的需要。 高航:区块链至少在三个层面上,从记账制度进化、从协作网络运行,从经济性质转变这三个层面上,对数字社会、数字政府、数字经济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甚至可以说是最关键底层的逻辑。所以发展区块链产业,推动区块链核心技术才会升至战略高度。而DCEP也是顺应了这种发展的需要,因为在纯数字化的生产要素资源配置与交换的过程中,粒度更小,数量级更大,对性效要求更高,而传统的支付和结算将难以满足这种需求。 现在国策中,把数据纳入生产要素,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在330意见之前,已经有很多专家学者建议数据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互联网企业的发展同样也证明这点,现在让全社会、全体系认可数据的基础生产资料要素价值,将进一步推动产业的发展,三者共同推进,我们将迎来一个更有爆发力的数字经济时代。 关于三者的关系,我的观点,和李主任基本相同。发展到目前这个阶段的必然产物。 Q4.《意见》中第六条和第八条分别提到了提到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包括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提升社会数据资源价值、加强数据资源整合和安全保护。)和健全要素市场运行机制(包括健全要素市场化交易平台、完善要素交易规则和服务、提升要素交易监管水平、增强要素应急配置能力)。区块链技术是解决数据确权、定价交易的必要手段,您认为,以上哪些点最适合区块链切入? 孟岩:区块链最适合切入的还是数字货币和数字资产。因此可以确权、容易被数字资产化的数据,是最适合区块链切入的领域,比如版权、权证、证券等。那些代表可分享信息的数据,其资产化和要素化还存在很多困难,需要很多的研究和探索。另一个区块链基础设施是数字身份。这个方向具有极其广泛和重要的应用,尤其是在社会治理方面。据我所知有关部门已经开始研究了。 李鸣:数据确权是区块链的最基本应用,所有溯源、交易等其他应用都要建立在数据确权的基础上。技术的发展是有科学规律的,其确权、交易等应用是迭代螺旋发展的,确权的发展可以加速推进交易生态的形成,交易生态的扩大倒逼更完善的确权技术和服务能力。因此区块链可以从存证和确权、交易和交换、信用服务和溯源等方面基于数据加速数字化转型的过程。 高航:确权、存证、跨域连接,数据激励,是目前最看的明白的切入点。区块链在这几个环节全部都会涉及到,都最适合区块链切入,都不可或缺。相互之间都在起作用。但是在这些切入的工作中,我们也要认识到,区块链是其中的一部分,他需要和其它多个环节整合,才能漂亮的完成相关的项目建设。只是单纯讲区块链,或者你的团队只有区块链的交付能力,而没有跨域整合的综合IT能力,就难以完成一些大型的基础设施建设。 Q5. 这次数据纳入生产要素之后,是否会为区块链大规模应用提供千载难逢的历史契机? 孟岩:我可能比较保守一点。不会很快出现“大规模应用”,因为理论上、技术上和机制上要研究和调整的东西太多。过去十年,大数据和云计算获得很大的发展,但是大数据交易并不成功,里面还是有很多深层问题,并不都是一遇到区块链能够迎刃而解。但总体上,区块链为数据的资产化提供了一个迄今为止最可靠、成本最低的基础设施,所以如果我们保持耐心,认真解决问题,是会看到区块链获得大发展的。 李鸣:所有技术有其客观发展规律,资本、政策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进和加速技术的发展,但还需要工程化的实践过程,逐步完善技术体系、服务体系和生态体系。 同时区块链只是加工数据的工具之一,未来需要与AI、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从采集、承载、处理、利用、保障等各个方面构成加工数据的技术生态,从而最大化数据的价值。 从更大的视角来看,包括区块链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只是技术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阶段,未来新一代信息技术也需要与生物工程、量子计算等技术组成更大的技术体系,以实现更大的价值。因此每一项技术只是技术体系迭代发展的技术组件,在特定时间利用其技术特性完成即特有的价值,促进技术的迭代发展。 高航:我比较乐观。数秦一直以区块链+大数据为主赛道。实际上市场已经出现了井喷的现象,从数字基建的角度,区块链公司还是非常的少。随着需求的扩大,对综合能力强的区块链公司确实是非常好的历史性机遇。我们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一季度的市场情况也是相对应的。补充一下,区块链是非常好的打单利器。 Q6. 数据变成生产要素将会导致数据资产化,这将会导致一种新的资产形式——数字资产的大发展。对于数字资产,孟老师此前提出过基于合同理论,将数字资产视为合同权益,将通证视为数字资产权益的凭证的研究分析框架。现在看,这个框架是否足够完备? 孟岩:作为数字资产的理解框架是完备的,但作为通证的理论框架还是不够。 首先,一切资产均由某种形式上的合约定义,这是没有问题的。因此抓住合约这个关键点来理解资产,抓住算法合约这个关键点来理解数字资产,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作为数字资产权益凭证的通证,只是通证的其中一种类型,还有一些类型的通证,并不是数字资产权益拼争。资产最根本的特征还是要能够给持有人带来经济收益,但通证未必是冲着这个目标去的。可能有些通证是你个人的身份和资质证明,有的通证仅仅只是帮你控制或者使用某一个智能设备。我们在实践当中发现,这类通证的重要性比原本预想的要重要得多。 不过今天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关注的是作为数字资产的通证,对其他的类别有所忽略。 Q7. 如果央行数字顺利顺利推出,未来是否就可以用央行数字货币对数字资产支付了?数字资产的价格怎么计算? 孟岩:是的,这是数字货币重要的用途之一。用数字货币交换数字资产,可以确保交易的双向全程留痕,验证和监管成本极低。中国央行数字货币从一开始就设定为一个支付工具,支付流在线上,货物流在线下,某种意义上是央行版支付宝。如果长期停留在这个水平上,其优势只是在央行货币管理和宏观经济调控领域比较突出,老百姓和工商业获得感有限。 我们现在很多货币专家整天论证数字货币对宏观调控有什么样的好处,但微观层面对企业和民众的意义呢?大家不太好谈,因为相对于微信支付宝来说,没有什么特别的优势。但如果出现大量合规数字资产,包括商贸票据数字化,那么将数字资产与数字货币组织在一个智能合约控制的交易当中,就会激发无穷无尽的创新,具有很重大的进步意义。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意义都非常大。所以我们不能只关心硬币的一面,而不关心另一面。数字资产不起来,新一代数字经济起不来。 关于资产价格,当然主要还是市场供需决定。不过由于一个资产的来龙去脉都记录在链上,因此有些机构,甚至是权威机构,可能会使用算法方式来进行资产的配置,这个时候价格作为一个资源配置机制可能会退居次席。具体会如何发展,我们拭目以待吧。 Q8. 孟岩老师近日在一场闭门会分享上指出,数据的加入以及数字货币、数字资产的发展,将会使要素市场发生一个剧烈的变化,如何理解这个剧烈的变化? 孟岩:一言以蔽之,我认为将会导致要素市场数字化,这是比产品市场数字化影响更深远的事情。为了说明这一点,我引用我在那个闭门会上的一些表述。 微观经济学有一个很基本的市场模型,基本上每一本经济学的入门书都会在前两章就介绍这个模型,我叫它两部门两市场模型。这个模型是假设没有政府的参与,社会经济由两个部门参与,一个是家庭部门,一个是厂商部门或者是企业,两个部门在两个市场上分别进行交易。其中一个市场叫做产品市场,在这个市场里面,家庭部门支付货币,从厂商那边获得产品跟服务,在这个市场里面家庭就是需求侧,市场是供给侧。 但是实际上同等重要或甚至更为重要的还有另外一个市场,即要素市场,这个要素市场说家庭部门在这个市场上提供生产要素,包括哪些生产要素呢?现在我们官方划分的是7类:劳动、土地、资本、知识、技术、管理以及数据。 要素市场供需角色正好是倒过来的,企业在要素市场里面使用货币或其它的有价票据来采购生产要素,家庭部门则是生产要素的提供者,即企业是需求侧,家庭是供给侧。企业为劳动支付工资,为土地支付地租,为企业家才能支付利润,为资本支付利息。 我认为数据的加入以及数字货币、数字资产的发展,将会使要素市场发生一个剧烈的变化。 按照美团CEO王兴一个很著名的说法,他说互联网有上下半场,到2018年的时候互联网上半场已经走完了。对于上半场,我没有看到他明确的定性,但在我看来,互联网的上半场好像主要是发生在产品市场,也就是说我们比较熟悉的消费者在互联网上采购产品与服务。消费者在微信、支付宝,在京东、淘宝上买东西,主要都是消费场景,包括我们在互联网上浏览新闻,也是以前的媒体市场数字化的一个转型。互联网的发展使产品市场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但是回过头来看要素市场,其实变化没有那么大,我们还是朝九晚五到一个公司去上班,然后结成一个固定的劳动合同关系,甚至我们整个社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是基于这样比较静态的关系来制定的。在这里我大胆提出一个假想,就是在互联网的下半场,也就是数字经济的新阶段,我们的重点是要素市场的数字化,它的特点就是企业在互联网上直接通过数字化手段,数字货币、数字通证、数字资产,直接从家庭手里采购生产要素,包括知识、技术、劳动、土地、数据等等所有的这些生产要素。这几年新崛起的一些互联网公司,比如字节跳动、拼多多等,都有“要素市场数字化”的味道。但是只有到了区块链、通证经济里面,要素市场数字化才能普遍的大规模的爆发。 要素市场的数字化将使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人与人的关系发生剧烈的变化,也会使社会财富分配发生剧烈的变化,也必然会是社会结构乃至国际经济关系发生剧烈的变化。 我个人怀着期待而又紧张的心态迎接这个浪潮的到来。 Q9. 数据作为最基本的数字生产要素,应该如何循环?如何在区块链的基础设施上开发和利用? 高航:关于这个问题,我有一些体会,是基于最近一年多来我们的项目实践而来。 我做一个比喻,但可能并不严谨。我经常把数字经济比喻成人体,一个健康的人体需要有什么样的特征?他需要健康的心脏、大脑,需要各类重要的器官。我们的城市大脑、数字政府以及为此形成的各种基础云、数据池、数据湖就是这些最核心的器官,每一种器官都需要基础的养分,保障自我的发展,实现不同的功能。目前非常需要中国利用自己的体制优势完成数据高铁的建设,把大脑和心脏,以及各种原来的孤立的数据孤岛、价值孤岛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总体的主循环。然后再通过区块链完成全身毛细血管的建设,再进一步把全身、全社会的数据资源,各种私域数据充分的激活,形成各种基于毛细血管的丰富循环,只有这些全部健康的运行,我们才能看到数字经济的喷薄发展。 作为区块链公司,一定要捕捉到数据高铁的建设方向,建设思路,建设动态。沿着这个方向去铺设毛细血管,去连接私域数据。这是我们这几年来能够得到发展最重要的经验。 最近有消息说,杭州要成立,数字经济特区,这相当于要在比特世界里,建设一个深圳。而这个数字经济特区,很大一部分在于主器官与主动脉的优势。随着区块链的进一步发展,毛细血管的畅通,数字化生产要素就会形成更好的循环。 Q10. 探索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规范、支持构建多领域数据开发利用场景,对于提升数据要素价值非常重要。在您看来,应该如何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规范? 李鸣:应该从分类和本体、资产、工程、服务几个方面加强标准。 数据的分类和本体:数据成为新的要素,但是数据到底是什么,到底有哪些属性,需要科学理论研究为价值化奠定基础; 数据资产分类:当前数据基本是技术名词,数据成为“要素”下一步的重要工作是明确数据资产的属性、分类等重要基本定义,为交易和共享奠定基础; 数据工程:正像系统工程和软件工程一样,通过数据工程来研究如何更好的用工程化的手段来开发和运营数据,以建立科学的方法论指导应用实践; 数据服务:如何利用数据提供安全可靠的闭环服务是数据产生价值的基本保障,在保障数据隐私的前提下,充分加强数据共享和流通,建立标准化的数据服务流程和机制。 Q11. 关于区块链和数据的关系,您之前提到,区块链是对数据封装的技术体系。数据标准规范和区块链标准规范有何不同?李主任亲身参与国内以及国际多项区块链标准的制定,在推动区块链标准化制定方面,我国当前还有哪些工作要做? 李鸣:标准是提供共识,降低沟通成本和使用门槛,产生汇聚效应的手段。我们没有办法说数据标准和区块链的标准有什么不同,因为只有标准化方法相同,其他标准化对象、标准进展阶段、标准化应用程度都不同。 在区块链标准化方面还要加强区块链的概念、组件化、互操作、领域应用指南等方面的标准,同时也要加强标准宣贯和示范、基于标准的试验检测、基于标准的系统或平台建设和基于标准的开源生态等活动。 欢迎更多专家加入到标准化工作中。 Q12. 在央行数字货币还没推出,数据刚被纳入生产要素之际,孟老师已在设想将所有的要素市场数字化,而区块链将是数字化要素市场当中的核心基础设施。企业可通过互联网等数字化手段,使用数字货币或数字资产,直接采购知识、技术、劳动、土地、数据等生产要素。在孟老师看来,这一设想实现的前提还面临哪些现实障碍? 孟岩:障碍非常多。技术的,制度的,法律的,都差很远。不过我认为这些障碍都不足惧,只要大家有发展共识,迅速展开合作和行动,看上去很严重的障碍,也能够很快被克服。 但现在最重要的障碍是恰恰就是思想问题,或者认识问题。而这些问题,只有一小部分是认识水平问题,大部分是处理不好利益的问题,人为的彼此相互制造的障碍,这个就比较麻烦,难以解决。 互联网初期,大多数人只是觉得好玩有用,不知道这个事情能挣很多钱,因此抱着一种赤子之心,做了很多基础性的工作。现在太多的人盯着这件事情的财富效应了,我在实践当中碰到太多这样的问题。往小了说,很多项目,明明有机会做成的事情,因为利益的关系,分崩离析。往大了说,在政策层面,在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合作方面,很多事情如果只是认识不一致,可以通过交流和研讨很快达成共识,但实际上我看很多是利益博弈。这种障碍就很难解决。 所以你要问我主要障碍是什么,我觉的房间里的大象是这个,平时很少有人谈到,但我觉得这个真的是主要障碍。 还有一个障碍,最近我考虑的比较多,就是疫情导致的逆全球化对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今天好像大家都没怎么谈这个问题,但我相信李主任和高总对此都有自己深刻的见解。 李鸣:重组的机会来了!机遇与挑战始终并存,温水煮青蛙也也是挑战。 高航:大争之世,让人忧虑的事情太多。咬住自己的天命,坚持不懈的奋斗。虽然有很多倒退,但大趋势还是进一步的全球化,数字经济的全球化。事物的发展,都是这样螺旋前进的。倒退也是创造机会。 Q13. 对于孟老师的这种设想,作为区块链行业的践行者,您怎么看,具体会如何实践? 高航:实践上来看,以前有很多币圈的路,一直走不通,也想不通。 数字经济里最基本的经济活动单元是数字工厂。这个工厂可以很微小,小到只是一个智能合约,也可以很复杂,比如健康码,就是一个大型的数字工厂。这个工厂,输入的生产要素是数据、是计算能力、是人的智慧和算法,输出的是各种数字化的商品。其中有一些数字商品具有金融的属性、资产的属性,可能会改变很多传统的规则。就和传统经济一样,我们有虚实之分,数字经济也会有虚实之分,数字工厂是实,数字金融是虚,两者相互作用,共同发展。数秦科技目前的重点全部放在如何让数字工厂能够有效运行起来的基础设施建设上。 我觉得,数字经济和传统经济的运行、发展规律,都是一样的。都是输入生产要素,生产出更高级、更复杂的产品。 疫情期间的健康码,就是一种数字商品。浙江的健康码就是最高级的。出租车上,上一个人确诊,下一个人的健康码就会变黄。背后,就有无数层数字工厂的运行。 如何让数字工厂更好的运行,有更好的生态。这是我们目前盯的最主要的实践方向。数秦的数融平台,就是让数据能够像石油一样流动起来。我们的保全网,就是为了帮助建立数字经济的规则。我们做的区块链底层,也是为了这个目标而在努力。 Q14. 新基建如火如荼,但目前的新基建依然称不“新”,不仅是因为新基建的投资占比低,而且建设的设施主要是物理设施。数据纳入生产要素之后,数字经济有望成为真正的“数字经济”,从而是否会加速推动“新”基建的建设? 孟岩:我相信答案一定是个大大的“是”。 不过我想在这里多说一句。中国的土木工程基础设施建设距离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人均只有欧美 2-3 成,大家不要以为中国即将结束物理基础设施建设周期。数字新基建不是要跟传统基建打擂台,而是要相互支持,特别是考虑将正在建设和已经建设的物理基础设施进行数字化改造。物联网与区块链的融合本身就是区块链最早被憧憬的应用场景,智慧基础设施将会使区块链应用获得非常好的发展条件。 李鸣:生产要素是经济学概念,将数据纳入生产要素可以加强数据的资产属性,促进数据自主有序流动,提高数据配置效率。 数据资源的快速配置和共享需要强有力的“新”基建的支持,新基建中5g是可以加速数据的流动、大数据加工数据、人工智能可以利用和消费数据、工业互联网共享数据。 因此数据作为生产要素会促进新基建的发展,新基建的发展也会促进数据进一步创建价值,双方共同作用加速数字经济发展。 高航:数字经济的发展肯定会大大加速“新”基建、“软”基建的建设,尤其是制度与规则方面的建设,我们会有非常大的机遇,借助于数字经济的新全球化进程,突破西方的垄断,建立全新的规则,这才是中华复兴最大的基建。 本文链接:https://www.8btc.com/article/581206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 —- 编译者/作者:玩币族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SheKnows丨数据正式纳入生产要素,区块链如何迎接时代大变局?
2020-04-11 玩币族 来源:区块链网络
LOADING...
相关阅读:
- 欧洲的比特币公司不必与美国的比特币公司共享数据2020-07-31
- 【独家数据】牛市防洗抗震秘籍2020-07-31
- 数据突破 | 夸克区块链 QKI 总节点数突破 2000 台2020-07-31
- 专家说,区块链是澳大利亚网络安全解决方案的一部分2020-07-31
- 活捉一个8月主网上线提前两个月翻了五倍的币2020-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