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地逐渐复工,城市运作的发条被转动,夜间的灯光再次照进千家万户,中国家庭的美好生活也迎来了重启。 熬过漫长的寒冬,从居家禁足、娱乐止息待到街头熙攘、车鸣复响,这两三个月仿佛是过去几十年生活变迁的浓缩。 这几十年来,我们的生活是怎样变化的呢? 中国家庭消费支出更合理了 宅在家的日子,每天吃喝睡交替,最大的支出可能就是吃饭了,恩格尔系数也因此突然变高。 恩格尔系数,指的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常常被用来衡量生活水平的高低。而个人消费支出的结构,也最能体现中国人几十年生活的变化。 二十多年来,中国家庭的恩格尔系数逐渐下降。1995年,中国城乡恩格尔系数仍处在40%-50%,到了2019年,食品烟酒消费支出在城乡居民总支出中的占比降到30%以下,消费支出增长愈来愈转向别的领域。 与商品消费相比,中国家庭的服务消费一直保持更快的增长。旅游、文化、体育、养老、家政这些服务消费变得十分活跃,生活质量正在不断提高。 从国际上看,2018年美国服务消费占居民消费比重达到68.9%,其他发达国家如日本为59.4%,英国为58%,法国为54%,德国为52%。根据国家商务部信息,2018年中国服务消费占比达到49.5%,已经接近欧洲大陆国家。 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背后,是新生代与中产人群消费观念的进步。 《中国居民消费升级报告(2019)》的调研结果显示,中产人群中有超过40%愿意为更好的服务和体验花更多的钱,同时他们拒绝无谓或低质量的消费,不会购买给自身带来麻烦的商品。 追求更高的使用价值外,精明却不失优雅的消费者们开始重视消费的附加属性,对商品设计理念、个性表现、环保倡议的价值体现产生更高的需求。 美妆时尚、环保素食、节能家居、低碳出行……正是消费者们对美好生活愈发多元丰富的需求,促使企业提供更优质的商品与服务,良性的经济互动循环才使中国居民的消费结构呈现长期的优化态势。 中国人的衣食住行,是这样变好的 1、中国人越来越会穿了 回顾上世纪80年代初,男女老少都是一身蓝黑灰的卡其布。谁有件绒布大翻领上装,再配条收口的线裤,就算“有腔调”的弄潮儿了。 没过几年,上海流行过一款叫“高姿衫”的衣服,仅仅半高领和翻领两种款式,再配上十几种不同颜色,只要店员把衣服堆在柜台上,不用招呼,顾客会自己挑三种颜色到账台结账。 如今中国人穿的更好了,离不开小微企业的贡献。改革开放初期,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撑起了中国服装时尚的半边天。广州高第街曾是全国第一条以经营服装为主的个体户集贸市场,商品销往20多个省份,被称为“小南方大厦”。 小微企业是经济新动能培育的重要源泉,在稳定社会经济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推动小微企业的更好发展,多家银行都相应号召帮助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问题。 据中国人民银行报告,截止2018年末,中国小微企业法人贷款余额26万亿元,占全部企业贷款的32.1%。同时,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占比达到12.5%,较2017年末上升6.3个百分点,担保贷款则下降7.9个百分点,小微企业获得贷款的门槛正在渐渐放低。 不过获得资金投入服装生产的企业要像三十年前赚到消费者的钱,就不再是三十年前那么容易了,中国家庭对穿的追求已经愈发多元。 2018年的调研结果显示,对于作为基础时尚单品的服饰,新生代的90后一般有一定了解和自己的偏好,因而购买时更加关注产品本身的品质和设计感。 而对香水美妆、珠宝腕表等进阶性时尚产品的升级需求,使接近50%的90后将优质内容推荐视为他们购买产品时的重要参考依据,并且40%左右都十分看重产品的品牌知名度。 90后不愿跟风,有自己独特的时尚追求,重视品牌概念与自身个性是否相符,乐意尝试小众品牌。对于将引领未来的他们来说,美好生活以及所谓的潮流,就是Be yourself。 当代都市年轻人愿意花时间学习穿搭,能凸显个性、平价又时髦的快消时尚品牌更能俘获他们的心。不得不承认的是,穿搭时尚和以前相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2、中国人越来越会吃了 作为美食大国,食不厌精一直是国人不能让步的底线。但在过去,中国人对蛋白质的摄入还是较少,而且口味偏油盐、重口味的饮食,也带来不小的健康风险。 经过近30年的发展,如今国人粮食消费逐年下降、蛋奶肉制品消费逐年增长,注重少盐少油的健康生活观念也更加深入人心。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猪牛羊肉消费量从1990年的11.3kg攀升到21.5kg,人均禽类、水产品、蛋和奶制品消费量较30年前均实现了七八倍的增长。 得益于中国农业的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我们餐桌上的食物才能越来越丰富健康,美食和消费额度的选择度也越来越多。 而且,如今不用出门,手机上点一点,就可以买到各种蔬菜瓜果,以及其他食物,选择丰富的同时,也省去了去菜市场买菜的烦恼。 艾瑞咨询的调查显示,在新中产消费者中,高达75.5%的女性每次外出就餐花费在100元以上,愿意为餐食品质和就餐体验付出更多。相对而言,76.2%的男性多控制在200元以内,更注重高性价比的餐食。 这似乎与我们平日里对女性消费精打细算的成见有所出入,但这恰恰是生活趋向美好后解放出来的一种自由。 正如日剧《孤独的美食家》所强调的,“不被时间和社会束缚,幸福地填饱肚子的时候,短时间他变得随心所欲,变得'自由',谁也别打扰,毫不费神地吃东西的这种孤高行为,只是这种行为能够与现代人平等,能够最大程度得到治愈。” 3、中国人住的越来越好了 春节宅家期间,家成为了一个个办公室。然而,当要开视频会议讨论工作进展的时候,很多人才尴尬地发现,家里连个能开视频会议的地方都没有。不是卧室和客厅有人在看电视或休息,就是阳台冷风嗖嗖。 在家待的时间久了,人们就会对居住环境存在的弊端有更深的体会。近日,贝壳研究院联合都市快报,开展了一次涉及全国1511户城市家庭的购房调查问卷。有45.9%的家庭表示“2020年想立刻换房”。 在以前换房是大事,不是谁都能一时拿出这样一笔钱。让如今中国人有底气想换就换的,是银行提供的房贷足以支撑中国家庭的预支消费。 在有负债的居民家庭中,房贷是家庭负债的基本构成。调查显示,75.9%的居民家庭将负债用于购房,户均家庭住房贷款余额为38.9万元。同时还有9.6%的居民家庭将贷款用于装修或购买家电,获得更舒适的居住条件。 但其实,当下中国人的房子已经比以前大了太多。2017年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36.9㎡和46.7㎡,分别比1978年增加30.2㎡、38.6㎡。 其中“低线城市”或农村居民来说更有条件享受“大房生活”。在三四线城市中,有近6成的居民青睐两室一厅的房产;而在五线城市,超过30%的人群对百平以上房产更感兴趣。 很多出生在1990年前的人都能回忆起一家人挤在狭小屋子里的童年场景。如今,不少人也都已经实现从蜗居到适居的转变。之所以觉得腾不出一处来学习、办公,说到底,是因为买房子时我们就没打算在家工作、上学。 恰恰相反,房子是为了让你在一天的劳累后,可以一回家就倒在沙发上抖落一身的疲倦,为明天追求更美好生活而准备的。 4、中国人出行越来越方便了 幼时,我们与远方友人交流,犹曾“鸿雁长飞光不度”;而今,发达的高铁网络,让我们一天之内可以抵达中国的任何地方,四海之内,皆在指掌间。 我们已经习惯的动车和高铁,只是中国交通发展的一个缩影。还有许多家庭购置了属于自己的小汽车,上下班、接送小孩、周末郊游,有车让这一切都变得方便起来。 TalkingData 依据行为特征将城市的有车一族分为十个族群。其中,(新)一线城市聚集了大量新一代经济红利享有者和追求品质的中青年单身男性。 虽然年轻人的资本积累比不上年届不惑的中产,但由于居住在大城市的年轻人比中老年人和低线城市居民拥有更高的超前消费意识,靠车贷买辆车提高自己的劳动效率,长期来看是一项不错的投资。 据《2018中国汽车金融报告》数据,为消费者购买新车和二手车的零售金融服务近年来客户基数持续加大,需求不断提高,贷款余额从2013年的1819亿元涨到2017年的5603亿元,五年间翻了三倍。 私家车能代替自行车成为人们出行的主力工具,少不了城乡道路的建设。 以前,农村的道路坑坑洼洼,村口的柏油路一到夏天就被太阳晒得黏黏糊糊。如今,很多农村道路都变成了水泥路;以前,农村里有一辆自行车已算富裕。但如今,农村每百户家用汽车拥有量已超过22辆,不到百米就可以看到一辆汽车。 从城市回趟农村老家,再也不用坐上两天两夜的火车,动车触达县级城市的比例越来越高。下了动车,高发车频率的客车运输也能轻松触达偏远山区。 转自: 网易数读 本文来源:TalkingData —- 编译者/作者:TalkingData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数据丨激情燃烧20年,中国人的生活发生了哪些根本改变?
2020-05-16 TalkingData 来源:火星财经
LOADING...
相关阅读:
- 经济危机到来,怎么办?2020-08-01
- 日本银行(BoJ)任命其高级经济学家为监督数字日元的新负责人2020-07-31
- Max Player牵手HuoBi Plus:双倍福利来袭掀起财富新浪潮2020-07-31
- 欧洲的比特币公司不必与美国的比特币公司共享数据2020-07-31
- 【独家数据】牛市防洗抗震秘籍2020-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