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本云智 人体植入支付芯片 除了电子支付、移动支付,一些最新技术成果也陆续应用到了支付领域,为“无现金社会”开启了新一轮的技术革命。例如在瑞典,率先开启在支付领域的探索。瑞典虽是欧洲的小国,除了诺贝尔奖闻名世界以外,似乎它并不被人们经常提及。然而,瑞典在金融领域的创新却一直是走在世界前列。瑞典曾是欧洲第一个发行纸币的国家,与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瑞典也在不遗余力地推行“无现金社会”,该国绝大部分商业银行已经不再提供现金服务,有些农村地区也不再保留自动取款机,城市里的商店如咖啡店、面包店、公交车等都打出了“不收现金,请用卡或手机支付”等提示信息。 瑞典也许是在推广新技术方面最激进的国家之一,政府并不满足于电子支付和移动支付。他们鼓励技术创新,尤其是支付领域的技术创新。瑞典一家科技公司在2018年发明了一种可植入人体的芯片,这种芯片包括了支付等模块。整个芯片大小仅比一粒米略大,植入人体的这个微型芯片看似非常小,功能却比移动支付的应用程序更多、更全面,涵盖了支付、交易、转账、消费、信贷等领域,更增加了通讯、登录电脑、开门、解锁车辆等许多功能。芯片植入人体的过程仅2分钟,类似注射打针的感觉,无明显痛感,大多数人都选择植入到食指。费用仅140欧元。植入的支付芯片带来了大量便利,得到了许多民众的拥趸,越来越多的人群都愿意植入芯片。瑞典也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率先采用植入人体芯片进行技术创新的国家。 瑞典正在大力推广的人体植入芯片,可能是未来数字社会的趋势之一。人与芯片的结合,人与机器的无缝对接已经是大势所趋。正如数十亿人已经越来越离不开手机一样,手机已经成为事实上的人体“电子器官”,那么,在未来,芯片植入、信号输入到人体,生物识别、基因识别等技术便不难想象了。 消失的ATM机 随着世界各国全力推进“无现金社会”,银行柜员机、ATM机也陆续退出市场。例如在英国过去的18个月里,英国共撤销超过5000台ATM机,相当于每天有10台ATM机“消失”。实际上,不仅是英国,在很多国家,例如欧美,中国等地区,有相当数量的ATM机正在成为毫无价值的废铜烂铁。由于电子支付、移动支付的便捷性,ATM机的使用率大不如从前,很多街区的ATM机常年处在亏损状态。银行的ATM机虽然实现了无人值守,但算上房租、装修、安保、机器等费用,每年的摊销成本至少也在几十万元以上。除了高昂的ATM成本,使用量下降,最大的威胁还是来自移动支付对ATM业务的冲击。这也就不难理解ATM业务的大面积亏损。统计显示,有些偏僻街区的ATM机每月使用量仅几百张卡。业务量的巨大下滑,使得一些银行被迫拆除ATM机,通过减少网点、压缩成本抵御来自支付领域日益激烈的竞争。这些情况在国内也正在加速,据统计,国内几家大的商业银行在过去的几年里,每年都要关闭几千个网点和ATM机。慢慢消失的“ATM”机和银行网点,意味着社会在悄然发生变革。数百年以来兴旺的金融业务正在发生剧烈的社会变革,银行业正面临严峻的市场寒冬,而人们以往观念下的银行也在悄然发生变革。对于银行业和金融界的未来,一些科技精英、经济学家认为ATM机的消失只是开始,银行业能否在新一轮的产业革命中存活下来,都还是个未知数。 央行数字货币DC/EP的推进 现金或纸币主宰人们的生活已经长达数百年之久。人类社会的发展表明,万事万物都有兴衰更替的规律,货币同样如此,随着技术的不断演进,人们的交易与支付方式也在发生变化。例如现金也经历了收据、银行票据、纸币、法定货币、银行卡、信用卡、移动支付等阶段。从未来发展的角度上来看,现金正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无现金社会”必然到来,这是一个完全不可逆转的趋势。 与电子支付、移动支付完全不同的是,最近几年经常被提及的数字货币是一种真正的新生事物。如前所述,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它的底层技术是区块链。它的支付方式与电子支付、移动支付差别极大。首先,移动支付等传统支付方式是基于银行系统的账户体系,而数字货币不是基于用户账户,是基于用户公钥、私钥;其次,传统的支付方式必须基于银行等中心化系统,是对中心化系统的技术升级,而数字货币则是基于全球化共识和去中心化系统来维系的,是对现有技术的颠覆;最后,传统支付使用的是国家主权货币;而数字货币则是去中心化设计,超主权货币和跨境、跨主权的支付方式。 与传统中心化的银行不同,比特币等数字货币依托于网络运行,它运转十一年有余,安若磐石。在这个公开的交易网络系统里,没有一个组织机构,也没有一家公司对此负责,也没有组织架构,不存在为此负责的董事长、CEO、管理人员,更不存在金融系统的安保人员和安保设施,诸如监控设备,金库安防,ATM机、防盗、防爆、防火等设施,人们可见的银行的一切安保措施在区块链上都不存在。也不存在为保护金融系统安全,国家机器为此配备的法律、警察、监狱、管理人员等等。用一种去中心化的及其廉价的算法使其完全无误的运转了十一年。自从2016年《经济学人》形容区块链是一部“制造信任的机器”以来,区块链技术在很短时间内就得到了全球各领域的专家的支持,许多国家将区块链技术纷纷列为“国家战略”,这些国家包括欧盟、英国以及中、美等大国。 世界各国政府正是意识到了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货币所拥有的无比强大的技术优势,已经有不少国家投入巨资,研发央行数字货币。尤其是2019年6月,美国脸书公司(Facebook)宣布要发行自己的Libra(天秤)数字货币,消息一出,世界各国央行、IMF、世界清算银行等机构纷纷表达担忧,并表示天秤币会对全球的金融系统和法定货币造成强烈的冲击。各国政府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脸书公司可不比一般的全球化企业,作为全球最大的社交软件帝国,Facebook旗下拥有超过27亿用户,遍及世界100多个国家。这家公司即将发布的数字货币,也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由于比特币等数字货币的价格波动过于剧烈,因此,专家们认为其无法作为货币来使用,而脸书公司即将发行的天秤币是一种锚定法定货币的稳定币,它主要是以美元、欧元等货币为锚定单位。天秤币的推出,毫无疑问会对一些GDP体量较小和人口规模较少的国家主权货币形成巨大的挤出效应。有些专家、经济学家,将数字货币成为新时期的“货币战争”。全球数字货币战争的打响,意味着任何延误、懈怠、忽视的想法都可能将本国的主权货币置于危险之中。 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去中心化可编程货币的横空出世,和Facebook即将发行天秤币,意味着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经济学家哈耶克在《货币的非国家化》一书中所预言的非国家货币已经成为现实。哈耶克在书中的观点如同这本书的书名:货币的发行并不是国家的特权,企业、组织和个人都有发行货币的权力,只是这种公司币、私人货币与主权货币以及超主权货币的作用域与作用力的不同而已。主权货币,法定货币是依靠法律和国家机器强制、垄断发行的,而超主权货币,如比特币则凭借技术优势超越了地域、民族、国家和文明的种种约束,它依靠全球化共识来维系自我的演进和发展,而以天秤币为代表的公司币,依靠的旗下海量的用户规模。很显然,新一轮的产业革命和技术变革,推动国家主权货币也必须迎接这种变化。 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一批着手研究央行数字货币的国家,从2014年就开始对DCEP进行可行性研究。DCEP(即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即数字货币和电子支付工具。Facebook自从宣布将发行天秤币以来,央行加快了DCEP的研发,2019年下半年就通过了小范围测试。2020年4月,央行开启了更大范围的公开测试。测试单位包括中国农业银行、建设银行、苏州城区以及雄安新区的相关单位。随着DCEP进入商业测试,意味着央行数字货币即将进入实际应用阶段,它表明中国距离“无现金社会”又进了一步,或者说,“无现金社会”在中国已经进入倒计时。 不过,从公开的报道来看,央行的DCEP暂时可能不会采用区块链。区块链技术一般采用去中心、多中心等形式构建共识节点,这与国家层面要求全面掌控法定货币的意愿相悖。因此,DCEP仍然使用的是中心化数据库,不过,也集成了当前最先进的技术手段。央行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在报道中介绍,央行数字货币将采取“双层运营体系”。单层运营体系是指央行直接对公众发行数字货币,“双层运营体系”则是指央行先把数字货币兑换给银行或其他运营机构,再由这些机构兑换给公众。为了保证央行数字货币不超发,商业机构需要向央行全额、100%缴纳准备金。这样做的优势在于能够做到与商业银行完美对接,而不至于在推行DCEP的进程中,对国内银行业造成冲击。DCEP的发行是对现有支付方式的变革。国内最近几年数字经济快速增长,得益于移动支付的广泛流行,仅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两家就已经占据移动支付领域90%的市场份额,不过,移动支付是纸币、法定货币的电子化形式,而DCEP则是由国家信用背书的数字货币。 世界各国央行将货币发行分为M0,M1,M2;它们分别是指: M0 :指的是流通中的现金 M1 :包括 M0 + 各单位的活期存款, M2 :包括 M1 + 居民储蓄存款 + 单位定期存款 + 单位其他存款 + 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其中M0又被称为基础货币或高能货币,M1又被称为狭义货币,M2又被称为广义货币。 截止2019年12月末,国内M0余额7.72万亿元,M1余额57.6万亿元,M2余额为198.65万亿元。 当前的移动支付实际上是M2的电子化,而央行推行的DCEP则是将部分M0的数字化,是对M0的部分替代。从支付方式来看,比移动支付更先进,可以在离线、无网络的情况下,交易双方的手机碰一下,就能完成转账,而传统的移动支付则必须基于网络运行,没有网络的情况下是无法完成转账的。DCEP实现了接收和支付都可以离线进行,因此也被称为“双离线支付”。其适应的场景应该更广泛一些。 另外,DCEP与传统银行账户不同,不需要绑定银行账户就能实现转账、支付等应用,摆脱了对银行账户体系的依赖。 最后,公众对现金的依赖,主要表现为现金的使用是匿名的。从此次DCEP测试的公开报道来看,DCEP保留了部分匿名性。DCEP仅能通过央行的总账追踪资金的流向,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用户隐私和现金的匿名性。 央行数字货币DCEP的公开测试,意味着距离“无现金社会”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然而,这个世界的事情从来就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 编译者/作者:中本云智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无现金社会(三)
2020-05-28 中本云智 来源:区块链网络
LOADING...
相关阅读:
- Dogechain API用于加密劫持2020-08-01
- 分析师:比特币价格飙升是因为价格上涨2020-08-01
- 美国CVM希望监控Binance2020-08-01
- 加密现货与衍生品:交易所转移了他们的关注点2020-08-01
- 为什么此DeFi交换是以太坊ERC-20代币的单程票?20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