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当前位置: 玩币族首页 > 行情分析 > 各国央妈争相放水,真的能促进经济发展吗?

各国央妈争相放水,真的能促进经济发展吗?

2020-06-05 币圈小雪 来源:区块链网络

2020年全球共有44个国家与地区累计降息达到67次。美国在3.15日之后开启了零利率,此前的欧洲许多国家包括瑞士,匈牙利,挪威,以及亚洲的日本都出现过存款负利率。

存款负利率意味着存款不仅没有利息,反倒要向银行支付利息做管理费。

这种反常现象的根源在于各国政府频繁下调利率,对资金利率实行强制的人为干涉。

昨天我们刚刚学过费雪理论,利率是由供需关系来决定和调节,而供需则是由人们对消费的时间偏好,以及市场上的投资机会多寡来决定。也就是说利率应该是由市场供求关系的力量来自动调节。

这一理论,我们可以从全世界利率运行的趋势中得到验证。最近一次全球范围内明显的利率下行开始于上个世界80年代。利率越走越低,到了最近几年,低利率的国家越来越多。美国长期国债收益率从80年代初的15%左右降到最近已经接近零收益,而日本则从9%左右降至负值,欧洲主要国家的长期利率也同样持续不断走下坡路。


这么明显的全球性利率下降,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整个世界市场上资金的供给增加了。

这些资金的来源除了全世界各个国家包括中国人民的储蓄积累,石油输出国的财富积累也占了非常大的比例,财大气粗的沙特主权财富基金就是其中的典型。当然这里面也包括人为印钞增加资金供应的因素。


沙特阿拉伯是依靠石油发财的典型国家,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国际油价上涨了20倍,沙特也因依靠石油出口积累了大量的资金和财富,早期主要依靠石油收入支撑的沙特主权财富基金在2019年资金规模位列全球第十。

另一个依靠石油积累财富的国家,沙特的邻居阿联酋在上个世界80年代,人均国民收入就达到了2.6万美元左右。

在上个世界80年代,世界范围的财富积累导致市场上的资金供应明显增加,这是全球范围利率普遍进入下行趋势的最根本原因。费雪关于市场力量决定利率水平的理论得以证明。

但是在次贷危机之后,以美国为首的许多国家都通过政府采取了下调利率来刺激经济的措施,之后2015年美联储又连续加息9次,更严重的就是今年全世界连续不断的加息潮。通过这些操作,你会发现各个国家的利率变化,并非完全是由市场的力量来决定,很大程度上却是来自政府的干预。

通过分析这些政府干预,我们也能大概看出,人为的利率干预主要发生在危机时期。比如2008年的次贷危机,今年的疫情危机。


实际上,政府的干预主要目的是对抗经济周期。

我们以前在讲经济危机的时候说过,按照经济的发展规律,有繁荣期,衰退期,萧条期和复苏期四个阶段。从经济繁荣走向衰退和萧条,主要是因为市场的有效需求不足导致的生产供过于求。

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认为,导致经济衰退的需求不足可以通过国家的干预解决。因此此后为了对抗经济走向衰退,各国政府就开始干预经济来促进需求,刺激经济发展。政府对短期利率的调控就在经济运行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种调节的方式主要是,在经济不景气时降低利率,从而降低整个社会的借债成本,来刺激人们和企业贷款进行投资和消费的欲望,而投资增加则会推动经济发展。同时,在经济过热时,则通过加息来提高借贷成本,引导人们减少借贷,减少投资,从而减慢经济发展的速度,达到给经济降温的作用。

但是,这种干预并不是总会起作用,比如日本从1990以来一直采取低利率的政策,可是我们并没有看见由此带来拉动经济发展的效果,反而日本的增长一直显得不够景气。


这说明政府对利率的干预,一般只能起到短期效果。它能增加短期的总需求,但不能增加长期的总供给。

这也印证了上面说的那一点,政府的干预主要作用是应对经济周期,试图减少发生经济危机的概率。但从长期来看,降低利率无法带来经济的持久增长,更无法解决因为供需失衡导致的经济危机,对现代经济危机中叠加的过高债务危机更不是有效良药。 它能做到的只能延缓经济危机发生的可能。


那么,我们在理解利率变化这一现象时,应该把实际利率分成两个部分来对待。

一个是市场力量决定的利率,它是决定利率水平最基础的因素,因此我们称之为“基础利率”。

另一个则是政府干预形成的利率,我们称之为“干预利率”。

真实世界的实际利率,一般都是由这两种力量综合形成。


虽然政府通过调节利率对长期经济发展带来的作用微乎其微,更多可能是掩盖了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但是如今的各国政府却乐此不疲,各个央行争相放水。

我们肯定不相信他们认识不到问题的本质,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们频繁使用这一工具呢?欢迎写下你的观点!

雪儿粉丝交流群加微信:349008143

—-

编译者/作者:币圈小雪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