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当前位置: 玩币族首页 > 行情分析 > 行走笔记:以太坊2.0时代的种可能性(下篇)

行走笔记:以太坊2.0时代的种可能性(下篇)

2020-07-02 行走 来源:区块链网络

今天继续分享金色财经关于以太坊2.0阶段的这次圆桌讨论。

旨在提升公链性能的升级,包括类似波卡的主网上线,是否会在下半年撑起下一个热点?包括以分布式存储切入,从17年就开始募资,主网上线一直姗姗来迟的flecoin。下半年公链本身这条赛道上应该还是会比较精彩的。

行走个人比较喜欢郭宇和王东在这场直播最后提到的观点。公链这个赛道还远远未到红海竞争的时候,与其更好,不如不同。期待下半年看到更多不同解决方案的公链项目的新进展。

以下,Enjoy:

上篇笔记在这里

王航(以下简称观察员):

贴合一下以太坊的主题,下个问题关于Eth2.0

从以太坊的进度来看,7月份的0阶段上线后是没有其他功能的。例如VM。该阶段主要是完成 Staking模型的建立。

问题三:请各位就以太坊的发展给予一定的预测?在这些发展阶段中,各位认为哪些特性成为了发展的关键点?

Michae Yuan:

从以太坊的路线图来看,0阶段目标是信标链。实现上万个验证人,并且这些验证人能够达成共识。这是关键。如果以太坊只有1000个验证人,那以太坊2.0就要重新设计。

当然,现在测试链上已经有2万人了。这个目标应该是有信心的。

阶段1,是在信标链上跑通sharding。有很多子链能够正常运转,这里的关键是安全与可验证。比如不能让攻击者预测哪些验证人会参与验证某个特定区块。

Phase1.5阶段,现在的以太坊1.0会变成以太坊2.0的一条子链。这个阶段距离现在应该至少还要有一年的时间。

Phase2阶段,以太坊2.0有了新的Ewasm虚拟机,新一代的智能合约应用成为可能。这个阶段的关键是能不能超越以太坊1.0,把以太坊扩展到区块链之外,让以太坊真正成为去中心化云计算的平台。

就像我们现在拿着以太坊发明的eAsy虚拟机放到了以太坊之外的Polkadot、 Oasis Lab、 CyberMiles上。但更有意思的是,放到区块链之外的云计算平台。

也许区块链技术最终改变的是区块链之外的世界。

夏伏彪:

我觉得主要是两个方面:

首先,对新技术的创新和努力程度,保证了ETH2.0最终状态的上限;

其次,是我觉得更重要的,对安全性和稳定性的重视。

在此过程中,高强度和大量的测试资源投入,保证了最终系统是否真正可靠,是否真正面向用户(无论是开发者还是普通用户)并且很好用。

我预测以太坊会通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稳定性考验,中间可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一些问题。包括黑客攻击,甚至治理层面的问题(比如严重到需要去改动PoS的系统参数),但是我相信最终仍然会进入到一个系统的稳定状态,实现扩展性问题的缓解以及经济和治理层面上PoS模式的普及和稳定。

王东:

我个人长期看好以太坊。因为这个生态里有大量优秀的开发者。但即使这样,我依然预期ETH2.0要5年左右才可能支持通用智能合约。

以太坊2.0每个阶段都是关键节点,其中最重要的我认为一是POS上线后的(去)中心化趋势如何;二是分片之间的联动互通,这也是应用开发者需要后续考虑的;三是分片架构对于后续硬分叉带来的挑战也是有待验证的。

郭宇:

同意刚才嘉宾的说法,上线之后应该有比较长的稳定期和细微问题的暴露和修正。只是时间上我更乐观一些。

我对以太坊社区的零知识证明相关研究部分关注较多。以太坊在密码学的研究上持续深入,大量采用密码学技术来弥补分布式计算中的一些不足。

一点体会就是这部分的理论研究发展很快,几乎是每周都会有一个新想法岀现,同时以太坊社区涌现岀了一批优秀的团队。比如 Aztec、 Matter Labs、 Dust network等。他们反过来促进以太坊本身的技术演进。这无疑增加了eth2.0发展路线的变数。

但另一面,新技术的工程化实践才刚刚开始。现在预测eth2.0的路线还很难。不能排除理论实现突破后,由于工程化未预期难度,导致主网升级延期的情况。个人认为这种情况是大概率。

目前还很难预测哪些技术能在哪个阶段被采纳。但是这个过程可以会比想象中更快发生。因此我认为,也更希望看到,以太坊2.0的原有计划根据理论进展而动态变化。

观察员:

以太坊对加密货币的发展功不可没。从私募潮、发币潮、DApp潮到今天的defi。最终走出来的还是金融应用。

问题四:我们是否有可能形成其他的弱金融品类应用?例如无币智能合约?例如智能合约搜索工具的出现及繁盛?

Michael Yuan:

我认为,Defi项目的成功最重要的是要与法币连接。这个问题的解决并不需要以太坊2.0成功上线。

从应用与应用开发者的层面,我们认为以太坊2.0的巨大价值在于实现去中心化的云计算。有了一个去中心化的世界计算机,那随之衍生的应用就非常多了。这需要以太坊2.0将性能提升到能够让大家接受的程度。

郭宇:

从这个角度讲,我更认为以太坊2.0是一场试验。它在走没有人走过的路。如果以太坊能做到云计算平台的性能,那就改变世界了。不能的话,就与今天DeFi区别不大。

其实我们在17、18年的热潮里看到很多的天马行空的想法。我认为这其中有不少想法非常巧妙。但是之所以这些想法都烟消云散,回头看看是因为技术还没到位。

除了金融之外,智能合约还可以实现投票、身份认证等一系列原来需要可信第三方的场景,都有希望采用智能合约实现中间人替代。

但是智能合约目前还存在两个比较难的问题:

第一是智能合约执行能力受限;

第二是智能合约执行过于透明。

但是,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技术的一步步发展,智能合约执行能力受限的问题在某些场景下,可以通过 ZkRollup来解决。

记得我们在18年年底,对looping2.0进行审计的时候,发现gas消耗非常大。王东和我说,路印准备放弃2.0,直奔3.0。这个胆识和技术实力也造就了路印团队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

我感觉再过一年,我们可以重新拾起17年的各种“不靠谱”的想法,看看哪些其实已经存在基本技术实现的空间了。

而在这个过程中,链上内生的数字资产的金融应用无疑会成为最早走向成熟的应用场景。但我认为,基于金融支付与金融产品之上,还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比如,随着 Filecoin的主网上线,其核心技术也将有望促进基于以太坊的分布式存储应用的发展。

观察员:

Looping从协议已经开始衍生出支付、钱包等多种产品布局。

问题五:从支付替代来看,looping对标哪些场景?如何思考用户的出圈突破?

王东:

路印支付( Looping Pay)大概有两种应用:

一是直接或者间接为用户提供P2P转账功能;二是为商户提供收款服务。其实像微信、支付宝做的主要也是这两个场景。

我们相信目前token收款服务还没有到爆发点,现在发力时间尚早。因此会聚焦解决以太坊主网转账慢的问题。很快通过路印钱包( LoopingWallet),大家就可以基于路印协议做快速转账了。所谓快速,就是”秒到“、秒可 用。并且我们会在很长时间内都支持零手续费。

路印协议下一个版本会支持给任意地址做二层快速转账的功能。对方无需先注册。那时候的体验就真的接近完美了。

我们目前看重外部增量用户,而不是DeFi存量用户。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做路印钱包的重要原因。zkRo|up是技术方案,钱包是个为初级用户设计的产品。我们要把好的技术隐藏在好的用户体验之下。就像苹果做产品的思路。

观察员:

PlatoN的MPC让以太坊的一些需求顺利实现(PoC验证更高效稳定)。

问题六:如果从成本等角度来看,该如何理解MPC的适用性?

夏伏彪:

我尽量用浅显的语言表达一下我的想法和理解。

MPC本质上是一种联合计算模式。解决的是这样一个问题:多个参与方如何在互相不透露各自的计算输入的前提下,一起完成一个计算任务。

例如最经典的例子是,MPC领域开拓者姚期智先生最早提出的百万富翁问题。两个土豪如何在不直接透露各自财富数并且不通过一个可信第三方的前提下,知道谁更壕?

大家会发现这个问题看起来似乎有些违背常识。事实上借助于密码学里的很多黑科技技术,我们不但能解决百万富翁问题,还能解决更复杂的计算性问题。比如神经网络训练,当然特别复杂的AI训练,比如你要把网络搞到100层,MPC也得跪,实在跑不动。

又想要结果准确,又想要隐私,肯定得牺牲一些东西了。

MPC技术里需要额外付出的通常就是计算开销和通讯开销。包括额外的时间、额外的网络通讯量(这个是肯定要增加的)、额外的计算量——比如两方计算一个简单的乘法,不光是网络,两方的CPU也要非常拼命地工作——这些都是MPC这种模式引入的天然成本。

当然针对不同的场景和计算任务,MPC技术可以选用不同的密码算法灵活组合,尽量把这些成本的负面性降到最低。

另一方面,其实隐私计算技术或多或少都面临不同的成本问题。比如同态加密,虽然通讯开销比MPC低,但是计算开销会更大,对CPU和内存的要求会很高;比如TEE(可信执行环境)技术,通过安全硬件来做,但是信任成本肯定会更高,毕竟不像去中心化系统。你用了TEE,就表示你信任 cinte sGx或者其他TEE技术是安全可靠的。这样说不是TEE不好,其实PlatoN也有研究TEE技术和自身的结合,但是目前更多还是用密码理论来实现业务上的赋能。

最后,我还是那个朴素的观点:使用MPC技术时,要注意MPC带来好处的同时,能不能承受MPC的成本。

再次以 PlatoN参与ETH2.0的PoC方案的例子说明。引入MPC技术,可以从技术上消除验证人单点故障风险,同时允许多个小的验证人承担一个标准验证人的职责,降低了普通玩家成为验证人的门槛。这是商业上的好处。也将ETH2.0变得更去中心化,这是更深远的意义。相比之下,计算一个托管比特增加的通讯成本和时间成本,其实没有那么惹眼。何况我们在实测阶段,性能层面确实还不错。

主持人:以太坊在加密货币领域里已经是木秀于林。从技术角度上看,以太坊似乎已经没有项目可以与之相比;从规模上看,以太坊也是声势壮大。

最后一个问题是,以太坊上非交易类型的链、币的应用会发展如何?例如企业版以太坊等,如果把应用领域扩大,以存储、跨链互操作性为主要特点的链是否成为以太坊的竞争者?

Michael Yuan:

企业版以太坊存在的时间已经很长了。但是没有什么大动静。企业自己做一条链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我们也曾提出联盟公链的想法。链上数据公开、透明,企业只需到链上提交应用就可以。

以太坊2.0就变成多个子链。这对企业以太坊一方面是难度急剧增加,按2.0的要求需要一万个验证人,今天企业以太坊应用连有十个节点的都没几家。

另一方面,企业是不是可以以子链的形式加入生态?

Polkadot与 Cosmos刚起来的时候,以太坊并不是它俩的竞争者。但以太坊在这几年的探索中把自己也变成了一个多链系统。子链靠主链保证安全。

以太坊探索过多种链上扩容的方案。比如 Plasma,但是都不成功。现在选择了 sharding这条路,在一定意义上变成了自己的跨链生态。所以现在这三个项目有了一定的竞争关系。

这其中以太坊的生态体系最为完善,做法最去中心化,非常值得期待。

当然另一种可能是,以太坊革命还没成功的时候, Polkadot已经成功了。 Polkadot现在已经到 phase1了,但以太坊连 Phase0都还没到。我们刚刚听到,可能5年都不能在ETH2.0上运行智能合约。

夏伏彪:

应用层面来看,以太坊本身的发展类似于源泉。没有一个好的发动机,上面的应用设计的再五花八门也不会有很好的用户体验。

可以肯定是,以太坊上的其他应用肯定会获得增益(+ buffer)。毕竟发动机升级了(网络性能),剎车升级了(安全性),没有道理你的行驶表现会更差,不是么?

单就企业版以太坊而言,我跟袁博士的看法差不多,不一定是个好事。因为 sharding机制和其他新的基础层设计可能会影响企业版以太坊。需要重新改变很多架构上的东西。

其他的链,比如 flecoin、 cosmos、波卡等等,其实都是与ETH有差异化竞争的关系。

比如 filecoin,他们的技术社区也非常强大,项目从存储基础设施的角度切入。如果项目真正落地实现了既定目标,也是十分有竞争力,甚至在细分领域的影响力会更大。毕竟你跟普通用户去解释永不宕机还能赚钱的迅雷和解释以太坊的难度差太多了。

我的预计是,未来会有多个有竞争力的公链或跨链项目。但不会太多,可能是强者恒强,大家各自在领域里做擅长的事情,成为头部玩家。但都是以去中心化的方式去做。

郭宇:

以太坊领先是因为他们起步较早。以太坊团队在14年就开始了,而其它团队都还很年轻。以太坊现在创新点其实早在16年就开始在研究了。所以目前以太坊声势浩大也符合一般发展规律。

从技术角度看,区块链技术还有很多方向需要深入研究。关键是各个团队是否能找到自己的定位。不需要跟以太坊直接竞争,找到有希望而且有影响力的方向是核心。

创业几年来下的感觉是,区块链在技术领域几乎不存在竞争关系。因为可做而且有趣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

这个蓝海空间足够大,需要吸纳更多的具有不同背景的有识之士加入。存储、跨链其实不是最关键的问题。这些技术点需要在深入之后,才能发现真正的关键问题。它可能是前所未见的全新的问题,也可能是微不足道的问题在新的环境中变为核心问题。

王东:

我对联盟链一直不是很看好。可能也不是很看得懂。我觉得联盟链可能无法被定义为一个价值网络。不是说联盟链上无价值,但无法有真正的共识。这里我说的真正的共识指的是基于利益的共识。

如果没有利益,什么都无所谓的态度,这种共识本身当然就没什么高价值。

实际上,这几年大大小小的联盟链多是噱头。没有真正改变过生产关系,甚至对生产力的提升也没什么大的改善。做联盟链的目的,无非是上市公司撑股价,或是跟政府要项目要钱,要么是政治正确获取学术资本。

能不能成为以太坊杀手,主要靠生态中的开发者。过去两年我们已经看到很多以太坊”杀手“了。现在看,这些杀手更像是雷公太极和混元太极。目前我还没有看到可以撼动以太坊的公链。

以上就是关于以太坊2.0阶段的第二篇圆桌讨论的笔记内容。

—-

编译者/作者:行走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