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区块链行业的两个刻板印象 人们对于区块链行业的印象一般存在两个极端: 高端而神秘莫测:充斥着各种凡人听不懂的术语,让人不明觉厉,以及能一定程度上代表这个行业的比特币,价格涨跌变幻莫测……妖魔鬼怪骗子横行:各种山寨币、空气币横行,从暴富到归零只需一瞬间,上线即破发、团队跑路、无处维权…… 但实际上,这些印象其实是对币圈的印象,而币圈又是区块链行业目前最热闹的地方。 所以,本文题目也可以理解成,不要轻易进入与币相关的区块链项目——不要来币圈。 为什么这么说呢? 当你还没有什么工作经验时,看到区块链行业的招聘,也许你会好奇向往。 一方面是对区块链行业本身的好奇。区块链行业”去中心化“、”全球分布式办公“一直都是看上去很美,但现实就是,大部分员工还是只能老老实实在某个高级或普通的办公楼(或者联合办公)集中办公,集中搬砖。 另一方面是这个行业一直充满“暴富”神话。谁谁谁之前买了什么什么币,赚了100倍,公司哪个看似普通的程序员三年前就实现了财富自由,出去开场会认识的不是合伙人就是VP以上级别,谁谁谁之前是从华尔街投行回来的…… 这个行业到底充斥着什么样的妖魔鬼怪? 第一层:前海外投行从业者、前传统金融从业者(P2P大佬也很多)、其他行业闻风而来的人、媒体等,主要负责项目研发、宣传包装,让项目看上去高大上。 第二层:KOL、KOC等社群头目,负责项目宣传,主要是喊单。 看上去客观理性的分析文章、小视频等,都是各方利益交织后的结果,在这个行业,没有绝对的公平客观。 这在金融界也不是什么奇闻,一部叫《监守自盗》的纪录片中,还原了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华尔街的金融精英与政客、经济学家、财经记者互为谋利、互相妥协的内幕。 这放在金融圈不足挂齿的区块链”币圈“也同样适用,只是玩的没那么高级。 为什么劝年轻人不要进入区块链行业(币圈)? 行业太年轻,没必要拿自己的时间与之赛跑。 这个行业很年轻,拿国内来说,OKCoin和Huobi在2013年成立,后来者币安,一直打着国际牌,本质的技术和运营团队也在国内。他们是在中国互联网高速发展后的十多年之后才出现的,在两个不一样的历史节点上,互联网行业成熟,商业模式清晰可见;相比之下,区块链行业嗷嗷待哺,一切都是新的,规律难寻,在异业合作和管理上,遇到不按照规则办事的几率更大。 如果大家都不按规则办事,那你会选择按照规则办事吗?答案很模糊,你不能高估人性。 如果没有任何社会经验就直接来到这里,一定不是一个最优选择。它看上去很美好,未来的饼也画得很圆,但实际上,虚幻的价值感会让人温水煮蛙,因为一直没有真正触摸到价值所在,就好像团队一直在努力做一件皇帝的新衣,知道的人说好,外人看来其实是虚无缥缈。 那这个圈子有什么玩法?项目有什么价值?用户从哪来?项目的具体应用在哪里? 答案一般是,不得而知。 2. 选择与谁一起并肩作战,比较重要。 其次,这是个不认真的行业。我说的不认真,并不是所有项目都是玩玩,而是大部分情况下,你看到的、听到的、经历的事情过程都会发现”还能有这种操作“? 具体的,可以在各大社群里看到。小到一张海报,大到一次项目方高层的AMA(线上问答),你都会发现其中的奥妙所在。币圈的人仿佛没有真正在这个世界存在过,名字是假的/昵称/英文名,很少有人真名真姓的站出来说,”我是这个项目的创始人合伙人“。 2020年3月13日比特币暴跌40%,看上去”数字黄金“的故事就要终结了,这一年的开始,好像是某些数字货币白皮书上的概要,全球疫情、美股暴跌……人们一直从一个信仰流转到另一个信仰,马不停蹄地在危机中转换生存的思维。 任何行业都有灰色,只是因为规则和法律,制约了这些不合理的地方。现在在区块链行业里的人,都想成为制定规则的那个人。如果说这个行业有一天被正名了,那不是靠某个项目、某个交易所、某个矿、某个技术要付出努力,而是整个区块链行业的方方面面都要努力去污名化。也许首先,是从交易所抵制上辣鸡币开始。 3. 简单概括币圈运作本质,从0到1,再从1到0 币圈项目最基本的职责分工:技术、运营、市场 如果把整个项目当成一个工厂,那么技术生产币,运营包装币,市场分销币。 技术团队,不用多说,是一个项目基础的基础,把代码搞定,币就出来了。 运营团队,主要负责推广,用各种各样的形式,只要市面上有的和不被封的就可以,SEO、社交媒体、社群,内容形式可以是文字、图片、短视频,具体也可以是H5、长图、海报等……运营团队如果细分的话有内容运营、活动运营、新媒体运营、社群运营等,无论这个团队有多少人,多少工种,宗旨是产品(币)包装得看上去是那么回事,然后上市,卖掉,完成融资。 市场团队,有时候市场和运营不是完全割裂开,市场的职责可能更加对外,外部品牌合作、媒体合作、社区合作等等都在职责范围内。 看上去运营是dirty work,市场的工作更加光鲜,市场负责人出现在朋友圈AMA海报的几率远远大于运营负责人。 技术、运营、市场三方通力合作,生产、研发、销售了一个从无到有的币,从0到1的过程算是全部经历了。如果在交易所,这个从0到1的过程可能有细微差别。一些交易所会有专门的项目孵化团队,听上去神神秘秘,简单可以理解为自产自销,从无到有到上市,如果交易所自带流量,用户基础好,根本不愁项目怎么卖,卖多少。 那么,从1到0是怎么回事? 币圈变化太快,这里的变化有: 行情变化大,周期轮回快,在传统金融市场轮回十多年的周期,数字货币行情可能一个月就给你轮完了,上个月比特币还一万美金,现在直接腰斩至5000刀,咱也不敢说,咱也不敢问。 政策情况不明朗,关于区块链行业的政策经常发生变化,时而收紧时而放宽松,总的来说,国家对区块链技术是大力支持的,比如区块链溯源、证照、票据上链,在金融方面有央行数字货币DCEP的研究……但是,对普通的代币发行和出售,一直处于一个不明的状态,但是命令禁止1C0,这一点是人尽皆知的。那怎么说明这个项目不是1C0呢?去年火起来的IEO是不是变相的1C0呢,这个其实不言而喻。 看一个行业,除了厘清正常的商业模式,还需要把控这个行业的政策走向。像前几年盛行的P2P、现金贷……这些业务早期让投资人赚到不少,但也有人是有命赚钱没命花,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行业受政策影响大的情况下,风险是很大的,最后基本形成的格局也是龙头企稳,小罗罗只能拼命上赶着也喝不到汤。 综上,因为行情、政策的变化,让币圈项目本身就变得扑朔迷离,币圈项目团队撕逼、跑路已不算是什么新闻,年轻人在这样项目和团队中工作,除非有极强的主人翁意识和区块链信仰,否则很容易被这些乌烟瘴气的声音打乱了节奏。 个人价值归零: 我是谁?我要做什么?做这件事情的意义是什么?——灵魂三问…… 在项目从0到1的过程,也是个人价值不断提现和拉升的过程,等达到这个峰值的时候,你的个人价值对于这个项目而言其实已经被榨干了。 这些经验,换到其他行业,甚至可以说是一文不值。 为什么这么说呢?隔行如隔山,外界看待区块链行业的眼神,在本文开头已经明确了,区块链行业的商业逻辑、运营方式,拿到传统行业、互联网行业都没有直接的参考意义。区块链概念太新,很多概念又没法落地,运营的样本也太少,不像传统行业动辄几亿流水和几百万GMV,小项目日活能超过两位数,都算是呱呱叫了。 当然,没必要太过于纠结跨行业个人价值归零的难题,摒弃区块链行业好高骛远的坏毛病,养成将每一件事情都做到极致的好习惯,脚踏实地,勤奋好学,这个普世通用的法则到哪里也是行得通的。 资产归零: 一个币圈项目的最终,无非是上了交易所,无论大所小所,都算是在二级市场与观众们见面了,至于表现如何,就看背后的市值管理和社群喊单能力了。至此,币圈项目的1完成了,至于什么时候归零,我想也只是时间问题。 如果你听说身边的人因为某个内幕消息而暴富了,那也一定会听说有人因为合约而破产。又或者,那个人过于贪心,在身价快过亿之时没有及时套现,到现在还和其他人一样继续搬砖。 一个币圈朋友推给我他前同事做的微信公众号,里面明确介绍自己在2017年做过代投。代投,是币圈最火热之时的一个特殊职业,就好比掮客,撮合项目和用户的交易,是早期1C0的样态。 币圈最怕的不是不要脸,而是脸皮薄。当你看到一些项目币山寨币铺天盖地的宣传时,一定记住,看看就好,不要买。 —- 编译者/作者:山雨欲来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年轻人为什么不要轻易进入区块链行业?
2020-07-03 山雨欲来 来源:区块链网络
- 上一篇:于集鑫:比特币上攻失败 上方抛压仍然沉重
- 下一篇:公信宝的那个布洛克城要改为币浪
LOADING...
相关阅读:
- 我必须澄清的一点——关于我对YAS链的态度以及对于重磅应用SET的重定2020-08-02
- 币岛上的IOST帮助扩大抵押资产篮子2020-08-02
- 你所在的交易所真的安全吗?看upupex所如何保障用户资产安全2020-08-02
- 新数字交换网络:后疫情时代的黎明和曙光2020-08-02
- 于嘉硕:8.1比特币以太坊还会涨吗?晚间怎么操作20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