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邹传伟:在 CBDC 时代,跨链技术将成为金融基础设施中的核心问题》 2020 年 7 月 4 日,由万向区块链实验室、新加坡新跃社科大学、巴比特联合发起的「2020 中新区块链领袖高峰论坛」圆满落下帷幕。本次论坛通过线上连接的方式,邀请了中新两国区块链行业优秀专家、学者、企业家进行对话,解读行业焦点问题,分享最新资讯。 万向区块链首席经济学家邹传伟博士,在论坛上分享了他对央行数字货币的最新研究「央行数字货币与货币国际化」。全文内容如下: 2020 年 4 月起,人民银行 DC/EP 先行在深圳、苏州、雄安和成都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这是央行数字货币(CBDC)在境内的应用。DC/EP 还会在未来的冬奥会场景测试,帮助来华的外国友人享受中国的移动支付服务。随着这些外国友人回到本国,DC/EP 将走出国内。这就带来了一个重要问题——CBDC 对货币国际化的影响,也是我今天分享的主题。我的分享主要有四方面内容: 货币跨境流通机制。CBDC 的共同特征。账户与 Token 的区别。这个学术色彩较浓的问题实际上是理解 CBDC 跨境流通的关键。CBDC 跨境流通及对货币国际化的影响。货币跨境流通机制 货币跨境流通需要结合国际收支会计理解(图 1)。 图 1:货币跨境流通 境内居民和机构(含政府和企事业机构,下同)用本国货币 C 进口境外商品和服务时,境外居民和机构拥有的 C 货币增加。在信用货币制度和记账清算机制下,这体现为境外居民和机构的 C 货币存款账户余额增加。境外居民和机构用 C 货币进口境内商品和服务时,它们的 C 货币存款账户余额减少。可以看出,货币「走出去」和「流回来」与商品出入境的逻辑完全不同。当然,商品和服务的进出口也可以用外国货币 F 来支付,分析逻辑类似。这些是经常账户交易涉及的货币跨境流通,体现了国际贸易结算货币功能。 境外居民和机构购买本国金融资产,相当于本国出口金融资产。反过来,境外居民和机构对外投资,相当于进口境外金融资产。这些资本账户交易也涉及货币跨境流通,体现了国际投融资货币功能。如果境外中央银行持有本国金融资产,并将其作为官方储备的一部分时,就体现了国际储备货币功能。 货币跨境流通,离不开跨境支付的基础设施,目前以代理行模式为主(图 2)。假设 A 国居民 Alice 在 A 国的一家银行 A1 有 A 货币的存款。她要付款给 B 国居民 Bob,Bob 在 B 国的一家银行 B2 有 B 货币的存款账户。银行 A2 和银行 B1 就是代理行,在银行 A1 和银行 B2 之间起到了桥梁作用。在代理银行模式下,跨境支付按如下步骤进行。 首先,在 A 国,Alice 在银行 A1 的 A 货币存款被转到银行 A2。其次,资金从银行 A2 转到银行 B1。代理银行之间相互开设账户,即存放国外同业账户和同业存款账户。资金从银行 A2 转到银行 B1 就是通过调整这些账户余额来实现。最后,资金从银行 B1 转到银行 B2。可以看出,代理行模式拉长了跨境支付链条。 图 2:代理行模式 CBDC 的共同特征 CBDC 有多种设计方案。人民银行 DC/EP 采取的「100% 准备金+中心化管理+双层运营+账户松耦合」模式在国际上很受认可。尽管也有其他的 CBDC 设计方案,但主流 CBDC 设计方案具有以下共同特征。 第一,CBDC 属于 M0 (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直接对公众的负债。这个债权债务关系不涉及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 第二,采取 Token 模式,也就是人民银行说的账户松耦合模式,有些文献也称为价值模式或代币模式。CBDC 在交易环节对账户(特别是商业银行存款账户)的依赖程度较低,可以和现金一样易于流通。 第三,公众拥有和使用 CBDC,需要通过 CBDC 钱包,并藉此直接与中央银行建立债权债务联系。钱包运行管理者与用户之间更接近托管关系,而非债权债务关系。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可以作为 CBDC 钱包的运行管理者,但钱包中的 CBDC 并不进入它们的资产负债表。 第四,在 CBDC 交易中,资金流动只涉及交易双方,不经过钱包运行管理者的资产负债表。 账户与 Token 的区别 账户体系具有以下特征。第一,账户分等级,比如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账户、商业银行存款账户和支付机构账户等。每级账户在开立时都需审批,是高度选择性的。以人民币境外支付而言,境外银行需要接入境内代理行、清算行、CIPS 直接参与者或境内资金托管行等才能开展人民币业务。境外居民和机构需要开立人民币存款账户才能参与人民币跨境支付(图 3)。 代理行模式 清算行模式 CIPS,图 3: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 第二,账户等级对应支付清算等级。比如,支付可以用支付账户余额、商业银行存款和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同行转账要同步调整收付款双方在同一开户银行的存款账户余额。跨行转账除了调整收付款双方在各自开户银行的存款账户余额以外,还涉及两家开户银行之间的结算。商业银行之间的结算需调整它们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账户余额。 第三,在账户范式下,资金流动采取记账清算。资金从付款者到收款者,中间可能要经过多家机构的账户,体现为相应账户余额的调整。 第四,如果看账户体系的拓扑结构,应该远非互联互通状态,而是存在不少「孤点」、「断头路」、「梗阻」和「迂回路」等。 Token 体系与账户体系有显著不同。第一,Token 体系无等级。地址并无上下高低之分,理论上都是平等。任何人,只要通过非对称加密技术生成一对公钥和私钥,就可以参与 Token 体系。但在金融应用中,要做好 Token 体系开放性与 KYC 要求之间的平衡。第二,Token 交易即结算。Token 交易确认与分布式账本更新同时完成,没有结算风险。第三,Token 体系是点对点的拓扑结构,任何两个地址之间都可以直接交易。 CBDC 跨境流通及对货币国际化的影响 CBDC 跨境流通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境外居民和机构参与 CBDC 跨境支付,只需开立 CBDC 钱包,无需经过境内外银行中介。第二,因为 CBDC 作为 Token 体系的开放性,开立 CBDC 钱包的要求比开立存款账户(特别是离岸账户)要低得多,有助于促进境外居民和机构拥有和使用 CBDC。第三,站在中央银行的角度,CBDC 钱包没有境内和境外的区别。第四,任何两个 CBDC 钱包之间都可以发起点对点交易,CBDC 交易也没有境内、跨境和离岸的区别。这好比世界上任何两个人之间都可以用电子邮箱交流,而无需知道对方的电子邮箱的服务器在哪个国家。 CBDC 跨境流通需要研究两个问题。第一,境外居民和机构开立 CBDC 钱包要遵循不同于境内居民和机构的 KYC 程序和要求。应在完善 KYC 程序和要求前提下,提高境外居民和机构开立 CBDC 钱包的便利性。第二,如果境外居民和机构对 CBDC 的需求很高,中央银行要与对方国家的中央银行合作,以尊重对方的货币主权。CBDC 应以开放友好的方式走向世界。 CBDC 跨境支付有助于增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功能。但货币国际化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制度问题,仅举其要者:1. 可自由兑换;2.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由市场主导;3. 境内金融市场成熟且开放度高;4. 境内法律环境完善,特别在产权保护方面。 之前已提到货币国际化的另外两个维度——国际投融资货币和国际储备货币。这两个维度除了跨境支付基础设施以外,对证券基础设施也提出了新要求,核心问题是区块链应用于金融交易后处理,特别是能否实现券款对付(Delivery vs Payment,DvP)。这个问题的复杂性在于,金融交易后处理有付券端和付款端,既可以用 Token 模式,也可以用账户模式,共有四种不同组合。表 1 说明,每种组合都能找到对应的项目,并且深度涉及主要国家的 CBDC 项目。 表 1:CBDC 用于金融交易 表 1 中值得特别说明的是付券端和付款端都用 Token 模式的组合(图 4)。这个组合存在两种情形。 第一,付券端和付款端使用同一个 Token 体系(也就是同一条区块链),称为单账本 DvP。原子结算(Atomic Settlement)智能合约可以协调清算和结算,使得证券和资金同时完成转让。 第二,付券端和付款端使用两个不同的 Token 体系,称为跨账本 DvP。哈希时间锁(Hash Time Lock Contract,HTLC)在这个场景下的应用受到中央银行普遍重视。测试表明,哈希时间锁可以实现 CBDC 的跨账本券款对付、同步跨境转账等功能,但存在结算失败的可能性。这说明,今天区块链行业对跨链技术的讨论,在 CBDC 时代将成为金融基础设施中的核心问题。 图 4:DvP 对跨链技术的要求 来源链接:www.8btc.com —- 编译者/作者:邹传伟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邹传伟:CBDC 跨境支付有助于国际贸易结算,促进货币国际化
2020-07-04 邹传伟 来源:链闻
LOADING...
相关阅读:
- 最新版纸币颜值超高, 已发行9个多月, 为何还“难得一见”?2020-08-01
- 随着比特币的反弹,长期不活跃的BTC交易账户正在积极参与市场2020-08-01
- 国际金融领袖集团表示,瑞波币的XRP汇款网络跨越了传统银行系统2020-08-01
- Paydex开启支付新时代,区块链技术到了生产力转化的重要阶段2020-08-01
- Chainlink (LINK)将韩国顶级银行的外汇汇率数据引入 DeFi,有望打开一个20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