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当前位置: 玩币族首页 > 行情分析 > UBI.city: 我们为什么会选择基于CirclesUBI?

UBI.city: 我们为什么会选择基于CirclesUBI?

2020-11-07 ChinaDeFi 来源:区块链网络

先说一句这一周我自己最大的感受:CirclesUBI 是一个交朋友的好工具,大家一起好好用!接下来,我们也要基于 CirclesUBI 创建 UBI.city 了:

UBI.city is the Protocol layer of the future organization.

Circles 官方数据周报

CirclesUBI 前日在 Twitter 上发布了其上线一周的数据:

173,272 位访客;

232,255,227 次请求;

149,164 笔转账;

19,978 个账户 ;

169,411 条信任关系。

看完这组数据之后,我和 Gavin 有几个共同的感想:

账户激活转化率:“19,978 个账户”远低于我们的想象,因为仅 ChinaDeFi 社区就已经有 1850 人了,和我们合作的社群也已经超过 1500 人,激活成功率应该在 70% 以上,继“水龙头”无法继续使用,我们人肉打出的 xDai 笔数(汇出地址:0xf71762656E62d0221545CE272591fdaA96E3802b)也已经超过 1200 笔,也就是说,仅 ChinaDeFi 社区就可能占到 CirclesUBI 激活账户的 6~8%,加上伙伴社区还有没有入群的用户有可能会整体占比超过 15%。CirclesUBI 的“账户 / 访客”只有 11.53%,这意味着约 88.47% 的用户失败率,也就是说项目本身的认可度是很高的,但是用户被卡在了哪里而没有最终成功激活。就我们观察来看,xDai 这一步或是最大的阻碍,平均每人开户的 xDai 合算成人民币只有几毛钱,但是如果用户自己去获取 xDai,需要先用 ETH 兑换成 DAI (手续费 6USDT 左右),再把 metamask 钱包配置到 xdai 网络环境下,用 DAI 铸造成 xDai——这一系列熟练操作也需要 10 几 20 来分钟+40 元左右的成本。

平均账户信任关系数量:“信任关系条数 / 账户数”约 8.5 条,这一平均数据相对于我们在社群中看到的大家积极的相互授信而言是比较低的,CirclesUBI 的创始人也在视频采访中提到他原本没有注重中国市场,但是这次中国市场却让他也觉得意外。所以说,中国用户在这方面自己形成了一套独有的方式:用户会自发在群内以接龙的形式发出自己的邀请链接,大家再每个人都把所有的链接都信任一遍,就可以确保即是真实用户、又可以更快的扩展可信范围。

转账功能体验情况:“转账笔数 / 信任关系数量”约为 0.88 条,也就是说明目前已经体验过转账的人数比例可能还比较低。正如货币的流转才会产生 GDP,转账的发生对于 UBI 这样的经济系统是非常重要的。关于这一点,发现社群用户有已经开始自发行为:“帮我点信任,我也会回点,还会转给你 1 个我的 circles!”有这样行为的社群活跃度目前已经持续了一周直到现在,活跃度的情况远好于绝大部分其他项目社区。

Martin K?ppelmann 在 YouTobe 上的 Bankless 采访中(http://ll032.cn/qLExLh)显示出了他的理想化的一面,但是也并没有给出下一步能让人激动人心的策略,也没有更多的关于这次实验结果的本质一些的分析。他在视频里面表示,中国给了他意料之外最大的惊喜,中国社区的占比很高。他很强调线下,local 体验。他们只有两个开发人员,接下来会参与文化与规范讨论,什么是 circles 的社会契约。

数据和 Martin 的采访一方面说明 CirclesUBI 的确已经获得了很高的关注度,但也说明了从参与度的用户数据来看还依然存在着很多的优化空间—这些空间也接下来开发者的机会。

说实话,看到这组数据的时候,其实我和我的合伙人 Gavin 都内心纠结了下,因为用户数远低于我们先前的想象,那我们是否还值得继续在 CirclesUBI 上花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我们的项目是否应该选择 CirclesUBI 作为基础依据之一?这两个问题要重头再思考一遍。

是否值得基于 Circles 开发?

我们的答案是肯定的!我平时面向社区的事务会比较多—这是所有区块链项目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事情,所以从市场、社区、发展角度我是这样理解的:

1. 首先,不可否认的是,代币流通市值体量会对项目形成正向作用,CirclesUBI 如果做为底层机制,那么基于其上的项目应该是具备容纳大资金可能性的。

从经济模型角度来看,Cricles 是一种全新的代币分配方案—每个账户都是链上的一个独立的合约,合约之间建立信任后可以相互转账。关于 CirclesUBI 未来会是什么?我不想做过多的解读,因为精妙之处正在于此,它的机制给我们留下的是一道非常开放的命题。就像在以太坊网络刚上线一周的时候,谁能准确预估到它可以带来远高于传统股权融资效率的 ICO 机制,并且上面还衍生出了今天的 DeFi 生态?开放性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想象空间,也意味着潜在的市值体量,这一角度看来,CirclesUBI 具备为区块链项目所引用的基础条件。

2. 其次,一个比较实际的情况,任何区块链项目都面临着如何低成本、高效率、更活跃的建设社区的问题。

那么,这就是 CirclesUBI 可以用具体数字说明问题的地方。目前就 ChinaDeFi 参与这次实验结果来看,我们用 1 周的时间,组建了 1850 人的社区,人们对领取一份有业内知名人士背书的额外的“社保”有着积极的兴趣,建设社区的平均用户成本约为 0.2 元—也就是帮大家打的 xDai 成本。但凡有一定市场推广或运营知识的人,看到 0.2 元的获客成本的这个数字都知道意味着什么,这很接近互联网最早期的获客成本—有一个好的域名用户就来了,而现在,绝大多数互联网 APP 现在获客的成本都已经在 10 元以上了。Circles 可以“代替支付”获客成本,而项目方、社区组织者仅需要为用户支付 0.2 元的 xDai“开户费”以提高用户激活转化率,这一过程我们已经在实践中完成了验证,行之有效!写到这里突然想到,就像 17、18 年因为 ICO 的融资效率远高于股权融资的效率,很多知名互联网公司冲进来发行 ICO 也带来了很多传统投资人入场。那会不会“0.2 元的获客成本”也会吸引很多区块链行业外的公司、组织入场并带来更多的新增持币用户呢?Circles 给开发者留下了很多的发挥空间,不仅是从成本降低的角度,还是机制构建的角度。

3. 最重要的,接下来代币机制设计与组织结构设计的结合可能成为一个更加重要的命题。

尽管 YFI 的创始人 Andre 一直在 Twitter 上喊话,只有治理权的 YFI 是空气,但是依然阻止不了 YFI 万倍的增长,价格一度到达 BTC 的 3 倍+,看似空气的“共识”带来的这个结果值得多研究。今年公平发行、社区治理都是区块链行业的热点词,都代表着组织结构关系的变化。是否存在一种可能性?此前区块链世界通过代币的经济体系设计带动了大量的投资与投机的资金,那么接下来去中心化组织结构的机制设计是否也可以挖掘出更大价值?将组织结构机制与去中心化金融机制结合,将成为 ChinaDeFi 接下来的重点思考的方向,也会成为我们正在研发的UBI.city设计思想的核心。

UBI.city 关于“组织结构”的框架

CirclesUBI 提出了“个人级”的合约框架

世界上任何国家任何角落的人,加入的都可以领一份“工资”——全球范围的去中心化“社保”。但是“工资”怎么“值钱”?CirclesUBI 目前基础层里,“值钱”需要靠与真实、有价值的用户授信,也就是“共识”来实现。但是正如“打土豪分田地”共产主义有面包才更香,除了“共识”还需要“收益利润”的支撑。

那么基础保障、利润收益的关系又是怎样形成的呢?简化来看,大有:联合国组织解决国际间的经济、社会、文化问题,维护各国和平发展;各国又为企业提供稳定的经营环境,企业向国家交税,国家将税收的一部分用于国民社保保障开销,进一步促进稳定利于企业的发展与创造利润。小有:公司或组织依靠业务盈利,用利润(也可以是外部融资)招募员工并为其缴纳社保公积金形成保障,再通过股权和分红形成激励,员工继续为公司创收带来更多利润…“组织“在基础保障与利润收益的循环中是必不可少的结构。

UBI.city 在构建”组织级“的合约框架

首先组织内部——每个组织都可以构建去中心化的治理、协同、创收、代币经济规范;其次组织之间——进一步形成联盟通过治理决定拿出收益的 x% 作为整个去中心化体系的”保障“计划,吸引更多人加入这个去中心化的体系,并在体系中选择组织贡献力量给组织带来更多收益的可能性。这里的 x% 正是”利润保障“的支撑,也是吸引更多人加入的明确指标,大多数人在大多时候还是需要一个更明确的指引。

理论上来讲,想吸引一个个人加入体系,多个组织协同远比单个组织更加快速有效,个人的加入也将利于体系中的所有组织——也正是“全民保障”的双向价值所在。所以,UBI.city 更像一个实验,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由组织们的内部治理、组织之间的联合治理决定。

“组织级“的协议始终有独立存在的意义,所以UBI.city 将会基于 CirclesUBI 研发并借助其个人级的信任网络价值,但是也不会局限于 CirclesUBI。正如 CirclesUBI 当前基于 xdai 协议,未来也会考虑迁移到扩展性能更好、成本也很低的 ETH 2.0 网络中。

组织方式和能量的想象

如何让去中心化的”组织“这一概念更清晰化,更易于接近?一些案例,这简直就是”向往的生活“:

Gitlab:https://about.gitlab.com/company/team/是一个类似 Github 一样的代码管理站点,就是上图,由 1274 名团队成员+322 多只宠物组成,是全球最大的远程组织,在 66 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团队成员。2019 年 9 月 18 日,GitLab 在由高盛和 Iconiq Capital 牵头的 E 轮融资中筹集了 2.68 亿美元。当时,该公司的估值为 27 亿美元。在 2019 年 12 月,GitLab 的年度收入达到 1 亿美元。

Nomadlist:https://nomadlist.com/这也是一个很有趣的网站,由全球各地的”数字游民“共同维护,很像一个全球版的点评。目前全球有 480 万独立工作者将自己描述为数字游民,还有至少 1700 万人渴望加入其中。

Burning Man (火人节):https://burningman.org/自 1986 年以来,火人节是每年在美国西部举行的活动。现在已经发展成为社交媒体影响者、名人和硅谷精英的目的地。2019 年,有 78,850 人参加了他们的活动。

对于目前的去中心化金融DeFi,如果再能结合去中心化的组织形式,可能会产生更大的威力。即使回归到似乎无聊的现实,原来的公司体系是,你领多少工资老板说了算,但是在 UBI 里,老板为自己的公共服务拿走多少钱,由你说了算。现有的公司巨头总要通过被后来者代替,社会才能发展,这是客观事实。那么不排除这种可能性,通过 UBI 再造一个全球住宿系统就是下一个 airbnb,再造一个全球打车系统就是下一个 Uber。UBI 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组织生产时钱的流向,原来是从上向下的分配,现在是反向的。

从现实到乌托邦

UBI.city 和 CirclesUBI、UBI 概念一样,存在着很大的乌托邦的成分,希望这个美好的愿景可以让更多人看到未来的平静。但是现实是一步步走出来的,找到现实和理想的平衡点决定了 UBI.city 可以走多远,接下来 UBI.city 会做一个迭代的规划:

1. UBI.city 首先会成为组织发展与治理的工具协议,社区组织可以通过简单的参数配置、或二次研发,发布自己的工作量激励、治理或有分红等权益的代币,并与个人代币形成兑换关系。

2. UBI.city 会借助代币经济机制的杠杆作用加速进展,加速是从两个方面进行的,一方面是 UBI.city 本身的研发加速,一方面是用波动中的机会吸引更多人的关注。

3. UBI.city 通过组织内部治理、组织间治理效率的提升向乌托邦靠近,这将是一个中长期的命题,需要依靠提案、治理来不断优化。

接下来的三周内我们将会逐步发布并上线 UBI.city,并将对其从功能模块设计、代币机制设计、构想和意图等方面进行更详细的描述——也只是 ChinaDeFi 对于UBI.city 的首个提案。由于 ChinaDeFi 目前是一个非盈利的 mini 组织(只有 2 个人,并且还”去中心化的“不在同一城市办公),我们努力保证着质量和效率——维护拓展社区并开展研发工作,所以最初的产品可能会有所欠缺需要不断的迭代。而 UBI.city 本身更需要成为一个组织,就是要有写代码的人、发提案的人、还有擅长传播的人,一起来决定和推动这个实验的发展。那么感兴趣的人,我们就联络起来吧!

关于

ChinaDeFi- ChinaDeFi.com 是一个研究驱动的 DeFi 创新组织,每天从全球超过 500 个优质信息源的近 900 篇内容中,寻找思考更具深度、梳理更为系统的内容,以最快的速度同步到中国市场提供决策辅助材料,同时我们也是区块链开发爱好者团队。欢迎与 Gavin (微信 : chinadefi)、Iris (微信 : aris1132)共同交流并加入 ChinaDeFi 社群,一起持续关注国内外真正用区块链在努力创造价值的项目。敬请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去中心化金融社区”。

—-

编译者/作者:ChinaDeFi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