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玩币族首页 > 行情分析 > 三个链上指标表明比特币抛售正在接近尾声

三个链上指标表明比特币抛售正在接近尾声

2021-06-03 老马论币 来源:区块链网络

5月19日,比特币在Coinbase上的价格从4.26万美元跌至3万美元,之后比特币进入了盘整阶段。比特币迅速收复失地,夺回了4万美元,但它没能在这一阻力位之上录得明显的看涨突破,价格仍压制在40000美元以下。

比特币市场的最近价格走势起伏不定,交易者没有显示出明确的短期倾向。一些分析师预测,如果BTC/USD价格不能突破40000美元,它很可能在未来几天跌至20000美元。

有趣的是,一些链上指标告诉我们一个不同的故事。保持比特币看涨倾向不变的最有趣的主题之一是见证长期持有者和积累地址在最近的价格下跌中囤积更多的BTC。

此外,一个被称为“比特币实体调整后的SOPR”(已花费的输出利润率)的指标表明,市场总体上出售的比特币不再亏损。

比特币实体调整后的SOPR?来源:Glassnode同时,链上数据显示,交易所的储备金有所下降,这是一个信号,表明交易者已经将他们的数字资产转移到冷钱包,或存入DeFi流动性池,以获得更丰厚的回报。

虽然短期观点可能倾向于熊市,但以下三个链上指标暗示,比特币的价格可能正在触底反弹。

比特币:已花费的输出年龄带

比特币价格的修正在现货市场上导致了三种反应。第一种是短期交易者的恐慌性抛售,他们卖出比特币以减少损失,可能是因为他们在接近高点时买入了这种加密货币。

第二种反应是持有者决定持有其比特币供应。他们通过支持性的宏观经济基本面——如超低利率、政府债券低收益率、通胀担忧和美元下跌——表现出对比特币看涨的长期信念,这使得像比特币这样的对冲资产看起来对持有者具有吸引力。

用比特币创造财富的最佳方式是无聊。两个快速、简单的步骤。

1. 购买

2. 持有

真的就这么简单。

— Paul McNeal #BTC100K (@_CryptoCurator) 2021年5月28日

第三种反应是持有者和囤积者的混合,交易者利用比特币价格下跌,以“折扣”购买更多的加密货币。

各种链上指标显示,在价格暴跌期间,短期持有者和长期持有者持有的比特币储备形成了巨大反差。

例如,下面的“比特币:已花费的输出年龄段”图表中,上周卖出的比特币数量更多的是在一天到一周之间。这些币不断进出市场,准确反映了上周市场价格波动较大的状态。花费输出年龄段(Spent Output Age Bands)提供了某一天花费的比特币之前的币龄分布图。

比特币已花费的输出年龄段,按7天移动平均线计算

同时,在最近的价格暴跌后,1至3个月和3至6个月未花费的比特币也改变了地址。

另一个被称为“比特币:长期持有者持有的总供应量”的Glassnode指标显示,长期持有者——持有比特币超过六个月的实体——成为短期持有者出售代币的最大受益者。

在5月的暴跌中,长期持有者持有的比特币供应量不断增加

摩根溪联合创始人、Pomp投资公司的创始人Anthony Pompliano在给客户的周报中说:

长期持有者正在加仓,短期持有者正在卖出,短期支持者中的一些实体现在已经达到了这个指标的155天门槛,现在已经进入长期支持者

这种差异指出了比特币价格的长期稳定性,因为越来越多的认真持有者对正在发生的宏观经济危机采取了立场。

交易所的比特币余额下降

过去7天里,加密货币交易所持有的比特币净储备也出现了下降,这表明越来越少的交易者现在想要出售他们持有的比特币。

这个指标指出了一个典型的交易行为。交易者只有在想卖掉比特币换取法币或用比特币换取其他数字资产时,才会将比特币存入交易所的钱包。因此,交易平台上的比特币储备上升。

交易所的比特币储备在过去7天内减少了14207 BTC

相反,大量的BTC提款反映了交易者决定持有加密货币。这意味着比特币在现货市场不会立即面临抛售压力,这也是Glassnode最近的数据所显示的。

比特币积累地址和余额上升?积累地址的总数和这些钱包内的余额正在上升。积累地址是指已经收到至少两笔BTC交易,但从未将资产移出该地址。

确信的比特币牛市在价格下跌中继续累积

在过去的七天里,这些累计积地址的数量不断攀升,增加了7430个新钱包。

另一个被称为“比特币:余额为0.01 - 0.1的实体所持有的供应量”的指标显示,在价格下跌期间,新用户进入了比特币网络。此外,余额在0.001 BTC和1 BTC之间的地址所持有的供应量也同步增加,显示出散户兴趣的稳定增长。

当比特币价格下跌时,持有0.01-0.1 BTC的钱包所持有的BTC供应量会飙升

—-

编译者/作者:老马论币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