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中,“元宇宙”的概念炒作如火如荼地进行,一举成为概念“顶流”,站上风口。 与此同时,不少科技巨头竞相抢夺这张“入场券”,赶忙贴上布局元宇宙的标签,娱乐圈、媒体界都密切关注着这个概念。因此,出现了这样的现象:科技公司都想捆绑上元宇宙概念、明星在元宇宙开演唱会、周董在元宇宙平台Ezek买“幻象熊”(Phanta Bear)、林俊杰元宇宙买地、各大新闻媒体发文谈元宇宙…… 所有人都在关注:哪家公司将成功夺下“国内元宇宙第一股”的头衔呢? 而就在两周以前,北京飞天云动科技有限公司(Flowing Cloud Technology Ltd,以下简称:飞天云动)向港交所递表,拟于其主板上市。飞天云动也由此被寄予成为“国内元宇宙第一股”的厚望。 来源:飞天云动官网 都在谈元宇宙,那么元宇宙这阵风是怎么吹来的呢?被寄予厚望的飞天云动又能否在元宇宙加持下,一飞冲天呢? 元宇宙的“前世今生” 元宇宙其实并不是近两年的新概念,?早在1992 年,尼尔·斯蒂芬森(Neal Stephenson)在其科幻小说《雪崩》(《Snow Crash》)中就提出了“Metaverse(元宇宙)”和“Avatar(化身)”这两个概念。人们在“Metaverse”里可以拥有自己的虚拟替身,这个和现实紧密连接的虚拟世界就被称作“元宇宙”。 但在当时,由于技术与元宇宙概念之间的鸿沟过大,元宇宙并未受到很多关注。 2020年,疫情加速了新技术的发展,同时更加速了非接触式文化的形成,这就导致人类社会达到了虚拟化的临界点。 而紧接着就是被大家称为“元宇宙元年”的2021年,这一年元宇宙的概念才真正爆发。我们不妨跟着时间线走,来看看元宇宙为什么偏偏就在2021年“爆”了。 来源:谷歌搜索指数 根据谷歌搜索的数据统计,去年“Metaverse”的全球搜索热度的变化有两处值得关注。 首先是2021年4、5月那段时间,一直沉寂的指数突然上升。而这一变动其实是由于“在线乐高游戏”Roblox在纽交所DPO(Direct Public offering,直接公开发行)上市,并且在招股书中正式抛出“元宇宙”这一概念。通过这波概念炒作,元宇宙算是真正进入大众视野,Roblox也凭此成为全球“元宇宙第一股”,上市当日市值直逼400亿美元。 但如果把时间线拉长,4、5月这次的热度与10月之后的热度相比,就是小巫见大巫了。为什么在10月,“元宇宙”彻底“爆”了呢?这一次是因为Facebook改名“Meta”,并且宣布正式进军元宇宙,抛出预计达1000亿美元的元宇宙投资计划。Facebook一出手,紧接着微软、谷歌、耐克、英伟达、GREE等国外大厂纷纷入局。当然,国内科技巨头腾讯、华为、字节跳动等也紧跟潮流。 至此,元宇宙相关的大致时间线就梳理清楚了。 招股书含“元”量极高,靠AR/VR切入元宇宙赛道 和罗永浩官宣入局AR /VR /MR领域前多次提及“元宇宙”概念相似的是,主营业务在AR/VR服务领域的飞天云动,冲刺港股IPO时也不忘带上元宇宙概念,不仅直言要搭建自己的元宇宙平台,更是在招股书中256次提及了“元宇宙”:
尽管公司的招股书中将“元宇宙”作为核心卖点,但作为公司元宇宙基石的“飞天元宇宙”平台,实际上成立于2021年11月,距今不足3个月。不过,也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作为一家游戏起家的公司,飞天云动在搭建元宇宙平台上会有一定的势能优势。“游戏+营销是飞天云动的强项,如果能很好的结合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而飞天云动是怎样将公司业务与元宇宙挂上钩的呢?其解释称:AR/VR是实现及赋能沉浸式元宇宙体验的重要应用,且为元宇宙发展过程中的先决条件和进场壁垒。 目前,公司主要通过提供AR/VR内容及服务和AR/VR技术,活跃于场景应用及底层技术层。公司已创建提供AR/VR相关全方位服务的业务,主要包括(1)AR/VR服务、(2)AR/VR内容、(3)AR/VR SaaS 、(4)IP业务。 简言之,飞天云动的主营业务是为客户在VR、AR等场景中制作、投放广告等营销内容。 AR/VR服务就是“我开发且帮你用”的模式,即:公司透过与媒体平台及其代理合作,为客户提供服务解决方案,包括投放AR/VR互动内容广告。最终按服务结果(如营销表现)向客户收费。 AR/VR内容是“我开发,你来用”的模式,即:公司根据客户的要求开发AR/VR内容,客户将此运用到其业务中,并提供予终端用户使用。公司一般在提供内容产品时向客户收取一次性的费用。 AR/VR SaaS是“你开发你使用”的模式,即:公司的AR/VR SaaS平台赋能客户自己生成、发布及利用相关AR/VR的内容。公司向客户收取订购SaaS产品或开发定制SaaS解决方案的费用。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飞天云动还成为腾讯的合作伙伴,其AR/VR SaaS平台成为唯一入选腾讯千帆计划的AR/VR产品供应商。 IP业务就是公司向客户授出IP权,让客户能够开发游戏、动漫、电视剧、电影等作品。不过在这一业务上,公司重心主要在:使用IP资源来支持AR/VR业务,并根据个别情况授出IP权,以满足特定客户需求。 根据各项业务的收入情况,飞天云动主要的收入来源集中于AR/VR服务和内容两项业务上。并且,从财务指标看,2018年到2021年,这两项业务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从2018年收入7515万元、收入占比45.8%,跃升到2020年2.5645亿元、收入占比75.8%。2021年前6月,收入占比甚至攀升到91.4%,前6月AR/VR服务上的收入已超2020年全年在该项业务上的收入。 来源:招股书 根据艾瑞咨询的资料,按收入计,公司在中国的AR/VR内容及服务市场排名第一,在2020年占市场份额的2.3%。 而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眼下本就不算大的VR/AR市场,“VR/AR内容服务”市场还要再小一圈。2020年这一市场的规模约为115亿元人民币,至2021年经历一轮高速增长后也不过211亿元。 与此同时,招股书还透露:这一领域的竞争者超过5000家。而飞天云动即使坐上行业头把交椅,占比也不足3%,这也意味着行业还处于发展的最初期,飞天云动的市场份额优势还并不明显。 游戏“起家”,成功转型 飞天云动的故事其实要追溯到2008年。那年3月份,杨雪凯、郭晓峰、宋鹏鹏三人共同出资成立掌中飞天科技,从事游戏相关业务,而这便是飞天云动的前身。 2009年,公司主要股东汪磊、李艳浩等,与三人签订股份转让协议,收购其全部持股。同年,汪磊正式从掌趣科技离职,加入到掌中飞天科技担任总经理。招股书显示,汪磊现在是飞天云动第一大股东。 曾有媒体报道,2017年,湖南卫视主持人杜海涛也参与掌中飞天的投资,持股比例达到8.6%,一举成为该公司第三大股东。但随着掌中飞天继续增资,杜海涛持股比例逐步下降,2021年8月,杜海涛将其所持股份以183.93万元的价格转让出售。 来源:招股书 汪磊,出生于1982年,兼具游戏人和广告人的双重身份。自2005年7月从北方工业大学自动化专业毕业后,他先后在掌中万维、掌趣科技从事资讯科技和游戏开发类工作。在他的掌舵下,公司自主研发出多款单机手机游戏,包括《飙车之神》、《爱丽丝仙境消消乐》、《战地枪神》等。 2015年,VR在国内兴起,汪磊抓准机会开始做相关积累,2017年他决定将公司重心转向AR/VR内容及服务。 在当时,AR/VR这项新技术的相关业务极其烧钱。因此,汪磊开始拓展公司的融资渠道。2017年,掌中飞天科技申请新三板上市,同年7月14日,公司成功登陆资本市场。 此后,掌中飞天科技业务迎来起飞阶段,公司推出其首个AR/VR SaaS平台。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公司实现营收1.70亿元,较同期增长114.43%;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354.12万元,较同期增长129.18%。 然而,正当掌中飞天科技处于方兴未艾的发展阶段时,汪磊却作出了一个意外的决定:退出新三板。他在招股书中解释道:“为推行我们的未来业务策略,且寻求在其他证券交易所,以进入投资者群更广的资本市场。” 2019年8月27日,掌中飞天科技的股份正式从新三板除牌。随后几年,公司SaaS平台进一步迭代,VR全景店铺项目启动,全面覆盖多行业。此外,公司该与百度VR达成战略合作,并成为京东VR核心供应商。 接下来的故事就显而易见了,2021年“元宇宙”概念大爆发为公司带来巨大机遇,让这家深耕AR/VR多年的企业得到市场大量关注。 2021年11月30日,掌中飞天科技正式成立元宇宙主题新业务“飞天云动”;12月2日,掌中飞天宣布进入“元宇宙”领域,并更名“飞天云动”;12月28日,公司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在CEO汪磊的带领下,公司不但完成了转型,还成功抓住了爆火概念“元宇宙”,并试图敲开IPO大门。 是否经得起“第一股”检验? 从公司营收上来看,2018年至2020年,飞天云动分别收入1.64亿元、2.51亿元、3.3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3.76%。2020年前6个月与2021年同期的收入分别为1.21亿元、2.78亿元,翻了一倍多。 如果仅看综合毛利率的变动,主要的变动在于2018年的41.7%降至2019年的30%。 来源:招股书 通过进一步分析,公司主要的业务——AR/VR服务、AR/VR内容以及AR/VR SaaS——的毛利率整体都呈现出小幅上升的趋势。因此,综合毛利率的大幅下降主要就源于IP和其他业务的毛利率变动。 对这两项业务毛利率的下降,公司分别解释称:IP业务毛利率逐渐减少主要由于我们计划将IP资源用于推动AR/VR业务日后发展,并将高质量IP权留作自用;其他业务的毛利率下降是由于我们于?2019年结束的游戏及游戏相关业务的毛利率较高。 在考虑相对变动的基础上,我们还需要关注其绝对值的大小。事实上,飞天云动毛利率并不低。其中以AR/VR SaaS业务的毛利率最高,达到50%以上,其次是AR/VR内容,毛利率维持在47%。 来源:招股书 然而,在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飞天云动在研发上的投入并不太理想。2018年至2020年以及2021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分别为758万、1142.5万、1504.6万元,2021年上半年研发投入为901.2万元,分别占的当期收入的4.6%、4.6%、4.4%及3.2%。 而对于主营业务是基于AR/VR这等“烧钱”技术的飞天云动而言,每年4%左右的研发投入能否支撑其公司的竞争优势,还需打上一个问号。 一位投资人也曾表示,“仅从打造元宇宙来说,这本身就是一个数十亿甚至上百亿的投资行为,因此没有足够的投资其实很难打造出真正意义上的元宇宙”。这也是尽管眼下概念热潮不断,但长期资金依然只看好巨头的重要原因。 元宇宙概念确实在去年带火了很多科技公司,但实际上喧嚣过后往往一地鸡毛,想要依靠概念而活是很困难的,培养技术上的核心优势似乎会更加可靠。如今,一些元宇宙概念股也已经呈现下跌趋势——Choice数据显示,2021年有22只元宇宙概念股的股价回落。 正如不久前人民日报对元宇宙的评论:“虽然元宇宙似乎拥有广阔空间和多种可能,但目前还是一个尚未成型的新兴事物。每个人仍需理性看待当前的元宇宙热潮,警惕任何以科技和未来为名义的忽悠。是镜花水月还是触摸得到的未来,是资本炒作还是新的赛道,是新瓶装旧酒还是科技新突破。不妨冷静三思,谨防热到烫伤的风险。” 因此,在追逐“元宇宙”概念的同时,若需要构成闭合的元宇宙的商业系统,新技术的落地和应用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基础性的条件。 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独立判断和决策。 查看更多 —- 编译者/作者:全天候见闻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招股书写了256次元宇宙飞天云动冲击“国内元宇宙第一股”
2022-01-12 全天候见闻 来源:区块链网络
LOADING...
相关阅读:
- 伊朗公司现在可以使用比特币 (BTC) 进行国际贸易2022-01-12
- EverRise 总监 Jenn Duong 谈开发安全 dApp 和 DeFi 空间面临的问题 – 采访比特2022-01-12
- 2022开年最热投资赛道竟是虚拟人背后隐藏了什么商业价值?2022-01-12
- eToro lancia MetaverseLife – The Cryptonomist2022-01-12
- 虚拟人能成为元宇宙的“船票”吗?2022-01-12